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19
題名: 《世說新語》時間詞研究
A Study on the Time Words of Shi Shuo Xin Yu
作者: 黃莉涵
Huang, Li-Han
貢獻者: 宋韻珊
黃莉涵
Huang, Li-Han
關鍵詞: 世說新語
時間詞
時點時段
構詞形式
隱喻與轉喻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Sep-2020
摘要: 《世說新語》(以下簡稱《世說》)是一部記錄魏晉名士言行,富含口語的筆記小說,除了文學和史學的價值之外,書中亦保存大量當代用語,表現魏晉詞彙特色,可作為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發展的材料。本文從時間詞的角度切入,探求這一時期時間詞運用的特點,並盡力展現《世說》時間詞的使用面貌和發展情況。\n本篇論文主要有三個研究議題:首先,從詞義出發,蒐羅《世說》中各種表時詞彙,展現魏晉時期表時詞彙的使用面貌;接著,從音節及其構成形式切入,分析《世說》中單音節時間詞及複音節時間詞語的種類與構成形式,以窺探魏晉時期時間詞在漢語史中的發展特色;最後,透過書中隱喻和轉喻的表時詞彙,來探究魏晉時期的文化內涵。\n以下分段說明本篇論文各章節的安排與內容概要,以及其中所使用的研究材料與研究方法:\n本文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世說》時間詞的動機、目的、材料、方法與研究範圍,以及關於《世說》時間詞研究的相關文獻回顧,透過回顧前人關於古籍文獻及現代漢語時間詞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與探究。\n第二章為《世說》時間詞的分類。從時間詞的詞義、時間詞所表示的範圍以及時間的基本性質切入,蒐羅並分析《世說》中各種表時詞彙,展現魏晉時期時間詞的種類與使用面貌。\n第三章為《世說》時間詞語的音節構成形式。本章從音節構成形式出發,將《世說》中的時間詞分為單音節時間詞及複音節時間詞,並分析《世說》這兩類時間詞的詞性及構成形式,來探究魏晉時期漢語時間詞的發展特色。\n第四章討論《世說》中時間的隱喻與轉喻。第一節探討《世說》中具有空間隱喻的時間詞,第二節探討《世說》中年齡詞彙的時間隱喻,第三節討論書中非時間詞,但具有表達時間意涵的句子,第四節探討雖是時間詞,但不具時間表達功能的句子或詞彙。\n第五章為本文結論。統整文中所討論的問題,分析《世說》時間詞的意義與價值,並反省本文的侷限與未竟事宜,展望未來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一、古籍\n(西漢)劉安撰,陳麗桂校注,2002,《新編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n(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1997,《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出版社。\n(東漢)崔寔,1993,《四民月令》(第一版),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n(南朝宋)張振德、宋子然主編,1995,《《世說新語》語言研究》,四川:巴\n蜀書社。\n(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劉正浩等注譯,1996,《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n民書局。\n(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200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n(南朝宋)劉義慶,(南朝梁)劉孝標注,2010,《世說新語》,臺北:藝文印書\n館。\n(唐)房玄齡等撰,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n(宋)李昉等奉敕撰,1991,《太平御覽》,臺北:商務印書館。\n\n二、專書\n丁聲樹,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n王 寅,2005,《認知語言探索》,重慶:重慶出版社。\n王 力,2013,《中國語言學史》,北京:中華書局。\n王 力,2013,《漢語詞彙史》,北京:中華書局。\n王憲能,1992,《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n王海棻,2004,《古漢語時間範疇詞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n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6,《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n向 熹,1993,《簡明漢語史》,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n邢福義,2000,《文化語言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n呂叔湘,1947,《中國文法要略》,上海:上海書店。\n李向農,1997,《現代漢語時點時段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n殷國光、龍國富、趙彤編,2011,《漢語史綱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陳光磊,2001,《漢語詞法論》,上海:學林出版社。\n許衛東,2008,《高僧傳時間副詞研究》,四川:巴蜀書社。\n陸儉明、馬真,1999,《現代漢語虛詞散論》,北京:語文出版社出版。\n梁曉紅,1994,《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n張誼生,2010,《現代漢語副詞分析》,上海:上海三聯書店。\n張志公,1958,《漢語語法常識》(修訂本),上海:新知識出版社。\n趙元任,1979,《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n魯 迅,2010,《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n蔡鏡浩,1990,《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n錢 穆,2002,《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n\n三、期刊論文\n王洪秀,2019,〈「日字旁」時間詞與中國早期的紀歷文化〉,《漢字與歷史文化》第9期,頁142-145。\n王燦龍,2016,〈前、後的時間詞指向問題新探〉,《當代語言學》第18卷第2期,頁176-193。\n余 勇,2019,〈意義指稱的轉喻研究—以古漢語時間範疇為例〉,《綏化學院學報》第39卷第5期,頁79-82。\n余東濤,2013,〈說現代漢語「介詞+時間詞」的組合〉,《漢語學報》第2期,頁72-77。\n任 鷹,2010,〈表示空間分布的時間詞—語言表述中的隱性認知事件〉,《當代修辭學》第6期,頁1-13。\n余 艷,2008,〈《詩經》時間範疇表達〉,《河西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頁36-40。\n李 彬,2010,〈春夏秋冬時間詞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蘊〉,《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頁38-40。\n李向農,1995,〈現代漢語時間表達中的特指時段〉,《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27-47。\n沈庶英,2000,〈談約量時間詞〉,《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頁41-45。\n吳家浩,2009,〈淺析上巳節民俗節日中「流觴曲水」活動的地位〉,《傳承》第6期,頁156-157。\n周小兵,1994,〈「常常」和「通常」〉,《語文教學與研究》第4期,頁69-75。\n殷志平,2002,〈也談約量時間詞〉,《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10-16。\n梅 晶,2011,〈時間詞研究綜述〉,《現代語文》第3期,頁46-47。\n梅光澤,2010,〈《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n科學版)第32卷第1期,頁28-31。\n陸儉明,1991,〈現代漢語時間詞說略〉,《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n24-37。\n郭玉鈴,2000,〈說說指代時間的這和那〉,《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版,頁27-32。\n梁 燕,2015,〈《新輯搜神記》時間方位結構研究〉,《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第7期,頁80-81。\n張雪平,2015,〈「一旦」用法的形成與演變〉,《漢語學報》第2期,頁14-23。\n張言軍,2015,〈「後來」的詞彙化及其詞義演變〉,《漢語學報》第4期,頁25-31。\n張始峰,2009,〈中國古代帝王年號纪年法漫談〉,《蘭臺世界》第5期,頁65。\n張霄軍,2010,〈「兩個半月」和「兩個半天」—面向詞法自動分析的涉數時間語素說略〉,《語文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84-90。\n張建理、丁展平,2003,〈時間隱喻在英漢詞彙中的對比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9期,頁31-34。\n張勃,2011,〈「端午」作為節名出現於唐代考〉,《青海社會科學》第2期,頁172-176。\n鄧守信,2005,〈漢語動詞的時間結構〉,《漢語語法論文集》,頁367-380。\n黃懷信,1999,〈周人月相紀日法探實〉,《文博》第5期,頁19-27。\n黃巽齋,1982,〈漢語時間詞多源於假借〉,《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頁79-81。\n趙長才,2017,〈「並」在中古譯經中的時間副詞用法及其來源〉,《中國語文》第2期,頁161-170。\n樊 虹,2010,〈淺談時間詞年、春、秋〉,《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 期,頁121-122。\n駱小所,2001,〈略論佛教文化對漢語修辭學的影響〉,《漢語言專題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頁119-127。\n駱曉平,1990,〈魏晉六朝漢語詞彙雙音化傾向三題〉,《古漢語研究》第4期,頁1-7。\n魏培泉,2003,〈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語法的重要發展〉,《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頁75-106。\n蘇 光,2019,〈《醒世姻緣傳》時間詞的特點分析〉,《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39卷第1期,頁49-50。\n\n四、學位論文\n方淑美,2010,《魏晉時期時地介詞之考察—以《三國志》、《世說新語》及《搜神記》三書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n王家令,2010,《《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信陽師範學院碩士論文。\n成 果,2013,《中古漢語「短暫」義時間詞研究》,廣州大學碩士論文。\n沈玲玲,2014,現代漢語”目前”類時間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余東濤,2006,《現代漢語時間詞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n吳怡寬,2014,《上古漢語時間語義範疇的產生與發展—以《左傳》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與文學系碩士論文。\n和西歌,2012,《《朴通事》時間詞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邱 稀,2017,《《三遂平妖傳》時間詞研究》,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n范 娟,2016,《《世說新語》時體表達方式研究》,淮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郭依蕙,2016,《《世說新語》特殊詞彙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n曾 婉,2018,《《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研究》,寧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n黃維東,2010,《《紅樓夢》(前八十回)時間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黃雯君,2014,《臺灣客語時間詞語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張彩琴,2007,《《三國志》和《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西南大學碩士\n論文。\n張瓊云,2019,《從時間即是空間的隱喻關係看閩南語的時間詞》,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張倩倩,2017,《東漢譯經時間詞語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n曾 婉,2018,《《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研究》,寧波大學碩士論文。\n齊明珍,2013,《《三國志》時點時段表達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劉 爽,2017,《南北朝時間介詞研究—以《齊民要術》《世說新語》《周氏冥通記》為中心》,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冀麗昕,2018,《時間的空間隱喻及其相關問題》,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薛 華,2010,《現代漢語時間詞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韓曉旭,2010,《《史記》時間詞語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n\n五、網際網路\n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2015)\n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2020.05.14最後檢索日)\n世說新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nhttps://ctext.org/zh (2020.05.14最後檢索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1912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2015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501.pdf5.32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