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72
題名: 多義與歧義-台灣廣告語言實例分析
作者: 徐洪宗
Hsu, Hung-tsung
貢獻者: 高莉芬
Kao,Li-feng
徐洪宗
Hsu, Hung-tsung
關鍵詞: 廣告
語言
多義
歧義
advertisement
language
polysemy
ambiguity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4-Apr-2010
摘要: 文本的多義(polysemy)現象往往是文學閱讀樂趣產生之由來,然而具有多義性的文本卻未必侷限於純文學文本,筆者觀察30年來的廣告文本中的語言,發現具有多義性的廣告語言越來越多,廣告語言的創作手法甚有文學化的傾向。又由於文本的多義性,有時在傳播過程中便容易產生歧義(ambiguity)解讀。\n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在本文中首先釐清多義與歧義觀念上的不同,並藉用現代語言學的觀念、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觀點、當代漢語語法分析的方法、傳播學中的言語行為理論、傳播社會學的受播者自選性理論等等學理觀念和方法,探討近30年來較有名的廣告文本之語言的詞義、結構,以掌握廣告語言詞義、結構與語義間的關係,同時輔以語用的分析;在閱聽人的解讀反應上,則搜集報章雜誌中與該廣告語言所引起的爭議及討論的相關報導做為分析參酌之材料,進而掌握廣告語言的歧義現象產生的原因與影響。\n 本研究希望藉由詞義分析、語法結構分析及語義判讀掌握廣告語言與文化語境的關係,歸納出廣告語言多義與歧義產生的原因與歧義現象的影響,期望在整個廣告語言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過程中,能更清楚地掌握廣告語言的可能意指及其在絢麗的語言符號背後所指涉的社會文化意涵。\n 由於不同結構的廣告語言各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或使用之場合,在實例分析上,筆者將其分為「詞」與「詞組」、「單句」、「複句」三個單元。而筆者分析所得的大致成果是:\n 在「多義解讀與文本語境」方面,文本多義性的形成,除了詞語本身的多義性是歷時必然發展出的結果之外,文本語境中的修辭技巧、文本語境中的語言結構省略、文本語境中的多層次語法結構、聲音與畫面未能提供妥善限制等等都是重要因素。\n 在「歧義解讀與文化語境」方面,影響歧義解讀的文化語境因素可歸納為:不同文化背景的認知差異、不同性別的思考差異、不同年齡層的不同價值觀、語言禁忌的思考等四個因素,然而這四個因素有時候並不是單獨存在,造成歧義解讀的因素,有時頗單純,有時卻呈現頗為錯綜複雜的情形。\n 多義文本提供閱讀樂趣,自古以來是文學作品的普遍現象,然而,作為資訊閱讀的廣告語言,從多義性進而產生歧義解讀則會有如下影響:\n(一)愈簡短的廣告語言形式造成的歧義解讀對品牌影響愈大\n(二)形成話題、達到宣傳效果\n(三)影響品牌形象與商品接受度\n(四)造成爭議、引起訴訟
參考文獻: 參考篇目
【說明】本文參考書目排列及分類方式說明如下:
一、專書:排列─依出版時間先後次序排列
分類─語言學、符號學類
哲學類
文藝理論、批評類
廣告與行銷類
古典語文類
童話故事類
工具書
二、學位論文:排列─依出版時間先後次序排列
因數量不多未分類
三、期刊論文:排列─依出版時間先後次序排列
分類─語言學、符號學類
文藝理論、批評類
廣告與行銷類
一、專書
語言學、符號學類
◎呂叔湘著《中國語法學要略》(上海:商務印書館 1944年12月初版)
◎劉述先著《語意學與真理》 (臺北市:廣文 1963年)
◎戴華山著《語意學》 (臺北市: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1979年三版)
◎徐道鄰著《語意學概要》 (香港:友聯出版書 1980年三版)
◎黃宣範著《語言學研究論叢》 (台北:黎明文化 1974年5月出版)
◎黃慶萱著《修辭學》 (臺北:三民書局 1985年9月)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著《普通語言學教程》 (臺北:弘文館出版社 民74年10月初版)
◎李奇 (Leech, Geoffrey)著《語義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1987[民76]1版)
◎湯廷池《漢語詞法句法論集》 (臺北:學生書局 民77年3月)
◎陳望道著《修辭學發凡》 (臺北:文史哲1989年1月再版)
◎羅蘭•巴特著,洪顯勝譯《符號學要義》 (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9年 11月)
◎R.A.郝德森著 盧德平譯《社會語言學》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89年4月)
◎俞建章、葉舒憲著《符號:語言與藝術》 (臺北:久大文化 1990年5月)
◎謝康基著《語意學:理論與實際》 (臺北市:臺灣商務 1991年初版)
◎西槙光正編《語境研究論文集》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2年11月)
◎陳克編著《中國語言民俗》 (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年1月)
◎陸善采著《實用漢語語義學》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3年4月1版)
◎申小龍著《文化語言學》 (江西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年4月)
◎王占馥著《語境學導論》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1993年8月第一版)
◎何自然編著《語用學概論》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4月)
◎林萬菁著《語法修辭論集》 (香港: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出版 新加坡:勝友發行 1994[民83] 第1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漢語運用的語用原則\"課題組《語用研究論集》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發行:新華經銷 1994[民83]第一版)
◎王鋼編著《普通語言學基礎》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4月)
◎陳原著《社會語言學》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4年12月3刷)
◎沈謙《修辭學》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1995年1月)
◎徐烈炯著《語義學.修訂本》 (北京:語文出版:新華經銷 1995[民84]2版)
◎何三本、王玲玲著《現代語義學》 (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3月)
◎黎良軍著《漢語詞匯語義學論稿》 (廣西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5月)
◎王力著《中國語言學史》 (臺北:五南出版公司 1996年11月)
◎李幼蒸著《語義符號學》 (臺北:唐山出版社 1997年3月)
◎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 漢語教研室編《語法初階》 (臺北市:書林 1997年一版)
◎刑福義著《漢語語法學》 (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1月)
◎羅蘭.巴特著 李幼蒸譯《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8年2月)
◎卡勒爾著 方謙譯《羅蘭.巴特》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8年4月初版三刷)
◎王本華編《張志公論語文集外集》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8年4月)
◎竺家寧著《中國的語言和文字》 (臺北市:臺灣書店 1998年)
◎鄭敏著《結構-解構視角:語言、文化、評論》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年11月)
◎吳國華主編《語言文化研究新視角》 (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1999年1月)
◎段業輝著《新聞語言學》 (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9年6月)
◎陳汝東著《社會心理修辭學導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6月)
◎呂叔湘著《語法研究入門》 (北京:商務出版:新華發行 1999[民88]第一版)
◎傑佛瑞.N.利奇著 李瑞華等譯《語義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年10月)
◎伍鐵平著《模糊語言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年11月)
◎陳保亞著《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陳章太等編《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 (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1999年12月)
◎王德春著《語言學概論》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年3月)
◎George Yule著 張文軒譯《語言學導論》 (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2000年9月)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 張志公校定《語法與修辭》 (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2000年10月)
◎賴恩茲 (Lyons, John)著《語意學新論》 (臺北市:心理 2000年[民89]初版)
◎齊滬揚著《傳播語言學》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
◎陳原著《語言與語言學論叢》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001年2月)
◎竺家寧著《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 (臺北市:五南 2001年)
◎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 (臺北市:萬卷樓出版 2001年5月)
◎蔡宗陽著《修辭學探微》 (臺北市:文史哲 2001年 5月)
◎張志公著《漢語語法常識》 (香港:三聯書店 2001年5月)
◎張春榮著《修辭新思維》 (臺北市:萬卷樓出版 2001年9月)
◎羅蘭.巴特著 許薔薔、許綺玲譯《神話學》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2年6月)
◎張慧美著《廣告標語之語言風格研究》 (臺北:駱駝出版社 2002年12月)
◎戴維陽、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 (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2003年9月)
哲學類
◎宋光宇編譯《人類學導論》 (臺北:桂冠 1988年6月五版)
◎恩斯特.卡西勒著,于曉等譯《語言與神話. Sprache und mythas》 (台北市:久大、桂冠 1990 年8月)
◎胡塞爾著 李幼蒸譯《純粹現象學通論》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6年)
◎羅素(Bertrand Russell)原著《西方哲學史》 (臺北:五南 1991年11月)
◎恩斯特.凱西勒著 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7年11月)
文藝理論、批評類
◎葉舒憲著《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 (四川省:四川人民出版 1988年)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 歐陽子譯《第二性》 (臺北市:志文 1992年)
◎鄭明娳主編《台灣當代女性文學論》 (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年)
◎Susan Alice Watkins文字; Marisa Rueda, Marta Rodriguez繪畫; 朱侃如譯《女性主義》 (臺北市:立緒文化 1995年)
◎格蕾.格林(Gayle Greene), 考比□亞. 庫恩(Coppelia Kahn)編 陳引馳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臺北:駱駝出版 1995年)
◎羅思瑪莉.佟恩(Rosemarie Tong)著 刁筱華譯《女性主義思潮》 (臺北市:時報文化 1996年)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 (臺北:女書文化,1999年)
廣告與行銷類
◎經營者叢書編譯組編譯《廣告心理學》 (臺北:國家出版社 1886年8月)
◎J. Robert Miller著 黃慧真編譯《廣告學》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888年10月)
◎多比羅孝著 莊惠琴譯《COPY文案企劃―創意與演練》 (臺北:朝陽堂文化 1989年7月)
◎西尾忠久著 高飛企劃工作室譯《如何激發成功創意》 (臺北:北星圖書總代理 1990年4月)
◎Al Ries & Jack Trout著 李定健譯《行銷定位》 (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7月)
◎陳昭郎《傳播社會學》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1992年3月)
◎宋秩銘、莊淑芬、白崇亮、黃復華等著《奧美的觀點》 (臺北:滾石文化 1996年)
◎黃文博著《廣告遊戲》 (臺北:商業週刊 1998年
◎黃文博著《關於創意我有意見》 (臺北:天下文化 1998年)
◎詹宏志著《創意人》 (臺北:臉譜 1998年)
◎蕭湘文著《廣告創意》 (臺北:五南 1998年)
◎林淑黛、李淑娟主編《時報廣告金像獎20年紀念專輯》 (臺北:時報廣告金像獎執行委員會 1998年6月)
◎邱莉玲著《廣告陽謀》 (臺北:時報文化 1999年)
◎曾玉萍著《中興百貨的意識形態》 (臺北:滾石文化 2000年)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於心如著《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 (臺北:學富 2000年)
◎蔔衛 著《媒介與性別》 (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
古典語文類
◎三國吳 韋昭撰《國語韋氏解》 (台北:世界書局 1962年)
◎梁 昭明太子撰 唐 李善注《昭明文選》 (台北:文化圖書 1979年4月再版)
◎《十三經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曹雪芹《紅樓夢》 (台北:志揚出版社 1986年)
◎裴普賢編著《詩經評註讀本》 (臺北:三民書局 1989年8月四版)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 九 (北京:中華書局 1990年)
◎謝冰瑩等譯注《古文觀止》 (台北:三民書局 1992年9月再版)
童話故事類
◎雷斯特蘭基原著 鄭美玫譯《伊索寓言》 (1884年1月)
◎伊索《伊索寓言》 台中:中華兒童書城 (1886年7月)
◎伊索《伊索寓言》 台南:大眾書局 (1889年4月)
◎伊索《伊索寓言》 台北:泉源出版社 (1991年12月)
◎格林著 魏以新譯《格林童話全集》 (台北:光復書局 1998年6月)
◎Olivia & Robert Temple原著 黃美惠譯《新伊索寓言》 (台北:聯經 2000年7月初版)
◎伊索原著 李赫解析《伊索寓言的人生智慧》 (台北:稻田出版公司 2001年9月)
◎《格林童話全集(一)》、《格林童話全集(二)》 (台北:遠流出版社 2001年9月)
◎伊索原著《伊索寓言中的生活智慧》 (台北:培育文化 2002年10月)
工具書
◎《大辭典》 (臺北:三民書局 1885年8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年2月)
◎許慎撰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 (台北:天工書局 1887年9月再版)
二、學位論文
◎蘇玲霞著《從記號學的觀點分析和解釋洋菸廣告的內容》 (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1889年6月)
◎唐維敏著《影像與意識型態:電視廣告的符號學分析:以司迪麥電視廣告為例》 (臺北: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1991年6月)
◎顧玉珍著《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 (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1991年6月)
◎袁筱青著《現代漢語諧音研究─以華文廣告文案為例》 (臺北: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97年6月)
◎劉慧雯《電視廣告「效果」再探:語言遊戲的觀點》 (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1999年6月)
◎陳湘樺著《由關聯性理論看中文廣告的理解》 (臺北: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1999年6月)
◎林俊良著《閱讀汽車廣告─廣告文本的性別與空間分析》 (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2001年6月)
◎趙曉南《廣告創意─語文層面的探析》 (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2001年7月)
三、期刊論文
語言學、符號學類
◎黃忠慎〈誰在戕害文字?―廣告的文字污染〉《國文天地》 (2卷7期 民75年12月 頁18―21)
◎陳瑞貴〈廣告―現代社會的註腳〉《國文天地》 (2卷7期 民75年12月 頁22―27)
◎何懷碩〈廣告的反智宣傳〉《國文天地》 (2卷7期 民75年12月 頁27―28)
◎陳益源〈把自己推銷出去〉《國文天地》 (2卷7期 民75年12月 頁28―30)
◎趙元任〈漢語中的歧義現象〉《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和發展》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2年版 頁249-263)
◎王少琳〈符號學與廣告語言〉《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1994年第6期(總第94期) 頁19-23)
◎茍志效〈論符號學方法在廣告語言創意設計中的運用〉《寶雞文理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年第1期(總第48期) 頁27-33)
◎張郇慧〈從國語中的多義談語法與語義之互動〉《華文世界》 (73 1994年9月頁38-42)
◎鄒哲承〈“VN1  N2  ”多義性產生的條件〉《語文學刊》 (1996年03期 頁41-42)
◎曾世杰〈從訊息處理觀點看「文化/語言與認知的關係」:一些實證研究的回顧〉《思與言》 (第36卷第4期 1998年12月 頁231-259)
◎李彤翎〈語言交際與思維中的多義現象、歧義現象〉《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第五期 頁37-39)
◎李思屈〈傳播“修辭學”與廣告符號的運用〉《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總21卷 第6期 2000年6月 頁74-77)
◎廖定中〈略談歧義、模糊與多義〉《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0年 第4期 頁1-4)
◎李新燦〈論文藝鑒賞的多義性〉《湛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9月第21卷第3期)
◎吳艷〈試論非多義結構導致的歧義句〉《溫州大學學報》 (2001年2月 第1期 頁29-32)
◎劉春寧〈「多義」與「歧義」辨識〉《語文學刊》 (2001年第5期 頁75-76)
◎倪正芳〈兩難于人民文學與宮廷文學之間—英國“桂冠詩人”制度略論〉《婁底師專學報》(總第66期 第3期 2001年7月 頁47-50)
◎劉慧雯〈Saussure符號學理論在廣告研究中的應用--文本意義研究的更弦易幟〉《新聞學研究》(70 2002年1月 頁197-225)
◎張覺〈歧義結構的類型及其消除方法〉《語文建設通訊》 (2002年11月 頁30-36)
◎詹衛東〈漢語述結式的組配約束及\"v+a+n\"歧義格式分析〉《語言暨語言學》 (4:3 2003年7月 頁649-668)
文藝理論、批評類
◎謝勝价〈《中山狼》雜劇探討〉《傳習》 (第十一期 1993年6月 頁191─202)
◎劉雪真〈筆記小說中狐妻故事的婚姻內涵與理想女性形象〉《本土心理學研究》(3 1995年2月 頁339─377)
◎殷國明〈西方“狼文學”及其神話淵源〉《暨南學報》 (第17卷 第1期 1995年1月 頁72-82)
◎李富軒.李紅〈文學與歷史――中國狐文化史略〉《歷史月刊》 (1995年4月 頁98─105)
◎陳虹〈中國當代文學:女性主義、女性寫作、女性本文〉《文藝評論》 (1995年4月 頁42-47)
◎楊國娟〈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的狐〉《靜宜人文學報》 (第六期 民84年6月 頁37─51)
◎尚傑〈簡論解構主義文字學與漢字文化的關係〉《哲學研究》 (1995年 第2期 頁39─47)
◎羅漢軍〈解構主義與東西方文化〉《廣西大學學報》 (1996年第三期 頁6─14)
◎顏清洋〈蒲松齡筆下的狐狸精〉《國立台灣體專學報》 8( 1996年6月 頁107─122)
◎白艷霞〈結構與解構〉《文學評論》 (1996年 第6期 頁25-34)
◎譚學純、唐躍〈語言和文學:結構主義原理及其研究思路〉《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5卷(1997)第1期 頁79─85、136)
◎鄭敏〈20世紀圍繞語言之爭:結構與解構〉《漢字文化》(轉載) (1997年 第2期 頁31-33)
◎陳美妃〈人狐類婚姻關係中之妻德塑建初探-以太平廣記為本〉《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1:2 1998年9月 頁1─11)
◎李長聲〈又是櫻花散落時〉《讀書》(1999年02期) 頁150-154
◎徐宗潔〈試論《詩經》中「狐」的意涵〉《孔孟月刊》 (1999年.07 頁1─8)
◎楊大春〈解構的蹤跡﹕法國後結構主義概論〉《教學與研究》 (1999年 第5期 頁51-57)
◎姚文清〈中日花文化比較­──桃花與櫻花〉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1年 第一期 頁89-96)
◎李春長〈延續與斷裂——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關係初探〉《外國文學Foreign Literature》 (2001年7月 第4期 頁65-70)
◎王國瓔〈中國古典詩歌之多義現象-以王昌齡邊塞詩二首為例〉《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 2001年12月 頁229-262)
◎俞勝,李培山,李季萍〈論德里達對結構主義的解構〉《遼甯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5卷 第5期 2002年9月 頁1-3)
◎陳永國〈文學批評中的結構、解構與話語〉《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增1期 第17卷 頁56-63)
◎陳雀倩,〈女性書寫的延異與衍異─以羅英、夏宇、顏愛琳詩作為例〉收錄於《問學集》第九期(轉引自網站: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
◎簡成熙〈女性主義的知識論與科學哲學初探〉《教育研究月刊》 (2003年5月 頁25-38)
◎胡稹〈櫻花原始象徵意義考──避邪之花?農耕之花?〉《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 第四期 頁133-137)
◎劉炳彪〈慾望與野心的分野〉《國教輔導》 (2003年6月 頁11914-11919)
廣告與行銷類
◎《動腦》1985-2003
◎《廣告雜誌》1991-2003
◎張弓長〈論廣告語言的文學化傾向〉《陜西工商學院學報》 (1996年第1期 頁63─65、頁72─73)
◎劉政雄〈從設計符號的生成意義到商品廣告形象意識的探討〉《東方工商學報》(21 1998年3月 頁41-51)
◎蕭湘文〈從國父戴扁帽檢視廣告中政治肖像的幽默與效果〉《廣告學研究》12 (1999年1月 頁65-87)
◎胡光夏〈廣告文化理論學派之探討--三種解讀廣告文本的取徑分析〉《廣告學研究》13 (1999年7月 頁93-111)
◎孫于燕〈話說櫻花〉《日語知識》(1999年8月 頁46)
◎許如婷〈球鞋類廣告:西方現代化情境的神話解構〉《廣告學研究》14 (2000年1月 頁53-93)
◎鄧育仁、孫式文〈廣告裡圖像隱喻的構圖原則:一個認知取徑的分析〉《廣告學研究》14 (2000年1月 頁95-130)
◎李思屈〈廣告中的女性符號:一種跨文化的比較〉《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總21卷 第8期 2000年8月 頁75-78)
◎楊紅、路雲亭〈港臺流行文化對大陸大學生的心理影響〉《無錫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 第3期 2000年9月 頁45─46)
◎潘知常〈流行文化與孤獨的大眾〉《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1月 第4卷 第1期 頁28─33)
◎黃學杰〈日本人為什麼鍾情於櫻花〉《日語知識》(2002年8月 頁35)
◎吳君毅〈從運動廣告探討符號性消費之現象〉《大專體育》63 (2002年12月 頁134-139)
◎施永秀〈流行文化中的文學〉《探求》 (2003年第一期 頁63─6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0912016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12016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2016101.pdf41.88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2.pdf97.67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3.pdf98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4.pdf78.98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5.pdf412.25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6.pdf695.61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7.pdf265.01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8.pdf337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09.pdf496.85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10.pdf224.97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11.pdf260.13 kBAdobe PDF2View/Open
12016112.pdf152.49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