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579
題名: 蘇軾詩歌神話運用研究
The Research of Su Shih`s Poems in Mythology
作者: 江佳芳
貢獻者: 高莉芬
江佳芳
關鍵詞: 蘇軾
東坡
詩歌
神話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11-Oct-2011
摘要: 已有不少學者研究文學中的神話意象,而詩歌本是文學中最精煉的語言,詩中的神話亦有不少研究作品,不過多以唐代居多,但思及宋代詩歌產量不輸唐代,而其中宋代大文豪蘇軾為不按傳統格調作詩的詩人,思想兼容了儒、釋、道三家,詩風常具道教色彩,道教與神話中的仙人神話有所關聯,如西王母、蓬萊仙人、黃帝、赤松子等,歷來研究者卻對蘇軾的研究,多以討論其作品與生平和思想的關係為主,因此筆者以為「蘇軾詩歌的神話運用」也應有一定的研究價值。\n\n本文先以蘇詩中運用神話意象為題的詩作為研究起點,希望能發掘並歸納詩作中以神話意象為題或為內容的詩作,初步的剖析探討,以了解詩人蘇軾對於神話的運用或轉化,並希冀此研究論題能在宋詩中的神話研究領域中呈現出宋詩具哲理、議論的一面之外,亦有以神話抒發情感、超越困頓失意的一面。\n\n原則上將致力於對詩歌做文本的深入閱讀,即以文本細讀法為主,掌握詩意,並再以歸納統計法,進行文本的歸納分析,擬依神話特質與類型為詩歌作品分類再解讀,而社會文化、政治環境、詩人的生平、創作背景等亦會納入考量之中,藉此突顯出蘇軾在神話運用、創作上的闡釋,並反映其本身的生活和心靈,也解讀出神話運用在蘇軾詩中的重要地位,及隱藏於作品中的重要思維。
參考文獻: 一、古籍書目
(一)蘇軾作品及箋注
【宋】蘇軾撰,【清】馮應榴輯注,黃任軻、朱懷春校點:《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台北:莊嚴 出版,1990年。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唐雲志點校:《蘇東坡全集》,廣東:珠海出版社,1996年。
【宋】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
【宋】蘇軾撰:《蘇東坡全集》,臺北:新興書局,1955年。
【宋】蘇軾撰、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二)歷代古籍(按朝代先後順序及出版年排列)
【春秋】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漢】桓麟等撰:《魏晉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58年。
【漢】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注》,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9-1980年。
【漢】應劭著、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臺北:明文出版社,1982年。
【漢】劉向:《列仙傳》,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2月。
【漢】劉向撰、王叔岷校箋:《列仙傳校箋》,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
【漢】劉向:《說苑》,《四庫備要‧史部》,臺北:中華書局據明刻本校刊,出版日期不明。
【漢】王充撰,【明】程榮校:《論衡》,《四庫備要‧子部》,臺北:中華書局據明刻本校刊,出版日期不明。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日本東京: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據國防研究院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影印,1971
年。
【南朝‧梁】劉勰著:《文心雕龍》,臺北:開明書店,1984年。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南朝‧梁】鍾嶸著:《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晉】郭璞注:《穆天子傳》,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晉】干寶:《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晉】陳壽:《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晉】王嘉:《拾遺記》,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
【晉】張華:《博物志》,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97年。
【五代‧後晉】劉昫等著:《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1980年。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
【宋】司馬光著:《資治通鑑》,臺北:文化圖書,1970年。
【宋】蘇洵《嘉祐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宋】歐陽修等著:《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1980年。
【宋】羅泌:《路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收錄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47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宋】朱熹:《楚辭集註》,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1994年。
【宋】孟元老著、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臺北:世界書局,1999年。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頂淵文化出版社,2005年。
【元】托克托:《宋史》,北京:洪氏出版社,1975年。
【明】曹學佺撰:《蜀中名勝記》,台北:學海出版,1969年。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台北:文光出版社,1975年。
【清】王夫之等著:《清人楚辭注三種》,臺北:長安書局,1980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台北:漢京出版社,1983年。
【清】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清】沈德潛著、蘇文擢詮評:《說詩晬語詮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清】沈德潛著、李克和等校點:《唐詩別裁集》,湖南:岳麓書社,1998年。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
(三)近代編修古籍(按姓氏筆畫排列)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丁如明等點校:《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雲五編:《雲笈七籤》,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何景明:《大復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吳靜安:《春秋左氏傳舊疏註證續》,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出版,2004年。
李劍國著:《唐前志怪小說輯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汪國垣編撰:《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南懷瑾、徐芹庭:《周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南懷瑾:《論語別裁》,臺北:老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
孫通海、王海燕責任編輯:《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高亨:《老子正詁》,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87年。
張雙棣:《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7年。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郭慶藩編、王笑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出版,2007年。
陳文新編:《六朝小說》,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1年。
曾棗莊、金成禮箋注:《嘉祐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曾棗莊、曾濤編:《蘇詩彙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1993年。
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列)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主編:《中國蘇軾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出版社,2000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王孝廉:《水與水神》,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
王孝廉:《花與花神》,台北:洪範出版社,2003年。
王孝廉:《神話與小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6年。
王洪:《蘇軾詩歌研究》,北京:朝華出版,1993年。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任繼愈編:《中國道教史》,臺北:桂冠書局,1991年10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4年3月。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88年。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何新:《諸神的起源》,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余崇生編:《楚辭研究論文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
吳天明:《中國神話研究》,北京:中央編譯社,2003年。
吳琳:《宗教學研究》,成都:宗教學研究編輯部,1990年。
呂宗力、欒保群編:《中國民間諸神》,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李文鈺:《宋詞中的神話特質與運用》,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6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
李豐楙:《神仙的故鄉─山海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3年。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
李豐楙:《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
肖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86年。
周紹賢:《道家與神仙》,臺北:中華書局,1982。
周策縱:《古巫醫與「六詩」考》,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居閱時、瞿明安等著:《中國象徵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林惠祥:《神話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金澤:《英雄崇拜與文化型態》,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年5月。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文化出版,2006年。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9月。
柯慶明:《境界的再生》,台北:幼獅文化,1977年5月。
洪淑苓:《牛郎織女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茅盾等著:《中國古代神話》,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年。
孫党伯、袁謇正主編:《聞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徐吉軍等著:《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袁珂:《中國神話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1年。
袁珂:《神話論文集》,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7年。
高莉芬師:《絕唱:漢代歌詩人類學》,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高莉芬師:《蓬萊神話─神山、海洋、洲島的神聖敘事》,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
許力以、林言淑主編:《留得枯荷聽雨聲:詩詞的魅力》,北京:三聯書店,1997 年。
陳天水:《中國古代神話》,台北:國文天地,1990年。
陳召榮:《流浪母題與西方文學經典詮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6年。
陳慧樺、古添洪編:《從比較神話到文學》,臺北:東大出版社,1983年。
陶陽、牟鍾秀著:《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傅錫壬:《山川寂寞衣冠淚─屈原的悲歌世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7年。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11月。
程德祺:《原始社會初探》,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年。
黃芝崗:《中國的水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黃啟方:《宋代詩文縱談》,臺北:商務印書館,1997年。
葉舒憲:《老子與神話》,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葉舒憲:《英雄與太陽─上古史詩原型重構》,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1991年。
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葉舒憲:《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四川:四川人民出版,1988年。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臺北:東華出版社,1989年。
賈二強:《唐宋民間信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過常寶:《楚辭與原始宗教》,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熊道麟:《先秦夢文化探微》,臺北:學海出版社,2004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
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臺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歐麗娟:《唐詩中的樂園意識》,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鄭志明:《中國文學與宗教》,臺北:學生書局,1992年。
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1996年。
盧明瑜:《三李神話詩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年。鄺健行主編:《中國詩歌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1999年。
蕭兵:《古代小說與神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蕭兵:《神話學引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蕭兵:《楚辭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
蕭兵:《楚辭與神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錢鍾書:《談藝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1年1月。
鍾來因:《蘇軾與道家道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5月。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台北:洪葉文化出版,2006年2月。
韓經太:《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龐德新:《從話本及擬話本所見之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書店,1974年。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台北:台灣書局,1997年。
三、外文譯著(依國家筆畫排列)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日】小南一郎著、孫昌武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法】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野性的思維》,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法】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The Sacred &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臺北:桂冠圖書,2000年。
【法】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法】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台北:商務印書館,2001年。
【法】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La Poétique de L’espace),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月。
【波蘭】馬凌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巫術、科學與宗教》(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臺北:協志工業,2006年。
【英】弗雷澤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台北:桂冠圖書,1991年。
【英】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著,賴盈滿譯:《神話簡史》(A History of Myth),台北:大塊文化,2005年11月。
【美】艾瑟‧哈婷著、濛子等譯:《月亮神話─女性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美】Robert H. Hopcke著、蔣韜譯:《導讀榮格》(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臺北:立緒文化,1992年。
【美】理安.艾勒斯(Ruane Eisler)著、程志明譯:《聖杯與劍》(The Chalice and The Blade),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美】約翰‧維克雷著、潘國慶等譯:《神話與文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美】甘培爾(Campbell, Joseph)著,Betty Sue Flowers 編,朱侃如譯:《神話》,臺北:立緒文化,1995年。
【美】魏蘭-波斯頓 (Joanne Wieland-Burston)著,宋偉航譯:《孤獨世紀末》,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1月。
【美】甘培爾(Campbell, Joseph)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台北:立緒文化,2006年10月。
【瑞士】榮格著、鴻鈞審譯:《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Analytical Psychology),台北:結構群出版社,1990年9月。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于曉明譯:《語言與神話》(Sprache und Mythas),台北:桂冠圖書,2002年6月。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人論》(An Essay on Man),台北:桂冠圖書,1992年。
【德】埃利希‧諾伊曼著、李以洪等譯:《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方 瑜:〈大鵬與深淵─試讀李白襄陽歌〉,《中外文學》第268期23卷第4期, 1994年9月。。
江惜美:〈東坡詩分期初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4期,1993年。
李文鈺:〈漂泊與思歸─從東坡詞中的他界意象論其內在追尋〉,《漢學研究》第27卷第1期,2009年3月。
李慕如:〈東坡詩文中道家道教思想之玄蘊〉,《中國學術年刊》第十八期,台北:1997年3月。
林文月:〈從遊仙詩到山水詩〉,《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台北:中外文學出版社,1974年2月。
林佳蓉:〈宋代崇道風氣與詩歌創作初探〉,《宋代文學叢刊》第二期,台北,1996年。
林明德:〈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的神話世界初探〉,《中外文學》第五卷第2期,1976年7月。
侯迺慧:〈從神話到陶詩:論陶淵明詩中鳥的象喻意義〉,《法商學報》,1993年8月。
徐盛華:〈從〈山海經十三首〉中析論其神話世界的三重意識〉,《中外文學》,第16卷第7期,1987年12月。
袁珂:〈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民間文學論壇》,1983年第2期。
高莉芬師:〈蓬萊神話的海洋思維及其宇宙觀〉,《政大中文學報》第六期,2006年12月。
高莉芬師:〈水的聖域:兩晉江海賦的原型與象徵〉,《政大中文學報》第一卷第一期,2004年6月。
張淑香:〈頑石與美玉--《紅樓夢》神話結構論之一〉,《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張惠娟:〈樂園神話與烏托邦--兼論中國烏托邦文學的認定問題〉,《中外文學》第15卷第03期,1986年8月。
許總撰:〈宋詩特徵論〉,《宋代文學叢刊》第二期,高雄:麗文,1996年。
傅武光:〈莊子「遊」的哲學〉,《中國學術年刊》第17期,台北,1996年3月。
黃永武:〈透視李賀詩中的鬼神世界〉,《書評書目》第70期,1979年2月。
黃奕珍:〈從「聖婚」觀點看楚懷王與巫山神女的關係〉,《中國文學研究》第八期,台北:臺大中文所,1994年5月。
楊匡漢:〈「遊子文學」與放逐情懷〉,《內蒙古社會科學》,第6期,1998年。
溫莉芳:〈月亮神話在李商隱詩中的回響〉,《臺灣教育》第385期,1983
葉慶炳:〈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臺大中文學報》,第三期,1989年12月。
鄭土有:〈仙話:神仙信仰的文學〉,《中外文學》第19卷第7期,1990年。
魯瑞菁:〈「天命」觀念的產生及其意義--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神話為 中心的討論〉,《中國文學研究》第八期,台北:臺大中文所,1994年5月。
魯瑞菁:〈離騷〉中的香草美人觀─一個結合文學、神話與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
盧明瑜:〈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神話運用及文學內涵之探討〉,《中國文學研究》第八期,台北:臺大中文所,1994年5月。
駱水玉:〈聖域與沃土--《山海經》中的樂土神話〉,《漢學研究》第17卷第1期,1999年6月。
五、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朴永煥:《蘇軾禪詩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宋丘龍:《蘇軾和陶詩之比較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75年。
李文鈺:《嫦娥神話的形成演進及其意象之探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李艷梅:《唐詩中月神話運用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林淑惠:《蘇軾嶺南詩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金汶洙:《蘇軾和陶詩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徐玉舒:《李商隱詩中神話運用之研究─以仙道神話為主體》,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徐莉娟:《蘇軾和陶詩的莊學思想》,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張尹炫:《東坡生平及嶺南詩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郭玉雯:《聊齋志異中他界故事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陳玉萍:《唐代小說中他界女性形象之虛構意義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陳怡君:《李賀詩中神話思維現象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貞俐:《蘇軾詠花詩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陳淑媛:《李義山詩神話題材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3年。
陳雅娟:《蘇軾遊仙詩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黃蕙心:《蘇東坡和陶詩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楊文雀:《李白詩中神話運用之研究─以仙道神話為主體》,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楊方婷:《蘇軾文學作品中的遊》,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6年。
楊珮琪:《蘇軾杭州詩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楊淑美:《李賀詩神話題材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2年。
劉月珠:《唐詩中日神話考察及詮釋》,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劉昭明:《蘇軾嶺南詩論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蔡惠玲:《東坡黃州時期詩歌探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鄭芳祥:《蘇軾貶謫嶺南時期文學作品主題研究──以出處、死生為主的討論》,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鄧瑞卿:《蘇軾儋州詩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2年。
盧明瑜:《三李神話詩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謝迺西:《蘇軾山水詩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蘇淑莉:《蘇軾山水詩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6912006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12006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0602.pdf2.01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