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6308
題名: 統包工程產業工程師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mong engineers of EPC Company
作者: 李奇銓
貢獻者: 鄭宇庭
李奇銓
關鍵詞: 人格特質
組織承諾
統包工程公司
廻歸分析
t檢定
相關分析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3-Dec-2012
摘要: 本研究以統包工程產業工程師為研究對象,探討人格特質對組織承諾之關係,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統包工程公司在人力資源運用與管理的參考。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共發出420份問卷,回收314份,有效問卷314份,將回收之問卷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ukey事後比較、Pearson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檢定後,研究結果發現:\r\n1.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婚姻狀況、工作月薪)的統包工程產業工程師在組織承諾上具有顯著差異。\r\n2.統包工程產業工程師的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具有顯著正相關。\r\n3.統包工程產業工程師的人格特質對組織承諾具有預測力。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r\n1.丁虹 (1988),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管理評論,頁173-198。\r\n2.江建良(1996) ,我國政府會計人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正修學報,9,頁243-258。\r\n3.艾玉芝 (2011),員工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E公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4.何武恭(2003)。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r\n5.吳芝儀 (2000),生涯探索與規劃。嘉義:濤石文化。\r\n6.吳容輝(2002)。高階領導者更迭下員工認知及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士氣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地方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r\n7.吳清山、林天祐(1998)。轉型領導、互易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3-64。\r\n8.岑淑筱、林佳穎 (2010) ,組織文化、管理者人格特質與領導型態關係之研究-以觀光產業為例。島嶼觀光研究,3卷2期,26-50頁。\r\n9.李得璋 (2000),工程統包制度之推動,營建工程統包制度研究會。\r\n10.李淑蘭 (2009),澎湖地區住宿業從業人員人格特質、組織承諾及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11.周淑敏 (2012),國中教師組織承諾、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工作投入的中介效果,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所碩士論文。\r\n12.周惠莉 (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13.邱展謙 (1993),領導型態、部屬人格特質與員工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r\n14.柯際雲 (1995),企業員工個人特性、及其知覺之工作特性與領導型態對組織承諾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15.洪靜惠 (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文教行政人員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論文。\r\n16.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士。\r\n17.徐永昌 (2000),「企業願景、企業文化、員工生涯發展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18.張同廟、劉維群 (2007),五大人格特質與領導能力之關係探討--以台南地區大學校院社學生團幹部為例。高雄餐旅學院學報,9(1),35-61。\r\n19.張春興 (1997) ,現代心理學,東華出版社,台灣台北。\r\n20.張惠英 (2002) ,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r\n21.張嘉娟 (2004),員工內部行銷知覺、企業文化差異知覺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集團企業子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22.張潤書 (1985),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r\n23.許啟正 (2012),保全產業駐警人員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24.許景貞 (2004),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工作績效與離職意圖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r\n25.郭振生 (2003),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以台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26.陳光榮(2003),精省後中部辦公室就地安置之公務人員的心理知覺、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r\n27.陳孟修 (1999) ,零售業員工的人格特質與工作品質對組織承諾、工作投入、服務態度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論文。\r\n28.陳美志 (2001) ,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關務人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r\n29.陳海鳴、余靜文(2000),企業文化發展與組織承諾的關聯性研究一被購併企業續留員工之觀點,管理評論,249-270。\r\n30.陳淑容 (2008),人格特質、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對員工離職之影響-- \r\n以資訊科技業為例,台南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31.游恆山 譯 (1990) ,(Zimbardo,P.G著),心理學,五南出版社。\r\n32.黃志中(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團隊學習、組織承諾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r\n33.楊世瑩 (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旗標出版公司。\r\n34.楊國樞 (1989),中國人的蛻變,台北:桂冠。\r\n35.葉青雅 (2004),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和寬恕態度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輔導教學碩士論文。\r\n36.葉國華 (2002),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銀行合併態度之研究─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r\n37.董明先 (2007),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之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相關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38.廖泰黃 (2010) ,汽車經銷商從業人員人格特質與組織社會化及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r\n39.蔡明秀 (2004),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金錢倫理觀與工作生活品質重視度對生涯導向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r\n40.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41.蔡淑敏(2001),企業內溝通媒介、員工溝通滿足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論文。\r\n42.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r\n43.鄭勝泰 (2002),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某運輸服務業之T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44.盧盛忠、余凱成、徐昶、錢冰鴻 (1997) ,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r\n45.賴國柱 (2006),人格特質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A電子公司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r\n46.薛婉婷 (1997),人格特質與工作特性之契合對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47.顏月珠 (1989),商用統計學,三民書局。\r\n48.龔盟裕 (2006),高雄市國際觀光旅館從業人員之人格特質、組織文化與工作績效認知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n\r\n二、英文文獻 \r\n1.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r\n2.Allport, G.W. and Odbert, H.S. (1936), “Trait-names-a Psycho-lexical 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47(1)\r\n3.Barnett, L. A. (2006). Accounting for leisure preference from withi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gender, race, or ethnicity,personality, affective style, and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8(4), 445-474.\r\n4.Becker(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commit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66, No. 1, pp. 32-42.\r\n5.Cascio,W.F,Appliped Psychology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4thed), NJ:Prentice-Hall (1991).\r\n6.Cattel, R.B. (1943), Human Motivation and the Dynamic Calculation, New York: Praeger.\r\n7.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 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175-215.\r\n8.Gatewood and Field. (1998),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4th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n9.Goldberg(1981).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The Big Five Fact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1216-1229.\r\n10.Guilford, D. W. (1959), “Consistency of the Factorial Structures of Personality Ratings from Different Sour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 329-344.\r\n11.Kanter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Aua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 499.\r\n12.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2). Employee-organization\r\n13.Peabody, (1987)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 Trait Adjectiv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52, pp. 59-77.\r\n14.Periatt, J.A., Chakrabarty, S., & Lemay, S.A. (2007).Using personality traits to select customer-oriented logistics personnel. Transportation Journal, 46(1), 22-37.\r\n15.Pervin (1970). Personality: theory,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New York: Wiley.\r\n16.Porter, L.W., R.M. Steers, R.T. Mowday, and P.V. Boulian (1974).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r\n17.Reichers (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r\n18.Robbin (1995),The Peoples of the Soviet Union, Pauline M. Tiffen, tran. London: Hutchinson.Laird.\r\n19.Robbins.(2001) Organization Behavior (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r\n20.Rotter, J.B. (1966).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3(1), 300-303.\r\n21.Sheldon (1971).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Moderator Variabl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76(4), 295-310.\r\n22.Tokar, D.V.,&Fischer, A. R. (1998),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53,115-153.\r\n23.Zimbardo, P, G. (1970). Crowds and Collective Behavior. [On-line]. Available:http://web.ed.ntnu.edu.tw/~minfei/groupdynamicreading-16.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8932036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32036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