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3277
題名: 《酉陽雜俎》神異僧人敘事與教學設計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miraculous monks in "Youyang zazu" and a teaching plan
作者: 戴欣怡
貢獻者: 丁敏
戴欣怡
關鍵詞: 段成式
《酉陽雜俎》
神異佯狂
敘事
教學設計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3-Feb-2015
摘要: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被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譽為自唐以來「小說之翹楚」。在編纂形式及創作觀念上,此書表現了「奇、幻和博」三種特徵:段成式本著與當時喜奇好異的相同撰作旨趣,故所記者多為新奇怪異之事;並運用不同的敘事角度,對佛教教義及僧人形象做了多種的描寫,其中又以高僧的神異與佯狂表現記載最為豐富。\n本論文研究主題:在神異高僧方面,以一行為主題,進行「互文性」的分析;在佯狂主題方面,則以凸顯瘋癲表演後所涵攝之意義的僧人形象為主。從雜記《酉陽雜俎》、正史《舊唐書》及僧傳《宋高僧傳》不同屬性的文本中,發掘出三個文本不同的敘事聲音,各自承載著所要表達的敘事意涵;就佯狂的宗教層面觀察,此主題具有擴充宗教人物內涵、展現遊戲神通及破除執著的用意。此外,與教學相關的主題亦配合《酉陽雜俎》的神異敘述及互文性特色,採用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透過《酉陽雜俎》神異故事的學習單,讓學生了解小說中的伏筆、段落和結構的獨特安排,落實理論與教學相合的教案設計。
參考文獻: 一、專書\n(一)傳統文獻(依時代先後排列)\n1.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n2.漢‧揚雄撰,宋‧司馬光注,《太玄經》,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n3.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台北:中華書局,2008年9月。\n4.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n5.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台北:源流文化,1982年。\n6.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n7.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台北:中華書局,2008年9月。\n8.宋‧朱熹集注,蔣伯潛廣解,,《四書新解》,台北:啟明書局,未著出版日期。\n9.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n10.宋‧歐陽脩、宋祁,《新唐書》,台北:中華書局,2008年9月,。\n11.明‧天花藏主人編次、香嬰居士重編,《醉菩提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n12.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2002年。\n13.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台北:商務印書館,1959,年。\n14.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出版社,1980年。\n15.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臺北市:藝文,1979年。\n16.清‧劉熙載,《藝概》,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n(二)近人專著(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n1.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上海古籍書版社,1978年。\n2.周振甫,《文心雕龍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n3.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n4.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n5.路工,《古本平話小說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n6.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n7.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n8.陳尚君編,《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n9.《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n10.吳汝鈞,《游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n11.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n12.楊明教,《佛宗仙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n13.周勛初,《唐人筆記小說考索》,江蘇:鳳凰出版社,1996年。\n14.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5月。\n15.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n16.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n17.羅鋼,《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n18.王月淸,《中國佛敎倫理思想》,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n19.《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6月17日。\n20.龔雋,《禪史鉤沈-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論述》,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n2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n22.丁敏,《佛教神通》,台北市︰法鼓文化,2007年。\n23.黃敬家,《贊寧《宋高僧傳》敘事研究》,台北市:學生書局,2008年。\n24.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2008年02月。\n25.高慎濤、楊遇青,《中國佛教文學》,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n26.熊十力,《存齋隨筆》,上海:遠東出版社,2012年。\n27.鄭圓鈴,《有效閱讀》,台北市:天下雜誌,2013年。\n(三)中譯書(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n1.佛斯特(E.M.Forster),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n2.勒內‧韋勒克(René Wellek)、奧斯汀‧沃倫(Austin Warren)著,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香港:三聯書店,1984年。\n3.彌爾頓‧英格(J•MiltonYinger),高丙中譯,《反文化:亂世的希望與危險》,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n4.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著,成窮譯,《人:遊戲者-對文化中遊戲因素的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n5.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著,納瓦蘿(Marie Christine Navarro)訪談,吳錫德譯,《思考之危境-克莉斯蒂娃訪談錄》,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n6.蜜雪兒‧福柯(Michel Foucault),劉北成、楊遠嬰譯,《瘋癲與文明》,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n7.伊利亞德(Mircca 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縣新店市:桂冠,2000年。\n8.米克•巴爾(Mieke Bal)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3年。\n9.華萊士•馬丁(Wallece Martin)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n二、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n(一)碩士論文\n1.李卓穎,《分類、疆界與身份︰《酉陽雜俎》與東漢到唐代目錄之研究》,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n2.劉宜芳,《《酉陽雜俎》神異故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n3.李莉,《《酉陽雜俎》的博雜特徵及其文化人類學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1年。\n4.趙修霈,《段成式與《酉陽雜俎》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n5.黃美秀,《《酉陽雜俎》之民間童話研究——以諾臯記、支諾臯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5年。\n6.顏建真,《論酉陽雜俎對《聊齋誌異》的影響》,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n7.林虹君,《《酉陽雜俎》「他界」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n8.姚春華,《段成式《酉陽雜俎》研究》,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碩士論文,2011年。\n9.廖桂君,《《酉陽雜俎》中的異域書寫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n10.李宗惠,《《酉陽雜俎》變化故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n(二)博士論文\n1. 鄭暋暻,《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n2. 葉珠紅,《唐代僧俗交涉之研究—以僧人世俗化為主》,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2008年。\n三、單篇期刊文章(依出版時間由後至前排列)\n1.方南生,〈《酉陽雜俎》版本流傳的探討〉,《福建師大學報》第3期,1979年。\n2.郭立誠,〈來自異邦的傳說:《酉陽雜俎》書中所收外來傳說〉,《幼獅月刊》,1983年12月。\n3.楊義,〈從《酉陽雜俎》到《夷堅志》〉,《齊魯學刊》第2期,1992年。\n4.薛克翹,〈從《酉陽雜俎》看中印文化交流〉,《南亞研究》第2期,1992年。\n5.張先堂,〈敦煌本唐代淨士五會贊文與佛教文學〉,《敦煌研究》第4期,1996年。\n6.歐陽健,〈從《酉陽雜俎》看神怪小說的真諦〉,《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7年。\n7.寇養厚,〈唐代三教並行政策的形成〉,《東岳論叢》第4期,1998年。\n8.陳連山,〈《酉陽雜俎》在李朝成宗時代的刊刻〉,《中國典籍與文化》第2期,1998年。\n9.石麟,〈論段成式中《酉陽雜俎》的傳奇作品〉,《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 2002年。\n10.馮煥珍,〈說「無念為宗」〉,《中華佛學學報》第6期,2002年。\n11.夏廣興,〈段成式《酉陽雜俎》與佛教〉,《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7卷第3期,2002年9月。\n12.劉苑如,〈眾生入佛國,神靈降人間─《冥祥記》的空間與欲望詮釋〉,《政大中文學報》第2期,2004年12月。\n13.蔡志誠,〈漂移的邊界:從文學性到文本性〉,《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5年。\n14.龔雋,〈唐宋佛教史傳中的禪師想像—比較僧傳與燈錄有關禪師傳的書寫〉,《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10期,2005年7月。\n15.石鐘揚,〈從《禹鼎志》到《西遊記》-《西遊記》作者新證之三〉,《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2006年。\n16.黃敬家,〈佛教傳記文學的建構方法〉,《世界宗教學刊》第10期,2007年12月。\n17.安正發,〈論《酉陽雜俎》及其敘事特徵〉,《電影評介》第20期,2008年。\n18.黃曉華,〈傳統文化與實用理性的雙重解構──論中國現代文學的癲狂敘事〉,《二十一世紀》第80期,2008年11月30日。\n19.張朝富,〈《酉陽雜俎》所反映的唐代軍隊佛教信仰〉,《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8年。\n20.李萌昀,〈何為癲狂—試論中國古代小說中的癲人故事〉,《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5卷第3期,2009年6月。\n21.李曉霞,〈《酉陽雜俎》中的鬼文化淺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9年。\n22.倪楊,〈論《酉陽雜俎》奇異故事的雙重特性〉,《語文學刊》第11期,2009年。\n23.黃敬家,〈幻化之影:唐代狂僧垂跡的形象及其意涵〉,《臺大佛學研究》第20期,2010年12月。\n24.丁敏,〈從漢譯佛典僧人「神通」到《高僧傳》僧人「神異」:佛教中土化過程考察面向〉,《政大中文學報》第14期,2010年12月。\n25.韓釘釘,〈近二十年段成式《酉陽雜俎》研究綜述〉,《柳州師專學報》第25卷第6期,2010年12月。\n26.柯惠玲,〈古典傳奇的重生與再造--以謝武彰與蔡其典的葉限三書為例〉,《兒童文學家》,2011年06月,頁2-17。\n27.陳國川,〈中西方文化差異下的翻譯探究〉,《文學教育》第4期,2013年。\n四、電子資源\n1.Cbeta電子佛典:\n《寂志果經》(T.01n0022,p.0275b08-p.0275b15)\n《雜譬喻經》(T.04n0207,p.0526b20-p.0526c10)\n《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T.12n0389,p.1111a03-p.1111a07)\n《大智度論》(T.25n1509,p.0119a11-p.0119a12)\n《梁‧高僧傳‧釋僧慧傳(保誌)》,(T.50n.2059,p.0393c12)\n《宋高僧傳‧序》(T.50n2061,p.0709c06)\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2c11)\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2c27-p.0733a05)\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2c11、p.0732c24-,p0732c25、p.0733a16)\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a03-,p.0733a05)\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a05-,p.0733a09)\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a11-,p.0733a22)\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a11-,p.0733c21)\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a23¬¬-,p.0733b15)\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b15-,p.0733,b19)\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a28-,p.0733,b02)\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c02-,p.0733c07)\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33c07-,p.0733c21)\n《宋高僧傳.義解篇》(T.50n2061,p.0753c15- p.0753c16)\n《宋高僧傳‧習禪篇》(T.50n2061,p.0760c)\n《廣弘明集》(T.52n2103,p.0168b15-p.0175c13)\n《集神州三寶感通錄》(T.52,n,2106,p0432c)\n《卍新纂續藏經‧芝園遺編》(X.59,n1104,p.0642a18-,p.0642a21)\n2.《佛光大辭典》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n3.中華線上百科全書:\n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80\n4.台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http://www.ct.taipei.gov.tw/zh-tw/C/Sage/Confucian/1/2/54.htm\n5.《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康熙字典》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E8%A1%93%E6%95%B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6912003
1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1200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0301.pdf3.09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