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995
題名: 兩岸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政治發展:國家對社經變遷的控制與調適-總計畫暨子計畫一:多重緩衝下的中共黨內民主: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或民主化的媒介?(III)
其他題名: Intra-Party Democracy with Multiple Buffers in China: an Instrument of Consolidat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cp or a Carrier of Democratization?
作者: 寇健文;冷則剛
貢獻者: 政治學系
關鍵詞: 黨內民主;後極權主義;基層選舉;一黨統治;一元化領導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7-Jul-2015
摘要: 在整合計畫中,本子計畫的角色是勾勒出中共面對社經變遷時,後極權主義的特性如何塑造中共採取的政治路徑選項。1980年代起,中共推動基層選舉,一度給予外界高度期望,認為它們將成為民主化的平台。如今中共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政治制度的範疇,但停止鄉鎮長選舉試點,遏止基層選舉向上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中共把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心轉移到黨內民主。若是如此,如何解釋中共阻止基層選舉向上延伸,卻又進行黨內民主試點呢?黨內民主是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或走向民主化的媒介? 本計畫認為,黨內民主是中共回應社經壓力的產物,為典型的「既控制又調適」策略。當中共必須增強由下而上的參與、提高競爭程度、改善監督效能時,黨內民主對一黨統治的衝擊比基層選舉小。主因是後者隱含對黨外競爭的有限包容,前者則沒有此一顧慮,不會發生溢出效果。這是後極權主義特性對中共政治軌跡的第一層影響。其次,中共對黨內民主試點採取「分層緩衝」的措施,兼納由下而上的參與需求,又減緩對黨內從上至下的一元化領導。這是後極權主義特性對中共發展軌跡的第二層影響。 本計畫將參照台灣轉型經驗,來回答中共黨內民主是否是民主化媒介的問題。過去的國民黨和中共都是列寧式政黨。台灣轉型過程中,地方選舉是民主化平台,讓反對力量宣傳理念、動員支持者。當時國民黨在黨內民主的建樹不多,維持從上而下的決策體質。由此可見,中共的黨內民主可能是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不易出現溢出效果。本計畫利用現有文獻整理台灣轉型過程與原委,解釋兩岸發展軌跡差異的問題,但不會對台灣進行一手資料分析。
關聯: 計畫編號NSC100-2420-H004-016-MY3
資料類型: report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科會研究計畫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136 BHTML2View/Open
100-2420-H-004-016-MY3.pdf954.66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