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680
題名: 中共十三大後黨政軍中央領導階層異動之研究(十三大-十三屆四中全會)
作者: 華碧輝
貢獻者: 李慶華
華碧輝
日期: 1989
上傳時間: 4-May-2016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n本論文係探討中共十三大後黨政軍中央領導階層異動之情況。原本只以一九八七年十月中共黨召開的十三大及一九八八年三月中共政權召開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與該二次黨政會議期間共軍高層領導異動為研究主題。詎料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促使中共召開十三屆四中全會,對其最高領導層作了局部調整,影響所及,致使本論文的研究時間從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三大至一九八九年六月的十三屆四中全會止。全文共分為六章、十五節,凡三十餘萬字,各章大要如下:\n第一章 緒論。揭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n第二章 對中共十三大前之政治情勢作一重點回顧。共分四節,包括一九八三年 以來的整黨運動,改革開放的矛盾與困境,一九八五年中共全國代表會議的人事更替,及一九八七年初胡耀邦下台與中共黨內的權力、路線鬥爭。\n第三章 討論中共十三大後黨中央領導階層之改組。共分三節,首先點出中共十三大召開的目的與意義並就黨中央的組織與人事作出分析;其次就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後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的人事調整與趙紫陽下台的原因作一探討;最後則介紹新任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n第四章 分析中共政權換屆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召開與國務院領導階層之改組,共分三節,首先就當前中共政權中央組織系統作一介紹並對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之任務、人事安排作番探討;其次說明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情況及分析部委以上領導幹部的調整;最後則對真除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作一介紹。\n第五章 探討中共十三大後至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共軍高層〈大軍區級以上〉異動的情況。共分三節,先扼要了解中共的黨軍關係並論述鄧小平建軍路線的具體措施;其次就共軍高層的人事部屬深入了解剖析;最後則對中共恢復廢除了長達二十三年之久的軍銜制度作一重點介紹。\n第六章 結論。從中共集體接班與指定接班人兩個角度作一總結。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n中文部份\n一、書籍\n1.一九八八匪情年報,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民國七十七年三月。\n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與資料叢書,北京:春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n3.中共「十三天」問題之研究,台北:中華戰略學會心理研究會,民國七十七年二月。\n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n5.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資料組編,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n6.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資料組編,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月。\n7.吳安家,「研究大陸問題的方法」,中共史學新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九月。\n8.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中共三次會議暨人事異動資料,台北: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編印,民國七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n9.中共機密文件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輯印,民國六十七年四月。\n10.中共辭彙,台北:中國出版有限公司編印,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第一版。\n11.中共黨史人物就會編,胡華主編,中共黨史人物傳,第七卷,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二月。\n12.中共黨史事件人物錄,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n13.中國人民大詞典─現任黨政軍領導人物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外文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n14.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編,鄧小平的掙扎求變,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編印,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廿九日。\n15.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二年九月。\n16.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四中全會全國代表會議十二屆五中全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n17.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文建會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n18.文有根,鄧小平當權後中共黨軍關係之研究〈一九七八─一九八八〉,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二月。\n19.方雪純,胡耀邦與中共政局,台北:留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九月。\n2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0年。\n2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n2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n2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九月。\n24.毛澤東軍事文選〈內部本〉,北京:戰士出版社,一九八一年。\n25.北京圖書館社會科學參考組「革命烈士傳」編委會資料組編,革命烈士傳記資料目錄,第一輯(一九二二年一月至一九三七年六月),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n26.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祕書處編,中共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之剖析,台北: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祕書處編印,民國七十七年六月。\n27.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祕書處編,中共「十三大」之剖析,台北: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祕書處編印,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n28.共產黨問題研究中心編,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印,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十五再版。\n29.朱成甲編,中共黨史研究論文選(中),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n30.江一山編,中共軍事文件彙編,香港:友聯研究所,一九六五年十二月。\n31.何建章主編,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變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n32.李谷城,中共最高領導層,香港:明報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n33.李國強等編著,中國當代名人錄,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三月。\n34.李國強等編著,李鵬傳,香港,:廣角鏡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七月。\n35.赤匪反動文件彙編,第六冊(軍事),武昌:贛粵閩湘鄂勦匪軍第三陸軍司令部,民國二十四年。\n36.周自強編,共匪軍事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三年五月。\n37.牧夫,鄧小平的中國,香港:開拓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n38.金鐘,從毛到鄧-主義的失落,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七年元月。\n39.杭廷頓(Samuel P.Huntington)原著(Political O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1968),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再版。\n40.俞雨霖,中共軍人的政治角色-比較與歷史的觀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n41.星火燎原編輯部編,解放軍將領傳(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三月。\n42.匪軍軍事組織與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共軍事研究會,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n43.郝夢筆、段浩然主編,中國產黨六十年,上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n44.馬克思列寧主義論戰爭與軍隊,延安:八路軍軍政雜誌社,一九三九年。\n45.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十一月。\n46.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心「中共人名錄」編修委員會編著,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名錄-中共人名錄特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心,民國七十七年元月編修。\n47.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匪偽政經情況研析彙編,第一輯,台北: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印,民國七十六年五月。\n48.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匪偽政經情況研析彙編,第二輯,台北:國防部情報參謀部長室編印,民國七十七年六月。\n49.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三號-匪黨「十一大」資料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n50.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二十六號-中共「十二大」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一年九月二十日。\n51.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二十九號-重要匪酋講話專輯(續一),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三月三十一日。\n52.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八號-中共「十三大」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n53.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六十號-偽七屆「人大」「政協」第一次會議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七年五月二十日\n54.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六十一號-匪軍「政治工作條例」彙編(下),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七年九月三十日。\n55.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共黨問題專題研究(十)-論中共政權的第四部「憲法」,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n56.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鄧小平言論集(補遺)(一九五七-一九八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n57.曾永賢,「胡耀邦下台與中共黨內權力鬥爭」,第十四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行,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n58.陳定中「社會主義方向何從?-評中共企業『股份化』改革的出路」,第十四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行,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n59.清水德藏「中共十三全大會路線所要走的道路」,第十五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n60.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行,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四版。\n61.郭華倫,中共問題論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增訂本。\n62.郭華倫,「關於研究『中國大陸問題』之方法」,第二屆中、美「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論文,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一年六月。\n63.陳柏秀,俄共中央權力結構與領導型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n64.彭真,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二年。\n65.解放軍政治學院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n66.趙倩主編,「十三大」後的中共-人事重組與政策方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八年三月。\n67.趙蔚,趙紫陽傳,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n68.趙紫陽,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七年十一月。\n6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七月。\n70.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n71.蘇文敏編,中共十三大與中國改革,北京:北京週報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n\n二、期刊\n台北出版:\n1.中共研究(月刊) 中共研究雜誌社\n2.中共問題資料週刊 中共文題資料雜誌社\n3.中國大陸(月刊)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n4.中國大陸研究(月刊)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研究中心\n5.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資料(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前為月刊,之後改為不定期)\n 中國大陸研究教學資料中心\n6.共產問題研究(月刊) 法務部調查局共產問題研究中心\n7.東亞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n8.重要敵情彙報(週刊)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n9.匪情月報(自民國七十四年七月起改刊名為「中國大陸研究」)\n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研究中心\n10.匪情研究(月刊) 國防部情報局(自民國七十四年五月起改名國防部軍事情報局)\n\n中國大陸出版:\n1.文學評論(雙月刊) 北京:文學評論雜誌社\n2.文學研究(雙月刊) 北京:法學研究雜誌社\n3.近代史研究(一九八四年前為季刊,後改雙月刊)北京:近代史研究雜誌社\n4.紅旗(半月刊,自一九八八年「求是」) 北京:紅旗雜誌社(後改為求是雜誌社)\n5.新華月報 北京:人民出版社\n6.經濟研究(月刊) 北京:經濟研究雜誌社\n7.瞭望(週刊) 北京:瞭望週刊社\n\n香港出版:\n1.九十年代(月刊,原名為七十年代,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七二期改刊名為九十年代) 臻善有限公司\n2.百姓(半月刊) 百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3.爭鳴(月刊) 百家出版社\n4.信報財經月刊 明報有限公司\n5.南北極(月刊) 南北極雜誌社\n6.展望(月刊) 自聯出版社\n7.廣角鏡(月刊) 廣角鏡出版社\n8.潮流(月刊) 吳興記書報社\n9.瞭望(週刊)海外版 新中國新聞公司\n\n三、報紙\n中國大陸出版:\n1.人民日報(北京)\n2.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n3.中國青年報(北京)\n4.文匯報(上海)\n5.世界經濟導報(上海)\n6.經濟日報(北京)\n7.經濟參考報(北京)\n8.解放軍報(北京)\n香港出版:\n1.大公報\n2.文匯報\n3.快報\n4.明報\n5.南華早報\n台北出版\n1.中央日報\n2.中國時報\n3.青年日報\n4.聯合報\n \n英文部份\n一、書籍\n1. Barnett, A. Doak. Uncertain Passage: China`s Transition to the Post-Mao Era.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4.\n2. Colton, Timothy 1. Commissars, Commanders, and Civilian Authority: The Structure of Soviet Military Politic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n3. Hung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n4. Kau, Ying-mao. The Political Work System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Military. Providence: East Asia Language and Area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1971.\n5. Kau, Michael Y. M. " The Role of the P.L.A. in China`s Development: the Maoist Model of Army-building," in Neville Maxwell, ed., (2E), China`s Road to Development. Oxford, England: Pergamon Press, 1979.\n6. Kolkowicz, Roman. The Soviet Military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n7. Perlmutter, Amos.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s in Modern Times: On Professionals, Praetorians, and Revolutionary Soldier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n8. Wilson, Amy A.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hinese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in Amy A. Wilson, Sidney L. Greenblatt, and Richard W. Wilson eel.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hinese Studies. New York: Praeger, 1983.\n\n二、期刊\n1. Johnson, Chalmers. " What`s Wrong with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 Asian Survey 22: 1 0 (October 1982).\n1. Pye, Lucian W. " Generational Politics in a Gerontocracy: The Chinese Succession Problem. " Current Scene 14:7 (July 1976).\n2. Wilson, Richard W. " Chinese Studies in Crisis." World Politics 23:2 (January 1971)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624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