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967
題名: 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
作者: 黃復華
貢獻者: 邱坤玄
黃復華
關鍵詞: 反分裂國家法
兩岸關係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May-2016
摘要: 中共在2005年3月14日舉行之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此一涉及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法律,並經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並立即予以實施。中共「反分裂國家法」開言即清楚闡明,其為將對臺政策付諸法律化,綜觀該法全文亦處處充滿政治語言。果如此,吾人只需以過去反對中共「不放棄武力犯臺」的聲明中加以文鬥即可。換言之,國人應從政治層面來解讀該法,所謂「政治解讀」包括檢視其內容是否具有政策之一貫性、是否以政治語言為主、是否有法律以外政治操作、重視中共領導人的相關發言等角度加以解讀,才能真正把握其對臺政策的重要精神,從而提出妥善的對策。因此,對中共而言,「反分裂國家法」是對臺政策法律化,一方面彰顯出胡錦濤所提「依法治國」的精神,另一方面則將中共有關對臺事務各機構的權責以法律律定之,也有「依法行政」的意涵。\n據此,本論文以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兩岸關係發展影響為研究主軸,著重中華民國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以及中共在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上臺後,雙方對兩岸策略路線脈絡及作為之差異,並導致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原由、進程及意涵,以及該法制定後對兩岸政經軍心各方面之影響。最後針對中共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前後所對臺所施行之心理、輿論及法律「三戰」策略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相關政策及作為進行總結及政策建議,俾做為未來進行有關兩岸議題時能重新檢視或引用之論點。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n中文部份\n一、專書:\n丁渝洲主編,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臺北:遠景基金會,民96年。\n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臺北:新新聞出版社,民91年。\n大前研一,中華聯邦。臺北:商周出版,民92 年。\n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 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年。\n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臺北:正中書局,民90年。\n中國國民黨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綜合研析(90)。臺北:中國國民黨政策委員會,\n中共中央臺灣工作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臺灣問題。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n中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編,「兩國論」批判(三)。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9年。\n中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臺灣問題外事人員讀本。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n反分裂國家法及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n王幼安、毛磊,國共兩黨關係通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1991年。 \n方鵬程,台灣海基會的故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社,民94年。\n丘宏達,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書局,民89年。 \n丘宏達、任孝琦主編,中共談判策略之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民76年。\n石之瑜,大陸問題研究。臺北:三民書局,民84年。\n包宗和,臺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臺北:三民書局,民79年。 \n包宗和,爭辯中的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公司,民88年。 \n平可夫,世紀之交的臺海危機-中日美大對決。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民90年。\n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現階段中共對臺統戰策略與實務。臺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91年。\n共黨問題研究編輯委員會,中共對臺工作研析與文件彙編。臺北:法務部調查局,民83年。\n行政院陸委會,大陸工作手冊(一)。臺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0年。\n行政院陸委會,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臺北:行政院陸委會,民83年。\n行政院陸委會,特殊國與國關係。臺北:海基會,民88年。\n朱新民主編,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93年。\n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94年。\n朱新民主編,胡溫主政下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兼論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95年。 \n朱張碧珠,國際關係。臺北:三民書局,民89年。\n沙封,臺海軍事衝突紀實。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民83年。\n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臺北:正中,民86年。\n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79 年。\n吳冷西,憶毛主席。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年。\n吳俊杰等編著,中國建構和諧社的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年。\n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民84 年。\n李少軍,國際政治學概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n李功勤,中華民國發展史。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民91年。 \n李明峻、陳隆志等編,當代國際法文獻選集。臺北:前衛出版社,民87年。 \n李家泉,陳水扁主政臺灣總評估。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民92 年。\n李登輝,經營大臺灣。臺北:遠流,民84 年。\n李登輝,臺灣的主張。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7年。\n李登輝等人,民主臺灣VS.中華帝國-面對反分裂法及中國熱危機。臺北:財團法人群策會,民94 年。\n李登輝總統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文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88 年。\n辛 旗,時代悲情,文化變遷,兩岸關係。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民92年。\n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96年。\n兩岸經貿交流權益促進會、中華兩岸制度學會主編,加入WTO 後臺港澳經貿關係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民91 年。\n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86 年。\n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81 年。\n周恩來,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n林嘉誠,政治系統的工程師-伊士頓。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71年。\n林碧炤主編,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臺北:遠景基金會,民96年\n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87 年。\n邵宗海,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5 年4 月。\n邵宗海,當代大陸政策。臺北:生智文化公司,民91 年。\n邱坤玄,大國現實主義。臺北:五南書局,民87 年。\n金 鑫,中國問題報告。香港:利文出版社,2001年。\n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民79年。\n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反三戰系列之一-中共對臺輿論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95年。\n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92 年。\n紀 欣,「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大震撼。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民94年。\n范希周主編,中華民國政局與兩岸關係。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n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反三戰系列之一-中共對臺輿論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民95 年。\n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反三戰系列之二-中共對臺心理戰。臺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民,95 年。\n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反三戰系列之三-中共對臺法律戰。臺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民95 年。\n孫國祥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3-2004。臺北:遠景基金會,民94年。\n孫國祥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4-2005。臺北:遠景基金會,民95年。\n孫國祥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5-2006。臺北:遠景基金會,民96年。\n徐學江主編,危險的一步。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n浦興祖主編,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年。\n高 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1972-1992)。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民83年。 \n高孔廉,兩岸經貿現況與展望。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82 年。\n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臺北:業強出版公司,民81年。\n張五岳等,中國大陸研究。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民92 年。\n張五岳等,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民92 年。\n張亞中,兩岸主權論,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87 年。\n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臺北:生智文化公司,民89 年。\n張念鎮,中共統戰及對策研究。臺北:覺園出版社,民82 年。\n張虎、許光泰,中共十六大後之走向。臺北:政大國關中心,民92 年。\n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中國大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民80 年。\n張麟徵,泥淖與新機-臺灣政治與兩岸關係。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民94 年。\n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臺北:周知文化,民85年。\n國史館,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臺北:國史館,民91年。\n戚嘉林,李登輝兩岸政策十二年。臺北:農學股份有限公司,民94年。\n郭立民,中共對臺政策資料選集(1949-1991)上冊。臺北:永業出版社,民81年。 \n郭立民,中共對臺政策資料選集(1949-1991)下冊。臺北:永業出版社,民81年。\n郭定宇主編,鄒景雯整理,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科出版文化有限公司,民90年。\n郭偉峰等,大陸對臺思維變化解讀。香港:中國評論文化公司,2003 年。\n郭瑞華,中共對臺工作組織體系概論。臺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85 年。\n陳 明,布希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臺北:遠景基金會,民90年)。 \n陳一新主編,美臺總統大選與國際情勢展望。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94年。\n陳亦偉,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戰略意涵。臺北:秀威資訊,民86年。\n陳明通等著,民主化臺灣新國家安全觀。臺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4年。\n陳忠偉主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n陳梓龍、柳金財及曾喜炤等著,胡溫體制的治國理念與政策走向初探。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93年。\n陳義彥、陳陸輝,「模擬兩可的態度還是不確定的未來:臺灣民眾統獨觀的解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巻第5期,民94年。\n陳德昇,兩岸政經互動、政策解讀與運作分析。臺北:永業,民83年。\n陳慶,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79年,初版。\n童振源,中國對臺經貿戰略與政策之評析。臺北:中華歐亞基金會,民93年。\n黃昆輝,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82 年。\n辜汪會談與辜汪會晤。臺北:財團法人海岸交流基金會,民90年。\n楊開煌,出手-胡錦濤對臺政策初探。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民94年。\n葉至成,社會科學概念。臺北:揚智文化,民89 年。\n熊樹忠,中共統戰策略之理論與實際。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69年。\n趙春山編,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臺北:民主基金會,80年。\n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編輯小組,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臺北:國史館,民90年。\n劉國光、王洛林、李京文主編,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3 年春季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年。\n劉清波,中共憲法論。臺北:華泰文化出版社,民90年。 \n蔡政文、林嘉誠,臺海兩岸政治關係。臺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民78 年。\n蔡瑋,中共的涉臺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89 年。\n鄧小平,鄧小平文選。香港:三聯出版社,1996年。 \n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年。\n盧曉衡主編,中國對外關係中的臺灣問題(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n顏萬進,在野黨時期民進黨大陸政策。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民92 年。\n瞿海源,大陸探親及訪問的影響。臺北:葉強出版社,民89年。\n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年。\n蘇起,危機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民92年。\n龔鵬程,兩岸文教交流之現況與展望。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81 年。\n二、期刊與學位論文\n\n「披露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中沒有郭伯雄」,文匯報,2003 年12 月24 日。\n「胡錦濤對臺思路初探」,大陸情勢雙週報,1456 期,民94 年3 月9 日。\n中國評論新聞,2004 年1 月19 日,http://www.chinareviews.co\n中國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反分裂國家法-對賣國求榮者的當頭棒喝」,世紀橋,2005 年第1 期。\n文 久,「大國棋局中的臺灣問題」,廣角鏡,第391期,2005年。 \n文 久,「臺灣:中國之痛」,廣角鏡,第394期,2005年。\n文久,「胡錦濤對臺有新思維」,中南海動向,民93 年11 月16 日-12 月15 日。\n王志強,「美國對華『接觸派』如何看中國崛起」,中國評論(北京),2001年1月號。\n王律文,「『反分裂國家法』的關鍵問題」,爭鳴,第300期,2005年。\n王健民,「胡錦濤反臺獨刪柔並濟」,亞洲週刊,民93 年11 月28 日。\n王演慶,「胡錦濤時期中共對臺政策的持續與變遷-以《反分裂國家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95年7月。\n包宗和,「臺海兩岸互動模式之演變,1949-1988」,政治學報,第16 期,民87 年。\n石之瑜,「起手無悔大丈夫-迷失在依附者能動性中的美「中」戰略棋盤」。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4期,民91年。 \n石以信,「中共對臺海局勢的研判及新謀略」。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5期,民94年。\n石齊平,「北京的戰略思維邏輯」。商業週刊,第902期,民94年。\n江敏勳,「從整合理論分析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統一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96年11月。\n伍凡、草庵居士,「轉移矛盾的『反國土分裂法』」。北京之春,第144期,2005年。 \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各界對中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之反應」,大陸工作簡報,民94 年4 月13 日。\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95 年度民間團體兩岸文教交流研討會,民95 年5 月9 日。\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情勢,民94 年4 月。\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155 期,民94 年9 月。\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法政處,「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國際宣傳伎倆」,大陸工作簡報,民84 年4 月13 日。\n何亮亮,「探索胡錦濤的對臺政策理念」,投資中國,民91 年10 月。\n余陽,「解決臺灣問題的新智慧」,廣角鏡,第394期,2005年。 \n吳安家,「『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策略」,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2期,民94年。\n吳志中,「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之法律問題」,臺灣國際法季刊,第2卷,第3期,民94年。 \n吳幼珉,「連宋大陸行的意義與展望」,明報月刊,2005年6月號。\n李明峻,「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之法理問題」,律師雜誌,第309 期,民94 年6月。\n李俊融,「中共對臺策略的演變因素」,共黨問題研究,第26 卷第9 期。民89 年9月。\n李家泉,「制定『國家統一法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海峽縱橫(中國大陸),2004 年第3 期。\n李睿文,「不是法律的法律-簡評『反分裂國家法』」。交流,第81期,民94年。 \n沈有忠,「美中臺三角關係:改良的戰略三角分析法」。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民95年。 \n汪 苠,「解讀『反分裂國家法』」,廣角鏡,第391期,2005年。 \n周志懷,「『反分裂國家法』與新時期大陸對臺政策」,臺灣研究(北京),第2期。民94 年4月。\n周繼祥,「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挑戰與對策」,立法院院聞,第33卷,第4期,民94年。 \n林文程,「從制訂反分裂國家看北京對臺政策之發展」,中國大陸研究中心通訊,第1 期,民94 年1 月。\n林中斌,「反分裂法的反思:國際與兩岸」和平論壇研討會,民95 年3 月13 日。\n林正義、「『反分裂國家法』的威脅」,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9 期,民94年3月30日。\n林建旭,「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6年1月。\n林濁水,「『反分裂國家法』與中國的對臺戰略」,國家發展研究,第4卷第1期,民93年12月。\n法務部調查局,「中共對臺工作研析與文件彙編」,民83 年2 月。\n花俊雄,「『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與兩岸關係的界定」,中國評論,2005年2月號。 \n初國華,「分裂國家典範之例-臺海兩岸關係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6 卷第9期。民國89 年9 月。\n邵宗海,「建立『依法涉臺』原則-『反分裂國家法』的分析與評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民94年4月。\n邱坤玄,「胡錦濤訪美後對美中臺三邊關係影響」,中共研究,40 卷5 期,民95 年5月。\n金 鐘,「胡溫港臺政策大挫敗」,開放(香港),第220期,2005年。 \n金鐘,「拉資本家入黨對誰有力」,開放(香港),2001 年8 月。\n姜守危,「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對臺商大陸投資行為之影響-從風險與投資角度的觀察」,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1期,民95年1月。\n姜皇池,「在『反分裂國家法』的大纛下: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之國際法意義與目的」,律師雜誌,第309 期,民94 年6 月。\n姚中原,「歐盟擬解除中共武器禁運之探討-析論解禁對臺海安全的衝擊與影響」,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民94年。\n施哲雄。「從『一號文件』探討大陸當前『三農』問題」,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3期,民94年。\n柳金財,「中共對臺和、戰兩手策略之發展運用與分析」,中華戰略學刊,民90年夏季刊。 \n柳金財,「大陸關於統一法擬議之探討:緣起、內容與侷限」,展望與探索,民93年10月,第10期第2卷。\n洪陸訓,「中共的法律戰與『反分裂國家法』」,展望與探索,第4 卷第1 期。民95 年1月。\n胡 平,「時間會站在誰那邊-也談反分裂法」,北京之春,第143期,2005年。 \n胡聲平,「國際政治情勢與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展望與探索,第4 卷第1 期。民95年1 月。\n「胡錦濤對臺手腕高招奪回兩岸政治博弈主導權」,廣角鏡,2005年5月14日。\n春 仁,「『反分裂法』引發強烈反彈」,北京之春,第143 期,2005年。\n范世平,「開放大陸民眾來臺旅遊法令規範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3 卷第12 期,民94 年12 月。\n修春萍,「試析美國臺海政策與亞太利益」,中國外交,第4期,2005年。 \n凌 鋒,「連戰正把國民黨帶上絕路」,開放,第219期,2005年。 \n唐滬生,「對付臺獨 胡錦濤比江更鐵腕」,中南海動向,2004 年10 月16 日-11月15 日。\n耿曙、張雅雯,「從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觀察臺灣民主鞏固的進程」,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9期,民94年。\n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積極落實推進兩岸三通」,兩岸關係(北京)。2004 年1 月。\n張五岳,「中共「兩會」各項報告透露之意涵及對其之觀察」,中共研究,第39卷,第3期,民94年。 \n張五岳,「反分裂法後的兩岸關係」,反分裂法之反思:國際與兩岸文集,民95年。 \n張五岳,「從反分裂法檢視中國對臺政策法律化的困境與兩岸新挑戰」,律師雜誌,第309 期,民94 年6 月。\n張淑卿。「從農業登『陸』談技術保護問題」,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5期,民94年。\n張誠恩,「民主是臺灣問題的唯一答案」,中共研究,第39卷,第12期,民95年12月。\n張福寶,「對臺政策法律化-『反分裂國家法』淺析」,現代臺灣研究,第3期,民94年。 \n張麟徵,「『反分裂法』內涵與前景蠹測-評析賈慶林在紀念江八點發表十週年談話」,海峽評論,第171期,2005年。 \n張麟徵,「『反分裂國家法』中共對臺政策的轉折」,海峽評論,第170期,2005年。 \n張麟徵,「兩岸關係的春天已經到來了嗎?評連宋大陸行的影響」,海峽評論,第173期,2005年。 \n曹長青,「中共『反分裂法』觸犯眾怒」,開放,第219期,2005年。 \n盛九元,「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前提與前景」,中國評論。民94年7月。\n莫大華,「胡錦濤訪美後對美中臺三邊關係影響」,中共研究,第40卷第5期,民95 年5月。\n許光泰。「從法律層面評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民94年。\n許志嘉,「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2期,2003年。\n郭天勇,「對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民94 年5 月。\n郭震遠,「新一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展望」,中國評論(香港),總第84 期。\n陳長文,「法律非重心-從法律分析的角度,看反分裂法的法律分析侷限性」,律師雜誌,民94年6月號。 \n陳姝廷,「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對臺交流策略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96年1月。\n陳破空,「胡錦濤接下燙手山芋」,開放,第220期,2005。 \n陳隆志,「由國際法評判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律師雜誌,第309期,民94年。 \n陳建武、吳木春。十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之分析,臺灣研究(北京),第1期,1989年。\n陳德昇,「兩岸學術交流之發展與評價-臺灣地區學者觀點的調查研究」,遠景季刊,第2卷第1期,民90 年1 月5 日。\n陳毓鈞,「兩岸將持續官冷民熱狀態」,新新聞,984 期,2006年1月21日。\n陳鴻瑜,「戰後有關臺灣法律地位之爭論:美國已以杜魯門聲明取代開羅宣言」,臺灣綜合展望,第12期,民92年。 \n章念馳,「賈慶林講話解讀:與時俱進的對臺政策」,中國評論,第87期,2005年。 \n傅豐誠,「臺灣水果零關稅登陸的思考」,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5期,民94年。\n湯 本,「春節包機:順應兩岸及世界大勢」,中國評論,第87期,2005年。 \n馮瑞傑,「『反分裂法』的後續效應」,廣角鏡,第391期,2005年。 \n黃介正,「胡錦濤訪美後對美中臺三邊關係影響」,中共研究,40 卷5 期,民95 年5月。\n黃介正,「2005年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和平論壇研討會,民94年12月29日。\n黃世華,「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之制訂與影響」,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5年6月。\n黃秋龍,「反分裂國家法與允諾策略的博弈分析途俓」,展望與探索,第4 卷第1 期,民95年1月。\n黃秋龍,「胡錦濤接任中央軍委主席與對臺海情勢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2 卷第10 期,民93 年10 月。\n黃嘉樹,「中國新領導核心對臺政策的調整與新意」,中國評論,民94 年5 月。\n程金中,「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發展及其趨向」,臺灣研究(北京),第1期,1989年。\n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反分裂國家法-對賣國求榮者的當頭棒喝」,世紀橋,2005年第1期。\n楊 劍、信強,「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必要性和法理依據」,中國評論,第85期,2005年。 \n楊力宇,「反分裂與反併吞-臺北反制中共美國府會分歧」,爭鳴,第330期,2005年。 \n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民87年。 \n楊志誠,「兩岸關係新形勢:從『反分裂國家法』到連宋登陸」,海峽評論,第174期,2005年。 \n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民94年。 \n楊開煌,「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之預測與分析」,海峽評論,第169期,2005年。 \n楊開煌,「中共第四代領導對臺政策之預測」,中華歐亞基金會,民93 年1 月。\n楊開煌,「反分裂法」與「十一五規劃」,海峽評論,第181 期。民94 年1 月。\n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展望與探索,第3 卷第4 期,民94年5 月。\n楊開煌,「綜評『反分裂國家法』」,海峽評論,第172期,2005年。\n楊開煌,「兩岸間的法律戰」,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期,民94年1月。\n楊劍,「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必要性和法理依據」,中國評論,民94 年1 月。\n葉陽明,「歐洲統合過程中統合理論之發展(1945-1992年)」。師大政治論叢,第1期。民92年。 \n賈慶林,「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繼續爭取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兩岸關係,民94 年2 月。\n過家鼎,「『反分裂國家法』的翻譯」,中國翻譯,第26卷第3期,民94年。 \n鄒東濤,「關於我國私營企業主的三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理論動態(北京),2002 年3 月。\n趙成儀,「現階段中共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之分析」,展望與探索,第3 卷第10 期。民94 年10 月。\n劉海濤,「反分裂國家法催生兩岸經濟關係新局面」,中國評論,民94 年4 月。\n潘進章,「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之探究」,中華戰略學刊,夏季刊,民94年。 \n潘錫堂,「『反分裂國家法』對中美臺關係的影響」,中國評論,第86期,2005年。 \n趙春山,「展望兩岸關係及中共對台工作取向」,中共研究,2006年第1期。\n編輯部,「中共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之政治、法律情勢研討會」,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1 期。民95 年1 月。\n蔡瑋,「從中共『反裂國家法』的內容分析」,中國大陸研究中心通訊,第2期,民94年3 月。\n蔡瑋,「對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分析及國際反應」,展望與探索,第3 卷第4 期。民94 年5 月。\n蔡學儀,「解析中共新領導人胡錦濤」,展望與探索,第1 卷第6 期,民92 年10 月。\n鄭赤琰,「『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動機及其效應」,中國評論,第87期,2005年。 \n鄭海麟,「『反分裂國家法』與未來兩岸關係」,明報月刊,2005年4月號。 \n蕭懷湘,「現階段中共對臺談判策略分析-兩岸事務性談判個案研究(1987~1992)」,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2 年12 月。\n繆鵬年,「『反分裂國家法』及其解讀」,現代臺灣研究,第2期(總58期),2005年。 \n鍾健,「兩岸經貿發展不能煞車」,臺灣二線,民94 年5 月號。\n藍天虹,「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之研析」,陸軍月刊,第41卷,第479期,民95年7月。 \n羅致政,「反分裂法與兩岸關係」,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座談會,2004年12月29日。\n譚中,「解決臺灣問題靠甚麼?」,鏡報月刊,2005 年5 月號。\n嚴家淇,「《反分裂法》與北京對臺政策的轉變」,前哨月刊,民94 年4 月。\n嚴安林、蕭楊,「胡錦濤對臺政策與思想初探」,現代臺灣研究(北京),2007年,第1期。\n黨朝勝,「簡論『反分裂國家法』的重大意義」,臺灣研究,第2 期,民94 年4 月。\n\n三、網路資源:\n\nBBC中文網:http://news8.thdo.bbc.uk/。\n人民日報社網站:http://www.people.com.cn/ \n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index.html。 \n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n大紀元時報: http://www.epochtw.com/5/7/8/6045.htm。 \n大陸臺商經貿網:http://www.chinabiz.org.tw/books/mac/T&C&E-87-88/index-h.htm。 \n中央通訊社陸新聞電子報:http://www.cna.com.tw/mnd/。 \n中央通訊社網站:http://www.cna.com.tw/ \n中時教育網:http://education.chinatimes.com/detail.aspx?sCategory=D&iID=3506。 \n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n中國臺灣網:http://big5.chinataiwan.org/webportal/portal.po。\n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n中國事務:http://www.chinaaffairs.org/。 \n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www.cass.net.cn/webnew/index.asp。 \n中國社會科學院網路:http://www.cass.net.cn/webnew/index.asp \n中國軍事文摘: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 \n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s.com。 \n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TCC/haixia/954068.htm。 \n中國網:http://news.china.org.cn/chinese/index.htm/。\n中華民國總統府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 。\n中華民國國防部網站:http://www.mnd.gov.tw/。\n中華港澳之友協會:http://www.fhkma.org.tw/。 \n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 \n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eurasian.org.tw/netmap/web.htm。 \n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e-web/monthly/m-left.htm \n未來中國論壇: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o.html \n民主進步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dpp.org.tw/ \n光明網新聞中心: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8/10/content-286772.htm。 \n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www.ncl.edu.tw/theabs/00/。 \n多維新聞網: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http://www.mac.gov.tw/big5/rpir/int-a.htm \n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n亞太綜合研究院: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 \n南方快報:http://www.southnews.com.tw/。 \n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 \n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http://iir.nccu.edu.tw/ \n美國白宮網站:http://www.whitehouse.gov/。 \n美國國務院網站:http://www.state.gov/。 \n香港文匯報網站:http://www.wenweipo.com/ \n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http://www.sef.org.tw/ \n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http://www.sef.org.tw/ \n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n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http://www.ncl.edu.tw/。\n中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網站:http://www.gwtyb.gov.cn/。\n海峽評論網站:http://www.adanstar.com/。\n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xw/tbfbh/20040114/00166037.html。 \n博訊新聞網:http://www.boxun.com/\n新浪網兩岸新聞中心:http://chinanews.sina.com.tw/。 \n新華社網站:http://www.xinhuanet.com/。\n新華通訊社:http://202.84.17.11/big5/。 \n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3.xinhuanet.com/tai-gang-ao。 \n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n解放軍報:http://www.pladaily.com.cn/。 \n臺灣綜合研究所:http://www.tri.org.tw/。\n臺海軍情: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 \n遠景基金會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n聯合早報, http://www.zaobao.com/。\n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n\n\n\n英文部份:\n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China`s Anti-Secession Law Experts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Cross-Strait Relations, U.S. Interests”, March 21, 2005, p2-3.\nKuhn, Robert Lawrence著,談崢、于海江等譯,「他改變了中國」。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年。\nGraham Allison and Philip Zelikow,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2nd ed. New York: Longman, 1999.\nChang, Jaw-Lin, The Process of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the PRC, 1969-1978: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Decision-Making Models in US Foreign Policy. 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1985.\nChih, Chih-Yu, The Spirit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 Psychocultural View.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0.\nDougherty, James E.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3rd,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90.\nHamrin, Carlo Lee and Sui Sheng Zhao, Decision Making in Deng’s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Insiders.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95.\nHu, Sheng-ping, Unfinished Policy Change: Kennedy’s China Policy from the Analytical Standpoint of Decision-Making Models. Taipei: Weber Publ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2005.\nLampton, David M. ed., The Making of Chinese and Security Policyin the Era of Refor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nLieberthal, Kenneth and Michel Oksenberg,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nLin, Chong-Pin, “Beijing’s Taiwan Policy: tactical Adjustment and Strategic Persistence,”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第1期,民91年12月。\nRichard Baum, “To Reform or to Muddle Through?: The Challenges Facing China’s Fourth Generation,” Asia Program Special Report, No. 105, September 2002, p. 43.\n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hange to Change.” Comparative Politics, January 1971, p. 316.\nSuettinger, Robert L. “China’s Foreign Policy Leadership: testing tim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9(Winter 2004). Taiwan News.\nTomas R. Dye著,羅清俊、陳志瑋譯,公共政策新諭。臺北:韋伯文化,民88年。\nYu, Bin, “The Study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Problems and Prospect,” World Politics, vol. 46, no. 2 (January 1994), pp. 235~26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59810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81019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