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2 |
1940年日本對宋子良的誘和--桐工作 |
SHIZUE FUJII |
article |
|
1995-12 |
日本社會的末世思想 |
HSIANG-SHEN HSU |
article |
|
2000-12 |
「從近松門左衛門作品探討心中之美學」 |
HSIANG-SHEN HSU、HSIANG-SHEN HSU |
article |
pdf(1691) |
2001-12 |
「從日本文學看乃木希典的殉死」 |
HSIANG-SHEN HSU、HSIANG-SHEN HSU |
article |
pdf(2009) |
2000-06 |
「切腹的美學」 |
HSIANG-SHEN HSU |
article |
pdf(655) |
2002-09 |
針對日本語教育中<文學課程>可能性之探究-以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為例- |
CHING-JUNG HUANG、CHING-JUNG HUANG |
article |
pdf(1917) |
2004-03 |
新四國借款團與中國-以小田切万壽之助為研究重心(1918─1921) |
NAI-MING YU |
article |
|
2002-09 |
「針對日本語教育中<文學課程>可能性之探究-以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為例-」 |
CHING-JUNG HUANG |
article |
|
2005-12 |
有關日語「気持ち」和「気分」的意義特徵之分析 |
TAEKO YOSHIDA |
article |
web page(1119) |
2005-12 |
日中兩語引用表達法之對應關係及學習上的問題點 |
WEN-LANG SOO、WEN-LANG SOO |
article |
pdf(1067) |
1993-12 |
當做「原因‧理由」的「noda」文 |
吉田妙子* |
article |
pdf(608) |
2004-03 |
新四國借款團與中國-以小田切万壽之助為研究重心(1918─1921) |
NAI-MING YU |
article |
|
2005-12 |
有關日語「氣持chi」和「氣分」的意義特徵之分析 |
TAEKO YOSHIDA |
article |
|
1993-01 |
小田切萬壽之助與東洋文庫(一) |
NAI-MING YU |
article |
|
1993-12 |
當做「原因‧理由」的「noda」文 |
吉田妙子* |
article |
|
1989-04 |
?日本??法 |
NAI-MING YU |
article |
|
1994-12 |
「te」型接續的誤用分析--與「te」型具有類似功能的接續詞之間的異同比較-- |
吉田妙子* |
article |
|
1991-06 |
一九二0年賽夏族抗日事件 |
SHIZUE FUJII |
article |
|
1993-01 |
小田切萬壽之助與東洋文庫(一) |
NAI-MING YU |
article |
|
1989-04 |
?日本??法 |
NAI-MING YU |
article |
|
1994-09 |
《王慶龍傳》於後代的變貌樣相 |
TIEN-FU TSENG |
article |
|
2004-08 |
關於韓國語冠詞形詞尾教學的若干探討 |
TIEN-FU TSENG |
article |
|
1999-02 |
日據末期韓國與臺灣小說之比較研究--李無影和呂赫若小說中的歸農母題及其意義 |
TIEN-FU TSENG |
article |
|
1998-12 |
臺灣的韓國古典文學翻譯現況及其展望 |
TIEN-FU TSENG |
article |
|
1998-06 |
呂赫若的初作《牛車》、《暴風雨的故事》與同時期李箕永的農民小說所呈現的時代現實和主題意識 |
TIEN-FU TSENG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