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
臺灣日治時代查控本土刊物內容之政策分析 |
林元輝 |
report |
pdf(969) |
2000 |
談話性節目的嬝奶H分析 |
彭芸 |
report |
pdf(1002) |
2002 |
全球化趨勢下跨國文化產品融合之研究:電影再現體系符號分析 |
方念萱 |
report |
pdf(1900) |
2000 |
大眾媒介如何形塑青少年犯罪:新聞選擇與報導策略的分析 |
蘇蘅 |
report |
pdf(6192) |
2000 |
我國法院誹謗案件判決之研究 |
石世豪 |
report |
pdf(1076) |
2000 |
新聞報導如何再現事實?語言層面的探討-社會結構、語言機制與認同建構:美麗島事件做為個人經驗與集體記憶的認同構塑 |
翁秀琪 |
report |
pdf(1261) |
2000 |
新聞報導如何再現真實?語言層面的探討-疾病的科學真實VS.政治真實:媒體文本的愛滋議題再現 |
徐美苓 |
report |
pdf(930) |
2000 |
建構傳播資料庫(體系)之研究(2/2) |
鄭瑞城 |
report |
pdf(1144) |
2000 |
傳播媒體的「公共性」問題:以公共電視為主的紮根法研究 |
方念萱 |
report |
pdf(2026) |
2000 |
消失的國界? 全球化,民族國家與文化形成-電影消費全球化的政治與文化過程(2/2) |
馮建三 |
report |
pdf(1291) |
2000 |
探討記者查證、訪問、寫作的知識基礎:專家能力的特質(3/3) |
鍾蔚文 |
report |
pdf(1040) |
2000 |
報紙新聞「小報化」的趨勢分析 |
蘇蘅 |
report |
pdf(6204) |
2000 |
第三人效果與色情網站 |
羅文輝 |
report |
pdf(1485) |
2002 |
公眾健康的媒介倡導:以愛滋病議題為例 |
徐美苓 |
report |
pdf(1189) |
2000 |
如何建構網路真實?一個有關網路研究者反思性的研究 |
方念萱 |
report |
pdf(1204) |
2000 |
我國為廣播電視積極立法的憲法基礎 |
石世豪 |
report |
pdf(1109) |
2000 |
台灣傳播學門之回顧與展望 |
翁秀琪 |
report |
pdf(3571) |
1999 |
為女性傳播工作者塑像-以女報人、傳播界女主管為例(II) |
翁秀琪 |
report |
pdf(948) |
1999 |
新聞報導如何呈現事實?語言層面的探討-新聞中事實建構的語法分析(II) |
鍾蔚文 |
report |
pdf(1270) |
1999 |
第三人效果與支持限制媒介 |
羅文輝 |
report |
pdf(1109) |
1999 |
談話性節目之民主意涵:兼談對傳統大眾媒介新聞性節目之衝擊 |
彭芸 |
report |
pdf(1735) |
1999 |
環境變遷與報紙轉型:市場模式的探討 |
蘇蘅 |
report |
pdf(1649) |
1999 |
傳播媒體結構管制規範之價值體系 |
石世豪 |
report |
pdf(1561) |
1998 |
現代家庭電視收看、家庭休閒、家庭社會關係之研究:質化研究法初探 |
孫曼蘋 |
report |
pdf(1301) |
2002 |
為女性傳播工作者塑像:以女報人、傳播界女主管為例(III) |
翁秀琪 |
report |
pdf(1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