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2 |
色情網站:性別、使用頻率及第三人效果之關聯性研究 |
羅文輝 |
article |
pdf(1090) |
2001-07 |
大陸、香港與台灣新聞人員對新聞媒介角色的認知 |
羅文輝、陳韜文、潘忠黨 |
article |
pdf(1112) |
2001-12 |
四家報紙勞工新聞量的歷史分析:1953-1998 |
馮建三 |
article |
pdf(1624) |
2003-07 |
新聞傳播教育對新聞人員的影響: 大陸、香港與台灣新聞人員的比較研究 |
陳韜文、羅文輝、潘忠黨 |
article |
說明頁(478) |
1972-08 |
傳播基本理論 |
徐佳士 |
article |
|
2000-09 |
國家主權與廣電管制:一個觀點動態從歐洲聯盟電視無疆界談起 |
馮建三 |
article |
|
2003-01 |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的對話 |
馮建三 |
article |
|
2002-10 |
全面防治愛滋排除烙印與歧視--檢視媒體的愛滋新聞呈現 |
徐美苓 |
article |
|
1990-01 |
新聞研究的新工具: 新聞全文資料庫與新聞索引資料庫 |
謝瀛春、馬立君 |
article |
pdf(663) |
1990-01 |
偵測、回應、駕馭外界環境的利器--簡介「策略性議題管理」 |
臧國仁 |
article |
pdf(853) |
2003-12 |
愛滋病防治的宣導效益評估 |
徐美苓、蔡淑芬、石玲如、周淑玫、施文儀、江靜之、溫宜芳、王念綺 |
article |
|
1977-07 |
電視與兒童的智能及行為傾向 |
徐佳士 |
article |
|
1988-07 |
電視與兒童 |
漆敬堯 |
article |
|
1977-08 |
談知識分子和報業的結合 |
賴光臨 |
article |
|
1970-01 |
蓋洛普說「大家討厭過火的新聞」 |
黎劍瑩 |
article |
|
1974-06 |
「讀者」的「需」與「要」 |
徐佳士 |
article |
|
1974-08 |
大眾傳播基本理論 |
徐佳士 |
article |
|
1969-12 |
美國的新聞媒介能代表民意嗎 |
漆敬堯 |
article |
|
1970-12 |
大眾傳播怎樣促進社會改變 |
徐佳士 |
article |
|
1994-10 |
振興電影工業方案--歐洲聯盟與法國、英國的提案 |
馮建三 |
article |
|
1990-07 |
臺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 (一九八九) |
潘家慶、王石番、謝瀛春 |
article |
pdf(695) |
1990-07 |
Indigenizing Foreign Culture: the Case of Taiwan |
臧國仁、汪琪 |
article |
pdf(1405) |
1990-07 |
Chinese Responses to American Mass Media in Taiwan |
陳世敏 |
article |
pdf(1935) |
1998-05 |
高學費與生意原則 |
馮建三 |
article |
|
1999-03 |
巴黎、紐約、好萊塢--淺談電影「全球化」的過程與後果 |
馮建三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