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08 |
打開天窗說亮話﹣﹣版面革新的未來走向 |
VEN-HWEI LO |
article |
pdf(917) |
1988-02 |
從誹謗與公正審判比較中美兩國法律對言論出版自由的保護與限制 |
VEN-HWEI LO |
article |
pdf(753)pdf(655) |
1988-02 |
臺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研究 (一九八六) |
謝瀛春、潘家慶、SHIH-FAN WANG |
article |
pdf(716)pdf(611) |
1988-02 |
家庭傳播形態在兒童對電視廣告的認知?態度及行為上所扮演的角色 |
VEN-HWEI LO、WEI-WEN CHUNG |
article |
pdf(733) |
1988-02 |
社會新聞的趨向:新聞現實與社會現實之間 |
陳世敏 |
article |
pdf(811) |
1988-02 |
美國伊里諾大學香檳校區傳播研究 |
謝瀛春 |
article |
pdf(671) |
1992-06 |
臺灣報紙災難報導之新聞價值分析研究 |
KUO-JEN TSANG、趙庭輝 |
article |
|
1992-06 |
有線電視法草案面面觀 |
蔡明誠、GEORGETTE WANG、SHANG-REN KWAN、CHIEN-SAN FENG、閻沁恆 |
article |
|
1994-08 |
接近「使用媒介權」和臺灣經驗 |
陳世敏 |
article |
|
1994-08 |
科技記者之問卷調查分析 |
謝瀛春 |
article |
|
2006-11 |
當謠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
HSIAOMEI WU |
article |
|
1978-03 |
電視的下一代--電讀(TELETEXT將帶來大眾媒介另一次革命) |
徐佳士 |
article |
|
1978-11 |
讓我們奮力跨進資訊時代 |
徐佳士 |
article |
|
1980-04 |
兒童怎樣認同電視中的人物?--介紹斯堪底那維亞國家的一些研究 |
徐佳士 |
article |
|
1989-04 |
解嚴前後報紙社論之分析 |
VEN-HWEI LO |
article |
pdf(730) |
1989-04 |
讀者投書: 「接近使用權」的實踐 |
陳世敏 |
article |
pdf(736) |
1989-04 |
需要長期系統研究的新聞專業倫理 |
謝瀛春 |
article |
pdf(897) |
1989-04 |
電傳視訊服務在臺灣的發展潛能及其社會意涵 |
徐佳士、曠湘霞、王琪 |
article |
pdf(635) |
2011-10 |
智慧型手機為媒介之行動傳播--行動社群網路行為研究 |
SHENG-CHIH CHEN、呂凌慧、TSAI-YEN LI、WEN-HUNG LIAO、陳柏銘 |
conference |
|
1989-04 |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對中華民國新聞教育及新聞事業的影響 |
VEN-HWEI LO |
article |
pdf(815) |
1989-04 |
轉型期中的公共關係教科書 |
KUO-JEN TSANG |
article |
pdf(731) |
1989-04 |
介紹[Willian H. Dutton etc., ?Wired Cities Shaping the Future of Communications?]《有線城市》一書 |
漆敬堯 |
article |
pdf(845) |
1989-04 |
評[陳政三著]《英國廣播電視》 |
陳世敏 |
article |
pdf(668) |
1998-07 |
新聞人員的專業性:意涵界定與量表建構 |
VEN-HWEI LO |
article |
pdf(1572) |
1998-12 |
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 |
KUO-JEN TSANG |
article |
pdf(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