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篩選社群條件
- 文學院
- 理學院
- 社會科學學院
- 法學院
- 商學院
- 外國語文學院
- 傳播學院
- 國際事務學院
- 教育學院
- 創新國際學院
- 資訊學院
- 國際金融學院
- 研究中心
- 政大會議論文集
- 數位內容與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 政大學報
- 行政單位
- 學術期刊
取消篩選出版日期條件
依類別瀏覽
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類型 | 全文(次) |
---|---|---|---|---|
1981-02 | 波斯灣危機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2-02 | 軍事工具與外交政策:析論蘇聯軍事干預波蘭的可能性問題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7-12 | 中共的廣播與電視 | 關向光 | article | |
1980-06 | 選舉與政治權威:英美兩國選舉角色的探討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0-12 | 民主政治的各種條件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1-06 | 美國競選費用的限制與漏洞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2-07 | 蘇聯參與限武談判的重要因素:共黨「相關力量」概念的分析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1-09 | 美國公費選舉的試驗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6-09 | 英國的政治文化及其政權的合法性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4-03 | 從契爾年柯的「過渡領導」角色展望蘇聯的外交動向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3-10 | 蘇聯經濟改革與中程核武談判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4-02 | 蘇聯社會的民族問題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4-03 | 波斯灣風雲緊急:從三個層面觀察兩伊戰爭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3-11 | 美國對共黨國家的區別待遇:「聯匪制俄」的政策背景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4-09 | 文革後中共經濟路線的演變 | 魏艾 | article | |
1985-01 | 日內瓦會談與美蘇關係的展望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6-03 | 「戈巴契夫時代」的意義: 持續與變革 | 趙春山 | article | |
1983-07 | 評《歷史唯物主義的危機》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6-10 | 兩位環境學家對長江三峽工程的證詞(下) | 關向光 | article | |
1986-09 | 兩位環境學家對長江三峽工程的證詞(上) | 關向光 | article | |
1980-02 | 義共參政問題的爭論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0-05 | 東歐的民族主義和蘇聯的統合政策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1-08 | 蘇俄統治下的中亞民族--蘇俄對待少數民族的一個例子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0-03 | 當前蘇聯與東歐的關係 | 張煥卿 | article | |
1980-10 | 兩伊戰爭與美蘇對抗 | 趙春山 | 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