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 |
從民族到個人 - 1950年代冷戰臺灣的文學風景 |
崔末順 |
article |
說明頁(1582) |
2007-12 |
日本自由民權運動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蔣渭水〈入獄日記〉中《西鄉南洲傳》為中心 |
吳佩珍 |
article |
pdf(3142) |
2008-09 |
超越「尺度」的方法-“皇民文學”與坂口(衤零)子的〈杜秋泉〉、〈鄭一家〉 |
吳佩珍 |
article |
pdf(1602) |
2006-06 |
台灣魯迅學:一個東亞的思考 |
陳芳明 |
article |
|
2006 |
台灣文學與東亞魯迅 |
陳芳明、Chen,Fang-Ming |
article |
說明頁(1454) |
2010-12 |
葉石濤與陳映真:八0年代台灣左翼小說的兩個面向 |
陳芳明 |
article |
|
1996-09 |
當後殖民遇到後現代: 誤讀張大春《撒謊的信徒》 |
陳芳明 |
article |
說明頁(1540) |
2007-12 |
後鄉土小說研究 |
范銘如 |
article |
|
2008-12 |
一九二O 年代台灣國族意識的形成:以《陳旺成日記》為中心的討論(1912-1930) |
曾士榮、Tzeng, Shih-Jung |
article |
pdf(1754) |
2008-08 |
日本明治期北美移民潮與「照片結婚 」熱 |
吳佩珍 |
article |
說明頁(1422) |
2008-02 |
「莎韻之鐘」神話的解體-論真杉靜枝「莎韻之鐘」作品群 |
吳佩珍 |
article |
|
2007-09 |
莎士比亞翻案劇與台灣表象─以日本《奧塞羅》以及台灣《暴風雨》為中心─ |
吳佩珍 |
article |
pdf(1580) |
2012-03 |
文學藝術是中華民國的精神史 |
陳芳明 |
article |
pdf(1062) |
2006-10 |
我的台灣文學史書寫經驗 |
陳芳明 |
article |
pdf(1397) |
2011-10 |
血液的「曖昧線」--台灣皇民化文學中「血」的表象與日本近代優生學論述 |
吳佩珍 |
article |
pdf(841) |
2009-07 |
「華やぐいのちなりけり」--岡本かの子「老妓抄」の老妓像をめぐって |
吳佩珍、Wu, Pei-Chen |
article |
pdf(905) |
2011-10 |
戰爭時期台灣文學的審美化傾向及其意義 |
崔末順 |
article |
pdf(1766) |
2009-12 |
三○年代韓國文壇對現代主義詩的受容 |
崔末順、Choi, Mal-Soon |
article |
pdf(1384) |
1995-02 |
百年來台灣文學與台灣風格-台灣新文學運動史導論 |
陳芳明 |
article |
|
2011-10 |
台灣戰後初期的空間改造 |
范銘如 |
article |
|
2012-06 |
台灣的日本文學/日本語文學:由日本統治期以來台灣的歷史軌跡來看 |
吳佩珍、Wu, Pei-Chen |
article |
pdf(950) |
2010-05 |
殖民地時期台灣的日本耽美派系譜──以永井荷風〈墨東綺譚〉與西川滿〈稻江冶春詞〉為中心 |
吳佩珍 |
article |
|
2011-11 |
1930年代臺灣文學脈絡中的張赫宙 |
崔末順、Choi, Mal-Soon |
article |
|
2011-06 |
日據末期小說的「發展型」敘事與人物「新生」的意義 |
崔末順、Choi, Mal-Soon |
article |
pdf(391) |
2010-06 |
《悠悠「家園」》與〈忠孝「公園」〉:黃皙[日英]和陳映真小說的歷史認知 |
崔末順、Choi, Mal-Soon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