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550
題名: 中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initiative of the PRC.`s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作者: 蕭時光
貢獻者: 朱新民
蕭時光
關鍵詞: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經濟合作
重返亞太戰略
南海爭端
麻六甲困境
the initiative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Economic Cooperation
Shifting Strategy to Asia Pacific Region
th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alacca Dilemma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2-八月-2016
摘要: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傳輸紐帶關係,發展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共在2013年所提出的戰略構想。\n就美國而言,由於其經濟實力受金融危機影響減弱,透過積極干涉南海爭端,可協助其順利推進亞太戰略轉向,強化本國在東亞地區的權力基礎,並制約中國勢力擴張。相對於中共來說,應有效應對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可能產生的各種不利影響。\n本文探討對於共同建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需要沿線各國與經濟體共同努力,願景需要由政治互信不斷增強,未來發展建置議程,共同促進聯合行動方案的互聯互通。
The initiative of “One belt, one Road” means the economic belt of Land route of Silk Road connecting Mainland China with th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 and the transport ties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connecting Mainland China with the countries of ASEAN, which has been making a strategic formulation put forward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2013. \nThe impact of islands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Philippines on the security of South China Sea, as far as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cerned, with its economic strength weaken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proactively interfering with that, it helps successfully reorient its regional strategy, strengthen the U.S. power base in East Asia, and prevent China from expanding further. On the other side, to the PRC., effective strategies should be put forward to all kinds of disadvantageous influences of America`s returning to the Asia-Pacific region.\n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jointly building the initiative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required all parties to work together, the vision needs to be buil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by increasing political mutual trust as well as development agenda so as to jointly promote inter connectivit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n(一)政府出版品 \n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發佈)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北京市,2015年3月。\n國防部,《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2015年10月,頁56。\n\n(二)書籍 \n王玉民著,1994年。《社會科學研究法原理》。臺北市: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王蜀寧著,2004年。《海戰與戰略》。桃園:國防大學編印。\n王義桅著,2016年。《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出版。\n王義桅、唐小松譯,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著,2014。《大國政治的悲劇(2014年新版)》(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臺北市:麥田出版。\n朱浤源主編,2002年。《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書局。\n何大明譯,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施道安(Andrew Scobell)著,2015。《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關係》(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臺北市: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李柏彥譯,麥艾文(Evans S. Medeiros)著,民國100年。《中共的國際行為:積極參與、善用機會、手段多樣》(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Activism, Opportunism, and Diversification)。臺北市:國防部。\n李永悌譯,貝納‧柯爾(Bernard D. Cole)著,民國104年。《亞洲怒海戰略》(Asian Maritime Strategies:Navigating Troubled Waters)。臺北市:國防部政務辦公室。\n李永悌譯,泰利斯(Ashley J. Tellis)、譚俊輝(Travis Tanner)編,民國103年。《戰略亞洲:中共軍事發展(2012-13)》(Strategic Asia 2012-13:China`s Military Challenge)。臺北市:國防部。\n阮宗澤主編,2015年。《中國夢的全球經緯》。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n林添貴譯,比爾•海頓(Bill Hayton)著,2015年。《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The South China Sea: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臺北市:麥田出版社。\n邵維華著,2016年。《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遏止中國崛起,美國最後五年倒數計時》(The Hundred-Year Race Between China and USA:A Geopolitical View)。臺北市:如果出版社。\n周茂林譯,丹尼‧羅伊(Denny Roy)著,民國104年。《崛起:中共與區域安全》(Return of the Dragon:Rising China and Regional Security)。臺北市:國防部。\n洪世民譯,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著,2015年。《失衡的經濟:美中「再平衡」戰略大藍圖!》(Unbalanced: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臺北市:寶鼎出版。\n胡聲平著,民國104年。《中國對外政策:從江澤民到習近平》。臺北市:致知學術。\n胡波著,2015年。《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海洋強國崛起之路》。臺北市:凱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n高一中譯,龔培德(David C. Gompert)著,民國104年。《西太平洋海權之爭》(Sea Power and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臺北市:國防部。\n高李柏彥譯,翁羅素(Russell Ong)著,民國102年。《中共與美國的戰略競爭》(China’s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臺北市:國防部。\n約翰・奈思比、桃樂絲・奈思比(John Naisbitt、Doris Naisdbitt)著,2015年。《全球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Global Game Change:How the Global Southern Belt Will Reshape Our World)。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郭凡嘉譯,小川和久、西恭之著,2015年。《臺灣政府閉口不提的中國戰力報告》。臺北市:大是文化有限公司。\n馮並著,2015年。《一帶一路: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臺北市:高寶國際出版:希代多媒體發行。\n黃文啟譯,羅傑‧克里夫(Roger Cliff)等著,民國101年。《21世紀中共空軍用兵思想》(Shaking the Heavens and Splitting the Earth: Chinese Air Force Employment Concepts in the 21st Century)。臺北市:國防部。\n鈕先鍾譯,Mitchell. M. Simpson, III著,民國83年。《戰爭、戰略與海權》(WAR, STRATEGY AND MARITIME POWER)。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n鈕先鍾著,民國77年。《戰史研究與戰略分析》。臺北市:軍事譯粹社。\n童光復譯,羅納德‧歐羅克(Ronald O’Rourke)、張恩美(Amy Chang)、道森(John Dotson)等著,民國103年。《中共軍事現代化:戰略研析選譯》(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SELECT STRATEGIC ANALYSES)。臺北市:國防部。\n溫洽溢譯,範亞倫(Aaron L. Friedberg)著,2014年。《美國回得了亞洲嗎》(A Contest for Supremacy)。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溫洽溢譯,謝淑麗(Susan L.Shirk)著,2010年。《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China―Fragile Superpower: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Derail Its Peaceful Rise)。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楊鎮甲譯,馬漢著,民國68年。《海軍戰略論》。臺北市:軍事譯粹社。\n趙江林主編,2015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目標構想、實施基礎與對策研究》(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Target,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n蔡曉卉譯,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歐漢龍(Michael E. O’Hanlon)著,2015年。《中美新型戰略關係:走向戰爭還是走向合作?》(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臺北市:如果出版社。\n賴岳謙著,2014年。《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亞洲權力結構的影響》(The strategic of United States returning to the Asia-Pacific impact on the Asian power structure)。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劉華清著,2004年。《劉華清回憶錄》。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 \n劉達材著,民國86年。《興邦張海權—劉達材將軍海權論文集》。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n\n(三)期刊 \n王元、張換兆著。〈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格局〉。《東南亞縱橫》,2014年1月,第10期(廣西),頁30-32。\n王群、蔣麗著。〈麻六甲海峽安全問題探究〉。《海洋資訊》,2014年3月,第2期(天津),頁49-51。\n王聯合著。〈美國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知與反應〉。《復旦國際關係評論》,2015年11月,第16輯第1期(上海),頁185-203。\n方天建著。〈菲律賓在南海主權爭端上的話語權動員〉。《東南亞南亞研究》,2015年11月,第3期(昆明),頁25-31。\n尹侖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環印度洋戰略研究〉。《學術探索》,2015年5月,第5期(昆明),頁31-35。\n毛振鵬、慕永通著。〈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看中國海權發展道路選擇〉。《廣西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總第238期(廣西),頁151-155。\n史春林、史凱冊著,(2014年9月22日)。〈麻六甲海峽安全問題與中國戰略對策〉。《新東方》,第2期(海南),頁6-11。\n朱雄關著。〈“一帶一路”戰略契機中的國家能源安全問題〉。《雲南社會科學》,2015年4月,第2期(昆明),頁23-26。 \n朱時雨、王玉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安全探析〉。《交通運輸研究》,2015年4月,第1卷第2期(北京),頁8-19。\n任晶晶著。〈“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經濟外交的戰略轉型〉。《新視野》,2015年,第6期(北京),頁106-111。\n李杰著。〈緣何加力推進「海上絲路」戰略〉。《軍事文摘》,2015年9月,第9期(北京),頁6-10。\n李興、牛義臣著。〈上合組織為何不足以支撐中國西北周邊安全戰略〉。《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7月,第4期(北京),頁103-118。\n李明良、江世銀著。〈習近平經濟戰略思想淺析〉。《特區實踐與理論》,2015年12月,第5期總第1858期(深圳),頁34-38。\n李驍、薛力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安全風險及其應對〉。《太平洋學報》,2015年,第23卷第7期(北京),頁50-63。\n李思嫺著。〈中國威脅論下的「和平崛起」論述〉。《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4年3月,第11卷第1期,頁63-80。\n李文傑、鄒立剛著。〈菲律賓向國際海洋法仲裁庭提出的訴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8月,總第144期第4期(鄭州),頁23-24。\n李瓊莉著。〈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2012年,第39期,頁87-103。\n宋吉峰著。〈從海上反恐分析美國海軍戰略的轉變〉。《國防雜誌》,2012年2月,第27卷第1期,頁30-44。 \n宋燕輝著。〈由《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論“ 菲律賓訴中國案”仲裁法庭之管轄權問題〉。《國際法研究》,2014年11月,第2期(上海),頁5-32。\n呂餘生著。〈深化中國—東盟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學術論壇》,2013年,第12期總第275期(廣西),頁29-35。\n汪洋著。〈絲綢之路經濟戰略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商業經濟研究》,2015年,第26期(北京),頁43-44。\n金燦榮著。〈中美關係與“修昔底德陷阱”〉。《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5月,第42卷第3期(武漢),頁13-19。 \n林優娜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印尼視角〉。《東南亞縱橫》,2014年1月,第10期(廣西),頁18-19。\n林文隆著。〈中共以陸路油氣管線突破麻六甲困境之展望〉。《戰略安全研析》,2009年8月,第52期,頁14-19。\n林文隆著。〈21世紀的美國海權佈局—「千艦海軍」〉。《國防雜誌》,2008年4,第23卷第2期,頁41-54。\n林文隆著。〈美國霸權的崛起歷程與海權論〉。《國防雜誌》,2008年,第23卷第1期,頁7-37。\n林文程著。〈中國全球佈局中的海洋戰略〉。《全球政治評論》,2011年,第36期,頁19-42。\n林若雩著。〈東協與中國達成《南海行動宣言》的意涵與臺灣的因應之道〉。《新世紀智庫論壇》,2011年9月,第55期,頁75-86。 \n周方冶著。〈中泰關係東盟合作中的戰略支點作用-基於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分析視角〉。《南洋問題研究》,2014年,第3期總第159期(廈門),頁17-40。\n吳佳熹著。〈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動中國與東盟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共進〉。《國防月刊》,2015年2月,第2期(北京),頁35-38。\n段曉蕊著。〈論美國對中國崛起的認知〉。《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5年5月,第2期(江蘇),頁87-98。\n侯利民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背景、定位和實現路徑〉。《淮海工學院學報》,2015年6月,第13卷第6期(江蘇),頁14-16。\n莫大華著。〈新古典地緣政治理論的再起:以中共「一帶一路」地緣政治經濟戰略佈局為例〉。《國防雜誌》,2016年3月,第31卷第1期,頁1-20。\n高雄柏著。〈中國大陸建設島礁優於美國航母巡航論南海軍事形勢〉,《海峽評論》,2016年4月,第304期,頁1-3。\n高聖惕著。〈論中菲南海仲裁案之“無效性”〉。《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9月,第5期(北京),頁65-90。 \n馬儒林著。〈挑戰與應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領導戰略與實踐〉。《領導科學》,2014年12月,第34期(鄭州),頁39-40。 \n袁新濤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國家戰略分析〉。《東南亞縱橫》,2014年10月,第8期(廣西),頁3-8。\n莊淙澍著。〈中共推動能源外交之背景與政策分析〉。《全球政治評論》,2013年9月,第42期,頁91-112。\n夏宜嘉著。〈中共航太探月工程與飛彈科技整合發展〉。《國防雜誌》,2015年10月,第30卷5期(桃園),頁77-100。\n孫魯軍著。〈世界經濟新格局下中國金融改革開放〉。《中國貨幣市場》,2015年5月,第12期(北京),頁32-33。\n陸如泉等著。〈影響世界的七大油氣運輸咽喉〉。《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北京),頁4-13。 \n陳邦瑜著。〈美菲同盟強化及中國的應對思考〉。《東南亞縱橫》,2015年4月,第1期(廣西),頁44-48。\n張潔著。〈海上通道安全與中國戰略支點的構建-兼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安全考量〉。《國際安全研究》,2015年2月,第2期(北京),頁100-118。\n張峰著。〈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經濟學分析〉。《青海社會科學》,2015年1月,第2期(西寧),頁66-85。\n張凱銘著。〈美國與中國積極介入南海爭端之戰略動因思考〉。《全球政治評論》,2016年1月,第53期,頁119-158。\n張慧玉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發展及其影響〉。《太平洋學報》,2012年7月,第20卷第2期(北京),頁31-45。\n郭振雪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解析〉。《延邊大學學報》,2016年1月,第49卷第1期(吉林),頁26-32。 \n郭偉、王穎著。〈麻六甲海峽—南海航線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第四紀研究》,2006年5月,第26卷第3期(南京),頁485-490。\n舒先林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能源外交〉。《國際展望》,2015年9月,第5期(上海),頁82-95。\n董文韜著。〈利比亞撤僑行動對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動員的啟示〉。《國防》,2011年,第5期(北京),頁31-32。\n傅夢孜、樓春豪著。〈關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若干思考〉。《現代國際關係》,2015年,第3期(北京),頁1-8。\n楊曉傑著。〈對確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安全的若干思考〉。《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年4月,總第58期第1期(廣州),頁91-95。\n楊雅琪著。〈習近平的對外政策:當「新型大國關係」對上「亞洲新安全觀」與「一帶一路」倡議〉。《戰略與評估》,2014年秋季號,第5卷第3期,頁25-46。\n蔣圍著。〈「中菲南(中國)海案」仲裁法律問題研究〉,《法令月刊》,2014年10月,第65卷第10期,頁85-112。\n趙永祥、吳依正著。〈從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看中國海外經濟版圖擴張與對臺灣經濟發展之影響〉。《全球管理與經濟》,104年12月,第11卷第2期,頁99-118。\n蔡志銓、樊兆善著。〈中共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意涵〉。《國防雜誌》,2015年11月,第30卷第6期,頁29-58。 \n蔡鵬鴻著。〈啟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南海和平之海〉。《當代世界》,2015年2月,第2期,頁28-31。\n滕建群著。〈“一帶一路”戰略與中美關係〉。《軍事文摘》,2015年9月,第17期(北京),頁16-19。 \n劉泓池著。〈淺析美國重返亞太對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影響〉。《青年科學(教師版)》,2013年7月,第34卷第005期(瀋陽),頁190-191。\n劉偉著。〈如何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商週刊》,2016年,第1期(青島),頁70-73。\n劉孟俊著。〈中國大陸「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前景與挑戰〉。《經濟前瞻》,2016年1月,第163期,頁28-39。\n劉承宗著。〈中共南海建島的戰略意圖與挑戰〉。《藝見學刊》,2015年10月第10期,頁71-84。\n劉秋苓著。〈中國大陸在南海島嶼填海造陸的戰略佈局〉。《空軍學術雙月刊》,2015年8月,第647期,頁21-33。\n鄭崇偉等著。〈經略21世紀海上絲路之海洋環境特徵系列研究〉。《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年8月,第7期(北京),頁4-9。\n鄭國姣、楊來科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戰略〉。《中國流通經濟》,2016年1月,第30卷第1期(北京),頁59-63。\n鄭興弟著。〈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佈局與兩岸協同發展體制建構〉。《海峽科學》,2015年,第5期總第101期(福州),頁60-61。\n燕笑天、許學軍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前景與挑戰〉。《改革與開放》,2016年1月,第1期總第430期(南京),頁5-7。 \n謝之鵬著。〈從中共核武現代化發展研析兼論對區域安全之影響〉。《國防雜誌》,2006年8月,第21卷4期,頁48-58。\n謝奕旭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區域權力結構之衝擊與影響〉。《戰略與評估》,2014年秋季號,第5卷第3期,頁1-24。\n謝博、嶽蓉著。〈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以地緣政治學為視角〉。《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3期總第28期(哈爾濱),頁37-40。\n顏建發、黃琬珺著。〈從國際政經觀點看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與難題〉。《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013年/秋季號,第9卷第3期,頁71-92。 \n魏涵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中菲南海爭端解決的影響〉。《學理論》2014年8月,第19期(哈爾濱),頁38-39。\n羅春秋著。〈中共「北斗」導航衛星發展及其軍事戰略意涵〉。《國防雜誌》,2014年11月,第29卷6期,頁63-79。\n鐘書琰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中國對東盟基礎設施投資研究〉。《東南亞縱橫》,2015年7月,第4期(廣西),頁10-15。\n顧立民著。〈中國海洋地緣戰略與石油安全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009年7月,第10卷第3期,頁79-113。\n\n(四)研究計畫 \n霍一行著。〈從『麻六甲海峽困境』探討中共石油行道運輸之安全戰略軍事研究計畫〉,2010年。桃園:國防大學戰爭學院。\n\n(五)研討會論文 \n朱世平、張龍著。〈北斗導航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資訊橋頭堡〉,《第三屆中國(海南、廣東)改革創新論壇論文集》,2014年。海南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頁299-302。\n林穎佑著。〈從海上交通線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0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編,頁153-164。\n施正權著。〈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涵與可能影響〉,《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0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編,頁131-150。\n高聖惕著。〈中菲南海仲裁案〉。《2013年度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2015年。國立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編,頁164-187。\n夏立平著。〈共生系統理論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0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編,頁11-25。\n翁明賢著。〈解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的新戰略三角關係〉,《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0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編,頁107-129。\n曾怡碩著。〈21世紀智慧的海上絲綢之路:兩岸產業合作的新路徑〉,《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0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編,頁27-41。\n\n(六)網際網路\n代宗鋒,中國新聞網:〈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結束對印尼訪問啟程回國〉,上網日期2016年7月2日,檢自: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1-28/7738096.shtml\n田穎,新華網:〈中國海軍第22批護航編隊訪南非,南非僑胞喝彩〉,上網日期2016年7月2日,檢自: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5/17/c_128990277.htm\n李鋅銅,中時電子報網:〈轟-6掛長劍-20震撼全亞洲〉,上網日期2016年7月2日,檢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601001194-260301\n明報新聞網:〈北京「讓步」停南海造陸稱將建島上設施〉,上網日期2016年7月2日,檢自:http://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150617/vaba_r.htm\n顏晴怡,文匯報,〈習近平:構建亞洲安全治理模式〉,上網日期2016年7月2日,檢自:http://pdf.wenweipo.com/os/2016/04/30/me-p1-0430.pdf\n\n二、英文部分 \n(一)政府出版品\n“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n“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1).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n“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n\n(二)專書 \nKrepinevich Andrew F.,(2010),“Why AirSea Battle?” Washington,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nPhillip C. Saunders、Christopher D. Yung、Michael Swaine、Andrew Nien-Dzu Yang,(2011),“The Chinese Navy: Expanding Capabilities, Evolving Roles.”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n\n(三)期刊 \nAndrew Erickson and David Yang,(Autumn 2009),“Using the Land to Control the Sea? Chinese Analysts Consider the 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62, no. 4, pp.53-86.\nMichael Pillsbury,(Oct. 2012),“The Sixteen Fears:China`s Strategic Psychology.” Survival, Volume 54, Number 5, pp.149-182.\nThomas M. Skypek,(2010),“China`s Sea-Based Nuclear Deterrent in 2020: Four AIternative Futures for Chinas SSBN Fleet, ”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the 2010 Nuclear Scholar`s Initiative,pp.105-12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3922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2201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701.pdf2.99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