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556
題名: 中國「十三五」規劃之戰略石油儲備研究
A Study on the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 Of China’s 13th Five Year Plans
作者: 賴孚特
貢獻者: 魏百谷
賴孚特
關鍵詞: 戰略石油儲備
石油安全
「一帶一路」
「亞投行」
「十三五」規劃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Oil Security
" One Belt and One Way"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Thirteen Five Plan"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2-Aug-2016
摘要: 石油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且必須爭取獲得的戰略物質,中國於2015年4月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伴隨其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60%,構建石油安全戰略體系刻不容緩。基此,中國積極尋找全球油源,確保供應穩健,遂成為其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考量。經濟發展決定中共政權的存續,石油的穩定供給相對左右其經濟發展成敗。除透過經貿投資合作、外交等多途徑外,又利用「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與各產油國間投資合作;並以「亞投行」信貸方式進行投資亞太各國,以利鞏固取得油源及「十三五」規劃戰略石油儲備等以確保石油安全。此策略與方式究係如何?主要考量為何?如何鞏固?皆影響中國穩定石油供應來源。\n因『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人類歷史,是一個資源分配、爭奪的過程:如波斯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本文旨在透過國際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層次,在中國崛起之下仍視為國際體系中之理性行為者,分析中國在現階段石油安全形勢下的戰略佈局與戰略石油儲備發展趨向。針對其以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為策略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來驗證是否適用妥當﹖並檢視運用「一帶一路」雙邊能源合作的新地緣戰略、背景、行動方式及侷限性,及「十三五」規劃戰略石油儲備等以確保石油穩定供應源與國家利益問題之挑戰與成效和風險提出剖析。
Oil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must seek to obtain strategic material. In April 2015, China has surpassed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importer of crude oil, with its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has reached 60% to build strategic oil security system without delay. Based on this, China should be actively looking from global oil sources to ensure stable supply, which formulate the core of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considerations.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decided subsisting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relatively stable supply of oil around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cess. In addition to cooperate through trade and investment, diplomatic and other ways, but took investment cooperation benefits between the geopolitical " One Belt and One Way" with the oil states; investing in Asia-Pacific countri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nsolidation of acquired oil source an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on credit "Thirteen Five plan" and other strategic oil reserves to ensure oil security. How to study this policy department and the way? Why the main considerations? How to consolidate? All affect China stable oil supply sources.\n"Limited resources, unlimited desire" of human history, can be said tha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such as the Persian Gulf War and the Iraq War. This article aims through a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oil reserve system level, under the rise of China is still regarded a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rational actors, analysis of China`s strategic layou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oil reserves petroleum security situation at this stage of the trend. For which to geopolitical, geo-economic strategy for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verify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And examine the use of " One Belt and One Way" bilateral energy cooperation geo-strategic earth, background, mode of action and limitations, and "Thirteen Five" plan and other strategic oil reserves to the challenge of ensuring a stable supply of oil and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risks proposed analysis.
參考文獻: 一、中文\n\n(一)專書\n丁力。2010年,《地緣大戰略: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及其戰略選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n中國能源發展報告編委會。2006年,《中國能源研究報告一區域篇》。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n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2012年,《中國能源產業地圖2010-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編。2005年,《中國產業地圖─能源2004─20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編。2006年,《中國產業地圖─能源2006─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2000年,《全球戰略大格局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n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2005年,《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4/2005》。北京:時事出版社。\n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2005年,《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n《中國大陸的對外能源戰略與外交》。2005年。台北:歐亞基金會政策報告。\n《2020年中共能源需求分析研究報告》。2006年。台北:國防部整合評估室編印。\n王逸舟。2003年,《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n丹尼爾·耶金。2014年,《一個變化的世界,展望2030能源》:哪種前景可期?。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n日茲寧。2005年,《能源外交理論,即「國際能源政治與外交」》。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n小石。2006年,《對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探討》。上海:人民出版社。\n布裏辛斯基﹙Zbigniew Brezezinski﹚;1998年,林添貴譯。《大棋盤》。臺北:立續文化。\n《全球能源大棋局》。2012年。中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北京:時事出版社。\n全毅、劉京華。《全球能源格局巨變中的中印能源安全問題》。 2012年,和平與發展。福州: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經濟》雜誌。\n朱新民。2005年,《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戰略》。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基金會。\n朱宏源。2002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n朱利歐·杜黑(Giulio Douhet)。《制空論》(The Command of the Air)。\n朱根民。2010年,《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運行管理研究[D]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n《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中華歐亞基金會出版。\n《地緣戰略論》。1999年,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n安尼瓦爾.2003年,阿穆提、張勝旺主編。《石油與國家安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n托比.謝利(Toby Shelley)。2006年,宋岩譯。《石油紛爭地圖》。臺北:晨星出版社。\n李少軍主編。2005年,《國際戰略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n李柏、史垂西(Stephen Leeb、Glen Strathy)。王柏鴻譯,《石油衝擊》(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How You Can Thrive When Oil Costs $200 a Barrel)。2007年,台北:時報出版社。\n李景治、羅天虹等著。2003年,《國際戰略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李英明。1998年,《中共研究方法論》。臺北:揚智文化公司。\n克哲倫(Rudolf Kjellen)。《地緣政治》。\n李義虎。2007年,《地緣政治學:二分論及其超越‧兼論地緣整合中的中國選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李曉、李俊久。2016年,《「一帶一路」與中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構》。北京:《新視界》。\n李渤。2012年,《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印能源合作模式[M] 》。北京:時事出版社。 \n李渤。2013年,《地區安全環境變動中的中印能源合作[J] 》。北京:《新視界》。\n宋新甯,陳嶽。2000年,《國際政治學概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伯納德D柯爾 Bernard D. Cole。2006年,翟文中、羅倩宜譯。《「海上長城:走向廿一世紀的中國海軍」》。台北:老戰友。\n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論中國》、《大外交》、《白宮歲月》、《復興年 代》、《世界秩序》等。\n彼得.特劄基安著。2006年,《每秒千桶:看準下一波能源大勢與世紀商機》。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公司。\n門洪華。2005年,《建構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林碧炤。1997年,《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美國能源總署編。2006年,《國際能源展望︰未來國際能源市場分析與預測﹙至2025年﹚》。北京:科學出版社。\n孫承。2005年,《日本與東亞:一個變化的時代》。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n吳磊。《中國石油安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n查理斯•W•艾略特大學教授(Charles W. Eliot University Professor);2016,邢嵬譯。《如何重塑全球一體化?》。哈佛大學。\n倪世雄著。2003年,《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倪健民、陳子舜。2003年,《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n倪健民。2005年,《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n約瑟夫·奈著。2005 年,張小明譯。《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n約翰·柯林斯。1978年,軍事科學院外軍部譯。《大戰略[M] 》。北京:軍事科學院出版社。\n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海權對法國革命及帝國的影響,1793-1812》,《海權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關係》,《海軍戰略》等。\n哈爾福德·約翰·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904年,《地理學家與地緣經濟學》。倫敦:英國皇家地理學會。\n約翰·伯頓 John Burton 。《亞洲能源版圖(Asian Energy) 》。\n威廉森·默里,麥格雷戈·諾克斯,阿爾文·伯恩斯坦. 2004年,時殷弘,等譯. 《 締造戰略:統治者、國家與戰爭[M]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n徐雲著。2006年,《誰能驅動中國:世界能源危機和中國方略》。北京:人民出版。\nNicholas John Sypkman。1984年,屈彥遠譯。《世界政治地理 上冊》。臺北:教育部。\n徐建山。2012年,《論油權—初探石油地緣政治的核心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n唐昀。2004年,《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n崔民選主編。2006年,《2006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戚文海。2006年,《中俄能源合作戰略與對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洪停杓、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新論》。香港:勵志出版社。\n宮本憲一。1996年,《環境經濟學》。臺北:五南。\n《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上通道課題組。時事出版社。\n許志義。1995年,《我國、日本與美國能源政策及其成效之比較研究》。\n許志義、陳澤義。1993年,《能源經濟學》。臺北:華泰。\n曾復生。中美台戰略備忘錄第一、二、三輯》。 \n紮爾米•卡利紮德、伊安•O•萊斯。2000年,張淑文譯。《21世紀的政治衝突》。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n梅森·威爾裏奇(Mason Willrich)。1975年,《能源與世界政治Energy and World Politics》。紐約:自由出版社。\n博·黑恩貝克。1976年,俞大畏等譯。《石油與安全》。北京:商務印書館。 \n景學成。2003年,《伊戰後世界經濟五個不確定》。北京: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n博·黑恩貝克。1976年,俞大畏等譯:《石油與安全》。北京:商務印書館。 \n馮耀威。2003年,《石油博奕》。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n蔡明彥。2005年,《中共軍力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臺北:鼎茂圖書公司。\n陳玉榮。2013年,《俄羅斯外交:大國風範,成就突出[C] 》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n陳向陽。2013年,《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n陳明健。1994年,《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香港:巨流。\n陳鳳英、趙宏圖。2005年,《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n張幼文、黃仁偉。2006年,《二○一六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n張金亮、常象春主編。2004年,《石油地質學》。北京: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n張蘭生等。1995年,《環境經濟學》。臺北:科技圖書。\n張蘊嶺主編。2003年,《未來10-15年中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n陸俊元。2005年,《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出版。\n楊晨曦、龔婷責編。2014年,《「一帶一路」區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國因素及應對策略》。北京:國研所。\n楊成續主編。2003年,《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n楊恕。2005年,《轉型的中亞和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楊明傑。2005年,《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n豪斯禾佛(Haushofer)。1934年,《「生存空間」的概念》。墨尼黑:地緣政治學雜誌。\n董崇山。2006年,《困局與突破:人類能源危機及其出路》。北京:人民出版社。\n劉富本。1999年,《國際關係》。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劉湘濱。2015,《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叢書》。允晨文化。\n鄭羽、龐昌偉。2003年,《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n撒母耳·亨廷頓 (Samuel Huntington )。1993年,《文明衝突與重建世界秩序》 \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美國:哈佛大學。\n熊光楷。2006年,《國際形勢與安全戰略》。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n閻學通。2005年,《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閻學通、孫學峰。2005年,《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戴煥棟、鞏再升主編。2003年,《中國近海油氣田開發》。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nGoldstein Joshua S. 。2003年,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國際關係》。臺北:雙業書廊。\n羅伯特·基歐漢;2006 年,蘇長和等譯。《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n羅朗·柯恩·達努奇(Laurent Cohen-Tanugi);《即將到來的世界格局:構建新世紀的地緣政治圖景》,2009年,吳波龍譯。上海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辛斯基。1997年,鈕先鐘譯。《「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American primar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臺北:國防雜誌。\n菲力浦·賽比耶-洛佩茲。2008 年,潘革平譯。《石油地緣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n尼古拉斯·科茲洛夫、烏戈·查韋斯。2007 年,《石油、政治以及對美國的挑戰。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版。\n劉曉雷。2015年,《「一帶一路」戰略下陸港建設的問題與對策》。\n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2014年,何黎譯。《經濟繁榮離不開全球化》。\n邁克爾·克雷爾。2002年,《資源戰爭:全球衝突的新場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n讓-雅克·貝雷比。1980年,時波、周希敏、賀詩雲譯。《世界戰略中的石油》。北京:新華出版社版。\nPaul B Downing。1988年,《環境經濟學與政策》。臺北:聯經。\n《戰略學》。2013年。北京: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部。\n拉祖瓦耶夫.1994年,《論地緣政治學概念[J] 》。上海: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n\n(二)期刊論文\n\n小石。2003年,臺北:,對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7期第8卷,頁79-89。 \n高成。中、日、韓能源安全情勢。中華歐亞基金會,2005年5月31日,頁1-3。\n毛峰。中日能源爭奪短兵相接。亞週週刊,2004年7月18日,頁14-15。\n西村幸祐。2005年;馮彥國譯著。日本與中國大陸油田爭議探討著。海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1期,頁21-29。\n朱蓓蕾。2003年,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6期第6卷,頁108-123。\n曲傳宗。2006年,從歷史與地緣角度論石油與國際危機。海軍學術月刊,第40卷第6期,頁109-124。\n宋效峰、張立華。傳統與非傳統:對石油安全的雙重解讀。攀登雙月刊。\n宋新甯,陳嶽。1999年,國際政治經濟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頁79-80.\n李櫻穗、林佑庭。二0二0年中共能源需求與海運安全情勢。空軍學術月刊,第585期,頁1-5。\n汪開宏。2006年中日石油戰略之角力-俄羅斯欲興建泰納線油管政策分析。展望與探索月刊,第4卷第6期,頁27-39。\n林唐裕、趙志淩。2004年,中國大陸能源政策與能源供需情勢探討。能源季刊,第34卷第1期,頁2-18。\n胡仁霞、李峰。2006年,國際油價走勢。東北亞論壇,第15卷第4期,頁99-101。\n查道炯。2005年,從國際關係角度看中國的能源安全。國際經濟評論,第11-12期,頁1-10。\n馬南屏。2006年,從麻六甲海上通路之痛論中日能源爭奪戰的佈局與困擾。海軍學術月刊,第4卷第4期,頁26-37。\n吳磊。2003 年,《中國石油安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23。 \n於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n於有慧。2004年,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 頁25-46。\n邵永靈,時殷弘。 2001年,近代歐洲陸海複合國家的命運與當代中國的選擇[J]. 世界經濟與政治,頁47-52.\n陳俊瑺。2006年,中國大陸石油安全問題之探討。展望與探索月刊,第4卷第3期,頁27-39。\n陳海可。2005年,石油風雲,再起-論中共現階段石油外交之策略。國防雜誌,第20卷第4期,頁88-97。\n陳德勝、雷家驌。2006年,法、德、美、日四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制度比較與中國借鑑。太平洋學報,頁61—71.。\n陳繼東、周任。2006年,能源合作。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頁8-13。 \n游豐吉。2001年,大陸石油工業現況及面臨的挑戰。中共研究,第35卷第7期,頁39-55。\n許峻賓。2006年,日本新能源戰略。能源報導,頁14-16。\n張四立。2005年,分散油源與能源供應安全。能源報導,頁32-34。\n張睿蕾。2005年,石油安全-中國和平發展的挑戰。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14卷1期,頁16 - 18。\n劉海泉。2015年,「一帶一路」戰略的安全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太平洋學報,2015年第2期,頁72-79。\n潘藝心。對中印能源合作的戰略思考[J]。 國際石油經濟,2012,(10) ,頁44。\n遲春潔、黎永亮。2004年,能源安全影響因素級測度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哈爾濱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80-84。 \n歐錫富。2005年,中國大陸尋找海油糾紛多。大陸工作簡報,頁1-3。\n鄧中堅。2005 年,全球化時代中共對西半球國家之經濟外交。現代國際關係第 10 期,頁46-51。\n穎叡、陳家榮。2005年,中國大陸石油市場發展趨勢及影響分析。能源季刊,第35卷第3期,頁42-61。\n齊甘科夫。1995年, 地緣政治學理性的最後避難所[J]. 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4):頁4-5。\n\n(三)學位論文\n方家麟。「中共能源安全戰略之研究-從穩定石油供給來源之發展為例」。淡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n王巧玲。1994年,「太陽能利用法律問題之研究﹍美國法之借鏡」。台大法研所碩士論。\n林典龍。2006年,「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 文。\n朱財立。1989年,「油氣產品影子價格之設算-線性規畫與產業關連模型之應用」。東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陳可乾。2003年,「霸權爭奪石油與國際衝突:1973-2003年」。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n張學信。「2004年,對中國石油安全戰略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n趙珮玉。2005年,「中俄能源合作對中國石油安全之影響─從西伯利亞油管興建爭議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n劉如柏。1985年,「能源危機之探討,珠海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n(四)研討會論文\n\n李國雄。「中國對東南亞的能源外交策略與外交」。2007年5月辦理的「中國大陸對非西方世界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研討會。\n「第六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編印)。\n賈秀東、王友明、王洪一、蘇曉暉。中「美合作共贏潛力探討—兩國在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和拉美地區的合作[Z].「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CIIS 研究\n報告」。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2014。\n陳文生。「中國對伊朗能源戰略與外交」。2007年5月辦理的「中國大陸對非西方世界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研討會。\n\n(五)網路資料\n\n「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n「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名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址:〈http://ghs.ndrc.gov.cn/135tz/135fzghwyh/。\n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址: 〈http://ghs.ndrc.gov.cn/gzdt/201505/t20150506_690884.html〉。﹝登錄日期2015/05/06﹞。\n「十三五」規劃將如何出臺。「中國評論新聞網」。網址:〈http://hk.crntt.com/doc/1038/4/1/0/103841077.html?coluid=53&kindid=0&docid=103841077&mdate=0713075902〉。﹝登錄日期 2015/07/15﹞。\n「人民網」。2006年,日本新的能源戰略:對中亞油氣虎視眈眈〈http://world.people.com.cn/BIG5/4650150.html〉。﹝登錄日期2006/07/31﹞。\n王衛星。全球視野下的「一帶一路」風險與挑戰,「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登錄日期2015/06/05﹞。〈http://www.cssn.cn/zzx/gjzzx_zzx/201506/t20150605_2024182.shtml〉\n「中國網」。2004,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維護國家石油安全〈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4/Sep/668361.htm〉。﹝登錄日期 2015/06/05﹞。\n「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困境」。「董事會」。 2012年3月13日[登錄日期2013-12-11].\n「中國成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以加強戰略石油儲備。「新華網」。 [登錄日期 2013-12-11]。\n「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新聞網」。[登錄日期 2013-12-11]。\n《中國密報》第18期: 常委家族海外藏富調查[登錄日期 2014-02-04]。\n「中國成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證券日報」。[登錄日期 2013-12-11]。\n「外源.中石化中石油秘密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21世紀網」。[登錄日期 2013-12-11]。\n「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n「中國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網」。〈http://www.drccu.gov.cn/〉。\n「中國礦業網」。〈http://www.chinamining.com.cn/〉。\n「中國財經網」。〈http://www.fec.com.cn/〉。\n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 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新聞網」。[登錄日期2013-12-11].\n中國成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 「 證券日報」。[登錄日期2013-12-11] 。\n中石化中石油秘密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21世紀網」。 [登錄日期2013-12-11] 。\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n「中央社全球商情網〈http://www.cnabc.com/index.html〉。\n阻擊國際原油炒作 中國三期石油儲備基地開建.「 中國經營報」。[登錄2013-02-23] 。\n「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www.cier.edu.tw〉。「中華歐亞基金會」。 \n2000-2006年,當前大國爭奪國際能源的利益衝突及未來情勢發展,〈http://www.fics.org.tw/links.html〉。\n「中華歐亞基金會」。1999-2006年,中日能源爭奪〉。〈http://www.fics.org.tw/links.html〉。\n中國啟動綠色金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登錄日期2016-03-01]。\n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第十八條。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157763.shtml〉要求國網、南網有序放開用電計畫「中國發改委」,[登錄日期2016-04-12]。\n王友明。2006年,分析日本在東海爭端中的主張。〈http://www.ciis.org.cn/item/2006-03-20/51248.html - 16k -〉。\n「台灣綜合研究院」。〈http://www.tri.org.tw〉。\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n「全國碩博士論文網」。〈http://datas ncl edu tw/theabs/l/〉。\n李雁爭。2006年,中日東海油氣之爭。 〈http://www.cnfashions.com/info/47226.html〉。\n奚佳蕊.中國石油戰略儲備上新臺階民企或成中堅力量[R/OL]. http://info.315.com.cn/media_detail.jsp?id=3891746.\n馮明。三大變化重塑世界石油市場格局。「英國:金融時報」,〈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63017〉。[登錄日期 2015-07-17]。\n「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n「國際關係研究」。〈http://www.internationalrelations.cn/#〉。\n解密中國戰略石油儲備。「中國經濟週刊」。 [登錄日期2013-12-10].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21/c_121006711_2.htm\n解密「十三五」規劃核心智囊:4名企業家入選。「新浪財經」,[登錄日期2015/07/10]。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710/135722650156.shtml〉。\n習近平。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 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新視野」,2014年第4期。 \n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新華網」,[登錄日期2014-04-15]。\n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人民網」,[登錄日期2014-04-16]。\n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中國·甘肅」,[登錄日期2014-04-16]。\n顏曉峰:總體國家安全觀確立了國家安全治理的價值引領。「人民網」,[登錄日期2014-04-17]。\n國家安全法草案明確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人民網」,[登錄日期2015-04-22] 。〈 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158070.shtml〉。\n「經濟部能源局」。〈http://www.moeaboe.gov.tw〉。\n Admin。「一帶一路」是中國製造應對挑戰的很好選擇 。「機床商務網」, [登錄日期 2015- 10-08]。\n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美國經濟學家Brett Ryan估計。汽油價格下跌。「石油觀察網」,[登錄日期 2014- 10-16]。〈http://www.wusuobuneng.com/archives/11818〉。\n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方塊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2013/0712/c1001-22185064.html〉, \n楊中旭。2005年,東海油氣之爭如何解決。〈http://big5.huaxia.com/zk/zkwz/2005/00293282.html〉。\n楊志恆。2006年,中、日、韓能源安全情勢。〈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2:5&webitem〉。\n郭博堯,2004年,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http://www.newnuclearhome.com/pages/news3/news047.htm〉。\n陳其玨.中國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即將啟動[N/OL]. http://www.cnstock.com/08chanye/2009-02/17/content_4067896.htm.\n「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 o.html〉。\n國家經貿委.石油工業"十五"規劃[EB/OL]. http: //www.china.com.cn/ch-15/15p3/168.htm. [登錄日期 2001-06-25]。\n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制定國家石油儲備專案建設資金使用辦法等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辦能源〔2009〕1637號)[EB/OL]. http: //www.nea.gov.cn/2012-01/04/c_131262520.htm.\n\n(六)媒體\n\n「中共開拓油路:海陸雙管齊下」。「中國時報」。2004年8月1日,第10版。\n「中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聯合報」。2005年8月23日,第A13版。\n「中非論壇:北京砸錢搶能源」。「自由時報」。2006年11月2日,第A8版。\n油利可圖:中國阻撓聯國制裁蘇丹」。「自由時報」。2006年11月3日,第A1版。\n王新新.我國石油儲備發展的審視與對策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年(2)\n名越健郎。原油的國際政治來源。「日本經濟學人週刊」。[登錄日期2014-12-03]。\n伊然.日本國家海上石油儲備獨具特色[J].「石油知識」。2014年(2).\n林威。中國能源安全非常脆弱 石油儲備僅可用七天。「中國證券報」。[登錄日期 2013-12-11]。\n後石油時代已經來臨。「當代世界」。2009年第7期。\n李雁爭。300萬桶俄羅斯原油入庫中國石油儲備戰啟動。「上海證券報」。[登錄日期2013-12-11]。\n「阻擊國際原油炒作中國三期石油儲備基地開建。「中國經營報」。[登錄日期2013-12-11]。\nIEA:今年中國戰略油儲增量將提升45%。「新浪財經」。[登錄日期2013-12-11]。\n思涵。中國石油儲備僅夠用30多天或成伊朗危機最大輸家。「新民晚報·新民網」。。[登錄日期2013-12-11]。\n胡佳恆. 中國投資1,000億 佈局地下戰略石油儲備.「鳳凰週刊」。[登錄日期2013-12-11]。\n胡森林。美國全方位能源戰略對中國啟示。「石油觀察」。[登錄日期2014-12-25]。\n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中國經濟轉型帶來全球挑戰。「英國金融時報」。[登錄日期2016-03-31]。\n楊仕省."庶民"的勝利:三民企首獲國家儲油資格[N]. 「華夏時報」。[登錄日期2010-06-12]。劉紅,郭永剛.民營企業在國內油氣行業的發展狀況[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4(3).\n理查•米爾恩奧斯陸·皮利塔•克拉克。挪威石油基金大舉撤出過於依賴煤炭公司。「英國:金融時報」。[登錄日期2016-04-15]。\n陳其玨。重慶將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儲量2800萬噸。「上海證券報」。[登錄日期2013-12-11]。\n鐘聲。絲路精神,貫穿古今開新篇—聚焦「一 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意義(上) [N]。「人民日報」。[登錄日期2014-2-25]。\n鐘聲。開放包容,攜手發展謀共贏—聚焦「一 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意義(下)[N] 。「人民日報」。2014-2-26(3)India loses Kashagan Oil Field to China[N]. Hindustantimes, [登錄日期2013-07-02]。\n餘家豪。低油價下的俄羅斯與中亞。「能源雜誌」。[登錄日期2016-04-13]。\n劉江永。海陸合和論。「人民中國雜誌」。2006年。\n \n二、英文\n\n(一) 專書\n\nCroissant, Michael P. and Bulent Aras edited, 1999, Oil and Geopolitics in the Caspian Sea Region. London, Westport: Connecticut. Downs, Erica S. 2000, China’ s G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oica :RAND Corporation.\nEbel, Robert E.2005, China’ s Energy Future: The Middle Kingdom Seeks Its Place in the Sun, Washingtion, D. C:CSIS. \nGray Colin S. 1988,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M]. Kentucky: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nMitchell, John V. , Peter Beck, Michael Grubb. 1975, The New Geopolitics of Energy, the Mason Willrich, Energy and World Politic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nMason Willrich, 1975, Energy and World Politic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nNazli Choucri, 1976, prefac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nergy Interdependence, Lexington Books, Lexington. \nNaizl Choucri, 1976,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nergy Interdependence, Lexington Books, Lexington.\nNissa H S S. 1997,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Geopolitics[M]. New Delhi:\nVikas Publishing House PVT Ltd.\nPhilip, Andrews-Speed, Xuanli Liao and Rolandr Dannreuthe.2002,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ergy Need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6. \nScobell, Andrew . 2002, 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ower,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U.S. Army War College.\nSloan G R, 1988,Geopolitics in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Policy 1890-1987 [M]. Great Britain:Wheatsheaf Books Ltd\n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04, World Energy Assessment Overview :2004 Update. New York: UNDP.\n\n(二)期刊\n\nBohi , Douglas R. & Michael A. Toman, The Economics of Energy Securit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1996, 2-3.\nBustelo, Pablo, China and the Geopolitics of Oil in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Working Paper, No.38/205(5 Sep. 2005):3-33. \nClaser, Charles L. , How Oil Influences U.S. National Security[J].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13, (2): 112-146.\nCole, Bernard D. Oil for the Lamps of China-Beijing’s 21st century Search of Engerny, Institute For Ahrari, Ehsan, “The Strategic Future of Central Asia: A View from Washingt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Spring 2003).\nDowns, Erica S, The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Debate, The China Quarterly,\nNo.177﹙March 2004﹚:21-41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Washington,D.C. (Oct 2003).\nHans Joachim Morgenthau(6th edition),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New York:McGraw-Hill,1985,174-175。\nManning, Robert A. The Asia Energy Factor: Myths and Dilemma of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Pacific Future, New York, Palgrave, 2000, 202.\nBaldwin, David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ecur ity, No.1, 1997. \nNazli Choucri,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nergy Interdependence, Lexington Books, Lexington, 1976, preface.\nNazli Choucri,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nergy Interdependence, Lexington Books, Lexington, 1976, 194.\nNicholas John Sypkman,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New York:Harcourt Brace and compay, 1944,3-7。\nNicholas J Spyman. Geography and foreign policyⅡ[J].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38,32(2):213-236.\nRosenberg , Elizabeth, Energy Rush: Shale Production and U.S. National Security[R].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February 2014.\nSwaine, Michael D. Mike M. Mochizuki, Michael L. Brown, Paul S Giarra, Douglas H. Paal, Rachel Esplin Odell, Raymond Lu, Oliver Palmer, XuRen. China’s Military & the U.S.- Japan Alliance in 2030[R],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May 2013.\nShi Ze, Yang Chenxi. India’s energy worries spark fears of China[N]. Global Times, 2013- 11-10 (10).\nStares (ed.), Paul B. Rethinking Energy Security in East Asia, Tokyo, The 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2000, 19. \n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into the 21st Century, Vol.1: An Overview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A Report of the CSIS Strategic Energy Initiative, the CSIS Press, Nov.2000. Melvin A. Conant, Fern Racine Gold,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Westview Press, Boulder Colorado, 1978,138.\nTellis, Shiley J. and Sean Mirski. Crux of Asia: China, India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Order[A]. Sunjoy Joshi. The Search for Energy Security:India’s Perspective[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3: 222.\nYergin, Daniel, 「Energy Security in the 1990s」, Foreign Affiars, 67(1), 1998, 111-132\n\n(二) 研討會\n\nFrancoise Nicolas, Francois Godement, Taizo Yakushiji, Asia-Europe Cooperation on Energy Security; An Overview of Options and Challenges , in Francoise Nicolas.\nGreat Mekong Subregion Power Trade and Interconnection: Decades of Cooperation [R], Report of Asian Development Bank, September 2012.\nJohn V. Mitchell, Peter Beck, Michael Grubb, The New Geopolitics of Energy,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6, \nNitinGokhale. India’s Rising Regional Military Engagement[J]. The Diplomat , 2014(2) ,\nRaymond Aron. Peace and War: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 Garden City,New York:Ddoubleday,1966,\nTaizo Yakushiji (eds.), Asia and Europe: Cooperating for Energy Security: A CAEC \nTask Force Report, Tokyo, Japan Center forInternational Exchange, 2004.\nU.S. Department of Energy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upplement Analysis of Site-specific and Programm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Operational and Engineering Modifications, Regulatory Review, and Socioeconomic Variation”, New Orleans, Louisiana, 2004 March.\n\n(三)網路資料\n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R].〈http://124.202.164.5/download/43763140/64143746/1/pdf/58/160/1367979705914_160/2013_China_Report_FINAL.pdf. 〉﹝2015 April 07﹞。\n\n(三) 媒體\n\n「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into the 21st Century, Vol.1: An Overview and Policy \n Consi– derations」, A Report of the CSIS Strategic Energy Initiative, the CSIS Press, Nov. 2000.\nMason Willrich, Energy and World Politic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75.\nMelvin A. Conant, Fern Racine Gold,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Westview Press, Boulder Colorado, 1978, p.138.\nRaja G. C. Thoma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Economy」, in Raja G. C. Thomas & Bennett Romberg (eds.), Energy and Security in the Industrializing World,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498102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81028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801.pdf5.68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