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570
題名: 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內容分析
An analysis of guidance teacher`s job cont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作者: 黃懷瑾
貢獻者: 鄭同僚
黃懷瑾
關鍵詞: 國小專任輔導教師
工作內容分析
工作時間分析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2-八月-2016
摘要: 2015年教育部頒定了最新版的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明訂了專任輔導教師在三級輔導上的工作職掌,藉此完善國中小學校輔導措施。本研究希望能了解實務現場的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實際從事的工作內容,以及與理想上的法訂工作職掌間有哪些差異。因此研究者透過與三位研究對象進行訪談、撰寫逐字稿、連續一周的工作紀錄等等,分析出研究對象實務現場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時間比例後,再與法訂工作職掌進行比較。 \n 研究發現,在工作內容上實務現場與法定職掌沒有太大差異,但最不一樣的是初級預防中的心理測驗施測與解釋工作,三位研究對象皆未提及;此外,在次級介入中的家庭訪問工作,只有一位研究對象提到。若從工作比例來看,可以看到實務現場雖然認為專任輔導教師應以推動次級介入為主,同時須協助推動初級預防工作,以及三級處遇工作。但三位研究對象花費在初級預防的時間雖高,卻以撰寫個案紀錄為主,而非與家長、教師進行諮詢以及資源整合。此外,次級介入的總比例也明顯偏低。最後,在行政工作上的比例也發現有明顯的差異,校內主管是否願意協助拒絕非輔導工作是很重要的關鍵。研究者也在最後提出了幾點建議,包含訓練階段應增加資源合作與心理測驗實務課程,以及零授課的制度須受到行政同仁支持等等,進而讓這個工作未來發展地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王麗斐、李旻陽、羅明華(2013)。WISER生態系統合作觀的雙師合作策略。輔導季刊,49(3),2-12。\n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校三級輔導體制:WISER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9(2),4-11。\n王麗斐(2013)。國民小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n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2014年4月2日)。\n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研究小組(2007)。研擬學生輔導法草案期末報告(節錄)。\n沈坤鴻(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內容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n杜淑芬(2013)。WISER學校輔導工作模式於關係霸凌輔導之應用。輔導季刊,49(2),17-26。\n李亦欣,吳芝儀,許維素,黃俊豪,趙祥和,李素芬(譯)(2005)。輔導與諮商概論(原作者:Robert L. Gibson,& Marianne H. Mitchell)。嘉義市:濤石文化\n林建平(2001)。兒童輔導與諮商。台北市:五南。\n林家興(2002)。中學輔導教師與專業輔導人員工作內容的時間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3(2),23-40。\n林維芬、陳意玫(2007)。繪本讀書治療取向之助人行為介入方案對國小學童利社會道德推理、助人意願與助人行為實踐之效果研究。高師輔導所刊,17,97-131。\n吳昭儀(2009)。國民中學輔導教師之角色實踐. 輔導季刊, 45(2), 30-36.\n吳昭儀(2014)。國民中學輔導工作實施之個人省思. 諮商與輔導, (337), 2-3。\n許育光(2013)。國小輔導教師實務內涵初探: 從困境與期待分析進行對話.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38), 57-89.\n陸芳鈺儀、李文玉清(2011)。學校輔導趨勢與實務。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n張高賓、戴嘉南(2005)。國內「兒童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整合分析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8,77-120。\n張曉佩(2013)。治療關係對學校霸凌受害者諮商效果之個案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8,29-55。\n教育部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修正規定(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公報。\n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2015年3月31日)。\n黃裕惠(2008)。從長期實證有效的問題行為預防方案談國內小學輔導工作的方向。輔導季刊,44(2),60-70。\n黃志傑(2010)。中等學校輔導工作現況初探與未來展望。諮商與輔導,294, \n 2-7。\n楊國如(2013)。校園輔導團隊之WISER模式運作:案例實務簡介。輔導季刊,49(2),12-14。\n劉焜輝(2009)。教育與諮商:學校諮商的基本認識。諮商與輔導,277,頁i-i。\n賴美言、游錦雲(2010)。藝術治療團體應用在 ADHD 兒童之人際適應輔導初探。國小特殊教育,50,101-115\n學生輔導法(2014年11月12日)\n謝曜任(2013)。從WISER模式談專任輔導教師角色與功能。輔導季刊,49(3),13-18。\nBurnham, J.J. & Jackson, C.M. (2000). School counselor roles: discrepancies between actual practice and existing models.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4(1),41-59.\nBlum, D. J., & Davis, T. E. (2010). The school counselor`s book of lists (Vol. 59). John Wiley & Sons.\nCarter, Richard B. (1993). School counselor role statements: fact or fiction. Education,114(1),45-53.\nErford,T.B. (2011). Transforming the school counseling profession. U.S., p11.\nGibson,L.R., Mitchell,M.,& Basile,S.K.(1993). Counsel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 comprehemsive approach. Alley & Bacon.\nPartin, Ronald L.(2004).School counselors’time: where does it go? School counselor,40(4),274-28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MPCG)
101172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172001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1101.pdf1.19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