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類別的 Items (排序方式 遞交日期 遞減 ): 21 to 40 of 97
日期 | 標題 | 作者 |
---|---|---|
15-七月-2019 | 族群廣播電台之經營策略分析:以苗栗大漢之音廣播電台為例 | 吳翠松; Wu, Tsui-Sung; 吳季昕; Wu, Chi-Shin; 劉書瑀; Liou, Shu-Yu |
15-七月-2019 | 電視媒體與災難管理-災難新聞的倫理困境 | 林照真; Lin, Chao-Chen |
15-七月-2019 | 手持式與車載式行動數位電視收視偏好與動機之比較 | 胡婉玲; Hu, Anne Wan-Ling; 方之光; Fang, Zhi-Kuang |
15-七月-2019 |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一個整合性論點的提出 | 秦琍琍; Chin, Li-Li |
5-九月-2016 | 聯合報系新媒體部經驗分享 | 蔡幸怡 |
5-九月-2016 | 客家電視台戲劇製作的困境與出路:外製的角度 | 劉慧雯 |
5-九月-2016 | 密室任務:觀察電視新聞導播在副控室的資訊設計過程 | 胡雅絹 |
5-九月-2016 | 不只是聽廣播:廣播與社群媒介匯流的擬社會互動經驗 | 賴筱茜;陳延昇 |
5-九月-2016 | 從日本IPTV發展,看臺灣IPTV之經營 | 洪韶君 |
5-九月-2016 | 什麼樣的電視?不是電視? | 吳世豪 |
5-九月-2016 | 報紙面對數位化衝擊的對策—以朝日新聞為例 | 曾淑芬 |
5-九月-2016 | 客家流行音樂獨立廠牌經營策略之研究 | 吳翠松 |
5-九月-2016 | 媒體使用與文化適應: 以大陸赴港大學生為例 | 程楊;郭佳;高鹿洋子;薑瓊茜;孟超;王藝磬 |
5-九月-2016 | 當戰場變成情場:青少年電影《夏天協奏曲》的文化再現 | 趙庭輝 |
5-九月-2016 | 影視學生的想像力與其學習環境的關聯性 | 周怡均;梁朝雲 |
5-九月-2016 | 客家創作歌曲的產製與宣傳之初探 | 吳翠松;吳岱穎 |
5-九月-2016 | 電視廣告再現老人形象分析 | 連淑錦 |
5-九月-2016 | 傳播內容共同管理機制之探討 | 簡旭徵 |
5-九月-2016 | 高雄市新移民女性的媒體使用與健康資訊需求 | 林素真 |
5-九月-2016 | 入乎歷史、出乎社群:讀《在傳播的迷霧中》 | 唐士哲; Tang, Shih-Che |
類別的 Items (排序方式 遞交日期 遞減 ): 21 to 40 of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