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223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語言所
dc.creator楊懿麗zh_TW
dc.creatorYang, I-Li
dc.date1998-05
dc.date.accessioned2016-10-25T06:41:04Z-
dc.date.available2016-10-25T06:41:04Z-
dc.date.issued2016-10-25T06:41:04Z-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223-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利用四段國語語料,進行分析說話的節奏和週期與說話的時間結構,並且依此推動語言產生的心理歷程。我們用Henderson et al.(1965)的方法,來觀察節奏的現象。結果所得的曲線,與他人的結果不甚相同。這是因為我們的語料是教室裡老師所說的話,而別人的語料則是訪談或討論,所以我們的所發現的遲疑現象比較短,而別人的比較長。為了進一步確定節奏與週期的問題,我們用第二種方法。我們把語句前的停頓依序畫出線條圖。我們從線條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週期來:一個週期的第一個停頓往往相當長,而其後的停頓則逐漸遞減。用這個方法算出來的週期長度,其結果和別人所發現,相當相似。 我們也用停頓的線條圖去分析語句的時間結構。結果發現語句除了有它本身的句法和句意的結構之外,時間的考量也是必要的。太長的句子我們必需加一點停頓把它切開來講;太短的句子我們也必需把它們串聯在一起講。同停頓分析出來的語句組,比用句法、句意分析出來的語句組,都較為穩定。從節奏與週期現象以及語句組的分析,我們對語言的心理歷程有以下兩點看法。第一、當我們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常會有較多或較長的停頓,那是因為在搜尋說話點(focus of consciousness),或者在思維要怎麼說。一旦話匣打開之後,就會很順暢的說,以至於使停頓驟減。第二、我們每說一件事,往往會分成三個部分來說。第一個部分是簡短的主旨,第二個部分是說明,第三個部分是結論。這個就是說話的三部曲。這三部曲前所出現的停頓是不一樣的:第一部之前的停頓最長,第二部之內的會逐步遞減,第三部之前又會出現較長的停頓,但很少長過第一部之前的。因為有這種三部曲的現象,所以才會有說話的節奏與週期。
dc.format.extent2677802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relation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6,49-80
dc.subject說話的節奏 ; 週期 ; 語言的產生 ; 停頓
dc.title從停頓現象看說話的心理歷程zh_TW
dc.title.alternativeFrom Pauses to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dc.typearticle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18cf-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openairetypearticle-
Appears in Collections:期刊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6-49.pdf2.62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