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96
題名: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之特性及其現代意義
作者: 張善楠
貢獻者: 馮滬祥
張善楠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9-十一月-2016
摘要: 論文提要\n本文旨在呈現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內涵及其價值,並試圖結合現實環境,以申論民族主義內涵在當前所展現的重要意義。\n第一章,先申論三民主義對吾人之時代需要,及其與時代環境的關係,再論當前民族主義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方式。\n第二章,主要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思想淵源、歷史發展,並歸納出其內涵具有文化、統一、理性、圓融等特性。再由此特性為基礎,開展出三、四、五、六章的討論主題。\n第三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文化內涵,再論當前文化的民族主義障礙所在,最後提出當前文化的民族主義之實踐方向。\n第四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統一內涵,再論當前統一的民族主義障礙所在,最後提出當前統一的民族主義之實踐方向。\n第五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理性內涵,再論當前理性的民族主義障礙所在,最後提出當前理性的民族主義之實踐方向。\n第六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圓融內涵,再論民族文化與當前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實踐的關係。\n第七章,結論。
論文提要 壹\n序言 叁\n第一章 導論1\n第一節 中國人為什麼需要三民主義1\n一、意識型態沒有終結1\n二、世界潮流的趨勢4\n三、當前環境的需要7\n第二節 三民主義與時代環境的關係10\n一、三民主義的理想層次與實踐層次10\n二、三民主義的實踐層次及其時代意義13\n第三節 當前民族主義研究的重要性16\n一、就解決中國問題的動力而言16\n二、就當前世界民族主義的浪潮而言18\n三、就中國當前的民族問題而言22\n第四節 研究方法23\n一、研究方式23\n二、名詞界定24\n三、本文結構24\n第二章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形成及其內涵35\n第一節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淵源35\n一、中國固有的民族思想36\n(一)、春秋大義36\n(二)、王道文化38\n(三)、中庸之道39\n(四)、民族融合40\n二、西方民族主義的思潮41\n(一)、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42\n(二)、民族政體與民族融合43\n(三)、民族獨立不撓的精神45\n(四)、民族自決46\n第二節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階段主張48\n一、早期―辛亥革命前48\n二、中期―辛亥革命後至歐戰終了51\n三、晚期―歐戰終了以後53\n第三節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特性56\n一、文化的民族主義58\n二、統一的民族主義60\n三、理性的民族主義61\n四、圓融的民族主義62\n第三章 文化的民族主義及其現代意義75\n第一節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文化內涵76\n一、三民主義與中國文化的關係76\n(一)、文化正統的延續76\n(二)、文化自信力的恢復78\n(三)、文化內容的擴充80\n二、民族主義與中國文化的闡揚81\n(一)、恢復民族精神81\n(二)、恢復固有道德84\n(三)、恢復固有智能85\n第二節 當前文化的民族主義障碍所在86\n一、西化的衝擊88\n(一)、西化的由來88\n(二)、西化的演變及影響90\n(三)、從文化的民族主義看西化92\n二、馬列主義的逆流95\n(一)、馬列主義的本質與中國文化96\n(二)、中共的起源與發展100\n(三)、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必然終結104\n第三節 如何實踐文化的民族主義107\n一、發揚民族精神107\n(一)、憂患意識108\n(二)、民族正氣109\n(三)、民族道德110\n二、創新中國文化114\n(一)、恢復民族自信心114\n(二)、恢復民族創造力116\n(三)、從傳統中創造現代的中國文化117\n三、引導大陸的文化復興運動121\n(一)、人性化122\n(二)、中國化124\n(三)、三民主義化126\n第四章 統一的民族主義及其現代意義145\n第一節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統一內涵145\n一、統一的中國145\n(一)、中國必然朝向統一145\n(二)、統一為一切建設的基礎147\n(三)、符合民心的真實統一149\n二、統一的重要途徑150\n(一)、以倫理相團結151\n(二)、以民族相融合153\n(三)、以平等相結合155\n第二節 當前統一的民族主義障碍所在159\n一、馬列主義的強迫同化159\n二、分離主義的內在分化163\n第三節 如何實踐統一的民族主義168\n一、以民族文化為認同的基礎168\n二、以民主憲政為統一的共識173\n三、以生活方式為選擇的標準175\n第五章 理性的民族主義及其現代意義189\n第一節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理性內涵191\n一、平等與節制的精神191\n二、王道文化的發揚193\n三、民族主義與人類共同前途的調合195\n第二節 當前理性的民族主義障碍所在199\n一、世界主義200\n二、種族主義202\n三、共產主義205\n第三節 如何實踐理性的民族主義208\n一、導引民族主義形成反共潮流209\n(一)、正視民族主義的反共力量209\n(二)、促使民族主義朝理性發展212\n二、堅持國際正義214\n三、促進國際互助與合作216\n第六章 圓融的民族主義及其現代意義231\n第一節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圓融內涵231\n一、三民主義的整體性與連環性232\n二、以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落實民族主義的實踐234\n三、以民族主義促進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實踐236\n第二節 民族文化與民權主義實踐的關係239\n一、民族文化如何通向民主政治239\n(一)、肯定人的尊嚴239\n(二)、闡揚民本思想241\n(三)、落實恕道精神242\n二、民族文化如何結合現代民主憲政243\n(一)、肯定一體多元的開放社會244\n(二)、抱持和平漸進的改革精神246\n(三)、樹立政治倫理的現代規範247\n第三節 民族文化與民生主義實踐的關係249\n一、民族文化如何促進民生發展249\n(一)、以理性態度促進科學精神249\n(二)、以儒家倫理促進經濟發展252\n二、民族文化如何提昇民生品質254\n(一)、導正科技方向254\n(二)、提昇精神生活256\n第七章 結論265\n參考書目271
參考文獻: 一、中文著作\n(一)專書\n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四版。\n中國大陸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共產主義與共黨策略批判選輯,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n王章陵,共產主義與中華文化,台北:作者自印,民國五十九年。\n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三版。\n牟宗三,歷史哲學,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五年四版。\n牟古三等著,周陽山編,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展望―文化傳統的重建,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n江振昌,中國大陸青年民主運動之探討,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n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n朱謙之,中國思想對於歐洲文化之影響,台北:台灣時代書局,民國六十六年。\n任卓宣等著,民族與歷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五十一年。\n李亦園,文化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五版。\n李其泰,國際政治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n李其泰,國際政治,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七年台三版。\n李國祈等著,周陽山、楊肅獻編,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民族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二版。\n李嗣璁,三民主義與中華文化之復興,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n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n吳仲良,三民主義的倫理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n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台北:遠東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n吳相湘,俄帝侵略中國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二年七版。\n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四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十二版。\n吳經熊,中西文化之比較,台北:新中國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n吳經熊等著,三民主義與中華文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n周世輔,國父思想與中國文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n周昆田,邊疆政策研究,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一年。\n周軍呼,「台獨」意識型態乃其策略之研究,台北: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n周道濟、孫震、馮滬祥合著,三民主義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企業管理教育中心編印,民國七十一年。\n\n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言心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再版。\n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增一版。\n金耀基,大學之理念,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n金耀基等著,三民主義與儒家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n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文化建設與西化問題討論集,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九年三月。\n洪泉湖,中山先生民族自決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n胡秋原,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四版。\n胡秋原,文化復興與超越前進論,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n胡漢民,三民主義的連環性,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六年。\n郭華倫,中共史論,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七年三版。\n姜新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貧困,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n孫文,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七十年再版。\n袁簡,三民主義與道統,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民國七十一年。\n徐復觀,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n浦薛鳳,現代西洋政治思潮,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八年七版。\n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三版。\n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三版。\n馬起華,三民主義與政治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六年。\n桂崇基,政治思想之問題與趨勢,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n桂崇基、羅時實、謝徵孚、孫邦正、崔載陽等著,程天放主編,國父思想與近代學術,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二版。\n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民國五十四年二版。\n陳立夫、李亦園、林衡道、郭為藩、金耀基、逯耀東、成中英、蔣廉儒等著,我是中國人,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n陳奇祿,民族與文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n陳鴻瑜,政治發展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n陸民仁,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三年。\n崔書琴,孫中山與共產主義,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六十三年。\n崔書琴,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修訂十四版。\n崔垂言,國父思想申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五年。\n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六十六年。\n張忠正,中山先生民族主義與世界新秩序之建立,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n張亞澐,比較主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n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啟業書局,民國六十一年。\n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北:問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n曹伯一,中國現代史綱―近代中國締造均富社會之奮鬥歷程,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民國六十六年。\n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主編,民權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編譯館印行,民國七十一年。\n馮滬祥,文化哲學面面觀,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n馮滬祥,中國哲學與三民主義―試論兩者之時代關係與時代使命,自印單行本。\n彭堅汶,國父建國三程序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n鄔昆如,三民主義哲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n鄒文海,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n鄒文海,西洋政治思想史稿,台北:鄒文海先生獎學金基金會,民國六十一年。\n鄒文海,鄒文海先生政治科學論文集,台北:鄒文海先生六十華誕受業學生慶祝會發行,民國五十六年。\n楊國樞,金神保主編,現代化與民族主義,台北:中國論壇社,民國六十九年。\n楊逢泰,民族自決的理論和實際,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n趙洪慈,中共偽政權的治藏政策,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七年。\n趙洪慈,中共政權少數民族政策,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六十三年。\n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主編,三民主義的心理學基礎,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年。\n蔣中正,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五十五年。\n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大綱,台北:啟明書局。\n蔡元培,蔡元培民族學論著,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一年。\n蔡政文,核子時代國際關係的特質,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增訂二版。\n鄭小傑,民族精神教育與心理健康,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n龍冠海,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六版。\n錢穆,歷史與時代,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六十五年。\n戴季陶,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三年二版。\n蕭公權,迹園文存,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n羅時實,三民主義與當代政治趨向,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六年。\n羅剛,中國民族主義運動與台灣,台北:國民圖書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七版。\n羅剛,「中共」企圖滅華鐵證,台北:著者自印,民國六十三年再版。\n羅家倫,新民族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n(二)專文\n卜大中,「兩個中國不可能」,綜合月刊,台北:綜合月刊社,民國六十八年十月。\n王冠青,「民族主義的思想淵源」,三民主義研究論文,台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合作,民國五十四年。\n毛樹清,「從國際情勢演變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必然性」,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論集,台北:東方文物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八月再版。\n丘宏達,「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運動的幾點淺見」,台北: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第二版。\n牟宗三,「漢宋知識份子之規格與現代知識份子之立身處世之道」,中國文化月刊四十期。台北:東海大學,民國七十年。\n牟宗三,「宋明儒學概述」,中國文化論文集第四集,台北:東海大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n李亦園,「與青年人談文化」,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十八日第三版。\n李超宗,「試論馬列主義者對『民族主義』的解釋和利用」,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n沈清松,「從科技時代的特性看三民主義的前途」,三民主義學術研討專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國七十一年。\n余英時,「統一不是統戰―中國應當如何統一?」台北:聯合報座談,民國七十年十月二日。\n余英時,「中國文化與民主生活座談會記實」台北: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三版。\n金耀基,「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韋伯學說的重探」,聯合月刊,台北:聯合月刊社,民國七十二年,第二十五期。\n孟玄,「一位英國史學家眼中的中國未來」,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第二版。\n林雙木,「中國的道路」,中國未來動向(一),台北:仙人掌雜誌,民國六十六年。\n林桂圃,「國父民族思想的演進與發展」,主流選集(三),台北:中央日報社,民國七十年。\n林恩顯,「民族主義的研究方法」,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方法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n周應龍,「中國的現代化與開放的社會」,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n段家鋒,「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n郭為藩,「從文化的認同談民族精神教育」,中華學報第二卷第一期,台北:中華學報,民國六十四年。\n孫常煒,「國父民族主義思想的發生及其演進」,三民主義廣播講座專集(上冊),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印,民國六十四年。\n涂子麟,「民族主義的理念與實際」,三民主義學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n崔載陽,「三民主義的統一性與統一中國的主流」,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n崔載陽,「三民主義研究法的管見」,三民主義學報第五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年。\n陳力生,「從社會主義異化看中共信仰危機」,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第五版。\n陳澤禎,「達蘭沙拉去來」,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二年十二年六日―十二日,第二版。\n陳曉林,「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在現代學理上的衝突與調和」,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n張亞澐,「中山先生對世界新秩序的意見」,三民主義學術研究專刊 (二十二),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n張亞澐,「中山先生與中國的現代化」,中國未來的動向 (一),台北:仙人掌雜誌社,民國六十六年。\n馮滬祥,「中國文化之現代化與三民主義」,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n湯承業,「唯有三民主義可以統一中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論集,台北:東方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再版。\n楊逢泰,「民族主義與世界新秩序」,三民主義學術研究專刊 (十四),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年。\n楊國樞,「分離主義:虛幻而危險的路」,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十日第二版。\n楊樹藩,「民族主義的精神與內涵」,主流選集第二輯,台北: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九年。\n二、外文著作\n(一)中譯本\n艾本斯坦著,文矩譯,當代各種主義,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二版。\n李約瑟原著,文矩、趙紀諭譯,「中國藥方」,科學在中國,台北:仙人掌雜誌社,民國六十七年。\n共產黨原始資料選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nDorothy Pickles著,朱堅章主譯,柯麗卿、趙知濂合譯,民主政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nDr. William Ophuls著,何沙崙譯,生態學與匱乏政治學,台北:華泰圖書文物公司,民國七十年。\n迦納著,孫寒冰譯,政治科學與政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nPennok, James Roland著,郭秋永等譯,民主政治理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nJ. S. Mill著,郭志嵩譯,論自由及論代議政治,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五十年。\nDr. Anthong Kubek著,陳國儁譯,遠東是怎樣失去的,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再版。\nRobert G. Wesson著,洤克超譯,馬克斯主義之演變及被利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六月。\nMaurice Duverger著,張保民譯,政治之解析,台北:長橋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n恩格爾等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n李普塞著,張明貴譯,政治人,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n吉拉斯著,葉蒼譯,不完美的社會,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三版。\n史懷哲著,鄭泰安譯,文明的哲學,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再版。\n貝爾查也夫著,鄭學稼譯,俄羅斯共產主義之本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三月再版。 \nHannh Arendt著,蔡英文譯,帝國主義,台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n巴拉克浴夫著,譚逸譯,當代史導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七年。 \nS .N. Eisenstadt著,嚴伯英、江勇振譯,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八年。\n(二)外文本\nActon Lord, Essays in the Liber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67.\nAlmond G .A. ,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70.\nApter , David E., The Politics of Modernization,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 Co., 1971\nApter , David E .ed., Ideology and Disconten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nAtwater, Elton et.al.,World Tensions: 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 New York: Meredith Corporation, 1972.\nBell, Daniel, The End of Ideolog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5.\nBerlin, Cf. Isaiah, Against the Current, Viking Press, 1980.\nBraunthal, Julius ,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Vol I, tr. by Henry Collins and Kenneth Mitchell , New York Praeger 1967.\nCobban, Alfred,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Chicago: The Unir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4\nDeutsch, Karl W., Nationalism and Its Alternatives, New York: Knopf, Distributed by Random House, 1969.\nEmerson, R., From Empire To Nation, Harvard Press, 1960.\nFeatherstone, H.L.,A Century of Nationalism, New York: Thomas Nelson & Sons , 1939.\nGoldwnin, R .A. ed., Readings in World Politics, Taipei: New Moon,1959.\nHayes , C. J .H., Essays on Nationalis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 1928.\nHayes, C. J. 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 Nationalis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 1931.\nHertz , Frederick, Nationality in History and Politics, London: Routledge & Paul Ltd . , 1957.\nKohn, Hans, Nationalism: Its Meaning and History,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 Inc. , 1955.\nMcNeil William H.,“Western Europe’s Modern World Dominance, ” Delivered before Daily News Cultural Foundation, Taiwan, September 1983.\nPuchala, Donald James ,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oday,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 1971.\nRanney, Austin, Governing-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Wisconsin 1971.\nRoelofs, H. Mark, The Language of Modern Politics: A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Government, Hmewood, Ill. : Dorsey, 1967.\nRosenau, James N. ed., .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 1968.\nSanders, Bruce L.& Alan C. Durbin ed.,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roduction Reading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 Inc.. 1971.\nSills, David L.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Vol.7., Taipei : Rainbow Bridge Book Co. , 1968.\nTout, T.F., The Empire and the Papacy, London: 34 King Street, Covent Garden, 1903.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
碩士
7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