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99
題名: 三民主義勞資和諧關係之研究
作者: 謝政諭
貢獻者: 趙守博
謝政諭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9-十一月-2016
摘要: 論文提要\n勞資關係是工業社會結構的主軸之一,我國社會邁向工業化乃必然趨勢,勞資關係的和諧與否,不只影響經濟生產的良窳,更是政治、社會安定與繁榮的基石。 本文--三民主義勞資和諧關係之研究,主要分勞資和諧關係的「理論」與「實際」兩大部份。\n在理論部份將論述,工業革命以來,勞資關係是如何從對立、衝突演進到合作、和諧的狀況。而中山先生在其時代思潮分歧中,有何時代性與前瞻性的立論?筆者在閱讀其遺教後,嘗試將其相關主張結合成系統性的學說,而以「主張互助合作的民生史觀」、「著重民族經濟與社會價值」、「力行和平漸進的社會改革」、「發展資本與保障勞工並進」做為建構三民主義勞資和諧理論之依据。\n在實際部份,筆者以我國政府在台灣地區實施的主要勞資制度與措施計:團體協約、爭議處理、分紅入股、工廠會議、勞工保險、職工福利、勞工教育、勞工組織、勞工檢查、勞工輔導等十項,論述其促進勞資「和諧」的功能,並逐一做檢討與建議。最後針對勞資現況與缺失,以政、勞、資三個主體運作角度,提出綜合檢討與展望,並做一總結,提出本文的結論。全文共計六章二十三節約十八萬言。\n本論文的撰寫,雖曾殫精竭慮,然由於主題浩大,以及學歷淺薄,疏漏之處,自難避免,期以此做為浩瀚學術研究的起點,不斷努力充實,並衷心期望師長先進,惠賜指正不勝感激。
感謝詞\n論文提要\n第一章 緒論1\n第一節 研究目的1\n第二節 研究架構2\n第三節 研究方法4\n第二章 勞資關係的基本概念8\n第一節 勞資關係的界說8\n一、勞工的定義8\n二、資方的定義11\n三、勞資關係的定義12\n第二節 勞資關係的演進14\n一、不明顯階段(一七六○年代前)14\n二、對立階段(一七六○年代~一八八○年代)16\n三、合作階段(一八八○年代迄今)19\n第三節 比較主義的勞資關係24\n一、資本主義的論點24\n二、共產主義的論點28\n三、民主資本主義的論點37\n四、三民主義的論點42\n第三章 三民主義的勞資和諧理論63\n第一節 互助合作的民生史觀63\n一、民生是歷史的重心63\n二、互助是進化的動力65\n第二節 民族經濟與社會價值69\n一、民族經濟說69\n二、社會價值說74\n第三節 和平漸近的社會改革78\n一、民主的原則79\n二、和平的方法83\n第四節 發展資本與保障勞工89\n一、資本的福利觀90\n二、勞動力的保護觀95\n第四章 我國勞資關係的基本制度與措施111\n第一節 團體協約111\n一、意義內涵111\n二、和諧功能113\n三、實踐評估114\n第二節 爭議處理117\n一、意義內涵117\n二、功能與方式118\n三、實踐評估120\n第三節 分紅入股129\n一、意義內涵129\n二、和諧功能131\n三、實踐評估133\n第四節 工業民主138\n一、意義內涵138\n二、和諧功能139\n三、實踐評估141\n第五章 我國勞資關係的配合制度與措施152\n第一節 勞工保險152\n一、意義內涵152\n二、和諧功能154\n三、實踐評估155\n第二節 職工福利164\n一、意義內涵164\n二、和諧功能165\n三、實踐評估 166\n第三節 勞工教育169\n一、意義內涵169\n二、和諧功能170\n三、實踐評估171\n第四節 勞工組織174\n一、意義內涵174\n二、和諧功能175\n三、實踐評估177\n第五節 勞工檢查184\n一、意義內涵184\n二、和諧功能186\n三、實踐評估187\n第六節 勞工輔導191\n一、意義內涵192\n二、和諧功能193\n三、實踐評估194\n第六章 我國勞資和諧關係的檢討與展望206\n第一節 我國勞資和諧關係的檢討206\n一、勞工層面206\n二、僱主層面208\n三、政策層面210\n第二節 我國勞資和諧關係的展望211\n一、勞資和諧關係的趨勢212\n二、政、勞、資和諧體係的建立216\n第三節 結語--建立勞資和諧、開創均富社會219\n參攷書目228\n\n圖表目次\n圖二 ― 一 馬克思社會進化論圖示33\n圖二 ― 二 民生主義與各種主義範圍比較圖44\n圖二 ― 三 各種主義的手段與目的之比較圖45\n圖二 ― 四 各種主義屬性的相關位置圖46\n圖三 ― 一 民生福利水準線的決定圖78\n圖四 ― 一 近十二年勞資爭議案件成長趨勢圖122\n圖五 ― 一 我國工會聯合組織系統圖178\n表四 ― 一 勞資爭議統計表(民國三十八年 ― 七十二年)121\n表四 ― 二 勞資爭議原因統計表(民國六十一年 ― 七十一年)123\n表四 ― 三 勞資爭議處理結果統計表(民國六十一年 ― 七十一年)124\n表四 ― 四 勞資爭議頻率與經濟成長率對照表(民國六十一年 ― 七十二年)125\n表四 ― 五 臺灣地區事業單位分紅入股制度統計表(至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止)134\n表四 ― 六 臺灣地區事業單位實施工廠會議統計表(至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止)142\n表五 ― 一 勞工保險民國七十一年與七十二年投保單位數與增加率156\n表五 ― 二 民國三十九年三月至七十二年十二月底勞工保險各項給付件數與金額及其百分比157\n表五 ― 三 民國三十九年至七十一年勞工保險費負担狀況表159\n表五 ― 四 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一年勞工保險爭議案件分類統計表160\n表五 ― 五 臺灣地區民國四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工會數目及會員人數統計表179\n表五 ― 六 民國六十二年(勞工安全衛生法公布前一年)與七十一年勞工因工災害千人率比較表1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n1.國父全集第一冊至第六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訂,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再版。 \n2. 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一至卷三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五十五年。\n3. 蔣總統對社會工作之訓示,台灣省政府社會處恭印,民國六十一年。 \n4.十三經注疏卷八: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九版。 \n5.王雲五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三版。\n6.王雲五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五冊―經濟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三版。\n7.王雲五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三版。\n8.王雲五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九冊―心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三版 。\n9.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台北:社區發展季刊社與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合印,民國六十六年再版。\n10.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勞工生活與工作願望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七十年。\n11.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勞工檢查及安全衛生年報,台北:內政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n12.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勞工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n13..中華民國勞工統計月表第一二○期,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編印,民國七十二年十月。\n14.中華民國七十二年統計提要,台北:內政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n15.臺閩地區勞工保險統計,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n16.臺灣省勞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第五期,臺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民國七十二年。\n17.勞工法令輯要,台灣省社會處編印,民國七十一年四月。 \n18.丁幼泉,勞工問題,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六十七年修訂三版。 \n19.丁幼泉,勞工經濟學,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n20.丁幼泉,勞工關係概論,台北:中華企管叢書,民國六十年。 \n21.丁幼泉,團體協約,台北:內政部印行,民國五十四年。 \n22.大家關心生活素質(一),台北: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九年。\n23.工會組織與任務,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六十七年再版。 \n24.中央社會工作會議實錄,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五組編印,民國六十四年。 \n25.王作榮,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三版。\n26.王昇,三民主義與其他主義之比較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三月七版。 \n27.內政部、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合辦,工會工作研討會資料彙編,民國七十年七月。\n28.文崇一等編,社會變遣中的青少年問題研討會論文專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專利之二十四,民國六十七年。\n29.中國勞工運動史編綦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第一冊至第四冊,台北:中國勞工福利出版社,民國四十八年。\n30.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叢書第十冊―社會學論集,台北:華岡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六年。\n31.王德馨編著,現代工商管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四年。\n32.王翰亭,職工福利,台北:內政部,民國五十四年。\n33.王慧君,台灣地區產業工會組織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n34.甘友蘭、鄭樞俊,社會主義運動史,香港:亞洲出版社,民國四十六年。 \n35.甘正光等,健全各級工會組織功能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秘書處,七十二年度專案研究報告,民國七十二年。 \n36.布克曼著,白秀雄、洪黎麗譯,自動化的衝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三版。\n37.白秀雄,社會福利理論與實際(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 \n38.朱岑樓主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n39.朱堅章主譯,民主理論芻議,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七年。 \n40.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第一集,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輯印,民國五十八年。 \n41.朱雲漢、彭懷恩主編,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三版。 \n42.列寧全集,第二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n43.狄介先,勞工教育,台北:內政部,民國五十四年。 \n44.吳玉麟,三民主義務工政策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n45.GaIbraith J. K.著,杜念中譯,不確定的時代,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n46.余長河、馬超俊合著,比較勞動政策○上、○下,上海:商勞印書館,民國三十五年。\n47. Dalin & Nicolaevsky合著,李啟純譯,蘇聯的強迫勞工,台北:中正書局,民國四十年。\n48.吳凱勳,健康保險概論,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民國六十七年。\n49.克魯泡特金、彼得著,互助論,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二年。 \n50.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n51.近代中國雜誌社編,民生史觀論叢,該社印,民國六十八年。 \n52.周金聲,孫中山先生經濟思想,作者自印,民國五十九年再版。 \n53.林建男,美國勞資關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二年。 \n54.林桂圃主編,三民生義統一中國論集,台北:東方文物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八月再版。\n55.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九版。 \n56.林淑萱,我國勞工保險經濟效益之研究,台閩地區勞工保險局,民國七十一年。 \n57.邱創煥,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 \n58.周慶華,民生主義合作政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n59.柯樂甫、馬勃格合著,仲子、葉倉合譯,美國文化的經濟基礎,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一九七二年。\n60.金耀基,現代人的夢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九月九版。 \n61.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增訂一版。\n62.林有土教授等合著,民生史觀概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九年。 \n63.洪玉昆,民生主義勞資關係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 \n64.柯尼格著,朱岑樓譯,社會學,台北:協志工業叢書,民國六十七年十二版。 \n65.侯立朝,西洋經濟史,台北:博學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 \n66.哈伯森原著,夏道平譯,分配經濟學,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n67.施建生,經濟政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五十七年。\n68.胡勝益,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九年。\n69.姜新立,對中國大陸社會意識型態疏離運動的理論分析,台北:中山學術會議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n70.孫本文,社會學原理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會館,民國六十年台六版。 \n71.孫本文,現代中國社會問題第四冊,勞資問題,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二年。\n72.高希均,經濟人與社會人,台北:天下經濟叢書,一九八二年。 \n73.徐育珠等,台灣地區職工福利問題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民國六十三年。 \n74.高叔康,「論勞動的價值」,民主評論第十一卷第十四期,民國四十九年七月。\n75.馬起華,三民主義政治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六年。 \n76.馬克思主義是人道主義嗎?人文及政策科學研究中心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n77.馬克思,雇用勞動與資本,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第二版。 \n78.馬、恩全集第三卷、第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n79.馬、恩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n80.馬超俊先生言論選集第一冊至第四冊,台北:中國勞工福利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n81.桂崇基、羅時實、謝徵孚、孫邦正、崔載陽等著,程天放主編,國父思想與近代學術,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二版。\n82.翁振耀,從中正先生人性觀論馬克思異化說之謬誤,台北:政治大學三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n83.徐震、林萬億合著,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n84.孫震,民生主義研究,台北:陽明山莊印,民國七十一年。\n85.韋樂 ( Villers R. ) 原著,潘鋕甲、飽爾一合譯,動態企業管理學,台北:協志工業出版社,民國四十七年。 \n86.張天開,加強工會組織,積極推廣業務研究報告,中國國民黨中央社工會委託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務工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 \n87.張天開,加速推行企業員工分紅入股研究報告,中國國民黨社會工作會委託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 \n88.張天開,社會安全,台北:內政部印行,民國五十四年。\n89.張天開,員工分紅入股計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六十九年。\n90.張天開,健全我國勞工行政機關組織之研究,行政院七十一年度研考經費補助專案,台北:中國文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 \n91.張天開,勞工教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n92.張天開,勞資關係概論,台北:中國勞工,民國四十三年。 \n93.張老師輔導叢書,工廠輔導實務,台北:張老師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n94.張亞澐,比較主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n95.張家洋,美國羅斯福總統新政時期社會安全制度的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 \n96.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再版。 \n97.陸民仁,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增訂六版。 \n98.郭波,團體協約論,台北: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五年。 \n99.現階段重要勞工問題之研究第一輯,中國國民黨社會工作會,民國六十二年。\n100.現代人與其工業環境研討會報告,台中市:東海大學,民國六十七年五月。\n101.許倬雲,傳統與更新,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第三十七期,民國六十九年。 \n102.黃國彥等,工廠青年心態之調查研究,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委託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n103.黃富三,女工與台灣工業化,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n104.陶懷仲,三民主義的比較研究,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n105.陳秉璋,實證社會學先鋒―涂爾幹 ( E. Darkheim )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n106.陳金福,我國企業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七十一年。 \n107.陳國鈞,勞工問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增訂三版。\n108.陳繼盛,建立勞工法規完整體系之研究,作者自印,民國七十一年行政院研考專案研究報告。 \n109.陳繼盛,勞資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二版。\n110.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北:問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n111.國際勞工公約及建議書彙編,台北:內政部編,民國五十年。\n112.勞工教育補充教材,勞工福利,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年代不詳。 \n113.彭文賢,萬能政府的真義,台北:中山學術會議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n114.彭再普,勞資合作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n115.凱思滿著,李鴻音譯,合作運動及其問題,台北:中國合作事業協會,民國四十六年。\n116.曾虛白,工業民主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四年。\n117.勞資協調發展經濟,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民國七十二年。\n118.最新勞工法令全集上、下冊,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編印,民國五十九年。 \n119.馮滬祥,新馬克思主義批判,台北:黎明書局,民國七十年。\n120.詹火生,民生主義的社會安全理論與實施,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二年。\n121.詹火生編譯,新衝突的開拓者―達倫道夫 ( R. Dahrendorf )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n122.資本主義,帕米爾書店印行,民國六十五年。 \n123.趙守博,法治與革新,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n124.趙洪慈,共產主義理論批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上課講義,民國七十年。\n125.趙蘭坪,馬克思經濟學說批評,香港:亞洲出版社,民國四十五年。\n126.楊孝濚,勞工保險與經濟發展―勞工保險未來五年與經濟發展相關性之研究,台閩地區勞工保險局委託專案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n127.楊孝濚,現階段本省勞工教育制度之改進與評估之研究,台灣省政府研考會委託專案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系,民國七十一年。\n128.楊國樞、葉啟政等著,當前台灣社會間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n129.楊懋春,致富有道,台北:天視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五年。\n130.雷岱爾著,鄭學稼譯,社會主義思想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一年。 \n131.雷格斯著,金耀基編譯,行政生態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五版。\n132.雷 • 馬歇爾、白里安 • 倫吉林合著,陶良謀譯,工會組織與美國經濟,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一九八○年。\n133雷維爾著,蔡理浤譯,革命新論,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一九七三年。\n134.董泰琪,我國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剖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n135賈克貝著,林鐘雄譯,公司權力與社會責任,台北:學生英文雜誌社,民國六十六年。\n136.鄔昆如,三民主義哲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n137.台北縣勞工輔導專輯之一,台北縣政府編印,民國七十一年。 \n138.臺灣人力資源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民國六十八年。\n139.臺灣工業發展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 \n140.臺灣省政府改善勞工保險增進勞工福利方案,台灣省政府社會處,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n141.黎東方校訂,馮作民編著,西洋全史 (十),產業革命,台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四年。\n142.劉志宏,勞工問題及勞資關係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台五版。\n143.劉昆祥,勞工行政問題研究 (上)、(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民國六十六年再版。\n144.劉脩如等著,中外社會政策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一年九月。\n145.劉脩如編著,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上)、(下),台北:開明書局,民國六十六年。\n146.歐賓斯坦著,萬德群譯,當代各種主義之比較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n147.鄭學稼,論馬克思的異化說,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三年。\n148.龍冠海,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六版。 \n149.龍冠海,社會學與社會問題論叢,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二年。\n150.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n151.鎮天錫,現代企業人事管理,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八年。\n152.鎮天錫、鄒道序編著,美國社會安全制度,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八年。\n153.戴季陶等著,三民主義哲學論文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n154.蕭公權等著:社會主義,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九月三版。\n155.魏布 (S, Webb) 原著,陳健民譯,英國工會運動史,台北:台灣工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一年台一版。\n156.魏萼,民生主義經濟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n157.薩孟武,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七年。\n158.羅時實,民生主義新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年。\n159.羅時實,現代資本主義透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四年八月再版。\n160.羅時實等著,民生主義經濟論文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 \n161.羅業勤,台灣勞動基準論集,作者自印,民國七十年。\n二、期刊論文\n1.丁幼泉,「蛻變中的勞資關係―兼論 國父思想與時代潮流之契合」,社會建設,第四期,民國五十九年一月。 \n2.丁幼泉,「為分紅入股可行性作證」,聯合報,民國六十三年五月六日,第三版。\n3.丁幼泉,「謳歌與期待―略論『分紅』、『入股』的制度與實施」,中國勞工第四一七期,民國五十七年三月。\n4.王力行,「企業制度、企業人―日本管理的奧秘」,天下雜誌,第二十七期,一九八三年八月。 \n5.王中屏,「工會發展的途徑」,勞工研究季刊第四十四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n6 .王世榕等,「現階段如何發揮我國工會的功能座談實錄」,國際勞工評論第二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一日。 \n7.天行,「勞工定義問題的困擾」,中國勞工第七九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一 日。\n8.王作榮,「民生主義與福利國家」,憲政思潮第五十六期,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n9.王家樹,「工會組織問題研究」(下),中國勞工,第七二三期,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n10.王章陵,「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理論的比較 (上)、(下),共黨問題研究第八卷第十二期,第九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七十二年一月。\n11.王章陵,「唯物史觀的歷史學考察」(下),共黨問題研究第九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二年三月。 \n12.王業鍵,「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工人生活」,財政經濟月刊第十卷五期,民國四十九年四月。 \n13.白俊男,「台灣之中小企業與台灣之經濟發展」,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十四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n14.成中英,「尋求現代化的中國管理模式」,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二年八月十日。 \n15.李文元,「台灣的工礦檢查」,勞工研究季刊,第三十三期,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n16.沈宗琳,「美國工會主義正呈強弩之末」,中國勞工,第七九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二月十六日。 \n17.呂亞力,「美國勞工與政治」,美國研究第六卷三、四期合刊本,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n18.余英時,「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二、三日第二版。\n19.沙畢婁著,紀澤長譯,「古典經濟學派論勞工問題」,新思潮月刊第六期,民國四十年九月。\n20.李善勐,「分紅與入股」,人事行政第二十九期,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 \n21.汪曉滄,「改進工礦檢查工業方式提高效率之研究」,勞工研究季刊,第四十三期,民國六十五年四月。\n22.汪曉滄,「勞工行政與工業安全衛生」,勞工研究季刊,第二十一期,民國五十九年十月。\n23.林洋港,「勞動節話勞工」,工商時報,民國七十二年五月一日第二版。 \n24.俞行健,「當前分紅入股制度的推動與檢討」,國際勞工評論第一卷第五期,民國六十七年一月。\n25.姜新立,「克羅采論馬克思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八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一年八月。 \n26.徐正光,「工廠工人的個人現代性」,思與言第十七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 \n27.徐育珠,「節制資本與均富目標之實現」,中華學報第三卷第三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 \n28.孫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性質和發展,食貨月刊二卷二期,民國六十一年五月。\n29.孫震,「民生主義與中共集體主義的比較研究」,中華學報四卷二期,民國六十六年七月。\n30張天開,「工會運動的理論基礎」,勞工研究季刊第七十三期,民國七十二年十月。\n31.張天開,「工礦災害與自動檢查」,中國勞工,第七六七期,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十六日。 \n32.陸民仁,「『人』是經濟升級的關鍵,中國論壇,第十七卷第七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十日。 \n33.陸民仁,「民生主義在台灣地區的實踐」,三民主義在台灣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民國七十三年五月。 \n34.陸光,「社會安全與經濟發展」,社會安全第四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 \n35.陸光,「國外分紅入股制度簡介」,中國勞工第五二八期,民國六十七年二月。\n36.陸光、賀淦華等專題座談,「我國工業民主制度實施探討」,國際勞工評論第三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八年五月。\n37.陳竹勝,資本主義與勞工政策 (下),國際勞工評論第三卷第六期,民國六十九年三月。\n38.陳抗生,「我國工會之法律地位」(下),勞工研究季刊第二十六期,民國六十一年一月。\n39.陸京士,「建立三民主義的理想工會」,勞工研究季刊,第五十九期,民國六十九年四月。 \n40.許宗德,「辦理勞工輔導,加強勞資服務」,社會福利季刊第十五期。 \n41.陳國鈞,「我國就業安全制度研究」,勞工研究季刊第七十五期,民國七十三年四月。\n42.救國團把微笑帶進工廠,青年戰士報,民國七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第十版。\n43.麥開福著,羅時實譯,「民主政治的經濟論戰」,新思潮月刊,第二十六期,民國四十二年六月。 \n44.許雄傑,「中共竊據大陸後對待工人的真相」,共黨問題研究第九卷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 \n45.陸潤康,「我對修正公司法的看法」,法令月刊第十七卷第九期,民國五十五年九月。 \n46.張曉春,「勞工教育之有效實施方式」,社會福利季刊第十五期。 \n47.陳臨生等著,「分析勞資爭議之成因及其疏導與防止方法之研究」,台灣省政府社會處,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n48.陳繼盛,「西德勞工的企業經營參與權」,勞工研究季刊第九期,民國五十六年十月。\n49.陳繼盛,「為加強實施工廠會議談工業民主制」,中國時報,民國六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第二版。\n50.華甫,「改善工業中人的關係」,中國勞工第三一五期,民國五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n51.彭雪玉,「勞資爭議之一般概念」,社會福利季刊第二期,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n52.湯蘭瑞,「我國勞工教育之展望」,勞工研究季刊,第六十五期,民國七十年十月。 \n53.趙守博,「勞工保險業務報告」,立法院第七十二會期內政委員會第七次全體委員會議,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n54.趙守博,「當前若干社政問題的解決對策暨今後福利工作應把握的原則」,社會福利月刊第一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n55.趙自元,「人類勞動本質的探討」,新時代月刊第十五卷第十期,民國六十四年十月。\n56.楊孝濚,「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路徑模式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十五期,民國七十年。\n57.葉啟政,「中國的精緻文化」,仙人掌雜誌第一卷第二號,民國六十六年。 \n58.葉啟政,「從社會體系的架構看社會發展」,人與社會第二卷第六期,民國六十四年二月。\n59葉啟政:當代社會學說授課筆記,凃爾幹專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n60.趙耀東,「平心靜氣談公營事業」,聯合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十六日第二版。 \n61.熊彼德著,施康平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新思潮月刊第三期,民國四十年六月。 \n62.鄭竹園,「中國大陸經濟三十年」,中國論壇第九卷第三期,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十日。\n63.劉昆祥,「一年來的勞工行政及展望」,中國勞工第七○○期,民國六十九年一月。\n64劉脩如等,「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月刊第七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n65.蔡明哲,「社會倫理的生態分析」,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n66.蔡政文,「歐洲合眾國的建設取向―民主社會主義的可行性」,人文學報第四期,民國六十八年四月。\n67.蔣孝勇,「對當前勞資關係與今後經濟發展的看法」,勞資關係月刊第二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 \n68.蕭新煌,「社會變遷中勞工教育內容應有之蛻變」,社會福利季刊第十五期。 \n69.蘇俊雄,「從社會政策的觀點論經濟民主與企業參決權」,社會建設,第十期,民國六十年九月。\n三、英文專書\n1. Aron.Raymond, Maim Currents in Sociological Thought: I, translated by Richard Howard and Helen Weaver,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79.\n2.Bell. Daniel,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N.Y. :Basic Book, 1973.\n3. Berger. Peter & Luckmann Thomas,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Penguin Books, Harmondsworth, 1967.\n4. Blauner. Robert, Alienation and Freedom, Chicago: Chicogo U. P.. 1964.\n5. Coser, Lewis A, Masters of Sociological Thought, 2nd ed, New York: Harcout Brace Jovanovich, 1977.\n6. Dunn. John, Western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Face of the Future, Combridge: Cambridge U. P, 1979.\n7. Hammond. John Lawrence and Hommond. Barbara, The Town Labourer, London, 1928.\n8. Inkeles. Alex and Smith David, Becoming Modern: Individual Change in Six Developing Countrie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 P. 1974.\n9. Lipset, S. M, Political Man, New York: Anchor Book, 1963.\n10. Mannheim. karl, Ideology and Utopia,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en Paul, 1960.\n11. McClelland. D. C. Atkinson, et al,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Crafts, 1953.\n12. Merton. Robert K,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Enl ed, N. Y.: Free Press,1968.\n13. Myrdal. Gunnar, Beyond the Welfare Stat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4.\n14. Ozawa. M. N.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rvices in Industry Why and How, Social Work, November 1980.\n15. Parsons. Talcott, Essays in Sociological Theory,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1958.\n16. Parsons, T. The System of Modern Societ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71.\n17. Pye. Lucian W, The 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8.\n18. Ricard. David,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exation, London: J. M. Dent & Sons Ltd, 1949.\n19. Rosenblun. Marcus, Compendium on Workmen’s Natopmal Commission Compensation of state workmen’s Compensation law, Washington D. C. 1973.\n20. Schrege. Johannes, Workers’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s within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Vol. 113, No.1, January-February, 1976.\n21. Shelley. Mark M, ed, Economics in Action,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1969.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
碩士
7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