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03
題名: 大學生對國父思想教育的態度研究
作者: 彭立忠
貢獻者: 段重祺
彭立忠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9-Nov-2016
摘要: 本文承襲過去對「國父思想」教育成效的相關研究,結合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而以發展合適的態度測量工具為目的,並藉著自編的國思態度量表與改編的人格特質、政治態度量表,經由事後回溯設計 ( ex post facto design ) 的單組或多組前測末測對照,企圖探討態度的形成、轉變,及態度與行為的關聯,以間接驗證「國父思想」教育的成效。\n全文一冊約八萬字,共分六章。\n第一章緒論,說明問題的性質及研究目的,探討相關的理論及文獻,並提出研究的假設與方法。\n第二章考驗態度量表的建構效度,以因素分析檢定。\n第三章探討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與態度的關聯性,以卡方、t考驗、變異數分析等檢定。\n第四章探索國思態度與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複迴歸及因徑分析檢定。\n第五章比較受試學生前測末測態度之變異,以Z值或t值檢定,再以教學評價替代學校師長變項,重新考驗第四章建立之因果模型。\n第六章結論,摘述本文的十二項主要發現,並檢討研究者的疏忽與本研究待改進之處。建議事項則有三點:(一)加強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二)三民主義教育生活化、三民主義研究學術化;(三)成立社會科學經驗調查的資料中心。
第一章 緒論1\n第一節 問題性質與研究目的1\n第二節 相關理論與研究的探討4\n一、政治文化4\n二、政治社會化7\n三、態度與態度理論8\n四、國內相關研究的啟示與檢討11\n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3\n一、研究假設14\n二、研究設計16\n三、分析架構17\n四、調查工具19\n五、調查對象與實施過程20\n六、資料處理方法與研究限制21\n本章註釋23\n第二章 大學生一般性的國思態度與政治態度29\n第一節 一般性態度之測量29\n一、國思態度之分析30\n二、政治態度與人格特質之分析34\n第二節 大學生國思態度與政治態度之因素分析37\n一、因素分析的理論與分析過程37\n二、國思態度的因素組型與高階因子42\n三、政治態度、人格特質的因素組型與高階因子44\n四、結語51\n本章註釋52\n第三章 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與態度的關聯性55\n第一節 社會屬性與態度、人格特質之關係55\n一、探索性的解釋56\n二、控制干擾因素後的解釋69\n第二節 人格、態度與行為之關係75\n一、大學生的實際參與行為75\n二、人格、態度與行為的一致性80\n三、結語82\n本章註釋83\n第四章 大學生國思態度與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87\n第一節 社會化媒介之影響88\n一、家庭88\n二、學校90\n三、同輩團體93\n四、大眾傳播94\n第二節 因徑分析與因果模型之建立97\n一、因徑分析與因果模型97\n二、權威人格之因徑101\n三、國思態度之因徑104\n四、行動意向之因徑108\n五、結語112\n本章註釋113\n第五章 態度變異之前測、末測分析115\n第一節 態度變異之比較115\n一、區組追索研究法115\n二、態度量表之前測、末測差異性分析117\n三、各分組之前測、末測差異性分析123\n四、階梯量表之前測、末測差異性分析124\n第二節 教學評價與態度之關聯性131\n一、權威人格之因徑131\n二、國思態度之因徑133\n三、行動意向之因徑137\n四、結語140\n本章註釋142\n第六章 結論145\n第一節 研究發現摘述145\n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149\n參考書目152\n附錄161\n附錄一 前測問卷及量表161\n附錄二 末測問卷及量表169\n附錄三 「國父思想」教育態度量表之複製係數175\n附錄四 態度量表之信度檢定176\n附錄五 政大學生七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學生人數統計表(不含外籍生、僑生)176\n附錄六 試測樣本結構177\n附錄七 前測--末測施測結果177\n附錄八 前測樣本結構178\n附錄九 末測樣本結構178\n附錄十 國思態度因素分析,直交轉軸與斜交轉軸對照表179\n附錄十一 政治態度、人格特質因素分析之直交轉軸與斜交轉軸對照表179\n\n附圖目錄\n圖Ⅰ— 1本文分析架構―政治社會化的歷程18\n圖Ⅳ— 1社會化媒介影響「權威人格」、「國思態度」及「行動意向」之假設性因果模型100\n圖Ⅳ— 2社會化媒介對「權威人格」之相對影響因徑圖102\n圖Ⅳ— 3社會化媒介對「國思態度」之相對影響因徑圖104\n圖Ⅳ— 4社會化媒介及「權威人格」對「國思態度」之直接與間接影響因徑圖105\n圖Ⅳ— 5社會化媒介對「行動意向」之相對影響因徑圖107\n圖Ⅳ— 6社會化媒介對「行動意向」之直接與間接影響因徑圖108\n圖Ⅴ— 1社會化媒介影響「權威人格」、「國思態度」及「行動意向」之假設性因果模型132\n圖Ⅴ— 2社會化媒介對「權威人格」之相對影響因徑圖133\n圖Ⅴ— 3社會化媒介對「國思態度」之相對影響因徑圖135\n圖Ⅴ— 4社會化媒介及「權威人格」對「國思態度」之直接與間接影響因徑圖136\n圖Ⅴ— 5社會化媒介對「行動意向」之相對影響因徑圖137\n圖Ⅴ— 6社會化媒介對「行動意向」之直接與間接影響因徑圖138\n\n附表目錄\n表Ⅱ— 1 受試學生的國思態度31\n表Ⅱ— 2 受試學生的政治態度與人格特質36\n表Ⅱ— 3 大學生國思態度斜交轉軸的因素組型負荷量40\n表Ⅱ— 4 大學生國思態度斜交轉軸的因素結構負荷量41\n表Ⅱ — 5 國思態度之因素相關矩陣44\n表Ⅱ — 6 國思態度量表的高階因素分析45\n表Ⅱ — 7 政治態度與人格特質斜交轉軸之因素組型負荷量46\n表Ⅱ — 8 政治態度與人格特質斜交轉軸之因素結構負荷量47\n表Ⅱ — 9 政治態度、人格特質之因素相關矩陣49\n表Ⅱ — 10 政治態度、人格特質高階因素分析之組型、結構負荷量50\n表Ⅲ — 1 性別、學院、年級之交叉分析57\n表Ⅲ — 2 全體及各組受試者在權威性人格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及組間差異58\n表Ⅲ — 3 全體及各組受試者在民主性人格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及組間差異59\n表Ⅲ — 4 全體及各組受試者在國思態度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及組間差異60\n表Ⅲ — 5 全體及各組受試者在認同感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及組間差異61\n表Ⅲ — 6 全體及各組受試者在行動意向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及組間差異62\n表Ⅲ — 7 父親職業與家庭社經地位之關係68\n表Ⅲ — 8 學生籍貫與家庭社經地位(平均數)之關係69\n表Ⅲ — 9 權威人格之交叉分析70\n表Ⅲ — 10 國思態度之交叉分析70\n表Ⅲ — 11 行動意向之交叉分析71\n表Ⅲ — 12.1 權威人格之變異數、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2\n表Ⅲ — 12.2 權威人格之變異數、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3\n表Ⅲ — 13.1 國思態度之變異數、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3\n表Ⅲ — 13.2 國思態度之變異數、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4\n表Ⅲ — 14.1 行動意向之變異數、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4\n表Ⅲ — 14.2 行動意向之變異數、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5\n表Ⅲ — 15 「去(72)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時,您去聽過政見發表會嗎?」77\n表Ⅲ — 16 「明(74)年將要舉辦的縣市長、省(市)議員選舉,您想您會去聽政見發表會嗎?」78\n表Ⅲ — 17 「您曾經競選過系級、社團幹部,或替別人助選過嗎?」79\n表Ⅲ — 18 「對於聲援六義士歸國,送愛心給煤山、海山災變家屬之類的活動,您周圍朋友所表現的是?」82\n表Ⅳ — 1 「行動意向」因果模型內各變項之定義99\n表Ⅳ — 2 人格特質及態度之二階因素與行動意向的相關矩陣101\n表Ⅳ — 3 社會化媒介與權威人格、國思態度、行動意向之相關矩陣102\n表Ⅳ — 4 社會化媒介對「權威人格」( X5 ) 的相關係數分解103\n表Ⅳ — 5 社會化媒介對「國思態度」( X6 ) 的相關係數分解106\n表Ⅳ — 6 社會化媒介對「行動意向」( X7 ) 的相關係數分解111\n表 V — 1 國思態度之前測、末測對照119\n表 V — 2 政治態度與人格特質之前測、末測對照121\n表V — 3 態度量表部分測驗之前測―末測差異性分析122\n表V — 4 國思態度因素之前測―末測對照表125\n表V — 5 行動意向因素之前測―末測對照表126\n表V — 6 階梯量表之前測―末測對照130\n表V — 7 社會化媒介與權威人格、國思態度、行動意向之相關矩陣134\n表V — 8 社會化媒介對「權威人格」( X5 ) 的相關係數分解134\n表V — 9 社會化媒介對「國思態度」( X6 ) 的相關係數分解136\n表V — 10 社會化媒介對「行動意向」( X7 ) 的相關係數分解13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n【 書籍論文 】\n1.王承書 1956 「三民主義教育政策之演進」,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45年11月。\n2.文崇一、楊國樞主編 1982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民國72年2版。\n3.江炳倫 1983 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1月。 \n4.江義德 1981 「國父思想」教學之系統研究,台北:三民主義教學研究會,民國70年1月。 \n5.李亦園、楊國樞編 1981 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台北:全國出版社,民國70年3月5版。\n6.李美枝 1982 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民國71年3月5版。\n7.李超 1981 「台灣地區高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從三民主義教育效果探析」,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0年1月。\n8 李金振 1981 我國高中三民主義教學內涵及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0年6月。\n9.宋尚倫 1981 社會化之社會心理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12月初版。 \n10.杜振亞 1982 我國師範院校「國父思想」課程內涵及實施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6月。 \n11.呂寶水 1956 「三民主義教學之演進」,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45年6月。\n12.易君博 1977 政治學論文集,台北:台灣省教育會,民國66年8月2版。 \n13.林清山 1980 多變項分析統計法,台北:東華書局,民國69年4月初版。 \n14.林清山 1982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71年9月8版。 \n15.林嘉誠 1980 「台北地區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69年12月。\n16.馬起華 1977 三民主義政治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6年5月初版。\n17.Morris Rosenberg著 徐正光、黃順二譯 1979 調查分析的邏輯,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8年7月初版。\n18.涂子麟 1982 國父思想,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1年12月初版。\n19.翁淑緣 1984 SPSS使用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3年8月出版。\n20.張春興、楊國樞 1975 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4年1月修正再版。\n21.溫秀紅 1973 「台灣地區大學生的政治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2年6月。\n22.彭堅汶 1984 三民主義政治社會化問題之研究,台北:三民主義學術研究基金管理委員會,民國73年12月初版。\n23.彭懷恩 1978 「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支持」,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7年5月。\n24.楊國樞等編 1982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全二冊,台北:東華書局,民國71年10月5版。\n25.楊國樞、葉啟政主編 1981 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9月一版三印。\n26.郝繼隆著 張承漢譯 1976 社會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65年9月增訂七版。\n27.劉世煒 1973 大專院校「國父思想」教學問題研究,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2年6月。\n28.陳義彥 1979 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著者自印,民國68年12月。\n29.陳文俊 1983 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台北,財團法人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民國72年2月。\n30.陳定國等主編 1979 企業研究應用技術大全,台北:大世紀出版公司,民國68年初版。\n31.陳儀深 1980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9年3月。\n32.鍾永琅 1956 「大專學校三民主義教學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45年11月。\n33.魏鏞 1982 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1年11月8版。\n34.羅志淵主編 1978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7年1月4版。\n35.羅森邦著 陳鴻瑜譯 1984 政治文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73年12月初版。\n36.中央研究院 三民主義研究所 1981 第一次社會指標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4),民國70年6月。\n37.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1981 國父全集,全六冊,台北:編者印行,民國70年再版。\n38.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1965 革命先烈先進闡揚國父思想論文集,全三冊,台北:編者印行,民國54年11月初版。\n39.中國國民黨中央青年工作會 1976 大專院校三民主義教育成效調查分析,民國65年10月。\n40.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80 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及實施成效之研究,民國69年10月。\n41.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陽明山莊) 1983 大專院校「國父思想」教學現況與改進意見調查研究,台北:陽明山莊,民國72年6月(未出版專題研究)。\n42.教育部訓育委員會(陳漢英、王碧朗) 1980 大專院校 國父思想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民國69年5月。\n43.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1980 專科以上學校 國父思想課程教學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民國69年5月。\n44.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 1982 憲政思潮選集,第二冊,「政治研究與政治理論」,民國71年2月。\n45.國立編譯館主編 1984 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本,全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3年1月改編本再版。\n【 期刊 】\n1.王石番 1984 三民主義政令宣導效果初探: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及其政令宣導反應之探析,主義與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主辦,民國73年12月。\n2.呂亞力 1981 「我國民主公民的培育」,政治學報,第9期(70年12月),頁137-168 。\n3.洪泉湖 1983 理工大學「國父思想」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個案分析,三民主義教學研討會論文,民國72年8月。\n4.馬起華 1984 三民主義科際整合的探討,三民主義科際整合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主辦,民國73年9月。\n5.袁頌西 1969 「政治社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第7卷第4期(58年11月)。\n6. 1974 「我國家庭政治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思與言,第11卷第5,6期(63年1,3月)。\n7.崔載陽 1973 大專「國父思想」教學意見調查報告,台北:中山學術會,民國62年。\n8.楊國樞、瞿海源 1974 「中國“人”的現代化:有關個人現代性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7期(民國63年)。\n9.郭秋永 1983 「實質假設與假設檢定:理論建構上的一些問題」,政治學報,第11期(72年12月),頁139-196。\n10.陳蓉蓉 1983 國父思想教學之管見,三民主義教學研討會論文,民國72年8月。\n11.薛敬民 1983 美國選民1976年總統大選的投票抉擇:一個因果模式的運用,中國政治學會七十二年年會學術討論會論文,台北:中國政治學會,民國72年12月。\n【 報紙 】\n中國時報 74.3.29,特刊\n聯合報 74.1.29.,八版 74.3.29.,二版。\n 74.5.5. ,三版 74.5.12.,三版。\n二、西文部分\n1. Austin Ranney 1971 Govern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 New York: Holt , Rinehart and Winston )\n2. David Easton and Jack Dennis 1969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 New York: McGraw- Hill 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 )\n3. David Nachmias and Chava Nachmias 1981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Y.: St. Martin’s Press , Inc. )\n4. Fred I. Greenstein and Michael Lerner, ed. ). 1971 A Source Book for the Study of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 ( Chicago: Markham Publishing Company )\n5. Frederick Nicholas Kerlinger 1973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 N, Y.: Holt , Rinehart and Winston ) 2d.\n6. Gabriel A. Almond & G. Bingham Powell , Jr. 1978 Comparative Politics : System, Process , and Policy (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n7. Herbert B. Asher 1976 Causal Modeling ( Beverly Hill : Sage Publications, Inc )\n8. Howard Schuman and Michael P. Johnson 1976 “ Attitudes and Behavior, ”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2\n9. Jae-On Kim and Charles W. Mueller 1978 Introduction to Factor Analysis: 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 ( Beverly Hill Sage Publications, Inc. )\n10. Jae-On Kim and Charles W. Mueller 1978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Practical Issues ( Beverly Hill : Sage Publications , Inc. )\n11. John P. Robinson et al. 1972 Measures of Political Attitudes (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 ,sixth printing\n12. John P. Robinson and Phillip R. Shaver 1973 Measures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 (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 , rev. ed.\n13. Lucian W. Pye , ed. 1963 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14. Lucian W. Pye and Sidney Verba, eds. 1965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15. Morris Rosenberg & Ralph H. Turner, ed. 1981 Social Psychology: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n16. Norman H. Nie, et al. 1975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n17. Peter H Rossi, et al. 1979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Beverly Hill: Sage Publications, Inc. )\n18. Richard E. Dawson and Kenneth Prewitt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n19. Vernon T. Clover and Howard L. Balsley 1979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Ohio: Grid Publishing, Inc. )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