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906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林國全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劉瓊丹zh_TW
dc.creator劉瓊丹zh_TW
dc.date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7-03-01T09:18:59Z-
dc.date.available2017-03-01T09:18:59Z-
dc.date.issued2017-03-01T09:18:59Z-
dc.identifierG0102961043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906-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10296104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我國公司法於2012年1月4日增訂公司法第8條第3項:「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之非董事,而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或實質控制公司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而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者,與本法董事同負民事、刑事及行政罰之責任。但政府為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安定或其他增進公共利益等情形,對政府指派之董事所為之指揮,不適用之。」,此次修法前,董事認定採形式標準,且僅就法律上董事之責任定有明文,事實上及影子董事之法律責任付之闕如,造成實質控制者為規避董事責任而不願當選為董事,其藉由指揮操控人頭當選為董事,迂迴達到參與公司運作及牟取私利之目的,形成有權無責之情形。修法後,引進事實上董事與影子董事之概念,以使非法律上董事之人,卻實質上執行董事職務、或者實質控制而指揮公司董事行事者,必須負起與法律上董事負相同之法律責任。\n現行法下,事實上及影子董事之具體認定及責任歸屬成為我國實務無可避免之挑戰。惟本條項仍有不足及未臻明確之處,且與我國關係企業專章部分規定顯有扞格而有規範衝突之疑慮。是以,本文主要擬以英國法事實上及影子董事、美國法控制股東之相關法制及實務見解,輔以新加坡、香港及韓國法作為外國法之研究對象。本文嘗試重新解構及建構本條項,透過粗淺之探討,希冀能有助於我國實質董事法制規範更多元化之討論及發展,期能建立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之認定標準及責任範圍,或可供將來實務運用上之參考。\n\n關鍵詞:法律上董事、事實上董事、影子董事、公司法第8條第3項、控制股東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Section 3 of the Article 8 of Taiwan`s Company Act (the “Company Act”) was amended on January 4, 2012. It provides that “For a company whose shares have been issued in public, a non-director who de facto conducts business of a director or de facto controls ov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personnel, financial or business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de facto instructs a director to conduct business shall be liable for the civil, criminal and administrative liabilities as a director in this Act, provided, however, that such liabilities shall not apply to an i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director ap-pointed by the gover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or other circumstances which can promote public interests.ˮ Before this Company Act amended, the elements for a director appointed was according to the canonical representation which means only the De Jure Director would be considered as a responsible person but not the so-called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were specifically regulated. As a result, such controllers were actually in charge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without taking any legal responsibilities. Worst of all, it might be even lead to the depletion of a company`s assets. After the amendment of the Company Act, the concept of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were included into the le-gal system in Taiwan. Therefore, any non-De Jure Director, who occupies the position as a director or person who provides advice for the company director will be deemed for taking responsibilities as a De Jure Director.\nUnder the Section 3 of Article 8 of Company Act recentl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become the challenging problem in Taiwan. However, there are remaining some unsolved and uncertain issues in this Act. For example, some terms used in the amendment are not clear enough to prevent the interpretations controversy. Moreover, in some respects, they contradict some provisions under Chapter VI-I of the Company Act regulated by Affiliated Enter-prises. Consequently, we try to clarify these issues from all the aspect of comparative law by comparing the legal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court verdicts of “De facto directors” and “Shadow directors” of the United Kingdom combining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with the Company 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plemented by the Acts of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South Korea as the objects of foreign law in this study. We try to re-deconstruct and re-construct the Section 3 of Article 8 of the Company Act to inspire some thinking with reg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ct. To make the Section 3 of Article 8 become a clear standard to identify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and play a pivotal role for providing the responsibility scope. Hopefully, it will be effectively workable clinically in the near future.\n\nKeyword:De Jure Director, De facto Director, Shadow Director, Section 3 of the Article 8 of Taiwan`s Company Ac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n第一項 研究動機 1\n第二項 研究目的 6\n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8\n第一項 研究範圍 8\n第二項 研究方法 8\n第一款 歷史演譯法 9\n第二款 文獻之歸納與整理 9\n第三款 比較法之分析研討 9\n第四款 實務案例及司法判決之分析 10\n第三節 論文架構 11\n第二章 我國實質董事法制化前的困境 15\n第一節 概說 15\n第二節 實質董事之基本概念 18\n第一項 英國法上實質董事之基本概念 18\n第二項 美國法上之控制股東之基本概念 19\n第三項 引進實質董事法制之必要性 21\n第三節 問題之形成 23\n第一項 我國公司之特性 23\n第一款 家族企業眾多 24\n第二款 家長式領導 29\n第二項 控制股東普遍存在 33\n第一款 股權集中之少數控制型 34\n第二款 控制權之濫用 37\n第三項 人頭文化盛行及掛名董事之法律責任 43\n第一款 人頭文化盛行 43\n第二款 掛名董事之法律責任 46\n第四項 法人董事制度理論及運作上之缺失 48\n第一款 法人董事規範之缺失 49\n第二款 法人代表人董事規定之商榷 50\n第三款 法人董事制度隨時改派機制之弊端 52\n第四款 法人董事制度缺失之填補 55\n第四節 修法前董事之認定方式及責任歸屬之判斷 57\n第一項 形式主義下董事之認定及其責任 57\n第一款 董事之認定 57\n第二款 董事之責任 58\n第二項 舊法下為使董事權責相符之調整規範 60\n第一款 主管機關之調整措施 61\n第二款 司法實務之見解 62\n第三款 個別財經法規之立法 64\n第一目 擴大公司負責人之認定 64\n第二目 實質認定關係人 66\n第四款 各項調整補救措施之評析—代小結 68\n第三項 司法實務適用的紊亂? 69\n第一款 二則迥異的實務見解 70\n第二款 學者見解 72\n第三款 評析--代小結 73\n第五節 實質董事法制化及省思--代本章小結 76\n第三章 外國立法例實質董事之規範模式 81\n第一節 概說 81\n第二節 英國法 82\n第一項 實質董事之認定 83\n第一款 事實上董事之認定 83\n第一目 Re Hydrodan (Corby) Ltd [1994] 84\n第二目 Re Richborough Furniture Ltd [1996] 85\n第三目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 Industry v. Tjolle [1998] 85\n第四目 Re Kaytech International plc [1999] 88\n第五目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 v. J.A.Becker, A.R.Becker [2002] 89\n第六目 Holland v. The Commissioners for 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 and another [2010] 90\n第七目 Smithton Ltd (formerly Hobart Capital Markets Ltd) v. Naggar [2014] 92\n第二款 影子董事之認定 94\n第一目 Re Tasbian Ltd (No.3) [1992] 95\n第二目 Re Unisoft Group Ltd. (No.3) [1994] 96\n第三目 Re Hydrodan (Corby) Ltd [1994] 96\n第四目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 v. Deverell and Another [2001] 97\n第五目 Ultraframe (UK) Ltd v. Fielding [2005] 100\n第六目 Smithton Ltd v. Naggar [2014] 101\n第三款 二者區別之困難及必要性 101\n第四款 法人董事代表人非事實上董事 104\n第五款 母公司及其董事是否為子公司之影子董事 107\n第二項 實質董事之義務及責任 109\n第一款 事實上董事之責任 112\n第二款 影子董事之責任 113\n第一目 成文法明定影子董事責任之規定 115\n第二目 普通法及衡平法下影子董事之義務內涵 118\n第三項 小結 125\n第三節 美國法 128\n第一項 控制股東概念之濫觴 131\n第二項 控制股東之認定標準 133\n第一款 美國相關法律規範 136\n第一目 投資公司法 136\n第二目 ALI PRINCIPLES §1.10 137\n第二款 美國實務見解 138\n第三項 控制股東之義務 143\n第一款 義務內涵的發展及演變 143\n第二款 從相關法規範闡述控制股東義務內涵 146\n第一目 證券法 146\n第二目 證券交易法 147\n第三目 投資公司法 149\n第四目 ALI PRINCIPLES Part Ⅴ 150\n一、ALI PRINCIPLES§5.10(控制股東與公司間的交易) 153\n二、ALI PRINCIPLES§5.11(控制股東使用公司財產、公司重大非公開訊息或者在公司之地位) 155\n三、ALI PRINCIPLES§5.12(控制股東獲取公司機會) 157\n四、ALI PRINCIPLES§5.13(代表控制股東之關係人之行為) 159\n五、ALI PRINCIPLES§5.16(控制股東向第三方轉移股份) 159\n第三款 小結 161\n第四項 本節小結 163\n第四節 新加坡、香港及韓國實質董事之規範 164\n第一項 新加坡法 165\n第一款 董事的定義 165\n第二款 「影子董事」無立法之必要 166\n第二項 香港法 171\n第一款 法律規範 171\n第二款 董事之種類、義務及責任 172\n第三項 韓國法 174\n第一款 業務執行指示者之定義 174\n第二款 業務執行指示者之種類 175\n第三款 業務執行指示者之責任 177\n第五節 小結 177\n第四章 實質董事法制化及再建構 181\n第一節 概說 181\n第二節 實質董事之法制化過程 182\n第一項 修法緣由及必要性 183\n第二項 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之建議 184\n第一款 2000年委託研究案之修法建議 185\n第二款 2003年委託研究案之修法建議 186\n第三款 2009年投資人保護法制改革研究報告 187\n第三項 修正草案版本 189\n第一款 經濟部草案版本 189\n第一目 第一次草案版本 189\n第二目 第二次草案版本 190\n第三目 研商會議紀錄版 191\n第二款 立法委員提案版本 193\n第一目 立法委員陳淑慧等16人之草案版本 193\n第二目 立法委員丁守中等20人之草案版本 194\n第三款 最終通過版本 196\n第四項 現行條文與各版本草案之差異 197\n第三節 實質董事規範之分析及再建構 201\n第一項 實質董事之認定 201\n第一款 規範主體 201\n第二款 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 202\n第三款 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 205\n第四款 小結--控制力之認定 208\n第二項 實質董事之責任及義務內涵 209\n第一款 責任範圍與董事相同 209\n第二款 相應之義務內涵 214\n第三款 小結 215\n第三項 現行法規範之缺失 216\n第一款 規範主體為「非董事」之公司負責人 217\n第二款 限於公開發行公司始適用—適用範圍過狹 220\n第三款 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之虞 222\n第四款 與關係企業專章規範競合衝突 223\n第五款 影子董事認定之不當—涵蓋過廣 224\n第六款 政府除外規定之贅述及缺失 225\n第四項 最新修正草案之提出 228\n第五項 2017年1月公司法全盤修正之修法建議 233\n第四節 借鏡外國法制對我國之啟示 235\n第五節 實務操作模式之建立及評析—案例分析 237\n第一項 行政罰 238\n第二項 刑事責任 239\n第三項 民事責任 243\n第四項 兆豐銀遭裁罰1.8億美元一案 245\n第六節 本章小結 247\n第五章 建議及結論 251\n參考文獻 Izh_TW
dc.format.extent4039385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61043en_US
dc.subject法律上董事zh_TW
dc.subject事實上董事zh_TW
dc.subject影子董事zh_TW
dc.subject公司法第8條第3項zh_TW
dc.subject控制股東zh_TW
dc.subjectDe Jure Directoren_US
dc.subjectDe Facto Directoren_US
dc.subjectShadow Directoren_US
dc.subjectSection 3 of the Article 8 of Taiwan`s Company Acten_US
dc.subjectControlling shareholderen_US
dc.title實質董事認定的變革及責任歸屬之重新建構zh_TW
dc.titleDevelopment of identific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liability amongst the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of Company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一、 中文部分\n(一) 書籍(依筆劃排序)\n1. 王文宇(2016)。公司法論,增訂5版1刷。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n2. 王泰銓著、王志誠修訂(2009)。公司法新論,修訂5版1刷。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n3. 王澤鑑(2014)。民法總則,增訂新版3刷。\n4. 伍忠賢(2006)。台塑王朝--王永慶的管理與佈局。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5. 季子(2014)。中外金融大辭典。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6. 柯芳枝(2013)。公司法論(上),修訂9版1刷。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n7. 張格明(2014)。新公司法論。臺北市: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8. 梁宇賢(2015)。公司法論,修訂7版1刷。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n9. 郭土木(2016)。證券交易法論著選輯,增修再版。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n10. 廖大穎(2016)。公司法原論,增訂7版1刷。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n11. 劉連煜(2014)。現代公司法,增訂10版。新北市:劉連煜出版。\n12. 鄭伯壎、樊景立、周麗芳(2006)。家長式領導:模式與證據。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公司。\n13. 賴英照(2009)。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再版。臺北市:賴英照出版。\n14. 賴源河(2014)。實用公司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15. 蘭迪.霍蘭(Justice Randy J. Holland)著,陳春山主持編譯(2011)。美國公司法--德拉瓦州公司法經典案例選輯,1版1刷。臺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二) 專書論文(依筆劃排序)\n1. 方道樞,元惡大「監」?--結構式債券的結構性問題,載:流金華年--經典財經案例選粹,謝易宏主編,頁25-64,2011年6月,初版1刷。\n2. 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載:新公司與企業法,頁29-63,2003年1月。\n3.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載:公司與企業法制(二),頁3-38,2007年1月。\n4. 王文宇,論董事會、常董會與委員會之權責劃分,載: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頁355-370,2005年8月,初版第1刷。\n5. 王志誠,控制股東民事責任之法理基礎,載:Company Law in Practice—實踐中的公司法,王保樹主編,社會科学文獻出版社,頁239-298,2008年9月。\n6. 林仁光,論公開發行公司取得處分資產之規範,載: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頁593-620,2005年8月,初版第1刷。\n7. 陳春山,不實財務報告之民事法律適用爭議,載: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頁427-482,2005年8月。\n8. 曾宛如,公司法制未解之問題,載:公司法制基礎理論之再建構,頁1-36,2012年11月,2版1刷。\n9.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受任人義務)之司法實踐,載:公司法制基礎理論之再建構,頁221-248,2012年11月,2版1刷。\n10.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載: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頁1-38,2007年10月2版。\n11. 黃銘傑,經營者支配與股東支配外的第三條路--公司治理對未來公司法制革新之啟示,載: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頁33-85,2006年9月。\n12. 黃銘傑,管窺力霸風暴中所暴露之公司治理與金融監理問題,載: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法制之落實與革新--邁向理論與實務融合之法制發展,頁65-98,2011年12月。\n13. 廖大穎,評公司法第27條法人董事制度--從台灣高等法院91年度上字第870號與板橋地方法院91年度訴字第218號判決的啟發,載:證券市場與企業法制論,頁349-381,2007年6月。\n14. 廖大穎,論公司與董事間之非常規交易與利益衝突--淺釋日本商法第265條的規定,載: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頁53-73,2003年3月。\n15. 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載: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頁159-201,2006年4月,自版。\n16. 劉連煜,關係企業專章之立法及其實務運用,載: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頁27-54,2002年5月,自版。\n17. 劉連煜,關係企業設有「總管理處」組織之法律問題,載: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頁31-336,2002年5月,自版。\n18. 謝易宏,誰讓投機一再得逞--企業與金融法制的共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期特刊,頁37-75,2007年12月。\n(三) 期刊論文(依筆劃排序)\n1. 方嘉麟,關係企業專章管制力濫用之法律問題(一)--自我國傳統監控模式論專章設計之架構與缺憾,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頁271-321,2000年6月。\n2. 方嘉麟,關係企業專章管制力濫用之法律問題(一)--自我國傳統監控模式論專章設計之架構與缺憾,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頁271-321,2000年6月。\n3. 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社,頁29-63,2003年1月。\n4. 王志誠,公司負責人之概念與地位,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頁82-94,2004年10月。\n5. 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負責人及大股東之監控,法學新論第14期,頁1-16,2009年9月。\n6. 王志誠,董事之監督義務--兆豐銀行遭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裁罰一.八億美元案之省思,月旦法學雜誌第259期,頁5-18,2016年12月。\n7. 朱德芳,實質董事與公司法第223條--兼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再字第31號民事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9期,頁126-158,2015年9月。\n8. 朱德芳,實質董事與公司法第223條--兼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再字第31號民事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9期,頁126-158,2015年9月。\n9. 周振鋒,評公司法第8條第3項之增訂,中正財經法學,第8期,頁2-70,2014年01月。\n10. 林仁光,公司法第27條法人董監事制度之存廢及其相應措施,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委託研究計畫摘要,頁1-3,2008年8月。\n11. 林仁光,公司法第27條法人董監事制度存廢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第40卷第1期,頁253-350,2011年3月。\n12. 林國全,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9期,頁5-19,2013年3月。\n13. 林國全,法人代表人董事之失格與改派,月旦法學教室第88期,頁16,2010年2月。\n14. 林國全,法人代表人董監事,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頁16-17,1999年6月。\n15. 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民事賠償責任之追究,月旦民商法,創刋號,頁50-63,2003年9月。\n16. 林國全,董事會決議成立要件,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8期,頁131-135,2005年3月。\n17. 林國全,董事競業禁止規範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頁220-234,2008年8月。\n18. 林國彬,董事忠誠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範圍,政大法學評論,第100期,頁135-214,2007年12月。\n19. 邵慶平,再論公司法第27條--公司治理強化下的另一種思考,財產法暨經濟法,第2期,頁97-135頁。\n20. 邵慶平,商業判斷原則的角色與適用--聯電案的延伸思考,科技法學評論8卷1期,頁103-139,2011年6月。\n21. 洪秀芬,公司對董事責任追究之探討--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民事賠償責任為研究對象,輔仁法學,36期,頁57-112,2008年12月。\n22. 洪家殷,行政罰之處罰對象,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頁44-56,2010年4月。\n23. 高靜遠,公司法上法人股東代表人人數之規範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9期,頁172-188,2001年12月。\n24. 張心悌,反向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研究,東吳法律學報,第24卷第4期,頁65-97,2013年4月。\n25. 張心悌,非公開發行公司實質董事之自我交易,月旦法學教室第155期,頁27-29,2015年9月。\n26.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台灣本土法學雜誌,頁76-99,2007年12月。\n27.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2特刊期,頁76-99,2007年12月。\n28. 曹壽民、金成隆、呂學典,股權結構與多角化,臺大管理論叢第22卷1期,2011年12月,頁165-198。\n29. 章友馨,美國控制股東「公平對待義務」之法制探討--兼論我國控制股東之濫權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130期,頁51-158,2012年12月。\n30. 郭大維,公司經營者的魁儡遊戲--論公司治理下的幕後董事規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84期,頁5-21,2010年9月。\n31. 郭大維,我國公司法制對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之規範與省思,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6期,頁45-83,2015年12月。\n32. 陳俊仁,公司治理與股東權益維護--論股東會章訂專屬決議權限之規範缺失,月旦法學雜誌,第184期,頁41-59,2010年09月。\n33. 陳清秀,違憲法規命令之解釋效力問題--以董事違反證交法所定補足股份成數義務為中心,月旦法學教室第107期,頁81-93,2011年9月。\n34. 陳麗娟,全球化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當大陸法遇到英美法:兩岸公司治理的危機與轉機,中原財經法學,頁1-46,2008年06月。\n35. 曾宛如,我國公司法待解決之問題--以公司法制基礎理論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81期,頁50-62,2010年6月。\n36. 曾宛如,新修正公司法評析--董事「認定」之重大變革(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暨董事忠實義務之具體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頁129-141,2012年5月。\n37. 曾宛如,影子董事與關係企業--多數股東權行使界限之另一面向,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頁1-70,2013年4月。\n38. 曾宛如,論董事與監察人對公司債權人之責任:以公司面臨財務困難為核心,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1期,頁79-163,2008年3月。\n39. 游啟璋,現金逐出合併時少數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36期,頁209-279,2014年3月。\n40. 黃茂榮,法律漏洞之補充的方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3卷第1期,頁1-30。\n41. 黃虹霞,由公司法第8條第3項及第154條第2項之增訂談影武者責任,萬國法律第188期,頁56-62,2013年4月。\n42. 黃虹霞,政府或法人股東代表當選為公司董監事相關法律問題--公司法第27條第2項規定之商榷,萬國法律,第110期,頁62-73,2000年4月。\n43. 黃虹霞,掛名董事、總經理之法律責--人頭不罰?--兼談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台上字第二七四九號民事判決及金姓女星婚紗禮服店火燒事件,萬國法律第119期,頁73-78,2001年10月。\n44. 黃朝琮,公司出售時之受託義務與程序機--美國德拉瓦州案例法之考察,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5期,頁99-194,2015年9月。\n45. 黃朝琮,受託義務之對象,政大法學評論第145期,頁1-85,2016年6月。\n46. 黃銘傑,2012年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發展回顧,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2卷特刊,頁1109-1145,2013年11月。\n47. 黃銘傑,揮別天龍國時代的法人董監委任關係之解釋--評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700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15期,頁144-166,2013年4月。\n48. 楊君毅,從控制股東股權轉讓之控制權溢價檢視其忠實義務,台灣法學雜誌,頁59-73,2015年6月。\n49. 劉連煜,公司法2012年及2011年新修正條文析論(一),月旦法學教室第122期,頁42-49,2012年12月。\n50. 劉連煜,企業併購時董事之受任人(受託) 義務--農民銀行與合庫合併案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61號判決及其歷審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95期,頁225-243,2011年8月。\n51. 劉連煜,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月旦法學教室,第96期,頁20-21,2010年10月。\n52. 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223-237,2005年1月。\n53. 劉渝生,德、美公司法之體制與特色--兼論德國一人公司之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5期,頁83-97,2000年11月。\n54. 蔡聖偉,論間接正犯概念內涵的演變,東吳法律學報第19卷3期,頁39-76,2008年1月。\n55. 賴英照,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之分合--證券交易法第26條的檢討,法學叢刊,第28卷第4期,頁26-36,1983年10月。\n56. 戴萬平、顧長永,初探東南亞台商的「掛名經營」,亞太研究論壇,第47期,頁42-59,2010年3月。\n(四) 研究計劃(依日期排序)\n1. 財團法人台灣亞洲基金會理律法律事務所,徐小波主持,2000年3月31日,《公司法制全盤研究與修訂建議》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第一冊,委託單位:行政院經濟建設員會委託。\n2. 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2003年2月15日,《公司法制全盤修正計畫研究案》總報告第一冊,委託單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n3. 葉雪暉、吳志光,2009年8月,《投資人保護法制改革之研究—以世界銀行評比指標為中心》,委託單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n(五) 博碩士學位論文(依筆劃排序)\n1. 王靜慧(2010),實質董事之認定與責任,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n2. 吳泠豫(2013)。台灣家族企業接班研究--兩家食品製造大廠比較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n3. 吳家維(2012),公司實質控制者法制之建構--以影子董事與控制股東責任法制之比較分析為中心。\n4. 張佩璘,論控制股東之資訊揭露義務,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n5. 曾秀玲(2012)。家族企業內部稽核獨立性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n6. 黃司熒(2006),控制股東之義務建立及管控手段,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n7. 趙悅伶(2015)。台灣公司治理之實際成效:以家族企業、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為軸,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8. 盧曉彥(2004)。美國母子公司合併子公司少數股東保護之研究,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n9. 謝雅筑(2015)。家族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碩士論文。\n10. 鍾維翰(2010),關係人交易下董事及控制股東之義務,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n11. 魏子凱(2005),控制股東義務與責任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12. 龐元琪(2006),控制股東地位的形成與規範,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n(六) 網際網路(依查詢日期排序)\n1.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臺灣公司治理簡介,2015臺灣公司治理簡介(中英文版)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AI-WAN(English),頁1-76,2015年12月,上網日期2016年9月25日。檢自:http://www.sfi.org.tw/finance/finance1/finance1_5\n2. 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報告,國發會委外研究(1)投資人保護法制改革之研--以世界銀行評比指標為中心,頁1-288,上網日期2016年9月29日。檢自:http://theme.ndc.gov.tw/eodb/Content_List.aspx?n=7FBE673A4A718956\n3. 臺灣新報社資料庫(Taiwan Economic Journal),TEJ公司治理模組說明,上網日期2016年5月8日。檢自:http://www.tej.com.tw/webtej/doc/cg.htm\n4. 李禮仲、鄧哲倖,「公司治理」對家族企業的效益,國家政策論壇季刊92年春季刊(2003年1月),上網日期2016年5月8日。檢自:http://old.npf.org.tw/monthly/0301/theme-191.htm\n5. 台灣董事長學會,專家觀點,上網日期2016年5月8日。檢自台灣董事長學會網站http://twiod.org/expert-opinion\n6. 《家族企業》雜誌1-2月合刊(2016年1月26日),上網日期2016年5月8日,檢自:http://toutiao.com/i6245066650148667906/\n7.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新聞中心,上網日期2016年5月8日,檢自:http://www.gsm.pku.edu.cn/exed/P340033991341373001747.html?clipperUrl=94/53188.ghtm\n8.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5年中小企業白皮書》,頁1-350,2015年9月,上網日期2016年5月10日。檢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3081&CtNode=1176&mp=1\n9.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6 PwC全球家族企業接班人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16年5月15日。檢自:http://www.pwc.tw/zh/news/press-release/press-20160429.html\n10. 2016 PwC全球家族企業接班人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16年5月15日,檢自:http://www.pwc.tw/zh/news/press-release/press-20160429.html\n11. 新浪財經網,上網日期2016年5月15日,檢自: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60614/18012651335.shtml\n12. 台灣董事學會,專家觀點,上網日期2016年5月15日,檢自:http://twiod.org/expert-opinion\n13. 姚惠珍,〈王永慶布局10年帝國永不分家之祕《股權解密》即使交出經營權 仍牢握臺塑四寶〉,今周刊935期,上網日期2016年5月19日,檢自: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51-112045?page=4\n14. 李榮宗,知識天地,台灣企業間的親屬網絡,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262期頁5-7,上網日期2016年5月25日。檢自: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99/1262/1262.pdf\n15. 韋伯韜、吳春光、周信佑,力霸集團聲請重整引爆中華銀擠兌事件之評估與對策,國政研究報告(2007年1月),上網日期2016年7月8日。檢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6/FM-R-096-003.htm\n16.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簡介,上網日期2016年9月25日。檢自:http://www.tse.com.tw/ch/listed/governance/cg_01.php\n17. 臺灣新報社資料庫(Taiwan Economic Journal),公司治理,上網日期2016年9月25日。檢自:http://www.tej.com.tw/twsite/Default.aspx?TabId=169\n18.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公司治理簡介,87年起臺灣公司治理大事記,頁1-6,上網日期2016年9月25。檢自:http://cgc.twse.com.tw/front/aboutCorpgov\n1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年臺灣經商環境改革報告,頁1-123,2012年7月,上網日期2016年9月29日。檢自:http://theme.ndc.gov.tw/eodb/Content_List.aspx?n=910E375AFF5B55CB\n20.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公司治理評鑑簡介,上網日期2016年10月1日。檢自:http://cgc.twse.com.tw/front/evaluationOverview\n21. 經濟部--商工行政法規,上網日期2016年10月20日。檢自:http://gcis.nat.gov.tw/elaw/lawDtlAction.do?method=browse\n22.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上網日期2016年11月08日。檢自:http://law.sfb.gov.tw/News.aspx#tab01\n23.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機關介紹,上網日期2016年11月11日。檢自:http://www.fsc.gov.tw/ch/home.jsp?id=17&parentpath=0,1,11\n24. 審計準則公報,上網日期2016年11月11日。檢自:http://www.ardf.org.tw/ardf.html\n25. 公司登記現有家數及實收資本額--按組織別及縣市別分,上網日期2016年11月11日。檢自:https://data.gcis.nat.gov.tw/od/detail;jsessionid=7B7075C4B98F4EBCAED520040F9BB956?oid=AE4735D8-2BBF-4429-9CAC-85E225F8F570\n26. 上市、上櫃、興櫃及公開發行公司基本資料查詢彙總表查詢,上網日期2016年11月11日。檢自:http://www.sfb.gov.tw/ch/home.jsp?id=41&parentpath=0,4、以及公開資訊觀測站網頁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51sb01 \n27. 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上網日期2016年11月18日。檢自:http://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EA418BA877555D23\n28.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最後瀏覽日2016年11月30日。檢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n29. 公司法全盤修正修法委員會修法建議,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5日。檢自http://scocar.org.tw/\n二、 英文部分\n(一) 書籍(依英文字母排序)\n1. ADOLF A. BERLE, JR. & GARDINER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W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Murray L. Weidenbaum and Mark Jensen, Third printing 1999).\n2. Len Sealy and Sarah Worthington, (2013). Sealy & Worthington`s Cases and Ma-terials in Company Law , 10th ed.\n3. Paul L. Davies and Sarah Worthington, (2012). Gower and Davie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9th ed.\n4. SALEEM SHEIKH, A Guide to the Companies Act 2006. (2008).\n5. STEPHEN M. BAINBRIDGE, CORPORATE LAW, 3th ed. (2015).\n(二) 期刊(依英文字母排序)\n1. Andrew Bowen QC, Informal directors, holding companies and “hat” identifica-tion: Smithton Ltd v Naggar [2015] 2 B.C.L.C. 22, 139, Bus. L.B. 2 (2015).\n2. Imogen Moore, Duties of a shadow director: recent developments considered, 345 Co. L.N. 1-4 (2013).\n(三) 網際網路\n1. 2015年英國小型公司、企業及就業法(Small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Em-ployment Act 2015)\n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15/26/section/90\n2. 2006年英國公司法(Companies Act 2006) 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06/46/contents\n3. 香港新公司條例http://www.cr.gov.hk/tc/companies_ordinance/companies_ordinance.htm\n4. 新加坡公司法http://statutes.agc.gov.sg/aol/search/display/view.w3p;query=Status%3Acurinforce%20Type%3Aact,sl%20Content%3A%22Companies%22%20Content%3A%22Act%22;rec=5;resUrl=http%3A%2F%2Fstatutes.agc.gov.sg%2Faol%2Fsearch%2Fsummary%2Fresults.w3p%3Bquery%3DStatus%253Acurinforce%2520Type%253Aact,sl%2520Content%253A%2522Companies%2522%2520Content%253A%2522Act%2522;whole=no\n5. 月旦法學知識庫 http://www.lawdata.com.tw/anglekmc/lawkm?@2^1435917959^20^^^\n6. HeinOnline http://heinonline.org/HOL/Welcome\n7. WestlawNext https://1.next.westlaw.com/search/home.html?rs=IWLN1.0&vr=3.0&sp=JYuanWLN-05&__lrTS=20170103133735531&transitionType=Default&contextData=\n8. WestlawNext International Materials-United Kingdom https://1.next.westlaw.com/Browse/Home/InternationalMaterials/UnitedKingdom?transitionType=Default&contextData=zh_TW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grantfulltextopen-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4301.pdf3.94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