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790
題名: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以張藝謀印象系列大型實景展演為例
The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a study of Zhang Yimou’s impression series of large-scale performance
作者: 溫可欣
Wen, Ko Hsin
貢獻者: 邱坤玄
Chiu, Kun Shuan
溫可欣
Wen, Ko Hsin
關鍵詞: 軟實力
張藝謀
大型展演
印象系列
Soft power
Zhang Yimou
Large-scale performance
Impression series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3-Sep-2017
摘要: 隨著中共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中共軟實力在外交戰略中發揮日益重要之作用。軟實力概念經過大陸學者詮釋後普遍認為,其最重要核心內涵為文化,而目前各國對中共對外推展文化軟實力討論多著墨於孔子學院等方面,惟孔子學院具有明顯的官方政治色彩,因此在推展文化軟實力過程屢受挫折。本文選定由張藝謀所主導之印象系列大型實景展演作為研究對象,了解此種民間力量對中共軟實力發揮之作用及定位;一方面,張藝謀作品受到西方關注,在國際上具知名度;另一方面,張藝謀作品大多積極傳達中國元素及傳統文化,其所導演之印象系列大型實景展演有助於推動地方產業經濟發展,且與中共政府合作推出國際性延伸性作品,對外宣傳中華文化。\n 本文認為,印象系列大型實景展演對中共文化產業係一種啟發,惟中共政府向來對文化產業市場開放態度封閉保守,尤其在對外宣傳工作上,存在馬列主義意識形態,或將對文化產業發展造成嚴重衝突,進而對其未來產業發展造成限制。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PC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soft power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The most important core connotation in soft power is culture, which interpret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t present, discussion in soft power was restricted to Confucius Institute. Due to a clear political color,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ultural soft power often suffers setbacks. The impression series of large-scale virtual performance was selected to be as a research object to understand it’s effective in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Zhang Yimou’s creations are under utmost attention by the west. On the other hand, most of his creations actively convey Chinese element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mpression series of large-scale performance not only help to promote the local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launch an international extension of the cre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CPC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n The impression series of large-scale virtual performance is a inspiration to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CPC, b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taken a conserva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 especially in the external propaganda work, there is Marxism-Leninist ideology. It will cause serious confli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constraints in industry 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n一、專書\n王海燕主編,中國文化傳播軟實力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n王岳川、胡淼森,文化戰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n吳友富,中國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n李國正,國家形象構建。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n李風亮,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途徑。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12期。\n邢悅,文化如何影響對外政策。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n周浩然、李榮啟,文化國力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n孟亮,大國策:邁向大國之路的軟實力。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年。\n俞新天,掌握國際關係密鑰¬-文化、軟實力與中國對外戰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n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Jr)著,門洪華譯,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n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Jr)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國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n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Jr)著,蔡東杰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臺北:左岸文化,2002年。\n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著,王吉美譯,論權力。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頁100。\n胡惠林,中國國家文化安全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n胡樹祥主編,中國外交與國際發展戰略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n涂成林、史嘯虎,國家軟實力與文化安全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n唐代興,文化軟實力戰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n張國祚主編,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n張國祚,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論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n張驥、劉中民等著,文化與當代國際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n梁守德、李義虎主編,中國與世界:和平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n陳潔華,21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n童世駿,文化軟實力。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年。\n黃仁偉、郭樹勇等著,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n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n黃仁偉等著。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n劉杰主編。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n潘一禾,文化與國際關係。浙江:浙江大學學出版社,2005年。\n鄭彪,中國軟實力。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n鄭新立,文化建設與國家軟實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n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n閻學通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n閻學通、孫學峰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n二、期刊\n于溪濱,「軟實力理論的內涵、產生背景及運用」。當代世界,頁33-35,2006年\n王滬寧。1993年。「做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科學版,第1期,頁2-5。\n王海林,2006年。「國際文化傳播與和諧外交」。中北大學學報。第22卷第6期,頁49-53。\n王蕾。2008年。「看軟權力視野下的中國崛起」。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第4期,頁5-9。\n王一川,「理解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藝術評論(北京),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頁60~63。\n王永明、張建友,「論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軟實力與文化安全體系的構建」,學術交流(哈爾濱),第9期(2010年9月),頁44~47。\n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上海),1993年第3期(1993年5/6月),頁91~93。\n田志峰,2003年。「軟權力競爭:全球化背景下國家的文化安全」。學術交流,頁33-37。\n朱峰。2002年。「淺議國際關係理論中的「軟權力」」。國際論壇,第3期,頁56-62。\n余莉莉,「論文化軟實力地內構」,求索(長沙),2008年第7期(2008年7月),頁77~78。\n俞新天,2004年。「中國對外戰略的文化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12期,頁20-26。\n李智,「軟實力的實現與中國對外傳播戰略-兼與閻學通先生商榷」,現代國際關係(北京),第7期 (2008年),頁54~58。\n李杰,2007年。「軟實力建設與中國的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第1期,頁1-3。\n李青燕,2007年。「中國軟實力資源的走出去」。新新視野,第6期,頁25-26。\n邱坤玄,「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2010年第4期,頁1~41。\n宋效峰。200年。「試析中國崛起中的軟權力因素」。求實,第8期,頁76-79。\n沈壯海,2008年。「文化:力量與較量」。理論月刊,第5期,頁5-11。\n孟曉駟,2008年。「對外交流中的「文化軟實力」」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第6期,頁20-22。\n易筱青,2007年。「文化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軟實力」。湖南人文科技學報,第1期,頁109-112。\n周慶安,「奧運會與中國公共外交」,新聞與寫作,2008年第 9 期。\n韋宗友,「權力、軟權力與國家形象」,國際觀察(北京),2005年第5期,頁39-45。\n孫家正,「大力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現代企業(北京),2005年03期,頁4-5。\n張帆,2007年。「文化貿易與文化認同」,思想戰線,第3期第33卷,頁94-98。\n張驥、桑紅,「文化:國際政治中的『軟權力』」,社會主義研究(武漢) ,1999年第3期,頁38~41。\n張驥,桑紅,「文化:國際政治中的軟權力」,社會主義研究,第2期,頁38-41,1999年。\n國林霞,「中國軟實力現狀分析」,當代世界,第3期,頁37-39。2007年。\n陳百強,2006年。「淺析文化力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第29卷第5期。\n郭小聰,「文化軟實力研究在中國」,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 ,2010年第5期,頁20~23。\n郭萬牛、楊蓉,「文化軟實力與綜合國力」,學術界(合肥) ,2009年第6期,頁125~131。\n郭潔敏,「當前我國軟力量研究中若干難點問題及其思考」,社會科學(上海) ,2009年第2期 (2009年2月),頁12~19。\n莊朝榮,「中國提升文化產業軟實力之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2013年第2期。\n賈海濤,「文化軟實力理論的演進與新突破」,社會科學(上海) ,2011年第5期。\n賈海濤,「試析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和理論框架」,嶺南學刊(廣州) ,2008年第2期。\n管薈璇、陳匯璇,「民族文化資源在廣西文化產業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基於對印象劉三姐山水實景項目的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15年第10期。\n穀征,「從文化外交視角解讀奧運會開幕式的和文化」,推動創新理論探索創新實踐—國家與傳播, 2009年第2期。\n謝曉娟,「論軟權力中的國家形象及其塑造」。理論研究,2004年第19期。\n羅建波,2006年。「中國崛起的對外文化戰略-一種軟權力的視角」。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第10卷第3期,頁97-100。\n\n英文部分\n一、書籍\nBarr, Michael. Who’s Afraid China? The Challenge of Chinese Soft Power. London;New York:Zed Books, 2011.\nDing, Sheng. The Dragon’s Hidden Wing:How China Rises with Its Soft. Lanham,MD:Lexington Book, 2008.\nJeffrey C. , Alexander, and Steven Seidman, Culture and Society:Contemporary Deba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nLai, Hongyi and Yiyi Lu, China’s soft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Routledge Press,2012.\nNye, Joseph S. , 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Basic Books, 1990.\nNye Joseph, 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Basic Books, 2005.\nNye, Joseph S.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nNye, Joseph S. , The Future of Power. New York:Public Affairs, 2011.\n二、期刊\nDing, Sheng, “Analyzing Rising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ft Power:A New Look at China’s Rise to the Status Quo Powe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19, No.64, March 2010, pp.255-272.\nLi Xin and Verner Worm, “Building China’s Soft Power for a Peaceful Ris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 16, Issue 1, March 2011, pp.69-8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4922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22010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001.pdf2.18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