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5472
題名: 台灣新住民技藝課程學習對就業影響之探討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kill Learning Class On New Immigrants` Employment In Taiwan.
作者: 何漢麟
貢獻者: 成之約
何漢麟
關鍵詞: 技藝學習
新住民就業
技藝課程
新移民
新住民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3-Jan-2018
摘要: 台灣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口的跨國移動已經越來越頻繁,台灣新住民的人口已超過50萬人。雖然並非所有新住民皆為弱勢族群,但多數仍是來自開發程度低於台灣的地區。針對在台灣而言相對弱勢的新住民,政府設置新住民發展基金,推動技藝相關課程。本研究針對技藝相關課程與新住民就業的關聯性,探討技藝課程對就業的正面影響,進而提出技藝相關課程的設計或改善方法,使其更有效益的協助新住民,累積其就業的人力資本。\n本研究採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蒐集新住民技藝學習及就業的相關文獻,並進行相關彙整及分析與歸納。透過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可讓受訪的新住民較明確傳達本意,挖掘在書面資料未能呈現的看法與相關細節。訪談的對象為台灣北部、中部及南部共十位新住民,藉以瞭解新住民在參與技藝學習的情況,及該新住民在後續的就業狀況與影響。\n經由深度訪談,本研究發現如下:\n一、家庭的支持是新住民參與並持續學習的重要因素\n二、新住民對學習及累積人力資本有高度意願\n三、參與技藝相關課程可累積新住民人力資本\n四、技藝相關課程目的應為生活適應與職涯探索\n五、技藝相關課程有限的種類影響新住民職涯選擇\n六、新住民偏好互動較為密切的技藝相關課程\n七、技藝相關課程較符合新住民的參與需求\n八、人際關係是新住民參與就業的重要因素\n九、技藝相關課程對新住民就業有正面影響\n透過分析,技藝相關課程與就業中的新住民,以技藝相關的課程型態、授課方式及課程參與有正面的影響,相關整理如下:\n一、就業型技藝課程有引導新住民職涯的效用\n二、非就業型的技藝課程促進家庭和諧與就業支持\n三、在地化互動增進參與技藝課程的意願\n四、符合需求的授課方式增加參與機會\n五、社會接觸與資訊獲取提升就業機會\n六、積極的參與使得在求職時較為容易\n七、就業型技藝課程利於累積職場的人力資本\n技藝相關程對新住民的影響是正面的,但仍有許多精進的空間,讓新住民在人力資本的積累更加具有效益,本研究以新住民為核心提出下列建議:\n一、解除技藝相關課程與職訓不重複開課的限制\n二、強化技藝相關課程在各地區的課程分配\n三、依就業市場擴展技藝相關課程的種類\n四、為避免資源浪費應規範參與技藝相關課程的條件\n五、強化技藝相關課程的宣導與多方合作\n六、強化其它課程的互動程度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n(一)中文專書\n1. B.R.HERGEN,王文科 主譯,2002,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2. Margaret E. Gredler,吳幸宜 譯,1994,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n3. 王宏仁、龔宜君,2010,臺灣的社會學想像,巨流圖書。\n4. 成之約、潘世偉、李健鴻、辛炳隆、張玉燕、陳秋蓉,2012,勞動政策,國立空中大學。\n5. 林寶安,2011,新移民與在地社會生活,巨流。\n6. 林彩岫,2012,多元文化教育:新住民的原生文化與在地適應。\n7. 陳榮傳,2008,新移民•新未來,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n8. 張凤林,2007,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商務印書館。\n9. 楊君仁,2011,新移民的勞動、權利與法制,巨流。\n10. 鄭津津,2015,職場與法律(五版),新學林。\n11. 衛民、許繼峰,2012,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前程文化。\n12. 潘淑滿,2013,新住民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巨流圖書。\n13. 鐘鳳嬌,2010,新移民家庭:服務與實踐,巨流圖書。\n14. 鐘鳳嬌、趙善如、王淑清、吳雅玲,2010,新移民家庭服務與實踐,巨流圖書。\n(二)中文論文\n1. 王宏仁,2000,「階層化的生產力」,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社會學系。\n2. 林婉如(2005),新移民女性就業歷程之研究,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n3. 江雅婷,2013,從事非典型工作之新移民女性勞動經驗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n4. 吳盈螢,2010,行銷政策之研究:以台北新移民照輔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n5. 邱心怡,2008,台灣高階人力教育性失業及低度就業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n6. 高于婷,2010,僱主僱用新移民女性之考量因素探討: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理論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n7. 陳宜珍,2014,經濟弱勢女性單親就業歷程與經驗-雙系統論觀點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n8. 許崇賓,2009,外籍配偶工作權之問題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n9. 張明慧,2005,新移民女性的母職困局:"新台灣之子"發展遲緩論述的緊箍咒,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n10. 童小珠,2005,經濟全球化下台灣勞動就業問題與對策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研討會論文。\n11. 彭雪莉,2008,越南新移民女性的跨國遷移與勞動參與,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12. 詹勝欽,2011,以DEMATEL結合ISM探討新北市新住民學習課程規劃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n13. 鄧中階,2005,外籍配偶的成人教育需求之探索性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14. 鄭文惠,2006,影響女性外籍配偶就業決定之因素探討-以高雄縣越南籍外籍配偶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碩士論文。\n15. 蕭芸婷,2007,新移民女性就業經驗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n(三)研究報告及期刊 \n1. 王燦槐、林艾蓉,2009,台灣女性勞動力運用之比較:以東南亞配偶、大陸配偶、本國有偶婦女為例,台灣東南亞學刊,第六卷第二期,頁97-134。\n2. 丘愛鈴、何青蓉,2008,新移民教育機構推動新移民教育現況、特色與困境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第十九卷第二期,頁61-94。\n3. 成之約、高惠敏,2011,外籍配偶參加職業訓練成效之評估,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勞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n4. 成之約,2012,高齡化社會與新移民人力資源運用的探討,就業安全半年刊,第十一卷第一期,頁5-8。\n5. 成之約、鄭津津,2012,外籍與大陸女性配偶就業歧視問題與因應之探討,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勞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n6. 林國榮、成之約,2013,事業單位僱用外籍配偶意願調查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勞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n7. 林國榮、成之約,2016,新住民技藝學習成效與因應對策之研究,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勞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n8. 李淑娟、唐先梅,2010,外籍配偶就業與學習之需求與問題研究,國立空中大學。\n9. 何青蓉、丘愛鈴,2009,我國新移民識讀教育政策之問題評析與前瞻,教育與社會研究,第十八期,頁1-31。\n10. 陳燕禎,2008,台灣新移民的文化認同、社會適應與社會網絡,國家與社會,第四期,頁43-100。\n11. 陳芬苓,2014,女性新移民生活狀況的轉變與政策意涵,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二十七期,頁29-59。\n12. 張菀珍、黃富順,2007我國外籍配偶學習問題之研究,國教學報19期。\n13. 張芳全,2009,台灣新移民女性的教育需求,台灣教育,655期,頁37-43。\n14. 許雅惠,2009,魚與熊掌:新移民婦女的社會資本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十三卷第二期,頁1-54。\n15. 詹火生、陳芬苓,2014,我國外籍配偶弱勢情境分析之研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n16. 鄭津津,2015,談外籍與大陸配偶在我國之就業平等障礙與應有之保障,勞動部季刊,第44期,頁45-51。\n(四)參考網站\n1. 財團法人中華花藝研究推廣基金會(http://www.cfaf.org.tw/)\n2. ACP中華國際人才培訓與發展協會(http://www.acp.org.tw/)\n3. ABMA中華民國應用商業管理協會(http://www.abma-org.net/)\n4.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https://goo.gl/6biqTi)\n5. 中華貞宇流自然療法協會(https://goo.gl/keXr1O)\n6. 財團法人中華傳統整復協會(http://www.kungfu.org.tw/index.asp)\n7. TNA中華民國指甲彩繪美容職業工會聯合會(http://tnail.com.tw/)\n8. 交通部觀光局(http://taiwan.net.tw/w1.aspx)\n9. 考選部(http://www1.moex.gov.tw/)\n10. 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https://goo.gl/47uynw)\n11. 桃園市新住民學習中心(https://goo.gl/vBYwKg)\n12. 內政部移民署(http://www.immigration.gov.tw/)\n13. 勞動部勞動統計專網(https://goo.gl/EiU2Gj)\n14. 台灣就業通,職業訓練(https://goo.gl/oMiglX)\n二、英文文獻\n1. Beckhusen, J. (2010).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n2. Chen, M. Y. (2014). Ethnic Identity of Taiwan New Immigrant Females from Southeast Asia. Archiv Orientalni, 82(1), 163.\n3. Yang, W. S., & Schoonheim, M. (2010). Minority group status and fertility: The case of the ‘foreign brides’ in Taiwan. Asian Cross-border Marriage Migration: Demographic Patterns and Social Issues. IIAS Publication Serie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Amsterdam, 103-125. \n4. Yeh, Y. C. (2010). Foreign spouses’ acculturation in Taiwan: A comparison of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gender, and education degrees. Asian cross-border marriage migration: Demographic patterns and social issues, 201-220.\n5. Schultz, T.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4262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26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2201.pdf3.34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