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7459
題名: 非法人團體在證券交易法上民刑事能力之探討-以操縱市場為中心
作者: 姚彥成
貢獻者: 林國全
姚彥成
關鍵詞: 非法人團體
操縱市場
組織體犯罪
經濟刑法
Unincorporated organisation
Market manipulation
Organizational crime
Economic criminal law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1-Jun-2018
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非法人團體買賣有價證券涉有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之禁止操縱市場行為時,民事及刑事責任之處理問題。在民事責任上,雖民法學說及實務均認為非法人團體未具權利能力,惟本研究發現,非法人團體有獨立財產,若經法院判決有該條文之賠償責任時,動產得透過交付,不動產得以代表人名義並註記非法人團體名稱之方式登記,履行賠償義務。至於刑事責任則必須遵守罪刑法定主義,不論是刑法學說或司法實務,僅例外於法有明文規定時,非法人團體始具有犯罪能力。又我國刑事訴訟法並無非法人團體之起訴規定,若以非法人團體為起訴對象屬起訴程序違反規定,法院不予受理。故由於證券交易法並無明文規定非法人團體犯罪時之處罰,當非法人團體違反證券交易法之禁止操縱市場行為時,將無法對其起訴追究刑事責任。有鑑於非法人團體在經濟活動中扮演之角色益發重要,本研究建議立法者宜儘速於證券交易法中增訂非法人團體違反證券交易法時之處罰規定,以符合罪刑法定主義,使得司法機關得以依法起訴。
參考文獻: 書籍\n王澤鑑,民法總則,10版,2012年9月。\n余雪明,證券交易法,初版,2000年11月。 \n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增訂10版,2008年1月。\n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2版,2011年。\n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初版,2000年9月。\n姚志明,證券交易法導讀,初版,2008年9月。\n施啓揚,民法總則,4版,1987年4月。\n陳子平,刑法總論,3版,2015年9月。\n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修訂7版,2009年11月。\n張甘妹,犯罪學原論,修訂13版,1999年10月。\n黃立,民法總則,2版,1999年10月。\n黃陽壽,有當事人能力之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論,初版,1996年2月。\n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2版,2004年6月。\n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12版,2014年9月。\n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一冊,6版,1992年8月。\n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三冊,6版,1996年8月。\n賴英照,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3版,2014年2月。\n賴源河,證券法規,5版,2008年10月。\n韓忠謨,刑法原理,增訂15版,1982年4月。\n蘇俊雄,刑法總論I,修正再版,1998年3月。\n\n專書論文\n呂太郎,無權利能力之社團,載:民法總則爭議問題研究,頁155-180,1999年9月。\n\n\n期刊\n王志誠,沖洗賣賣之認定基準,法令月刊,59卷3期,頁26-45,2008年3月。\n王志誠,證券市場操縱行為之規範構造及犯罪所得,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73-80,2010年12月。\n王志誠,商法解釋之方法:以實務案例為探討,全國律師,17卷11期,頁8-18,2013年11月。\n王志誠,直接或間接操縱市場行為之構成要件,台灣法學雜誌,第238期,頁126-135,2013年12月。\n王志誠,相對成交行為之構成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64期,頁62-66,2016年6月。\n王皇玉,論危險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頁235-244,2008年8月。\n王皇玉,法人刑事責任之研究,輔仁法學,第46期,頁1-34,2013年12月。\n沈冠伶,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能力、當事人適格及其判決效力─交錯於實體法與程序法之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120期,頁95-157,2011年4月。\n邱英武,淺論附屬刑法與行政刑法、特別刑法之關係,軍法專刊,第43卷第8期,頁29-37,1997年8月。\n林山田,經濟刑法與其立法芻議(上),軍法專刊,第52卷第5期,頁13-36,1979年5月。\n林山田,論法人或人合團體之違法及其制裁,法令月刊,41卷10期,頁143-145,1990年10月。\n林志潔,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美國刑法之觀察與評析,律師雜誌,第333期,頁43-54,2007年6月。\n林東茂,經濟刑法導論,東海法學研究,第9期,頁177-206,1995年9月。\n林書楷,資本市場刑法─以內線交易及操縱市場罪為中心,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3期,頁53-76,2010年12月。\n林書楷,論操縱市場罪─資本市場價格形成真實性的觀點,興國財經法律學報,第1期,頁62-108,2011年5月。\n林國全,操縱行為之案例分析,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12期,頁50-64,2004年12月。\n林國全,從日本法之規定檢視我國證交法155條反操縱條款,政大法學評論,第49期,頁123-141,1993年12月。\n林國全,以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方法操縱價格─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二年度金上重訴字第九號判決解析,月旦民商法,第7期,頁148-156,2005年3月。\n林誠二,無權利能力團體意思決定之形成方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393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60期,頁,34-42,2017年6月。\n吳元曜,論經濟刑法概括條款之規範模式,軍法專刊,第51卷第10期,頁32-41,2005年10月。\n邵慶平,論相對委託之規範與強化─從證券操縱禁止之理論基礎出發,月旦民商法,第19期,頁35-56,2008年3月。\n胡峰賓,公司登記法律制度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19期,頁104-125,2005年4月。\n洪福增,法人之犯罪能力,法學叢刊,第6卷第3期,頁93-98,1961年7月。\n郭大維,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五條沖洗買賣之認定─評最高法院一O二年度台上字第三四四八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頁40-53,2014年12月。\n張天一,論證券交易法上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操縱價格罪,中原財經法學,20期,頁107-147,2008年6月。\n陳俊仁,論證券交易法操縱行為禁止之理論基礎與規範缺失─以沖洗買賣觀察,月旦民商法,第19期,頁57-71,2008年3月。\n陳榮宗,破產財團之法律性質與破產管理人之法律地位,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1卷第2期,頁121-141,1982年6月。\n陳榮宗,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論(上),法學叢刊,第33卷第2期,頁105-125,1988年4月。\n陳榮宗,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論(下),法學叢刊,第33卷第3期,頁156-189,1988年7月。\n陳樸生,法人刑事責任與我國立法之趨向,刑事法雜誌,第21卷第2期,頁1-23,1977年4月。\n曾淑瑜,建構符合我國刑事實體法及程序法之財經犯罪體系,台灣法學雜誌,第160期,頁59-76,2010年9月。\n曾淑瑜,證券犯罪類型化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第223期,頁116-135,2013年5月。\n馮震宇,企業與證券市場法規系列座談會─論網路證券詐欺之問題與因應,月旦法學雜誌,第82期,頁180-207,2002年3月。\n廖大穎,論析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五條第一項第四款的構成要件與嘉義地院九二年金訴字第三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2期,頁19-41,2007年3月。\n廖大穎,人為操縱市場爭議與鑑識會計的訴訟支援─論意圖抬高或壓低市場交易價格等的構成要件,月旦法學雜誌,第202期,頁38-63,2012年3月。\n廖大穎,論操縱市場與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3、4款的構成要件,月旦裁判時報,第48期,頁121-134,2016年6月。\n劉得寬,論無權利能力之社團,國立政治大學學報,23期,頁97-108,1971年5月。\n劉連煜,沖洗買賣行為之合法性,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26-27,2002年10月。\n劉連煜,連續交易與炒股,月旦法學雜誌,第69期,頁24-25,2001年2月。\n蔡蕙芳,組織體犯罪與組織體罪責─美國刑法上組織體罪責理論的介紹與評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頁325-356,2000年11月。\n賴英照,法學為體金融為用:論證券交易不履行交割之刑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00期,頁125-143,2003年9月。\n戴銘昇,最高法院對證券市場操縱行為刑事構成要件之認定,華岡法粹,第52期,頁101-140,2012年3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196105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61055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5501.pdf1.1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