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3231
題名: 食品安全行政上法執行之合法性 – 以預防性下架措施為例
The Legitimacy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with the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Act – Focus on the Precautionary Withdrawal Measures
作者: 廖怡禎
Liaw, Yi-Jen
貢獻者: 劉宗德
Liou, Tzong-Der
廖怡禎
Liaw, Yi-Jen
關鍵詞: 食品安全
風險
預防原則
預防性下架
Food Safety
Risk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Precautionary withdrawal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2-May-2019
摘要: 現代食品安全事件之於法領域,具有高度複雜性。主管機關對於科學與生活基礎之作用關聯性掌握不足,而造成主觀與客觀事實認知上之差異。在現代風險社會概念下,一切不確定之風險,隨時有發生不可回復損害之可能。實務上存在著政府主管機關,對於行政管制措施和法執行之相對人(食品業者)以及對所欲保護之對象(消費者)間,有許多使用利益與權利之衡量問題存在,以及行政裁量與判斷餘地之不確定因素。對行政法而言,此種錯綜複雜之困境,意味著一種對其行政上法執行於法釋義核心之合法性與正當性之挑戰。\n「預防性下架」一詞,在理解上似乎是個通用性之名稱,然,並無明文於食安法之規範。惟,其涵蓋於食安法規範之不同之行政管制與法執行,確有其法規上之確認與定性之必要。至於應用「風險預防性原則」,適用於命下架行為之強制性管制或事實行為,不管是單純之命下架法執行或是所謂之預防性下架之行政措施,在法律效果上,均是對相對人之業者立即發生不利益管制之行政行為。\n就法律性質而言,預防性之行政行為,就立法之目的與規範體系之安排,本文將其區分為「危害防止」、「危險預防」、與「風險預防」三種預防性下架之類型,以利法規範客觀認知釐清和後續之認事用法依據;其不同類型化之預防性行政行為,在實際應用上各有不同之成立要件,對於日後之行政救濟途徑,亦會因此而有所不同。惟,食安法相關條文規定,卻無定義正確之意思解釋與適用範圍,故預防性下架之法執行其合法性與正當性不無疑義。
Modern food safety events are highly complicated in the field of law.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have insufficient maste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he basis of life, resulting in differences o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ual perception. Under the modern concept of risk society, all the risks of uncertainty may cause of irreversible damage at any possible time. In practice, there are government authority’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d into consideration with the balance of personal interests and legal rights between the relative person (food industry) and the object (consumer) of the enforcement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nd laws, as well a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and the margin of appreciation. For administrative law, this complicated dilemma means a challenge to the legal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administrative law to the core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w.\nThe term "precautionary withdrawal" seems to be a generic term in public understanding, but there is not clearly stated by the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Act. However, it covers the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of the Act, which is necessary for the confi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issues 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risk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mandatory regulation or factual behavior act of the withdrawal, whether it is a simple excecution of the law enforcement for mendatory withdrawal or the so-called precautionary dithdraw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in the legal effect, is that the relative person`s business immediately occurrence of adversative control by the Administrative Act.\nAs far as the legal nature is concerned, the preventive administrative act, in terms of the purpose of the legislation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normative system, was distinguished into the types of "harzard prevention", "danger preven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three kinds of preventive fram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law to standardize the objective cognition and follow up the basis of recogni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requisite elements, and so as for the future administrative remedy channels will be different. However,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Food Safety Sanitation Act provided no definition of the correct meaning of interpretation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so the precautionary withdrawal of the law enforcement and its legitimacy can’t be enacted without doubt.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n\n書籍(台灣)\n\n吳庚、張文郁。行政爭訟法論,2016年9月,三民書局,修訂第8版。\n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17年9月增訂15版。\n邱文聰、張永健。假作真時真亦假 - 論管制與處罰攙偽假冒食品。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李建良主編。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專書,2015,台北。電子先期版。\n邱錦添、李根永。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2016年3月二版。\n張麗卿。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刑事制裁,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6月初版,台北。\n黃舒芃。行政命令,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3月出版,台北。\n陳敏。行政法總論,2012 年 9 月 修訂第8 版,新學林出版公司,台北。\n程明修。行政法上之意思表示、法律行為與行政處分,收錄: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新學林出版公司,台北。\n劉宗德。制度設計型行政法學,2009年5月。元照出版公司,台北。\n\n書籍(大陸)\n\n沈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與行政法,2018年1月第1版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n\n專書論文(台灣)\n\n李震山。與時俱進的行政法學。跨世紀法學新思維─法學叢刊創刊五十週年,2006年1月,元照出版公司,台北。\n張桐銳。行政機關之公開警告與國家賠償,收錄於李欽賢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現代法學之回顧與展望,2008 年 1 月,作者授權月旦法學知識庫數位出版部重新編輯。\n\n期刊論文(台灣)\n\n牛惠之。預防原則之研究 – 國際環境法處理欠缺科學證據之環境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2005年。\n王玉佩、林之丞。「風險社會」的再思考-以布迪厄思想為進路。Journal of Crisis Management. Vol. 11 No. 1,2014年。\n王澤鑑。損害賠償法的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08月。\n王貴松。食品安全風險公告之界限與責任。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第5期(總第87期)。\n王服清。論預防原則的應用與問題。憲政時代季刊,第39卷第1期,2013年7月。\n王服清。論財產權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在行政救濟之實踐問題 – 無法律,無補償?興大法學,第14期,2013年11月。\n王珍玲。行政規則之對外效力。台灣法學雜誌,166期,2010年12月15日。\n王毓正,(2006)。論環境法於科技關聯下肢立法困境與管制手段變遷。成大法學,第12期,2006年12月。\n尤重道。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暨地方法規。律師雜誌,第301期,2004年7月。\n丘昌泰。建立政府風險管理機制,T&D飛訊第192期,103年6月1日。\n孔繁華。論預防原則在食品安全法中的適用。對代法學(雙月刊),第4 期(總第148期),2011年。\n古承宗。刑法作為保障食品安全之手段 -兼評彰化地方法院100年度矚易字第1號判決、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101年度矚上易字第295號判決,台大法學雜誌,261期,2014年12月1日。\n甘添貴。食品攙偽假冒與標示不實之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 (No.253),2016年6月。\n呂炳寬。管制行政與法律保留原則,發表於2008年TASPAA年會「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主辦,地點:台中東海大學,時間:2008.5.24-25。\n呂理翔。風險中的法治國。(原文刊於Das Deutsche Verwaltungsblatt 期刊,2010年卷第13期,頁801-807)月旦法學雜誌,(No.203),2012年4月。\n余宗儒。民以食為天,新女媧補天 - 《從土地到餐桌上的恐慌》讀後感。T&D飛訊,第243期,2018年6月1日。\n吳行浩。由比較法觀點論食品安全管理規範之檢討。高大法學論叢,第9卷第2期,2014年3月。\n沈宗源。以假亂真的食品安全問題。萬國法律,第193期。\n李旭銘。確認行政處分偉法之訴(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2003年6月。\n李旭銘。政府採購法中有關不良廠商公告制度之檢討(上)。立法院院聞,第33卷第9期,2005年9月。\n李旭銘。政府採購法中有關不良廠商公告制度之檢討(下)。立法院院聞,第33卷第10期,2005年10月。\n李震山。論訂定法規命令之決定裁量 – 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四三四三號判決評釋 –。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2000年10月。\n李聖傑。食安贏了嗎? - 評析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攙偽、假冒行為管制。月旦裁判時報 (No. 46),2016年4月。\n李仁淼。憲法上的正當行政程序 – 以行政處分之事前程序為出發點。司法院105 年度研討會,2016年12月3日 於法官學院。\n李寧修。中央與地方之立法權限劃分及其爭議 – 以食品安全法治為例。法學叢刊,第252期,2018年10月。\n李寧修。風險社會下食品行政管制模式之轉型:以行政機關採行之「預防性下架」措施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2期,2016年6月。\n李介民。危害防止措施行使的合法性 – 兼論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決字第58號判決。法令月刊,第63卷第11期,2012年11月。\n李介民。從危害防止法理探討預防性措施的合法性。靜宜法學(Providence Law Review),第四期,2015年6月。\n李建良。行政法上損失補償制度之基本體系。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1卷,第2期,1999年5月。\n李建良。行政程序法與人民權利之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1999年7月。\n李惠宗。行政處分概念之變動 - 從行政程序法第九十二條檢討行政法院實務見解。輔仁法學,第18期,1999年6月。\n李俊良。論我國大法官解釋中「保留」領域的劃分基準 – 擺盪於民主原則與專業統治之間。憲政時代季刊,第39卷第2期,2013年10月。\n李震山。論訂定法規命令之決定裁量 – 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四三四三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2000年10月。\n邱錦添。食品安全行政責任之分析。軍法專刊第62卷第4期,2016年8月。\n周桂田,現代性與風險社會,台灣社會學刊,第二十一期,1998年10月。\n周佑勇。作為過程的行政調查 - 以食品衛生領域為觀察。法商研究,2006年1月。\n林昱梅。當健康風險之預防遇上商品自由流通原則 - 評歐洲法院有關歐盟禁止英國牛肉輸出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 (No. 178),2010年3月。\n林昱梅。三管五卡係真的?進口牛肉檢疫及查驗觀禮辦法之法律性質探討。月旦法學教室,第89期,2010年3月。\n林昱梅。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與確認之訴的合法性。月旦法學雜誌,(No. 224) ,2014年1月。\n林昱梅。論食品安全管理法制中之預防原則:以歐盟與臺灣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特刊,2015年11月。\n林昱梅。飼料安全與狂牛症風險預防措施之合法性。月旦法學雜誌,(No.262),2017年3月。\n林明鏘。行政法上之原理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4期,1999年1月。\n林明鏘。由防止危害到危險預防:由德國警察任務與權限之嬗變檢討我國之警察法制。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4 期, 2010年12月。\n林錫堯。國家賠償法之分析與檢討(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 第77期,2005年12月。\n林錫堯。行政規則面面觀。中華法學,第15期,2013年11月。\n林騰鷂。有毒菠菜一律下架、回收、銷毀!- 對人的一般處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8期,2006年11月。\n金自寧。風險行政研究的前提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第92期,2014年1月。\n金自寧。風險決定的理性探求 – PX事件的啟示。當代法學,第6期,2014年。\n周桂田。現代性與風險社會,台灣社會學刊,第21期,1998年10月。\n周桂田、徐健銘。晉級的世界風險社會挑戰 – 紀念貝克逝世一周年。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154期,2016年4月。\n洪德欽。預防原則歐盟化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九卷第二期,2011年6月。\n孟媛。從正當法律程序道正當行政程序。法律人 潮流誌,第3期。2017年4月。\n高仁川。判斷餘地理論於臺灣環評之適用 - 最高行政法院一OO年度判字第一O二二號判決的比較分析。月旦法學雜誌(No.237),2015年2月。\n高曉露、孫界麗。論風險預防原則的適用要件 - 以國際環境法為背景。當代法學,第21卷第2期(總第122期),2007年3月。\n宮文祥。當行政遇上科學:從風險評估談起 – 以美國法為例。月旦法學雜誌 (No. 153),2008年2月。\n孫迺翊。行政規則、實質法規命令與法律保留。月旦法學教室,第154期,2015年8月。\n徐良維。國家權力干預人民基本權利之合法性與正當性。政策研究學報,第六期,2006年6月。\n許恆達。全球風險社會中的食品安全法制。高大法學論叢,第10卷第2期,2015年3月。\n許恆達。食品安全與刑法。台大校友雙月刊,2016年7月號。\n姜至剛。臺灣食品安全法治之檢討 - 以風險分析模式為核心。月旦財經法雜誌(No. 40),2017年5月。\n戚建剛。論基於風險評估的食品安全風險行政調查。法學家,2013第5期,2013年11月。\n戚建剛。食品安全風險屬性的雙重性及對監管法制改革的寓意。中外法學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第26卷第1期,2014年1月。\n舒洪水。論我國食品安全犯罪之行刑銜接制度之建構。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n張永明。危險食品下架處分與行政救濟。月旦法學教室,第137期,2014年3月。\n張永明。台灣食品衛生管理的新挑戰。月旦法學雜誌,No.224,2014年1月,。\n張恩典。食品安全風險的社會放大與期法治因應之道。科技與法律,2014年第1期。\n張桐銳。論行政機關對公眾提供資訊之行為,成大法學,第2期,2001年12月。\n張麗卿。妨害食品安全刑事責任之探討,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42期。2014年4月。\n張麗卿。食品攙偽或假冒的抽象危險犯辯證,月旦法學雜誌,No.261,2017年2月。\n張慶慶、涂永前、郭金良。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實施中的司法制度創新研究。科技與法律(Journal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Law),第1期,2012年2月。\n翁嘉惠、蘇恩德。分析食品安全事件對食品公司股價的衝擊。財金論文叢刊,第25期,2016年12月,。\n曾品潔。法律解釋學之原理。月旦法學教室,第130期,103年8月。\n曾淑瑜。從實務判決論食安犯罪在法律適用之爭議。食品安全法規學術研討會,作者授權月旦法學知識庫數位出版部重新編輯,2016年7月。\n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預防原則(Vorsorgeprinzip) -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手段之擴張。月旦法學雜誌 (No. 167),2009年4月。\n程明修。建構食品安全行政法體系之徬徨歧路。台灣法學雜誌,第241期,2014年2月。\n程明修。行政執行停止的原則與例外 - 司法權的核心散逸?民粹凌駕專業? 台灣法學雜誌,第243期,2014年3月1日。\n程明修。非法規命令之授權命令?月旦法學教室,第169期,2016年11月。\n程立民、林清同。食品安全風暴下政府的因應作為。治未指錄 (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第1期,2013年1月。\n葛自丹。行政執法風險的內控機制初論 - 以食品安全執法為例。當代法學,2014年第5期。\n傅玲靜。台北的天空,誰的天際線?-都市更新計畫容積獎勵與保護規範/最高刑100裁1904,台灣法學雜誌,第185期,2011年10月。\n傅玲靜。從風險預防之角度檢視化學物質管制法之修正-由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訴字第484號判決出發,收錄於行政院101年學術研討會環境資源、食品安全、暫時性處分-風險治理規範之研究,行政院法規會,2012年12月1版。\n傅玲靜。我國化學物質法制規範體系之檢討⎯⎯以德國法制之觀察及比較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第10卷第2期,2013年。\n許文懷。論確認處分 – 以德國法上「規制」概念為核心。法學新論,第45期,2013年12月。\n陳伶嘉。試論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規範與TPP法規之落差。經貿法訊,第199期,2016年9月26日。\n陳英鈴。SARS防治與人權保障 – 隔離與疫情發佈的憲法界限。憲法時代,第29卷第3期,2004年1月。\n陳亞芸。EU和WTO預防原則解釋和適用的比較研究。現代法學第34卷第6期,2012.11。\n陳春生。行政法學上之風險決定與行政規則-以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Normkonkretisierende Verwaltungsvorschriften)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期,1999年12月。\n陳春生。行政法學的未來發展與行政程序法 – 月旦法學雜誌(No.100),2003年9月。\n陳愛娥。行政立法與科技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期,1999年12月。\n陳麗娟。德國產品安全法初探。貿易政策論叢,第19期,2013年8月。\n許宏達。環境風險管制之法律建制:以行政管制方法之變遷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環境風險管制之法律建制,103年8月7日。\n黃士洋、吳宗熹、潘志寬。食品消費權益事件中預防措施之妥適性─以銅葉綠素事件為例─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5 : 2014。\n黃淳鈺、李佶明。食品安全衛生民事責任初探。治未指錄 (Health Law and Police Journal),第五期,2016年12月17日。\n黃俊夫。預防原則 (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導言\n-節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05 年3 月發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2006年39卷第6期。\n黃俊杰。行政機關之事實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84期,2009年10月。\n黃舒芃。比較法作為法學方法:以憲法領域之法比較為例。月旦法學雜誌,No.120,2005年5月。\n黃舒芃。法律明確性原則的制度功能 – 評釋字第七O二號解釋對法律明確性原則之認定。月旦裁判時報,No. 17,2012年10月。\n黃舒芃。再論「二分」與「三分」之爭:從憲法觀點檢討職權命令的存廢問題。東吳法律學報,第23卷第2期,2011年10月。\n黃舒芃。「不確定法律概念」是一種「法律」概念嗎? - 從德國行政法的新進發展反思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制度功能。憲政時代,季刊,2014年4月。\n黃默夫。論公告之法律性質及其救濟。行政試訓,第24期,2008年3月。\n蔡宗珍。行政管轄之法理基礎及其與訴願管轄之關係 – 兼評行政法院之相關判決。政大法學評論,第121期,2011年6月。\n蔡震榮。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探討。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1996年3月。\n蔡震榮。裁量準則適法性之探討。月旦法學教室,第117期,2012年7月。\n楊秀儀。論病人自主權 - 我國法上「告知後同意」之請求權基礎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2期,2007年6月。\n鄭雅方。我國行政規則研究中的若干誤區之克服。政法論壇,第30卷第5期,2012年9月。\n鄭逸哲。「一個事實行為」和「一個構成要件該當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26期,2004年12月。\n盧冠宏。台灣食品安全事件的省思:從危機處理提升到風險管理。Journal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12.1 (2016)。\n劉宗德。行政法講座(上) - 行政法學方法論,內政部警政署九十三年政風幹部專精班專題演講全文,日新 第三期,2004年8月。\n劉宗德。行政法講座(下)- 行政程序法內政部警政署九十三年政風幹部專精班專題演講全文,日新 第四期,2005年1月。\n劉宗德。行政上法執行制度之合法性論議。月旦法學雜誌,No. 225,2014年2月。\n劉宗德。台灣菸害防制法菸品包裝管制之之合憲性與合法性論議。月旦法學雜誌,No. 252,2016年5月。\n劉宗德。商業言論管制與違憲審查。月旦法學雜誌,No. 264,2017年5月。\n劉姿汝。論食品安全事件之消費者損害賠償- 台灣高等法院103年度消上字第1號民事判決。月旦判決時報,No.59,2017年5月。\n劉小蘭。食品安全治理:政府、市場與第三部門之協力 – 以德國經驗為例。第三部門學刊,第16期,2011年9月。\n謝煜偉。風險社會中的抽象危險犯與食安管制 – 「攙偽假冒罪」的限定解釋。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2016年6月。\n謝碩駿。行政規則之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78期,2017年8月。\n賴恆盈。風險社會之行政管制課題序說。105年直轄市法治及行政救濟研討會,2016年6月30日。作者授權月旦法學知識庫數位出版部重新編輯。\n賴恆盈。行政裁量通說理論之探討與行政裁量義務論。月旦法學雜誌,(No.219),2013年8月。\n譚偉恩、蔡育岱。食品政治:「誰」左右了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政治科學論叢,第42期,2010年6月。\n蕭宏宜。摻偽假冒的形式爭議問題。台灣法學雜誌,242期,2014年2月15日。\n蕭文生。行政機關公告行為之法律性質。法學教室,第40期,2006年2月。\n\n期刊論文(大陸)\n\n金自寧。風險行政法研究的前提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總第92期)。\n張千帆。美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模式选择与变通。浙江学刊,2006年第6期。作者授權月旦法學知識庫數位出版部重新編輯。\n\n研究計畫\n\n吳明機。『從食品安全事件及GMP 認證問題談國家賠償責任及相關法制』,立法院公報 第103 卷 第59 期 委員會紀錄,2014年10月1日。\n李惠宗。《行政院裁判系列研究(十)—行政法院有關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之審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8年。\n李淳、顏慧欣、陳孟君、郭德田、王煜翔、許慈真、李韋廷。《不安全消費商品矯正措施實施與執行之研究》。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09年。\n邱太銘、左俊德。《我國市場監督及回收機制之研究》。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16年。\n邱文達。《近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稽查及後續辦理情形》專案報告,衛生福利部,2014年。\n黃玉青、鄭淑芬、許紋英、林清華。《違反商品檢驗法之行政調查研究》。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新竹分局,2014年。\n蔡茂寅,李建良。《台北市損失補償制度法制化之研究》。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委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2002年。\n蘇嘉瑞、施明智、黃子彬、楊文育。《健全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2015年。\n鄒霞。風險放大的四級判定框架 - 基於SARF的理論拓展及典型案例的放大檢視。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全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转向、路径与问题研究”(2016CDJSK)阶段性成果,2017年。\n\n博碩士學位論文\n\n吳怡萱。食品安全事件消費者損害賠償之研究–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56條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系,2017年,台北。\n李兆麒。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管制之研究──以行政判斷過程中之風險評估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研碩士班,2017年,高雄。\n林弈豪。論預防原則下之食品安全管制措施與救濟。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研究所,2015年,高雄。\n胡芮萍。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條治理模式探討:預警原則如何有效回應風險?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2016年,台北。\n高仁川。資訊公開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研究所,2000年,台北。\n陳明祥。論預防原則於食品標示制度之適用,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研究所,2017年,高雄。\n陳秋香。風險預防下之食品安全資訊公開。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研究所,2016年,高雄。\n張永健。論藥品、健康食品、食品之管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2003年,台北。\n劉建宏。從行政指導觀點論公平交易法之行政警示與監視制度之建立。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2002年,台北。\n謝明翰。風險的實在與建構:以麥當勞速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2015年,高雄。\n\n網際網路\n\n范國華、陳仁豪、蔡昆洲、黃文政,黑心食品對人格權侵害的現行民法救濟手段。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上網日期2017年06月23日,檢自:http://www.zoomlaw.net/files/16-1138-38213.php。\n著者,標題,上網日期○○年○○月○○日,檢自:http://www. ○○○.html\n\n英文部分\n\n書籍\n\nEverson, M. and Vos, E. (1st ed.) (2009) Uncertain Risks Regulated, London: Routledge-Cavendish.\nLomborg, B. (2001) 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 Measuring the Real State of the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Richard B. Stewart, (2002),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in Timothy Swanson (e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ssues in Institutional Design (Research in Law and Economics, Volume 20)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nSunstein, C.R. (2005) Laws of Fear: Beyond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Vogel, D. (2012) The Politics of Precaution: Regulating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n\n專書論文\n\nEmily M. Lanza, (2014), Food Recalls and Other FDA AdministrativeEnforcement Actions, CRS Report,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www.crs.gov).\nMichelle Everson, Ellen Vos, (2009). First published 2009 by Routledge-Cavendish 2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Oxon OX14 4RN. Simultaneously published in the USA and Canada by Routledge-Cavendish 270 Madison Ave, New York, NY 10016.\nRobert V. Percival, (2013). Risk, Uncertainty and Precaution: Lessons from the History of US Environmental Law. Trade,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uropean Union put to the test, edited by Marjolein B.A. van Asselt, Michelle Everson and Ellen Vos. London, Routledge, 2014.\nW. Kip Viscusi, (2006). REGULATION OF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Discussion Paper No. 544. 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Electronic Paper Collection: http://papers.ssrn.com/abstract_id=######. The Harvard John M. Oline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http://www.law.harvard.edu/programs/olin_center/.\n\n期刊\n\nApplegate, J.S. (2002) ‘The Taming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William & Mary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Review, 27(1): 13-78.\nCross, F.B. (1996) ‘Paradoxical Perils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Washington & Lee Law Review, 53(3): 851-925.\nDavid Kriebel, Joel Tickner, Paul Epstein, John Lemons, Richard Levins, Edward L. Loechler, Margaret Quinn, Ruthann Rudel, Ted Schettler, and Michael Stoto.,(2001).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VOLUME 109 | NUMBER 9 | September 2001, P 871- 876.\nIyyanki V. Muralikrishna, Valli Manickam, (2017).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7.\nNicolas de Sadeleer, (2009).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pplied to Food Safety – Lessons from EC Courts. European Journal of Consumer Law 1/2009, P147-169.\nRené von Schomberg, (2012).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ts Use Within Hard and Soft Law. European Journal of Risk Regulation, 2, 2012. P 147-156.\nREGULATION (EC) No 178/2002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8 January2002.\n\n網際網路\n\nMarjolein van Asselt, Ellen Vos. The role of uncertainty intolerance in European Risk Governance, King’s College Risk Research Symposium. Tessa Fox (MSc) Maastricht University. Retrieved Sept. 20 2018, from: https://www.kcl.ac.uk/sspp/departments/geography/research/research-domains/risk-and-society/researchsymposium/3afox.pdf.\nPeel, Jacqueline, Precaution - a Matter of Principle, Approach or Process?. Melbour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5, No. 2, October 2004.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662741。\nPeyman Fatemi, Melanie J. Neumann, Market Withdrawal Vs. Recall: What’s the Difference? Retrieved Sept. 20 2018, from: https://foodsafetytech.com/column/beltway-beat-market-withdrawal-vs-recall-whats-the-difference/。\nRecalls, Corrections and Removals (Devices),Retrieved Sept. 20 2018, from: 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deviceregulationandguidance/postmarketrequirements/recallscorrectionsandremovals/default.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496101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1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101.pdf2.73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