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3420
題名: 變遷中的國際資訊新秩序-兼論資訊科技與國家發展
作者: 彭芸
貢獻者: 新聞學研究
關鍵詞: 比較優勢;科技轉移;科技自主;國際秩序;經濟獨立;跳躍原則
日期: Oct-1985
上傳時間: 15-May-2019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訊科技的革命使得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資本主義要維持其優勢得依靠完整的傳播網絡來傳遞最快速正確的資訊,因此,資訊網絡是資本主義的前因與後果。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南北對峙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先進國家大部分位居北半球,而落後國家則大多在南半球),五○年代後南北之間因分工的關係導致出口不平衡,遂要求一種國際上的新秩序。史托弗認為開發中國家的歷史都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先是殖民統治,再來是爭取政治獨立、促進獨立,最後則是在後殖民的世界中企圖建立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的「發展」。史密斯則認為這與民族主義(Nationalism)息息相關,若能在意識形態上真正獨立,才是真正獨立。但在意識形態的獨立上,常須以經濟獨立為前提。一般來說,討論重組國際經濟時有三派完全不同的主張:保持現狀派、國際經濟新秩序派以及集體自主派。但在資訊時代中,資訊的開發與利用常藉由資訊科技來達成,所得的分配與重組也有賴科技工業的配合。所以,繼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後喧囂塵上的國際議題即是國際資訊新秩序。而國際經濟新秩序與國際資訊新秩序的討論後,八○年代最熱門的話題則是資訊科技的無時不在、無所不包。從開發中國家發展的經驗來看,要爭取經濟獨立與資訊獨立必須仰賴資訊科技,但資訊科技多集中於已開發國家,只能依賴科技轉移讓第三世界國家取得資訊科技,這也是跨國公司在國際舞台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除此之外,「跳躍原則」與「科技自主」都是開發中國家在資訊科技時代中欲突破困境而謀提升的方法,透過「比較優勢」理論讓開發中加可以利用較低的成本來爭取世界經濟中的生存空間。
關聯: 新聞學研究, 35, 91-128
資料類型: article
Appears in Collections:期刊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40.pdf2.16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