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592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竺家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郭偉倫zh_TW
dc.creator郭偉倫zh_TW
dc.date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07:57:54Z-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07:57:54Z-
dc.date.issued2019-09-05T07:57:54Z-
dc.identifierG0102151008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592-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102151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以語言風格研究方法,針對《于湖詞》中的重疊詞、典故詞及顏色詞,以詞彙風格為研究主軸,輔以語法及音韻進行分析。首先,說明《于湖詞》的研究概況及其在詞史上的定位,確立《于湖詞》語言風格研究之價值,並界定研究範圍。第二,說明語言風格學的意涵及研究方法。第三,依照研究主題整理語料並進行分析研究。\n在重疊詞方面,類型上以AA式為主,語法功能全面,但因重疊詞的修飾性功能強大,帶有修飾、描述性質的謂語、定語、狀語居多;用以描寫自然風物、人物等對象多元豐富,能表示強調語氣或事件動作的頻率,及模擬自然之聲;且孝祥善於利用重疊詞的獨特聲音效果,使詞作達到聲情並茂的效果。\n在典故詞方面,孝祥可謂無一字無來處,典故數量與類型龐雜,典源囊括經史子集,在運用典故詞的形式方面,亦十分靈活多變。包含集錦與節縮、搬用或擷取、變造與重組等三大類型,使得數量龐大的典故詞,在詞中不顯得堆砌,而能夠切合題旨,達到深化意涵與情感的作用。同時,同一典故詞在《于湖詞》中重複出現,但形式不同,也呈現出詞人在驅遣典故詞上豐富的學養與靈活多變的特徵。\n在顏色詞方面,最明顯的是,《于湖詞》中出現大量的青色系顏色詞,這與他仕途不順,宦途飄盪的生命歷程相符,詞中出現大量與寫景相關的內容,也影響了《于湖詞》中顏色詞的使用。另一方面,利用顏色詞使用的位置,及顏色詞的色彩搭配,如在句首、句尾及刻意安排的偶對,以互補色、相近色、分離補色、搭配無色彩詞等形式,能讓視覺效果更鮮明,達到對比襯托與渲染的效果。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  1\n一、 以《于湖詞》為研究對象之因  1\n二、 以「語言風格」作為研究主題之動機  2\n第二節 《于湖詞》研究文獻回顧  3\n一、 《于湖詞》研究概況  3\n二、 《于湖詞》在詞史上的定位  4\n三、 研究範圍  7\n第三節 語言風格學之定義及研究方法  12\n一、 「風格」與「語言風格」  12\n二、 語言風格學的研究方法  21\n第四節 本文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24\n第二章 《于湖詞》中的重疊詞  25\n第一節 重疊詞的定義及類型  25\n一、 重疊詞的定義  25\n二、 《于湖詞》重疊詞分類  27\n第二節 《于湖詞》中重疊詞的語法功能及其應用  32\n一、 重疊詞作謂語的現象  32\n二、 重疊詞作定語的現象  34\n三、 重疊詞作狀語的現象  35\n四、 重疊詞作主語的現象  37\n五、 重疊詞作賓語的現象  38\n第三節 《于湖詞》中重疊詞的語意功能及其應用  40\n一、 描繪景物  40\n二、 摹寫人物  47\n三、 表示程度加重、語意強化、動作事件頻率、多數及動作持續反覆  50\n四、 用作模擬自然之聲  53\n第四節《于湖詞》中重疊詞的修辭功能及其應用  55\n一、 重疊詞位於句首或句尾  56\n二、 重疊詞出現在上下片對應位置  61\n三、 連續的兩句在對仗處採用重疊詞  61\n第五節 《于湖詞》中重疊詞的風格特徵  66\n一、 AA式為主的疊義詞占多數  66\n二、 語法角色多樣化,以謂語、定語為主  66\n三、 用來描繪景物、摹寫人物、表現強化或頻率及擬聲  67\n四、 利用重疊詞收聲情並茂之效  67\n第三章 《于湖詞》用典研究  68\n第一節 典故詞的界定  69\n一、 典故詞的定義  69\n二、 成語與典故的異同  71\n三、 用典形式  72\n第二節 《于湖詞》典故詞的計量與典源  74\n一、 《于湖詞》的典故詞計量  74\n二、 《于湖詞》中典故詞的典源統計  75\n第三節 《于湖詞》典故詞形式  79\n一、 集錦與節縮  79\n二、 搬用或擷取  99\n三、 變造與重組  115\n第四節 《于湖詞》典故詞風格特徵  123\n一、 刻意經營主題集中的高密度用典  123\n二、 典源範圍廣闊  124\n三、 相同典故的不同運用  125\n四、 運用典故形式豐富  126\n第四章 《于湖詞》中的顏色詞  128\n第一節 何謂顏色詞  128\n一、顏色詞的定義  128\n二、 文學中的顏色詞  129\n三、 顏色詞相關的術語說明  130\n第二節 《于湖詞》中的顏色詞的偏好與統計  134\n一、 《于湖詞》中的顏色詞分類與計量  134\n二、 顏色詞在單闋詞中的出現頻率  135\n第三節 顏色詞在句中的位置  139\n一、 以顏色詞為首尾  139\n二、 顏色詞在句中的穿插搭配  140\n第四節 顏色詞的運用搭配方式  143\n一、 互補色配色  143\n二、 相近色配色  145\n三、 分離補色配色  148\n四、 與無色彩詞相搭配  149\n第五節 顏色詞的結構與語法功能  153\n一、 單純詞  153\n二、 偏正複詞  155\n三、 多音節詞  157\n第六節 《于湖詞》中的顏色詞風格特徵  158\n一、 青色系的顏色詞佔壓倒性多數,紅字次之  158\n二、 顏色詞的句中配置常置首尾,或營造句間偶對  159\n三、 顏色的搭配以互補色、相近色、分離補色及搭配無色彩配色為主  159\n四、 構詞形態具偏正複詞、單純詞及多音節詞  159\n第五章 結論  161\n第一節 研究成果  161\n一、 詞彙的使用反映了詞人的遊宦歷程與生命情性  161\n二、 從聽覺及視覺上強化了描寫及修飾功能  163\n三、 運用句首、句尾及偶對強化語氣  164\n四、詞彙運用靈活多變  165\n第二節 研究展望  170\n一、 作家語言風格間的比較  170\n二、 結合宋詞詞牌格律與音樂性的音韻風格研究  170\n參考文獻 172\n一、 古典文獻  172\n二、 現代專著  172\n三、 期刊論文  173\n四、 學位論文  175\n五、 網路資料  176\n六、 工具書  176\n附錄 《于湖詞》聲韻表  Izh_TW
dc.format.extent3988935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1008en_US
dc.subject于湖詞zh_TW
dc.subject張孝祥zh_TW
dc.subject語言風格zh_TW
dc.subject詞彙風格zh_TW
dc.subject重疊詞zh_TW
dc.subject典故詞zh_TW
dc.subject顏色詞zh_TW
dc.title《于湖詞》語言風格研究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n一、 古典文獻\n【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下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n【宋】陳應行,〈于湖先生雅詞序〉,宛敏灝校箋,《張孝祥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n【宋】湯衡,〈張紫微雅詞序〉,宛敏灝校箋,《張孝祥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n【宋】謝堯仁,〈張于湖先生集序〉,徐鵬校點,《于湖居士文集》,上海:上海古籍,2009年。\n【宋】張孝祥撰,宛敏灝校箋,《張孝祥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n【清】陳廷焯撰,孫克強主編,《白雨齋詞話全編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n\n二、 現代專著\n竺家寧,《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n竺家寧,《語言風格之旅》,台北:新學林出版社,2017。\n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n方光燾,〈語言和言語問題討論的現階段〉,《語言和言語問題討論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3年。\n王力,《漢語詩律學》,香港:中華書局,1976年。\n王偉勇,《南宋詞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n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n史仲文,《兩宋詞史》,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n伍宗文,《先秦漢語複音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n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上卷,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n宋振華、王今錚,《語言學概論》(修訂本),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n李潤新,《文學語言概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n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2015年。\n周碧香,《書寫風的線條 語言風格學》,台北:洪葉文化,2013年。\n宛敏灝,《張于湖評傳‧詞論》,貴陽:文通書局,1949年。\n宛新彬編,《張孝祥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n胡雲翼,《宋詞選》,香港:中華書局,1986年。\n胡裕樹主編,《現代漢語》(增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n唐圭璋,《辛棄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n常棣、蔡鏡浩,《文言修辭概要》,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n張志公主編,《現代漢語》(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n張德明,《語言風格學》,台北:麗文文化,1995年。\n張慧美,《語言風格之理論與實務》,高雄:高雄復文,2014年。\n張靜主編,《新編現代漢語》(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n張雙棣,《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n曹先擢,〈《詩經》疊字〉,《詞彙學論文匯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n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n程祥徽、鄧駿捷、張劍樺,《語言風格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n黃仁達,《中國顏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n黃珮玉,《張孝祥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3年。\n黃麗容,《李白詩色彩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n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台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n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北京:三聯書店,1982年。\n趙克勤,《古漢語詞彙概要》,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n歐力米視覺工作室,《色彩學》,台北:深石數位出版社,2017年。\n黎運漢,〈四十年來語言風格定義研究述評〉,《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2002年。\n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n黎運漢,《漢語風格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n繆越、葉嘉瑩,《靈谿詞說》,台北:正中書局,2013年。\n謝桃坊,《唐宋詞譜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n謝國康,《詞牌全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年。\n羅織勇,《用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n蘇旋等譯,《語言風格與風格學論文選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年。\n約翰內斯.伊頓(Johannes Itten,1888-1967)著,杜定宇譯,《色彩藝術》,上海:上海人民藝術出版社,1996年。\n\n三、 期刊論文\n于逢春,〈論漢語顏色詞的人文性特徵〉,《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總第181期),頁83-84。\n孔妮妮,〈張孝祥詩歌創作新探〉,《江淮論壇》,2002年第6期,頁98-103。\n尹如娜,〈《宋詞三百首》疊音詞研究〉,《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5卷第9期,2014 年9 月,頁37-39。\n尹建學,〈古典詩詞中的重言模式及修辭功能〉,《南陽理工學院學報》第1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17-120。\n王光漢,〈關於典故溯源的再思考〉,《古漢語研究》,2000年4期,頁90-93。\n王亭、曲美燕,〈宋詞中的疊音詞研究〉,《現代語文》,2006年05期,頁67-68。\n王跟國、裴瑞玲,〈疊音詞的性質及相關概念〉,《語文知識》,2013年第1期,頁38-39、51。\n白玉寒,〈漢語韻律的表意功能〉,《語言研究》,2012年6月,頁119。\n朱景燕,〈從雙聲、疊韻、疊音詞探析宋詞的音樂性〉,《景德鎮學院學報》第33卷第2期,2018年4月,頁71-74。\n朱德熙,〈現代漢語形容詞研究〉,《語言研究》第1期,1956年,頁107-108。\n何慧俐,〈「色彩運用」文學技巧初探──以《維摩詰經講經文‧持世菩薩第二》為例〉,《古今藝文》第32卷,2006年第3期,頁77。\n吳婕,〈從張孝祥詞風的嬗變看江南士風在豪放詞形成期的影響〉,《安徽文學》,2007年第5期,頁70-71。\n吳曉峰,〈疊字與疊音詞〉,《長春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2期,頁44-46。\n李一飛,〈張孝祥詞創作歷程述評〉,《雲夢學刊》第4期,1993年,頁47。\n李勁榮、陸丙甫,〈論形容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語言研究》第36卷第4期,2016年10月,頁10-20。\n李静文,〈李商隱詩歌中顏色詞的語言學特徵〉,《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6月,第19卷第2期,頁43。\n沈益洪,〈語言風格與心理頻率說〉,《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10月,頁64。\n邢蕊杰,〈放翁詞中典故運用的特徵及其意義〉,常熟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年9月第9期,頁92-96。\n岳中奇,〈名詞AA重疊式的語法性質及功能〉,《語文研究》2006年第4期,2006年11月,頁20-22。\n岳毅平,〈張孝祥對蘇軾詞的繼承〉,《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總第117期),頁6-9。\n唐海宏,〈色彩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規律〉,《繼續教育研究》,2007年03期,頁151-152。\n桂永霞,〈英漢語中紫顏色及其隱喻意義〉,《語文學刊》2016年第2期,2016年2月,頁1。\n馬真,〈先秦複音詞初探〉《北京大學學報》,1980年第5期。\n高名凱,〈論語言風格學的內容和任務〉,《語言學論叢》第四輯,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年,頁180。\n張岳倫,〈中國古典詩詞用典簡論〉,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2月第1期(總第94期),頁138-140。\n張璐璐,〈論張孝祥詞對蘇辛詞風的過渡作用〉,《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5期,2003年9月,頁14-17。\n陳麗麗,〈從《宋詞三百首》看宋代疊詞的多樣性和藝術效果〉,《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3卷第1期,2017年3月,頁13-16。\n傅明善,〈初論張孝祥詞風的嬗變〉,《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3卷第1期,2000年3月,頁8。\n童麗娟,〈論古詩詞中的色彩表現藝術〉,《浙江工藝美術》,2009年9月期,頁124。\n楊薇,〈論成語與典故的異同〉,《語文研究》,2003年第4期(總第89期),頁40-42。\n翟慶萱,〈清曠豪雄兩擅場蘇辛之際此津梁──張孝祥的詞作特色〉,《文史雜誌》,2001年第2期,頁35。\n劉玉麟,〈風格是常規的變異(上)——介紹文藝文體學的一個理論兼析彌爾頓和意識流小說的語言〉,《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第3期,1983年6月,頁8。\n劉珂、田廷賓,〈文學作品色彩的調配及其表現功能〉,《中學語文》,2009年30期,頁100-102。\n潘允中,〈毛主席的語言風格〉,《中山大學學報》第二期,1960年4月,頁53。\n潘天英,〈20世紀以來張孝祥研究綜述〉,《語言文學研究》,2012年4月,頁14-18。\n蔡雯麗,〈AA式重疊詞和重疊詞表達效果研究〉,《呂梁學院學報》第3卷第5期,2013年10月,頁12-15。\n鄧煜,〈韋莊詩中的顏色字研究〉,《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期,2014年1月,頁74-79。\n謝鈞祥,〈試論稼軒詞的用典特色〉,《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1年16期,頁98。\n鍾必琴,〈論《紅樓夢》對俗語的熔鑄和提煉〉,《紅樓夢學刊》1991年第三輯,頁153-171。\n羅敏中,〈張孝祥的洞庭詩文及尊屈傾向〉,《雲夢學刊》,2002年5月,頁12-14。\n羅晨,〈蘇軾詞用典研究〉,《昆明學院學報》,2013年10月第5期,頁123-132。\n\n四、 學位論文\n于海飛,《色彩詞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03年。\n亓文香,《漢語典故詞語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論文,2008年。\n李堯,《漢語色彩詞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02年。\n林哲緯,《荔鏡記詞彙風格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n金福年,《現代漢語顏色詞運用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n徐照華,《張孝祥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n張雪晴,《張孝祥詞研究》,貴陽:貴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n郭蓉,《古代漢語用典理論研究》,保定:河北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n陳宏銘,《張孝祥詞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n陳佩妍,《許渾〈丁卯集〉七律詞彙風格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n陳若蘭,《張元幹、張孝祥詞之比較》,新竹: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處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n華瓊,《歐陽修詩詞疊音詞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17年。\n趙曉馳,《隋前漢語顏色詞研究》,蘇州:蘇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史博士論文,2010年。\n劉燕歌,《中古詩歌中的自然描寫──顏色字的華美與情感色彩》,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博士論文,2010年。\n\n五、 網路資料\n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n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1169253404。\n\n六、 工具書\n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辭典》(2002年增補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n汪維懋,《漢語重言詞詞典》,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年。\n金啟華、鄭異之主編,《全宋詞典故考釋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n胡喬木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n羅邦柱主編,《古漢語知識辭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zh_TW
dc.identifier.doi10.6814/NCCU201901044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grantfulltextopen-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801.pdf3.9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