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04
題名: 從法制史觀點論戰後台灣的銀行法
Legal History Study of Taiwan Banking Act Post World War II
作者: 洪啟超
Hung, Chi-Chao
貢獻者: 陳惠馨
洪啟超
Hung, Chi-Chao
關鍵詞: 銀行法
法制史
Banking Act
Legal History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摘要: 本論文探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迄本論文完成前之2018年底,台灣的銀行法之法制史發展。考察銀行法歷年修法歷程並參酌法律與社會之互動,本研究將戰後銀行法之法制史分為三個階段,於國府統治初期 (1946~1975) 係沿襲日制採取嚴格金融管制;於國府統治中期 (1975~1989) 本論文稱之為銀行法的台灣化,特徵包括去除具有傳統金融特色的錢莊、反映國家行局在台復業情況、從日治時期無盡會社轉型合會儲蓄公司改制為中小企業銀行、同時反映信託投資公司存在現況以及因應十信金融危機;而於當代時期 (1989~2018) 的特徵是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監理的循環。在分析從1946年到2018年長達72年的法制史,銀行法的變動與政經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本研究發現銀行法處於開放–管制兩端擺盪的修法循環,如1971年開放信託投資公司設立,卻於1985年發生十信金融風暴;1989年起開放新銀行設立,後續發生本土型金融風暴與雙卡危機,導致銀行法修正朝向加強監管的方向。本論文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延伸時間軸探討戰前銀行法於清末、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時期的發展;或針對其他金融法規範如證券、保險等探討其法制史的沿革。銀行對東亞國家是從西方移植的現代產物,戰後台灣所處的特殊歷史境遇,接收日治時期依據日本帝國銀行法規範設立的金融機構,實施1947年於南京制定的銀行法,因此凸顯了在不同的法制史階段理解法律與政經社會互動的重要性,如此也才有機會發展出一套真正適合社會的銀行法規範。
參考文獻: 楊承厚,銀行法釋義,三民書局,1993年4月,3版。\n金桐林,銀行法,三民書局,2011年4月,7版。\n楊雅惠,許嘉棟,台灣金融體制之變遷綜觀,台灣金融研訓院,2014年9月。\n沈中華,銀行與金控的成長、衰退與再崛起,台灣金融研訓院,2014年9月。\n劉素芬,陳木在,戰後台灣的金融改革與發展,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8年6月。\n洪紹洋,台灣全志: 卷十一財政金融志: 銀行與保險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7年8月。\n台灣法學會台灣史編輯委員會編,戰後台灣法學史上下兩冊,元照出版社,2012年12月。\n陳惠馨,德國法制史 – 從日耳曼到近代,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59),元照出版社,2007年7月。\n陳惠馨,德國近代刑法史,元照出版社,2016年9月,2版。\n王泰升,台灣法律現代化歷程~從內地延長到自主繼受,台大出版中心,2015年6月。\n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聯經出版社,2014年9月,2版。\n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元照出版社,2017年1月,5版。\n若林正丈,戰後台灣政治史: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6月。\n李婧,中國近代銀行法研究 (1987~1949): 以組織法律制度為視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n陳志龍,集團化公司治理與財經犯罪預防,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3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3961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6100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