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15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陳惠馨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黃宥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Huang, Yu-Ningen_US
dc.creator黃宥寧zh_TW
dc.creatorHuang, Yu-Ningen_US
dc.date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08:34:22Z-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08:34:22Z-
dc.date.issued2019-09-05T08:34:22Z-
dc.identifierG0104961024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15-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10496102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論文旨在探討「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的不動產借名登記法律關係」。\n\n按借名登記係一法無明文直接規定,乃由學說及實務見解賦予其獨立法律地位之法律概念,而父母與成年子女雖屬特定親屬身分,但民法體系卻將雙方之間有關借名登記的財產互動關係,定位為基於契約自由而產生的一般私法行為,與常民的法意識想像有所不同。\n\n緣此,本文先以法釋義學研究方法,整理有關父母與成年子女間不動產借名登記的法律概念,掌握法律規範上對於父母與成年子女間財產互動的預設想像,再以法實證學研究方法,透過判決分析,觀察法律實務運作上,如何處理父母與成年子女間對於不動產借名登記的爭訟案件。\n\n本文發現,以父母與成年子女間不動產借名登記這個法律行為而言,法理和法律實務運作出現不一致的落差,造成當代法社會的失序。\n\n為了瞭解規範和實務運作之間的落差源自何處,本文利用法制史研究方法,整理父母與子女財產關係之法制沿革,因此體認臺灣社會對於財產的法制觀點,係從傳統中華文化慣行的家產制,演變成繼受自西方法律精神的個人財產制,在此過程中,常民法意識同時深受文化與規範制度的交錯影響,導致當前的臺灣社會中,仍有部分家庭成員在傳統中華法文化與現代法規範精神中游移。\n\n因此,有關父母與成年子女間不動產借名登記爭訟案件的解決之道,或許不在於只是單純地研析借名登記的適法性,或是借名登記關係下,出名人處分行為究竟屬於有權處分、無權處分還是折衷說,而是嘗試開啟一個法律文化的對話平臺,探詢兼容傳統法文化及現行法制精神的多元觀點,發展出適合臺灣社會的法制規範。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n壹、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n一、研究動機 1\n二、研究目的 4\n貳、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5\n一、研究範圍 5\n二、研究方法 7\n參、文獻回顧 11\n一、有關借名登記之文獻回顧 11\n二、有關父母與成年子女法律關係之文獻回顧 12\n三、有關法律文化之文獻回顧 13\n肆、章節架構 15\n第二章 父母與成年子女間不動產借名登記爭議之實體法觀察 17\n壹、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 17\n一、借名登記之意涵 18\n二、借名登記與類似民法典型契約之區辨 26\n三、借名登記與民法相近概念之探究 35\n四、借名登記之效力 41\n五、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與物權法效力之互動關係 51\n貳、父母與成年子女間不動產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 60\n一、民法有關父母子女關係之規範設計 61\n二、父母與成年子女財產關係之法律性質及相關規範 68\n三、父母與成年子女不動產借名登記與其他財產行為之區辨 71\n參、小結 77\n第三章 父母與成年子女間不動產借名登記爭議之實務觀察 81\n壹、前言:從實務判決觀察借名登記 82\n一、透過實務判決理解法律實際運作情形之必要性 82\n二、有關借名登記爭訟之判決總覽 84\n三、判決篩選標準 87\n四、案例概覽 89\n貳、法院對於借名登記行為的評價變遷 101\n一、現象1:實務見解對借名登記的看法,於20年前從否定說反轉為肯定說 101\n二、現象2:約莫10年前開始,借名登記於實務見解中發展出自有定義 103\n三、對於判決結果反轉的分析 104\n四、實務見解對於借名登記定義之類型 106\n參、親子不動產借名登記要件的審查標準 110\n一、使用、管理、收益 111\n二、出資 122\n三、繳交房地相關稅費 124\n四、持有所有權狀等證明文件 127\n五、約定借名登記之相關書面證據 129\n六、出面辦理移轉登記等相關手續 133\n七、證人證述 134\n八、另案民事判決結果 135\n肆、判決中的當事人主張 136\n一、父母主張選擇以子女名義為借名登記之原因 137\n二、父母起訴原因 142\n三、子女主張獲得系爭財產之原因 145\n伍、小結 150\n一、實務判決揭露親子不動產借名登記爭訟案件之真實樣貌 150\n二、司法審判機關對於親子不動產借名登記爭訟之運作規則 153\n三、當代法律實務運作過程中的法文化脈絡 157\n第四章 以法文化脈絡觀察父母與成年子女不動產借名登記法律關係 161\n壹、當代臺灣法社會的困境與可能突破的方向 161\n一、從親子不動產借名登記看臺灣法社會的困境 161\n二、法律文化分析之反思重點 164\n貳、父母與子女財產關係之法制沿革 165\n一、清代以前之相關規範 165\n二、清末民初相關規範 167\n三、現行民法之制定 170\n參、從家產制到個人財產制之法社會變遷 171\n一、同居共財及家產之法意識 172\n二、家產傳承制度 175\n三、臺灣家庭對於財產制度的演變 177\n四、小結 179\n肆、以法律文化切入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181\n一、西方殖民式法學觀點,影響法規範回應臺灣社會需求的適切性 181\n二、法制史研究是突破西方法學殖民困境的線索 183\n三、法意識的具象描繪有助於建構社會需要的法治模型 184\n第五章 結論 187\n壹、研究發現 187\n一、借名登記-從立法的灰色地帶,到法律適用上的漂白 188\n二、父母與成年子女不動產借名登記-當舊慣凌駕現行法理 190\n三、法律文化對話平臺-從失序走向多元觀點兼容的可能性 194\n貳、建議 196\n參考文獻 199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24en_US
dc.subject借名登記zh_TW
dc.subject不動產zh_TW
dc.subject成年子女zh_TW
dc.subject家產zh_TW
dc.subject同居共財zh_TW
dc.title論父母與成年子女不動產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zh_TW
dc.titleThe legal basis and legal relationship of registering real estate under other person’s name – focusing on the cases about parents and their adult child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書籍\n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新版,三民書局,2014年9月。\n王澤鑑,民法物權,修訂二版,自版,2011年8月。\n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初版,2003年3月。\n李淑媛,爭財競產-唐宋的家產與法律,初版,五南圖書出版,2005年10月。\n法務部,臺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四版,法務通訊雜誌社,1984年3月。\n林誠二,債編各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三版,瑞興圖書,2015年6月。\n林誠二,債編各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中),三版,瑞興圖書,2015年6月。\n林秀雄,繼承法講義,六版,元照出版,2014年10月。\n洪遜欣,中國民法總則,三民,1978年11月。\n吳從周、張大為、謝哲勝、陳聰富、詹森林、蔡晶瑩、邱玟惠,借名登記契約之實務爭議探討,初版,元照出版,2017年11月。\n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2017年增訂第18版,五南圖書出版,2017年8月。\n陳惠馨,親屬法諸問題研究,初版,月旦出版社,1993年12月。\n陳惠馨,法史學的研究方法與教學,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二版,五南圖書出版,2007年12月。\n陳惠馨,清代法制新探,第2版,2014年8月。\n陳惠馨,向法規範回歸之清代法制研究,初版,元照出版,2017年5月。\n陳惠馨,民法親屬編-理論與實務,初版,元照出版,2016年3月。\n陳惠馨,民法繼承編-理論與實務,初版,元照出版,2017年9月。\n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修訂十四版,三民書局,2018年9月。\n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繼承新論,修訂十版,三民書局,2016年3月。\n陳明燦,土地法學,一版,自版,2015年9月。\n陳明燦,土地法-理論與實務,二版,自版,2014年8月\n黃立主編,王千維.王惠玲.吳秀明.杜怡靜.林一山.姚志明.郭玲惠.郭麗珍.陳洸岳.陳聰富.楊佳元.楊芳賢.謝銘洋.蘇惠卿合著,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初版,2004年10月。\n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濤急,商務印書館,2002年4月。\n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9月。\n溫豐文,土地法,修訂版,自版,2014年8月。\n詹森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五),初版,2007年12月。\n楊松齡,實用土地法精義,十八版,五南圖書出版,2018年8月。\n鄭冠宇,民法物權,八版,新學林出版,2018年7月。\n鄭冠宇,民法債編總論,二版,新學林出版,2017年9月。\n鄭冠宇,民法總則,五版,新學林書版,2018年8月。\n盧靜儀,清末民初家產制度的演變-從分家析產到遺產繼承,元照出版,2012年3月。\n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自版,2012年8月。\n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繼承法,自版,2013年2月。\n謝在全,民法物權(上),新學林出版,修訂六版,2014年6月。\n謝哲勝,信託法,五版,元照出版,2016年7月。\n謝哲勝,土地法,第3版,翰蘆圖書,2013年9月。\n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陳金田譯,臺灣私法,第1卷,臺灣省文獻會,1990年6月。\n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陳金田譯,臺灣私法,第2卷,臺灣省文獻會,1993年2月。\n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2005年重印版,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n期刊論文\n王千維,由最高法院一○六年度第三次民事庭會議決議看不動產借名登記,月旦法學雜誌,第271期,2017年11月,頁28-38。\n王曉丹,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論-從概念到實踐,從專家到常民,法文化研究-繼受與後繼受時代的基礎法學,元照出版,2011年,頁69-98。\n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的最新發展(一)-最高法院九○及九一年度若干判決的評釋,台灣本土法學,52期,2003年11月。\n王鵬翔、張永健,經驗面向的規範意義-論實證研究在法學中的角色,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7期,2015年9月,頁205-294。\n吳宜勳,借名登記與公證之探討,公證法學,第8期,2012年4月,頁29-42。\n吳從周、卓心雅,借名登記與無權處分/最高法院九八台上七六,臺灣法學雜誌,137期,2009年10月,頁162-165。\n吳從周,我國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發展現狀-特別著重觀察內部效力與外部效力演變之互動,軍法專刊,第61卷第4期,2015年8月,頁47-68。\n林大洋,借名登記對外效力之探討-法學方法與債法現代化之思考,中華法學,第17期,2017年11月,頁105-127。\n林誠二,由借名登記契約論不動產變動登記之效力,法學的實踐與創新-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2013年7月,頁401-419。\n孫森焱,第三人利益契約與親權之行使,陳棋炎先生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身分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1980年10月。\n陳惠馨,父母與成年子女法律關係-從法律繼受與法律比較觀點分析,2016年政治大學兩岸民事法之創新發展研究會,2016年10月20日,月旦影音庫,http://www.angle.com.tw/media/ListDetail.aspx?iS=35686&iMG=1305。\n陳惠馨,台灣法律人法意識建構研究-法學跨領域研究實踐紀錄,邁向科技整合的法學研究,元照出版,2013年6月,頁149-201。\n陳聰富,脫法行為、消極信託及借名登記契約-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三六二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7月,頁220-231。\n郭松濤,談借名登記契約-兼評最高法院98年度990號判決,司法周刊,第1579期,2012年2月,第2-3版。\n黃茂榮,借名登記與信託,植根雜誌,第31卷第4期,2015年6月,頁121-126。\n詹森林,借名登記契約之法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43期,2003年2月,頁128-132。\n鄧學仁,家族法中財產問題之動向,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7年8月,頁331-349。\n葉張基,借名登記與信託契約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028號判決,全國律師,第9卷第5期,2005年5月,頁115-128。\n劉宏恩,「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在台灣法院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中之實踐-法律與社會研究(Law and Society Research)之觀點,軍法專刊,57卷1期,2011年2月,頁84-106。\n蔡晶瑩,論借名登記契約-最高法院100台上2101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42期,2014年2月,頁176-178。\n謝哲勝,借名登記之名消極信託之實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七六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頁58-62。\n謝哲勝,消極信託和借名登記形同脫法行為-實務相關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32期,2006年5月,頁188-201;後收錄氏著,財產法專題研究(六),台灣財經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2008年11月,頁479-507。\n研究計劃\n蘇永欽,1985,我國人民認知及處理法律事務障礙因素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博碩士學位論文\n王柏淨,借名登記契約-以不動產物權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n黃子峻,借名法律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n黃德聖,不動產借名登記之理論與實務-以實體與程序交錯適用為核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n網際網路\n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s://lis.ly.gov.tw/lglawc/lglawkm\n司法院判決書查詢系統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n司法院司法智識庫http://fjudkm.judicial.gov.tw/ \n法源法律網https://www.lawbank.com.tw/ \n法務部公報,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ExShow.aspx?type=e&id=I00100%2C%E6%B3%95%E5%BE%8B%2C0920038921%2C20031006 \n蘋果日報,三件分產官司 蔡英文神秘家族首度曝光,2016年3月13日,檢自: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60313/37107363/,2018年9月29日查詢\n李承穎、王宏舜,檢方:翁啟惠、張念慈 曾在美接受調查」,2017年1月11日,檢自聯合知識庫,2018年10月15日查詢。\n游進發,臉書貼文,https://zh-tw.facebook.com/,2019年5月26日查詢。zh_TW
dc.identifier.doi10.6814/NCCU201900882en_US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grantfulltextnone-
item.openairetype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