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16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楊雲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余芝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Yu, Chih-Yinen_US
dc.creator余芝瑩zh_TW
dc.creatorYu, Chih-Yinen_US
dc.date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08:34:23Z-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08:34:23Z-
dc.date.issued2019-09-05T08:34:23Z-
dc.identifierG0104961041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16-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10496104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是世界司法改革的趨勢。透過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可期待將健全的社會常識反映於司法中,並提升司法透明度,避免法官獨斷,且可使裁判結果更貼近國民正當法律感情,並藉此彰顯司法審判程序的民主性。本文主要是以我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之選任程序為中心,依序介紹美國、德國與日本之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以及我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立法研修過程;其次,再於文中簡介我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所規範「國民法官之來源及組成」、「國民法官之選任程序」、「國民法官之辭任與解任」相關規定,復探討選任程序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最後,再以對候選國民法官進行訊問的方式為中心,討論選任程序的目的、理念、主動辭退之審酌標準、對於是否有不能公正審理情事之認定標準、不附理由不選任制度存在的意義,並嘗試對現行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擬法庭實務操作提出相當的建議。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t’s a trend of citizen participating in criminal trial procedures for national judicial reform in the world.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rials reflects healthy social common sense in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it is the one to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justice, to avoid the arbitrariness of judges, and look forward to judge the results of public opinion closer to the ideal of social perspectiv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judicial democracy.\n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ntends to discuss the selection procedure of the citizen participating in the criminal trial procedure. In addition,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the criminal trial proced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Japan, and also mentions the legislative reforms and revisions of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of the criminal trial procedure in Taiwan. This article, then, explains the sourc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lay judges, the procedure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lay judges, and the resignation and the dismissal of the lay judges in the Draft of the Act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of Criminal Trial Procedure. It also aims to focus on the ways of questioning process when selecting the lay judges, and discuss the purposes and ideas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 the criteria of the resignation. It analyzes the situations that the prosecutors and the lawyers can reject potential lay judges who are biased or incapable of following the law and they can also toss a certain number of unbiased jurors for almost no reason.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expects to understand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lay judges.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mock trial of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criminal trial procedure.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 2\n第二節 研究目的 4\n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4\n第一項 研究方法 4\n第二項 研究範圍 5\n第二章 各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的發展過程 7\n第一節 國民參與審判制度之外國立法例發展沿革 7\n第一項 美國之陪審員制度 7\n第一款 美國國民參與審判歷史簡介 8\n第二款 美國國民參與審判概覽 9\n第三款 有關美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簡介 10\n第二項 德國之參審員制度 15\n第一款 德國國民參與審判歷史簡介 15\n第二款 德國國民參與審判概覽 17\n第三款 有關德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簡介 20\n第三項 日本之裁判員制度 22\n第一款 日本國民參與審判歷史簡介 23\n第二款 日本國民參與審判概覽 26\n第三款 有關日本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簡介 28\n第四項 我國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效益、模式與評析 31\n第一款 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效益 31\n第二款 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模式的方向 32\n第三款 參審制、陪審制與混合制之制度評析 33\n第二節 我國國民參與審判之司法改革歷程 38\n第一項 民國77年全國司法會議 38\n第二項 民國86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 39\n第三項 民國94年司法院刑事廳研擬國民參審制度 41\n第四項 民國100年司法院全民司法改革策進會 42\n第五項 民國105年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 43\n第六項 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各版本法案參與國民名稱對照表 44\n第三節 我國國民參審法制評析 46\n第一項 刑事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46\n第二項 專家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48\n第三項 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48\n第四項 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 49\n第三章 美國、德國與日本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之選任程序 53\n第一節 美國之陪審員制度 54\n第一項 陪審員之來源與組成 54\n第一款 陪審員的資格 55\n第二款 陪審員的任期 56\n第二項 陪審員之選任 56\n第一款 陪審員之選任 56\n第二款 拒卻制度 57\n第三項 陪審員之權利與義務 58\n第一款 陪審員之權利與義務 58\n第二款 陪審員規範 59\n第三款 法官對陪審團指示 59\n第四項 陪審制度之評議程序 60\n第一款 決議方式區分大陪審團與小陪審團 60\n第二款 決議方式區分重罪與輕罪 61\n第三款 陪審團之裁決 62\n第二節 德國之參審員制度 62\n第一項 參審員之來源與組成 63\n第一款 參審員之資格 63\n第二款 參審員之任期 66\n第二項 參審員之選任 67\n第一款 參審員之選任 67\n第二款 參審員選任標準 68\n第三款 參審員之除名 69\n第三項 參審員之權利義務 70\n第一款 參審員之權利 70\n第二款 參審員之義務 70\n第四項 參審制度之評議程序 70\n第一款 法院合議庭組成 70\n第二款 評議程序 71\n第三節 日本之裁判員制度 72\n第一項 裁判員之來源與組成 73\n第一款 裁判員之資格 73\n第二款 裁判員之任期 74\n第二項 裁判員之選任 74\n第一款 裁判員之選任 74\n第二款 裁判員之辭退 75\n第三款 裁判員之不附理由拒卻權 76\n第三項 裁判員的權利義務 78\n第一款 裁判員之權利 78\n第二款 裁判員之義務 78\n第四項 裁判員制度之評議程序 78\n第一款 合議庭之組成 78\n第二款 評議程序 79\n第四節 小結 80\n第一項 選任程序 80\n第一款 美國之陪審員制度 80\n第二款 德國之參審員制度 81\n第三款 日本之裁判員制度 82\n第四款 評析 82\n第二項 法庭組成 83\n第一款 美國之陪審員制度 83\n第二款 德國之參審員制度 83\n第三款 日本之裁判員制度 83\n第四款 評析 84\n第三項 評議程序 84\n第一款 美國之陪審員制度 84\n第二款 德國之參審員制度 84\n第三款 日本之裁判員制度 84\n第四款 評析 85\n第四章 我國國民法官選任程序 87\n第一節 我國國民參與審判之主要目的及制度模式 87\n第二節 國民法官之來源與組成 90\n第一項 積極資格 91\n第二項 消極資格 92\n第三節 國民法官之選任程序 93\n第一項 國民法官之選任方式 93\n第二項 附理由拒卻 93\n第三項 不附理由拒卻 94\n第四項 國民法官之辭退 94\n第四節 國民法官之解任 95\n第五節 國民法官選任程序面臨問題之探討 96\n第一項 主動辭退事由寬嚴之衡平取捨 97\n第二項 選任程序中訊問權之行使方式 99\n第三項 附理由拒卻之判斷標準及救濟機制 100\n第四項 不附理由拒卻權之可能濫用 102\n第五項 對於應解任之國民法官已參與審判之救濟 106\n第六項 我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擬法庭所見問題及評析 106\n第五章 結論 111\n參考文獻 113zh_TW
dc.format.extent1494839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41en_US
dc.subject國民法官zh_TW
dc.subject選任程序zh_TW
dc.title我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國民法官選任程序之研究zh_TW
dc.title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riminal Trial in Taiwan – Research on Lay Judge Selection Procedure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n一、書籍\n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第2版,元照出版總經銷,96年。\n池田修・合田悦三・安東章,解説 裁判員法―立法の経緯と課題,第3版,弘文堂,2016年。\n吳俊龍,《國民參審員遴選程序之研究》,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初版,102年。\n吳景欽,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以日本裁判員制度為例,麗文文化,99年11月。\n呂寧莉,日本陪審制度及裁判員制度之介紹出國考察報告,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n張麗卿,參審制度之研究,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第2版,元照,89年。\n張麗卿,鑑定人鑑定或專家參審,驗證刑訴改革脈動,第3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97年9月。\n連孟琦譯者,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版,法務部編印,105年,初版。\n黃朝義,刑事訴訟法,第2版,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98年9月。\n二、官方資料\n司法院司法行政廳,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實錄,司法院秘書處,88年。\n司法院人民觀審制度研議資料彙編(上),司法院,101年10月。\n司法院人民觀審制度研議資料彙編(下),司法院,101年10月。\n司法院人民觀審制度研議資料彙編(中),司法院,101年10月。\n司法院「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案研議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會議資料,司法院,106年10月12日。\n司法院106年度派員出國考察德國刑事訴訟制度報告,司法院,106年11月5日。\n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立法委員謝國樑等25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12820號,100年10月2日。\n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立法委員謝國樑等 28 人所 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13260號,101年4月18日。\n陪審團法草案,立法委員田秋瑾等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13871號,101年9月26日。\n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立法委員柯建銘等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字第647號、立委提案第13939號,101年10月3日。\n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立法委員吳宜臻等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13938號,101年10月3日。\n人民參與審判試行條例草案,立法委員呂學樟等58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16436號,103年5月14日。\n人民參與刑事審判準備條例草案,立法委員徐榛蔚等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18448號,105年3月9日。\n陪審法草案,立法委員蔡易餘等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19122號,105年5月18日。\n刑事陪審法草案,時代力量黨團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21306號,106年11月8日。\n陪審團法草案,立法委員鄭寶清等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字第647號、立委提案第21473號,106年12月13日。\n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研究發展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7年。\n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司法院、行政院函請審議「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案,107年5月1日。\n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立法委員鄭天財等人所提版本,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47號、委員提案第22172號,107年5月23日。\n三、研究論文\n李怡薇,勞工案件訴訟審判之制度比較—以我國專家參審試行條例草案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8年6月。\n周儀婷,參審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98年6月。\n陳雅玲,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98年6月。\n董良友,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之法實證研究—以嘉義地區司法人員為中心,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99年。\n詹惟堯,專家參審制度之探討,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94年1月。\n謝凱傑,我國採行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之探討—以國民參審試行條例草案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7年8月。\n四、期刊研究\nArndt Sinn, Mark Zöller, 吳俊毅譯,德國參審法官對於刑事訴訟程序的參與,司法院專題演講,101年10月。\nHelmut Salzburg著,王士帆譯,德國刑事訴訟之參審員,法學叢刊第224期,100年10月。\n井上正仁著,蔡秀卿、陳運財譯,日本司法改革制度之經過及概要,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94年2月。\n今井輝幸著,張永宏譯,日本的裁判員制度-施行三年期間的實況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17期,102年 6月。\n王正嘉,參與刑事審判的人民選任之問題與觀察,檢察新論,第22期,106年7月。\n王金壽,台灣司法改革二十年:邁向獨立之路,思與言第46卷第2期,97年7月。\n司法院「司改策進會認可人民觀審制」,司法週刊,第1553期,100年7月29日。\n何賴傑,司法的民主化與平民化~論德國刑事參審制度,司法改革雜誌,第83期,100年4月29日。\n何賴傑,從德國參審制談司法院人民觀審制,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特刊,101年11月。\n呂光,簡介英美陪審制度,法令月刊,第21卷,第12期,59年12月。\n戒能通厚著,蔡秀卿譯,日本之司法改革—以律師自治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61期,89年6月。\n杉田宗久,譯張永宏 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程序與運用,司法文選別冊,102年6月20日 第1650期。\n李太正,日本重新研採刑事陪審制度—文化、社會、法律的分析(下),司法周刊,第1058期,90年11月21日,第3版。\n沈宜生,平民法官參審之評估,司法周刊,第571期,81年5月,第3版。\n林永謀,美國陪審制度之理念與其迴避制度之問題,司法周刊,第805期,85年12月11日。\n林永謀,德國參審制度(上),司法周刊,第336期,76年10月14日,第3版。\n林永謀,德國陪審、參審採行之理念上觀察,法令月刊,第46卷,第1期,84年1月。\n林永謀,論國民參與司法暨參審制之採行,憲政時代,第12卷,第3期,84年1月。\n林俊益、林信旭,人民觀審制之建構(四),軍法專刊,第58卷第6期,101年12月。\n林騰鷂,新世紀日本司法制度大改革,東海大法法學研究,第21期,93年12月。\n邱琦,德國專家參審制度簡介—以漢堡地方法院商事法庭為中心,司法周刊,第1275期,95年2月23日。\n邱鼎文,模擬法庭之成果與課題,司法周刊,第1941期(司法文選別冊),108年2月27日。\n金孟華,人民參與審判如何達成「增進人民對司法信賴」之功能—以美國陪審制的政治功能為借鏡,檢察新論,第20期,105年7月。\n孫斌,英國陪審制度今昔,比較法研究,政法大學,5卷4期,1991年12月。藍瀛芳,談民事陪審制,法學叢刊,第36卷,第3期,80年7月。\n殷玉龍,雄踞檢察--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著作集,國際趨勢篇,美國陪審制簡介,102年9月。\n翁岳生,司法權發展之趨勢,社會科學論叢,第38輯,79年。\n耿雲卿,英美陪審制度簡介及其評估,憲政時代,第7卷,第1期,70年。\n高山佳奈子著,謝煜偉譯,「政治」主導下之近年日本刑事立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72期,98年9月。\n笹倉宏紀著,陳誌泓譯,日本司法改革之動向(下)—引進裁判員制度的歷程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51期,96年12月。\n陳思帆,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下當事人自主調查證據之研究,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研究發展報告,107年。\n陳運財,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研究—兼評日本裁判員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99年5月。\n黃國昌,美國陪審制度之規範與實證,月旦法學雜誌,第194期,100年7月。\n楊重森,英國陪審制度的新發展,法令月刊,第60卷第12期,98年12月。\n楊舒嵐,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29輯第4篇,第一版,101年12月。\n楊雲驊,從德國刑事參審制度看司法院「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的基本問題,日新司法年刊,103年。\n劉建成、柯耀程、郭振源、呂源富,陪(參)審制中多評準決策之研究—以AHP法分析我國參審制為例,警學叢刊,第27卷,第6期,86年5月。\n德國參審現狀,Poseck著,溫耀源譯,司法週刊1773期,104年11月13日。\n蔡志方,論我國採行參審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律師通訊,第161期,82年2月,頁10-11。\n蔡墩銘,參審與司法改革,憲政時代,第12卷,第3期,84年1月。\n鄭吉雄,國民參與審判選任程序詢問之檢討,人權會訊,第130期,107年10月1日。\n鄭吉雄、林蕙芳,國民參與審判選任程序詢問之觀察與檢討,裁判時報,第75期,107年9月。\n嚴震生,辛普森案與美國陪審團制度的爭議,美歐月刊,第11卷,第1期,85年1月。\n読売新聞社会部裁判員制度取材班,これ一冊で裁判員制度がわかる,中央公論新社,2008年5月。\n五、網路資料\n司法院,國民參與刑事審判網站 (http://social.judicial.gov.tw/LayJudge/)。\n司法院,台灣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理念與規劃—從新世紀東亞人民參與審判熱潮的角度比較觀察。\n(http://social.judicial.gov.tw/ /LayJudgeAttach/0257/台灣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理念與規劃內文.pdf)。\n日本最高裁判所,裁判員制度網站。\n(http://www.saibanin.courts.go.jp/)\n申東雲(SHIN DONG-WOON)講、王靜琳譯,《韓國的國民參與裁判制度》演講,演講稿,司法院,國民參與刑事審判網站。(http://social.judicial.gov.tw/LayJudge/Promoting/TheWorld/Korea)。zh_TW
dc.identifier.doi10.6814/NCCU201900975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grantfulltextrestricted-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4101.pdf1.46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