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6017
題名: 近代海外華人國家認同的塑造:以中暹建交談判為例(1869-1937)
作者: 李道緝
貢獻者: 政大史粹
關鍵詞: 中泰關係;外交;華僑;國家認同
日期: Jun-1999
上傳時間: 10-Sep-2019
摘要: 20世紀是國族主義盛行的年代,現代國家無不全力進行對其國民國族塑造的工作。19世紀中葉以前的海外華人,猶被中國政府視為「棄民」、「莠民」而不予承認,但隨著中國門戶的開放,列強在中國經濟上的掠奪,海外華人,尤其是東南亞華人雄厚的經濟實力,逐漸被中國政府視為對抗西方經濟侵略的利器,海外華人遂-躍而成為中國政府爭取認同的對象。另一方面,在近代東南亞地區,暹羅(今稱泰國)是唯一的主權獨立的國家,在暹華人長期受到暹國政府的禮遇,獨佔暹國經濟大權,暹國王室則以賜與官爵來換取華人的忠誠。因此,當19、20世紀之交,中國政府開始爭取海外華人的國家認同時,暹羅華人便成為兩國政府爭奪的焦點。而由於近代中暹兩國沒有外交關係,中國政府對暹羅華人的國家認同的塑造,主要便是透過為護僑而展開的建交談判來進行。近代中暹的建交談判,歷經了清末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漫長的歲月,但談判的焦點,始終集中於在暹華人的身份歸屬上,中國政府欲透過建交談判,達到華人國籍身份的確認,因此暹羅政府便始終迥避與中國政府進行接觸,以防止傳統以來華人對暹國認同的轉向。而中國在不斷的接洽過程中,亦逐漸了解中暹建立邦交的複雜性,在暹華人由於出身背景的不同,對中暹訂約建交的意見並不一致,訂約若損及當地華人的權益地位,反而可能促成華人轉向成為泰人,因此在原則及策略上都必須加以調整,而其折中調整的方案便是對雙重國籍的默認。因此,華僑雙重國籍的出現,在中國爭取海外華人國家認同上,有著特殊的時代意義。
關聯: 政大史粹, 1, 1-33
資料類型: article
Appears in Collections:期刊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pdf1.76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