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860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張金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卞欣崴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Pien, Hsin-Weien_US
dc.creator卞欣崴zh_TW
dc.creatorPien, Hsin-Weien_US
dc.date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20-03-02T03:13:31Z-
dc.date.available2020-03-02T03:13:31Z-
dc.date.issued2020-03-02T03:13:31Z-
dc.identifierG1051610072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860-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105161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旨在針對中高級華語學習者進行閱讀策略教學之課程設計,並以連續性文本之真實材料作為訓練學習者閱讀能力之閱讀文本,期望透過真實材料的運用培養中高級學習者具備策略性閱讀的意識,並提升其閱讀理解力。\n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有兩點:1.如何建構以真實材料為閱讀文本,針對中高級華語學習者之閱讀策略教學模式? 2.於實際教學後,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效為何?針對以上研究問題,本研究針對華語閱讀教學、閱讀策略以及真實材料應用於語言教學之相關研究進行文獻回顧後,再依據學習者課前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教學對象的條件及學習背景,以確立教學內容。本研究融合 ADDIE 教學設計模式,含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鑑等步驟,發展本研究之閱讀課程模式,並透過行動研究法,於教學場域進行為期六週之教學。此外,本研究以三角校正法,透過教師日誌、課堂影音記錄、學習者問卷以及訪談內容等資料維護本研究之信效度。\n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可歸納出以下四點結論:1.本研究閱讀策略教學透過「導入-思考與鞏固-歸納與總結-應用與評量」之教學步驟,能夠有效引導學習者掌握並應用閱讀策略於真實材料中,提升了學習者的閱讀理解力。 2.針對中高級華語學習者之策略教學,可透過課堂任務引導學習者主動思考閱讀策略的意義與使用方式,避免教師過多的講解,將學習者的課堂角色由被動轉為主動。3.面對長篇課文的教學,華語教師本身應具備閱讀策略的教學觀念,加強中高級學習者對於整體篇章結構的掌握,而非停留在詞彙意義的理解層次上。 4.教授學習者閱讀策略並透過快速閱讀的訓練方式,能破除學習者逐字逐詞的閱讀習慣,學習者能夠掌握文本的主旨大意,有效提升其閱讀連續性真實材料的意願。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摘要 i\n表目錄 iv\n圖目錄 vi\n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 1\n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n第二章 文獻探討 5\n第一節 華語閱讀教學 5\n第二節 閱讀策略定義與分類 15\n第三節 華語閱讀策略之相關研究 35\n第四節 真實材料應用於語言教學 39\n第五節 小結 43\n第三章 研究設計 48\n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8\n第二節 研究方法 50\n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3\n第四節 研究工具 56\n第四章 中高級華語閱讀策略教學之課程設計 62\n第一節 課程設計模式 62\n第二節 課程設計與發展 63\n第五章 課程設計與實踐結果 75\n第一節 教學對象背景分析 75\n第二節 第一輪循環課程實踐 82\n第三節 第一輪循環課程之成效分析 96\n第四節 課程設計修正與第二輪循環課程實踐 128\n第五節 第二輪循環課程之成效分析 138\n第六節 課程總結 147\n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69\n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9\n第二節 研究與教學建議 173\n參考文獻 176\n附錄 180\n【附錄一】學習者課前調查問卷\n【附錄二】學習者課堂問卷\n【附錄三】生活時事中高級閱讀訓練課後問卷\n【附錄四】教師課堂日誌\n【附錄五】第一週課堂教材\n【附錄六】第三週課堂教材zh_TW
dc.format.extent3929006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1610072en_US
dc.subject中高級華語學習者zh_TW
dc.subject閱讀策略教學zh_TW
dc.subject真實材料zh_TW
dc.subject行動研究zh_TW
dc.title中高級華語閱讀策略教學設計與實踐-以真實材料為閱讀文本zh_TW
dc.title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through authentic materials for advanced level Chinese learners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一、中文文獻:\n文秋芳(2001)。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外語教學與研究,2,105-110。\n方麗娜(2003)。交際法在對外華語文教學上的運用研究─以初級綜合課為討論範疇。高雄師大學報,15,309-329。\n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n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n王如音(2008)。不同程度華裔學生之閱讀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臺北。\n王碧霞(1999)。談閱讀課教學環節規範化。載於王鐘準主編,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課程規範(頁428)。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n田然(2006)。近十五年對外漢語中高級閱讀教材編寫理念評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4,1-5。\n江新(200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初探。語言教學語研究,1,61-68。\n吳平(1995)。淺談對外漢語閱讀課教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3,6- 12。\n吳欣穎(2013)。針對華語中級學習者閱讀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韓國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教學系碩士班,桃園。\n吳勇毅(2007)。不同環境下的外國人的漢語學習策略研究。上海師範大學,上海。\n吳曉露(1992)。漢語閱讀技能訓練教程。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n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學報,3,206-219。\n呂必松(1996)。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十五)。世界漢語教學學報,2,71-78。\n呂佩君(2006)。針對外籍生文言文閱讀策略教學課程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臺北。\n李美慧(2017)。真實材料應用於中高級華語學習者之實證研究。第十六屆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29-536。\n李黔萍(1998)。對外漢語閱讀課的定位、定量、定法問題。對外漢語論叢(頁64-75)。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n束定芳、莊智象(2008)。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n阮全英(2004)。論真實材料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3-66。\n周小兵、張世濤(主編)(1999)。中級漢語閱讀教程:I。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周小兵、張世濤(主編)(1999)。中級漢語閱讀教程:II。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周小兵、張世濤、甘紅梅(2008)。漢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周淑卿(2000)。面對統整課程與教學的教師文化。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 (頁233-251)。臺北:揚智。\n周新富(2014)。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五南圖書。\n信世昌(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臺北:師大書苑。\n洪小雯(2013)。影響對外漢語閱讀測驗難度的因素。2013年加州中文教師學會發表之論文,美國史丹佛大學。\n夏春娥(2006)。英語教學中真實語料的選擇與使用。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6,36-39。\n秦曉倩(1996)。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5,13-18。\n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1,33-36。\n郭凌雲(2012)。中高級漢語閱讀教學中的自然閱讀概括訓練。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5,142-146。\n陳析池(2006)。論真實材料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宜賓學院學報,10,105-107。\n陳琳(1996)。真實材料興趣自讀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外語界,3,15-20。\n陳雅芬(2008)。論真實材料在中文的課堂教學、AP 中文課程與考試中的運用。第八屆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10。\n陳賢純(1998)。外語閱讀教學與心理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n傅彩瓊(2002)。基於語言材料的交際化語法教學模式。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8(4),156-158。\n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Bloom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增訂版析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34。\n杜雯華(1999)。美籍學生中文閱讀過程的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臺北。\n喬印偉(2001) 。漢語閱讀教學任務及其量化分析。世界漢語教學,2,94-100。\n彭玉君(2001)。中級華語學生閱讀策略調查與策略教學成效之個案研究-以越南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教學系碩士班,桃園。\n彭志平(2007)。漢語閱讀課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n黃彥辰(2017)。二語學習策略教學活動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臺北。\n葛亮亮(2016)。外語教學中運用真實材料進行任務設計。新課程(中學),2,7-8。\n廖敏華(2017)。華語繪本教學設計與實施 ─以《我想起…我可能不會愛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臺北。\n廖智宏(2004)。對外漢語閱讀課教學方法研究。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208-210。\n趙金銘主編(2006)。漢語可以這樣教-語言技能篇。北京:商務印書館。\n劉電芝(2000)。學習策略的實質。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18-20。\n劉頌浩(2005)。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n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台北:五南圖書。\n黎氏碧紅(2011)。中級漢語閱讀課語篇教學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n\n二、英文文獻:\nA.H. Urquhart, Cyril J. Weir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Process, Product and Practice.New York: Longman\nBarnett, M.A. (1988). Reading through Context: How Real and Perceived Strategy Use Affects L2 Comprehens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2, 2, 150-162.\nBarnett, M.A. (1988).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How Methodology Affects Language Course Articulation. Foreign Language Annuals. 21, 109-119.\nBerardo (2006).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The Reading Matrix, 6, 60-69.\nBlock, E. (1986). 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 TESOL Quarterly. 20,463-494.\nBranch, R. M. (2009).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DDIE Approach. New York:\nGoodman, K.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 126-135.\nGuariento & Morley (2001). Text and task authenticity in the EFL classroom.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55, 347-353.\nHayes, J.R. (1989). The Complete problem solver.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nMark Ellis & Christine Johnson (1994).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An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English for Language Teachers, Trainers, and Course Organiz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Olshavsky, J.E. (1976-1977). Reading as problem solving: An investigation of strategie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2(4), 654-674.\nOxford, R,L.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nRumelhart, D.E. (1977).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S. Doric (Ed.).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VI. New York: Academic Press.\nWallace Catherine (1992) READ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Wilkins, D. (1976). Notional syllabus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Young. D.J. (1993). Processing Strategies of Foreign Language Readers: Authentic and Edited Input. Foreign Language Annuals. 26:4, 451-468.\n\n三、網站資料:\n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2008)。PISA閱讀素養應試指南。2019年10月20號,取自PISA國家研究中心官方網站:\n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sample_papers/2009/2011_1205_guide_reading.pdf\nTOCFL 華語辭彙通 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ts/TextSegmentation.aspx\n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委員會 https://www.sc-top.org.tw/<AP Chinese course description>. Retrieved June, 2015, from https://apcentral.collegeboard.org/pdf/ap-chinese-course-description.pdf?course=ap- 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zh_TW
dc.identifier.doi10.6814/NCCU202000166en_US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grantfulltextrestricted-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7201.pdf3.84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