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917
題名: 中國軍隊聯合作戰的發展(2009-2017) ―以概念、演習、組織為焦點―
The Evolution of PLA’s Joint Operation (2009-2017) - Concepts, Exercises and Organization -
作者: 井川亮
Ikawa, Ryo
貢獻者: 丁樹範
井川亮
Ikawa, Ryo
關鍵詞: 共軍
聯合作戰
共軍訓練
軍改
PLA
Joint operations
PLA Training
Military Reforms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Mar-2020
摘要: 共軍從1990年代一直盡力提高聯合作戰能力,而且其能力發展可以說是共軍軍隊建設中的最大重點之一。本文將2009年至2017年為時間範圍,主要探討跟共軍聯合作戰有關概念、訓練以及體制編制改革,以掌握共軍聯合作戰能力的現況,並將在共軍聯合作戰能力的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部分進一步明確化。通過觀察和探討,本文認為,雖然共軍在盡力推進聯合作戰能力的建設,但是,其不少部分仍然在驗證階段。舉例而言,聯合任務部隊的運用模式還沒完全達到能夠實際運用的階段,其制度化的程度還不高。加上,大規模軍改還在進行過程中,「脖子以下」的改革還沒結束。
PLA has been committed to increase its capability of joint operations since 1990’s, and evolution of this capability is one of focuses in PLA’s army building. This thesis, focusing on the period between 2009 and 2017, discusses evolution of concepts, exercises/training, and military reorganization related to PLA’s joint opera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LA’s capability of joint operations as well as clarify issues to be studied in the future.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ough PLA has worked hard in developing this capability, many of their efforts are still in experimental stage. For instance, their operational mode of joint task force hasn’t reached to serviceable level, nor has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addition, their military organization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the reforms below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has not been completed.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等\n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2018年,《軍委主席負責制學習讀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n中華民國國防部戰略規劃司,2018年3月,《近期共軍機艦『遠海長航』研析》台北:國防部\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2年,《中國的國防》\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年,《中國的國防》\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中國的國防》\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8年,《中國的國防》\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中國的國防》\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3年,《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5年,《中國的軍事戰略》\n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1997年,《軍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2011年,《軍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2002年,《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增補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砲兵,2004年,《第二砲兵戰役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n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2014年,《習近平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n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16年,《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6》,東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n王文榮主編,1999年,《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n王厚卿、張興業主編,2000年,《戰役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n史偉光,2014年,《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問題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朱艾華、周道雷主編,2008年,《聯合戰術訓練》,北京:海潮出版社\n全面深化改革專題解讀編寫組,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專題解讀》,北京:新華出版社\n呈晉明主編,2013年,《合同進攻戰術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呂亞力,1997年,《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店\n周曉宇、彭喜文、安衛平,2000年,《聯合作戰新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n姜鐵軍主編,2015年,《黨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真邊正行,2000年,《防衛用語詞典》,東京:國書刊行會\n張玉良主編,2006年,《戰役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n張培高主編,2012年,《聯合戰役指揮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陳榮弟主編,2013年,《聯合戰鬥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黃勁松主編,2015年,《實戰化的軍事訓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n葉徵主編,2013年,《信息作戰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n趙陣,2012年,<信息化時代軍事技術變革對作戰方式的影響>,湖南: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究院(博士論文)\n劉海江、李志遠,2012年,《聯合戰術思想研究》,北京:藍天出版社\n劉高峰、孫勝春、郭予並主編,2016年,《聯合作戰指揮與控制技術概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n劉粵軍主編,2003年,《信息化軍事知識讀本》,北京:長征出版社\n劉偉,2010年,《聯合作戰指揮》,瀋陽:白山出版社\n劉偉主編,2016年,《戰區聯合作戰指揮》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n魏萬強,2013年,<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科技素質研究>,湖南: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究院(博士論文)\n\n中文期刊\n丁友寶、徐進軍,2010年,<對聯合作戰訓練的思考>,《科技信息》2010年第13期,115頁\n于淼、趙榮,2005年,<一體化聯合作戰制勝初探>,《國防科技》2005年第4期,63-66頁\n尹健、黃文偉,2005年,<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要素體系剖析>,《國防科技》2005年第12期,61-64頁\n尹雲霞,2011年,<美軍“聯合作戰”整體概念體系結構初探>,《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第8期,68-69頁\n尹雲霞,2011年,<美軍“聯合作戰”整體概念體系結構初探>,《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第8期,68-69頁\n毛允傑、陳活,2012年,<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應有的素質和品格>,《繼續教育》2012年第11期,53-54頁\n毛允傑,2016年,<淺析“聯演聯訓”對我軍聯合做炸能力的提升>,《繼續教育》2016年第6期,32-33頁\n牛樹來、劉軍、霍耀仲,2009年,<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條件下的綜合信息系統>,《火力與指揮控制》第34卷第3期,1-4頁\n王偉賢、劉駿為,2016年,<共軍2015年軍演概況-對我防衛作戰之影響>,《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2卷第550期,60-85頁\n王艷娜,2017年,<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教育現代化》2017年第1期,13-25頁\n白松衛、龔信、古平,2006年,<‘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概念辦析>,《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15-28頁\n匡興華,2004年,<一體化聯合作戰縱橫談>,《現代軍事》2004年第12期,50-53頁\n李正軍、于淼,2005年,<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力量構建>,《國防科技》2005年第6期,55-58頁\n李超,2016年,<中國歷代軍制演變及五大戰區成立的意義>,《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年第6期,32-34頁\n李蕙貽,2017年,<習近平中央軍事體制改革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109期,113-138頁\n余永章,2006年,<中共面臨高科技戰場環境下之作戰發展趨勢>,《國防雜誌》,第21卷第6期,209-219頁\n宋勇、韓瑞新、史益星,2010年,<基於信息系統的作戰指揮能力院校訓練研究>,《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第7卷第3期,43-45\n何紀抗,2013年,<戰區“三軍聯培”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實踐探索>,《軍隊政工理論研究》,第14卷第2期,65-68頁\n林穎佑,2017年,<軍改後共軍軍演與聯戰成效>,《國防雜誌》第32卷第3期,97-114頁\n施予中,2002年,<中國大陸“東海六號”演習之研析>,《台灣綜合展望》2003年3月,93-101頁\n姚成瑞、蘇冠峰、姜金富,2010年,<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幾點辦證思考>,《國防科技》2010年第4期,50-53頁\n南京政治學院外軍政治性工作研究中心,2015年,<美軍聯合作戰文化建設探析>,《軍隊政工理論研究》第16卷第3期,120-124頁\n柯春橋、李龍、李贇,2016年,<實現聯合作戰需要解決四大難題>,《國防科技》2016年第3期,1-3頁\n周洪超、何贊成,2016年,<強軍文化視域下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探析>,《繼續教育》2016年第10期,27-28頁\n候永波,2005年,<對一體化聯合作戰中“一體”的理解>,《國防科技》2005年第1期,70-71頁\n郭慧志、李健,2011年,<聯合作戰的理論、條令、歷史與發展>,《外軍職業軍事教育與訓練研討會論文集》,317-327頁\n郭平陽、趙莉,2011年,<“聯合文化”研究綜述>,《西安政治學院學報》第24卷第3期,54-57頁\n孫萬國、華忠安、韓戰寧,2006年,<對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思考>,《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4-27頁\n郝勳如,2005年,<“聯合熱”中的冷思考>,《西安政治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83-84頁\n徐帆,2011年,<試論聯合文化>,《西安政治學院學報》第24卷第3期,51-53頁\n徐赤峰、阮擁軍、董立寧,2012年,<基於聯合作戰能力的武器裝備需求論證研究>,《價值工程》2012年第27期,283-285頁\n袁秀麗、周谷、翟志國、彭翔,2014年,<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信息化研究》第40卷第1期,7-17頁\n秦洪燕、秦曉君,2018年,<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機制研究>,《繼續教育》2018年第4期,67-68頁\n黃曉慧、唐見兵,2009年,<聯合作戰-辦析與啟示>,《國防科技》第30卷第6期,73-77頁\n陳津萍,2009年,<論共軍一體化聯合作戰政治工作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4卷第2期,109-118頁\n張少兵、王井信、王西田,2010年,<聯合作戰信息化指揮系統的建設>,《四川兵工學報》第31卷第3期,57-59頁\n張明睿,2017年,<強軍夢-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與意涵>,《台灣國際研究》第13卷第2期,137-163頁\n張鶴露,2016年,<一體化指揮平台建設研究>,《無線互聯科技》2016年6月第11期,55-56頁\n梅憲華,2011年,<美軍聯合作戰情報支援理論述略>,《軍事歷史研究》2011年第2期,160-165頁\n陸軍、楊雲祥、陳奇偉、喬永傑、張博,2014年,<戰爭形態演進及戰鬥力生成模式思考>,《中國電子科學研究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586-602頁\n楊斌、於林、趙榮,2005年,<一體化聯合作戰發展的歷史跃迁>,《國防科技》2005年第1期,64-67頁\n楊斌、于淼,2005年,<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控制>,《國防科技》2005年第7期,71-74頁\n裴燕、徐伯權,2005年,<美軍C4ISR系統發展歷程和趨勢>,《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第27卷第4期,666-671頁\n廣艷輝、王立軍,2009年,<對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幾個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學報》第32卷第1期,17-19頁\n趙榮、陳磊、尹建,2010年,<著眼聯合作戰人才培養,完善軍事基礎教育體系>,《高等教育研究學報》第33卷第1期,20-23頁\n劉宜友,2008年,<對共軍軍事轉型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3卷第3期,74-86頁\n劉宜友,2009年,<從中共"一體化聯合作戰"談我之應有作為>,《國防雜誌》,第24卷第3期,86-101頁\n劉宜友,2009年,<從中共"一體化訓練"兼論我預應對策>,《國防雜誌》,第24卷第2期,96-108頁\n劉創成,2010年,<論人民戰爭思想在聯合作戰中的發展運用>,《西安政治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97-102頁\n譚雪平、于淼、趙榮,2005年,<一體化聯合作戰方法探析>,《國防科技》2005年第5期,62-64頁\n竇超,2010年,<聯合就是力量-透過國外實踐看我軍聯合作戰與訓練>,《艦載武器》2010年第3期,18-29頁\n\n\n英文專書等\nChase, Michael S., Engstrom, Jeffery., Cheung, Tai Ming. Gunness, Kristen A. Harold., Scott Warren. Pusuka, Susan., SBerkowitz.Samuel K. 2015. China’s Incomplete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ssessing the Weaknes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Corporation.\nCheng, Dean. 2011. ‘Chinese Lessons from the Gulf Wars’ in Scobell, Andrew., Lai, David., Kamphausen, Roy. eds. Chinese Lessons from Other Peoples’ Wars. Carlisle P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pp.153-199.\nCordesman, Anthony H., Kendall, Joseph. 2016. China Military Organization and Reform.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nOffice of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7.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7.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A.\nCozad, Mark R. 2016. PLA Joint Train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Expeditionary Capabilities.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Corporation.\nEngstrom, Jeffery. 2018. System Confrontation and System Destruction Warfare: How the Chinese People’s Army Seeks to Wage Modern Warfare.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Corporation.\nHeath. Timothy R., Gunness, Kristen., Cooper, Cortez A. . 2017. The PLA and China`s Rejuvenation: National Security and Military Strategies, Deterrence Concepts, and Combat Capabilities.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Corporation.\nMaCauley, Kevin. 2017. PLA System of Systems Operations: Enabling Joint Operations. Washington DC: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nMulvenon, James., Finkelstein, David eds. 2005. China’s Revolution in Doctrinal Affairs: Emerging Trends in the Operational Art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lexandria VA: the CNA Corporation.\nOffice of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6.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A.\nPollpeter, Kevin L., Chase, Michael S., Heginbotham, Eric.2017. The Creation of the PLA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Military Space Operations.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Corporation.\nWortzel, Larry M. eds. 1988.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International Implications.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nWuthnow, Joel., Saunders, Philip.2017. Chinese Military Reform in the Age of Xi Jinping: Drivers,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n\n英文期刊等\nAllen, Kenneth., Blasko, Dennis J., Corbett, John F. 2016. “The PLA’s New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What is Known, Unknown and Speculation (Part 1)”. China Brief 16 (3), pp.6-16.\nBlasko, Dennis. 2009.‘PLA Exercises March Toward Trans- Regional Joint Training’, China Belief Vol.9 Issue 22. Jamestown Foundation\nKou, Chien-wen. 2017. ‘Xi Jinping in Command: Solving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in CCP-PLA rela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 232, pp.866-885.\nMulvenon, James. 2015. ‘The Yuan Stops Here: Xi Jinping and the “CMC Chairman Responsibility System”’.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47.\nU.S.-China Economy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November 15,2017. 2017 Report to Congress of the U.S.-China Economy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nKevin MacCauley. 2018. “The PLA Accelerates Moderniazion Plans”. China Brief 18 (1), pp.16-1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10325202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252024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