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055
題名: 台灣文化治理的在地實踐: 以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為例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Local Practice: A Case Study of The Tagana Story
作者: 吳冠萱
Wu, Kuan-Hsuan
貢獻者: 冷則剛
Leng, Tse-Kang
吳冠萱
Wu, Kuan-Hsuan
關鍵詞: 文化治理
地方政治
政治人物
歷史建構
文化資產
Cultural governance
Local politics
Politicians
History construction
Cultural heritage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九月-2021
摘要: 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在歐美國家為城市再發展的工具之一,且多以新自由主義下的公私夥伴關係的治理模式進行,強調民間參與的重要性,但在臺灣卻仍可見政府介入的重要性。2016 年後由文化部提出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各縣市盤整公有文化資產,並進行整建與帶動城鄉發展之用。基隆作為長期發展停滯的城市,藉由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邁向文化治理重要實驗地,當中有治理的行為者及相關政治因素促成此現象為本研究所欲探討。因此本研究的問題有二:一是基隆開啟文化治理受到哪些政治因素的影響?二是則接續前一個問題,進一步探討在大基隆歷史場景整合再現計畫的實踐過程中,其文化治理中有哪些重要行為者進行規劃與決策,以及其如何論述城市的認同與主體性?\n因此本研究藉由訪談參與大基隆歷史場景整合再現計畫之重要規劃決策者 以及曾參與文資保存的文史工作者,瞭解基隆文化治理情況。本研究發現:文化治理政治化現象,可從中央與地方上分別來看。由於民進黨中央在文化治理上對文化資產的重視與相關政策及制度設計,使地方有機會與誘因獲得龐大的經費補助修繕文化資產並進行再利用。而從地方上來說,基隆的地方政治也由於林右昌上台後,市政團隊致力於突破過往市政窒礙難行之問題,積極向中央申請計畫補助外,也持續推動文化先行。因此文化治理不論在地方或中央層級,都受到政黨與政治化的影響。\n其次,地方上,市長林右昌與文化局、都發處為文化治理的三個重要行為者:民進黨籍市長本身挾帶良好的政治前景,獲得中央的重視,也能以翻轉基隆之經驗為其政績添上亮眼成績;同時行政官僚的任用使得計畫能夠執行並成為典範。文化局成為文化治理的主導機關,與過往多以都發處為主導的城市治理有所差異。文化局之目的在於以城市乃至國家記憶、認同為標的;都發處則以塑造城市主體性為訴求。整體而言,突顯政治人物與特定官僚的因素帶動文化治理。也因此,文化治理將受到地方選舉影響,而未能穩定發展;另外計畫的過程缺乏民眾參與管道、也備受考核限制。
The preservation and reuse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one of the tools for urban redevelopment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nd it is mostly carried out unde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encouraged by neoliberalism. In 2016, Ministry of Culture implemented the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 Site (RHS) policy. The local cities and counties were subsided to launch inventories and heritag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elung, a stagnating city, is undergoing city reformation under “The Tagana Story,” one of the projects of RHS policy and serves as a key experimentation model city. Given the fact that a city reviv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ertain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along with the executors’ participation and decisions, this research tries to find out: 1) what are the polit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Keelung`s cultural governance? 2) Who and what makes an important executors of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how these executors establish Keelung’s identity and subjectivity? Decision makers and key participants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are interviewed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governance of Keelung.\n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itical factors are significant in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can be viewed separately from the central and local dimensions. The fact that the current ruling party,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stresses highly their cultural policy positions promotes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governance system on cultural heritage, opening up opportunities and incentives for local government to obtain large amount of subsidies to manage their cultural assets. After DPP’s Lin Yu-chang came to power, Keelung government has been committed to breaking through the past municipal obstructions. In addition to actively applying for subsidie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t also prioritizes the foster of culture identity of the city.\nSecondly, not only the mayor, the city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and the Depart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take important part in cultural governance in Keelung city. The promising mayor takes advantage of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in Keelung to aim at the top of the political hierarchy; the dominant agency,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serves as a curator of collaborative memory and identity of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and the Depart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seeks to shape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city. In short, these specific individual parties influence the cultural governance of a city, yet are prone to be affected by the turn-taking election system so that the inconsistency of the bureaucracy usually lead to an unsteady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governance. In addition,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project lacks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s subject to evaluation restriction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nCentral News Agency,2015,〈基市小內閣 文化環局首長就任〉,臺灣英文新聞網站: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670513,檢索日期:2021年5月22日。\nETtoday新聞雲旅遊中心,2012,〈2012臺灣最佳觀光縣市 臺北冠軍臺南第二〉,ETtoday新聞雲網站: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53117.htm#ixzz6hzzDmvJD,檢索日期:2020年11月11日。\n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Facebook官方網站,2019 :https://www.facebook.com/GreatKeelung/photos/a.2865521836853542/2865523626853363/?type=3&theater,檢索日期:2020年12月8日。\n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2018,〈林右昌市長「翻轉基隆」計畫為北臺灣會展業帶來的機會〉,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電子報網站:https://taiwanconvention.org.tw/index.php/zh-tw/newsletter2/special-report/294-2018-1-15,檢索日期:2021年5月1日。\n內政部營建署,2018,〈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更新計畫〉,內政部營建署都市更新入口網站:https://twur.cpami.gov.tw/zh/urban/govplan/view/1,檢索日期:2021年4月27日。\n文化部,2014,〈「眼淚的聚寶盆,臺灣要珍惜」龍應台訪視基隆碼頭 主張保存活化為渡海薪傳博物館〉,文化部網站: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31802.html,檢索日期:2021年4月22日。\n------,2017a,〈建構由下而上的文化治理 文化部召開「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文化部網站: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70209.html,檢索日期:2021年4月22日。\n------,2017b,《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理念與執行執行手冊》,中華民國文化部網站:https://rhs.boch.gov.tw/upload/knowledge/2019060311273257.pdf,檢索日期:2020年10月31日。\n------,2018a,〈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修正版)〉,中華民國文化部網站:https://www.moc.gov.tw/content_420.html,檢索日期:2020年12月24日。\n------,2018b,〈文化部長鄭麗君訪視基隆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暨太平輪海難六十九週年追思紀念活動〉,文化部網站: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79943.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15日。\n王志弘,2003,〈臺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2:121-186。\n------,2010,〈文化如何治理?一個分析架構的概念性探討〉,《世新人文社會學報》,11:1-38。\n------,2011,〈導言:文化治理、地域發展與空間政治〉,載於《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王志弘、李秉霖、李家儀主編,臺北:群學。\n------,2014,〈文化治理的內蘊衝突與政治折衝〉,《思與言》,52(4):65-109。\n------,2018,〈多重基礎設施化的物質政治:台北市道路治理的部署與轉譯〉,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n------,2019,〈臺灣都市與區域發展之文化策略批判研究回顧,1990s -2010s〉,《文化研究》,29:13-62。\n王志弘、徐苔玲譯,Simon Parker原著,2007,《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臺北:群學。\n王志弘譯,David Harvey原著,2001,〈從管理主義到企業主義:晚期資本主義都市治理的轉變〉,載於《資本的空間》,Harvey, David主編,臺北:群學。\n王承中,2015,〈太平輪成話題 立委:遷移紀念碑〉,臺灣醒報: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120-kNc3,檢索日期:2021年5月16日。\n王朝鈺,2019,〈基隆和平島考古新進展 發現2座墓葬與遺骸〉,中央社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7140168.aspx,檢索日期:2021年5月21日。\n------,2020,〈要塞官邸重生/基市克服敗宇頹垣考證困難 司令官邸再展容顏[影]〉,中央社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0030025.aspx,檢索日期:2020年12月12日。\n------,2021a,〈王國材也等嘸和平島公園停車位 北觀處擬提改善〉,中央社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04260260.aspx,檢索日期:2021年5月20日。\n------,2021b,〈被問是否選台北市長 林右昌:不預設立場〉,中央社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4010318.aspx,檢索日期:2021年6月8日。\n------,2021c,〈媒體報導接交通部長?林右昌:現在市政最重要〉,中央社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2240250.aspx,檢索日期:2021年6月8日。\n全國文化會議,2017,〈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暨文化政策白皮書Q&A〉,全國文化會議網站:https://nccwp.moc.gov.tw/about_qa,檢索日期:2020年12月11日。\n全國文化資產會議,2018,〈首次辦全國文資會議 鄭麗君:文資保存「沒有人是局外人」承諾修《文資法》 文化保存2.0「正在發生中」〉,全國文化資產會議網站:http://nchc.boch.gov.tw/news_64,檢索日期:2020年12月11日。\n江柏煒,2007,〈誰的戰爭歷史?:金門戰史館的國族歷史vs.民間社會的集體記憶〉,《民俗曲藝》,156:85-155。\n行政院主計處,2019,〈歷年家庭收支調查主要結果表,第二十二表 - 所得收入者之基本所得及人數按縣內、縣外工作地點分〉,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s://win.dgbas.gov.tw/fies/a11.asp?year=108,檢索日期:2020年12月10日。\n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2018,〈公告基隆市行政區域土地181.05 公頃劃出山坡地範圍,並自即日生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publication&id=3591&print=Y,檢索日期:2021年5月10日。\n余睿柏,2016,〈基隆青年的都市改造運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n吳宜晏,2014,〈[建築快訊]基隆黃色小鴨可以走,港邊倉庫不可拆!!〉,欣傳媒網站: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9763,檢索日期:2021年4月28日。\n------,2015,〈基隆西三倉庫不拆除 市港合作規劃為文創觀光專區〉,欣傳媒網站: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20529,檢索日期:2021年5月20日。\n吳彥明,2011,〈治理「文化治理」:傅柯、班奈特與王志弘〉,《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2:171-204。\n吳挺鋒、游常山,2012,〈臺北最有競爭力,為何最不幸福?〉,天下雜誌505期網站: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43265,檢索日期:2020年12月1日。\n吳淑君,2018,〈180多公頃山坡地解編 林右昌:預計4月完成公告〉,聯合報網站: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843941187081.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8日。\n吳蕙芳,2011,〈基隆地方史研究的拓展〉,《臺灣學通訊》,56:14-15。\n李衣雲,2018,〈失落的脈絡──從歷史建築與「老」觀光潮談起〉,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網站:https://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8/07/失落的脈絡從歷史建築與老觀光潮談起.html,檢索日期:2020年12月31日。\n李家儀,2011,〈新竹市1990年代後期的空間再造—以文化、歷史之名〉,載於《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王志弘、李秉霖、李家儀主編,臺北:群學。\n林文一,2015,〈文化創意導向都市再生、「新」都市治理實踐及缺憾:以迪化街區為例〉,《都市與計劃》,42(4):423-454。\n林育綾,2019,〈基隆是臺灣的客廳!鄭麗君讚林右昌市長:有文化視野、為城市找回靈魂〉,ETtoday網站: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801/\n1503097.htm#ixzz6nSy4VEyk,檢索日期:2020年10月31日。\n林宜萱,2013,〈打造創意街區/文化引導的都市再生?以迪化街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n林欣漢、俞肇福,2020,〈《就職6週年》林右昌︰帶領基隆 拚進前段班〉,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19747,檢索日期:2020年12月31日。\n林健生、彭煥群,2020,〈台中州廳規劃為「國美二館」 盧秀燕反對〉,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6117,檢索日期:2021年5月21日。\n林清察,2006,《臺灣與大陸政治評論集》,臺北:秀威資訊。\n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1版 ed.),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欣傳媒,2020,〈專訪基隆市長林右昌:基隆它,在雨中跳舞〉,欣傳媒網站: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6371?fbclid=IwAR3GDlXMFdc34A\ntt2geEqDcsKXm7Vo483wtMDM3KnSkBG3tBBQTdxfcD25s,檢索日期:2020年10月30日。\n俞肇福,2012,〈《20幾億剩1億200萬》基港盈餘縮水 藍綠猛轟「差太多」〉,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34820,檢索日期:2021年5月4日。\n------,2014,〈江宜樺談建設基隆 林右昌嗆五億先給〉,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28871,檢索日期:2021年5月2日。\n------,2015,〈太平輪紀念碑 遺族盼遷西二、三碼頭〉,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1170,檢索日期:2020年11月5日。\n------,2021a,〈蔣介石銅像拆遷卻斷頭 第三勢力政黨聯盟到基隆市府抗議〉,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455877,檢索日期:2021年5月5日。\n------,2021b,〈蔡英文讚望海巷景觀跨橋:盡覽無敵海景 將成打卡熱門景點〉,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64533,檢索日期:2021年6月1日。\n施長安,2003,〈都市保存:後殖民都市政治系譜學以四四南村為個案研究〉,《城市與設計學報》,13&14:395-409。\n胡琁晴,2021,〈林右昌赴世新演講 分享基隆翻轉經驗〉,世新大學公共事務室網站:https://www.shu.edu.tw/Spotlight.aspx?from=06&sID=28202,檢索日期:2021年5月20日。\n徐進鈺,2014,〈新自由主義與城市治理專輯導言〉,《地理學報》,72:1-3。\n殷寶寧,2013,〈一座博物館的誕生?文化治理與古蹟保存中的淡水紅毛城〉,《博物館學學刊》,27(2):5-29。\n------,2014,《設計引導都市再生與文化治理下的中山北路地景變遷:從創意街區、URS到臺北藝術中心》,計畫編號:MOST 102-2410-H-156-011-,臺北: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2017,《老屋改造、街區活化,還是城市再生?臺灣文化引導都市再生實踐之空間想像、文化政治與論述形構初探》,計畫編號:MOST 106-2221-E-144-001-,臺北: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高郁婷、王志弘,2016,徒步導覽-都市文化政治場域與正當化框架,城市學學刊,7(1),1-32。\n基隆市文化局,2007,〈基隆市役所調查研究〉,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網站,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817,檢索日期:2021年2月1日。\n------,2018,〈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 總體論述與推動進度報告〉,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專案資訊輔導平台」網站: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JGVK4FyKTt4XXX5_Y4XVPVn6bdnmb4U/view,檢索日期:2021年5月8日。\n陳彩玲,2021,〈林右昌赴文化大學演講 分享翻新基隆經驗〉,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28005200-260405?chdtv,檢索日期:2021年5月21日。\n張子午,2016,〈基隆建港130年,一座邊緣城市的轉型許諾〉,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keelung-port-130th-anniversary,檢索日期:2020年10月9日。\n張容瑛,2014,〈臺北都會區港口城市的困局:再生中的基隆?〉,《地理學報》, 72:5-29。\n張崑振,2005,〈基隆要塞司令部調查研究計畫〉,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網站,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3_00002159,檢索日期:2021年2月1日。\n張毅,2019,〈大基隆歷史場景計畫邁開大步 文化部長今視察〉,風傳媒網站:https://www.storm.mg/localarticle/1542952,檢索日期:2020年10月30日。\n張穎齊,2020,〈蔡英文巧妙栽培 林右昌接任智庫副董事長〉,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723000102-260407?chdtv,檢索日期:2021年6月2日。\n張謙俊,2015,〈基隆港版小樽 明年6月完成〉,中國時報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524-260102?fbclid=IwAR1TaDjh-V5d5zS3CndSV0K4o3eFsB8knrUo32s3JRGDRiG3u3bk6UvYDKY&chdtv,檢索日期:2021年4月1日。\n郭芷余、王志弘,2011,〈都市結構轉化下的高雄火車站與願景館—情感政治、再現體制與生存實踐〉,載於《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王志弘、李秉霖、李家儀主編,臺北:群學。\n陳怡安,2014,〈政府運用公私協力治理之研究:以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n曾建元、陳祥睿,2018,〈歷史城區的文化治理-論新竹市舊城區再生運動〉,《國際文化研究》,14(1):37-62。\n游明煌,2020,〈基隆要塞司令部官舍重現風華〉,聯合報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7322/4390028,檢索日期:2020年12月31日。\n游明煌,2021,〈林右昌回台大演講 翻轉基隆經驗「讓不可能成為可能」〉,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372173,檢索日期:2021年5月21日。\n黃子倫,2020,〈追尋城市正義?文化保存運動中找尋台中的城市主體性〉,《人社東華》,25。\n黃旭昇,2013,〈張通榮訪政院 爭取中央補助〉,中央社網站:https://tw.news.yahoo.com/%E5%BC%B5%E9%80%9A%E6%A6%AE%E8%A8%AA%E6%94%BF%E9%99%A2-%E7%88%AD%E5%8F%96%E4%B8%AD%E5%A4%AE%E8%A3%9C%E5%8A%A9-144414978.html,檢索日期:2021年5月5日。\n黃建勲、陳敦源,2018,〈政務事務互動關係:臺灣文官對政治的容忍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36(2):1-64。\n黃鈺婷,2020,〈【基隆市國土計畫】目標首都圈海洋門戶 兼顧國土復育 初審小組原則同意〉,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s://e-info.org.tw/node/223459,檢索日期:2020年11月15日。\n黃銘彰,2020,〈基隆市長林右昌 ✕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透過歷史與文化的縱深,重新尋找城市的新生命力〉,Verse網站: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lin-yu-chang-x-cheng-li-chiun,檢索日期:2021年5月23日。\n楊友仁、蘇一志,2005,〈地方成長聯盟轉化與空間治理策略:以臺南科學城為例〉,《都市與計畫》,32(1):1-23。\n廖凰玎,2014,〈文化治理思維之轉變與文化法規之變遷〉,《思與言》,52(3):265-304。\n臺北市都市更新處,2013,《URS城市裡創意群落》,臺北:大地。\n遠見雜誌,2021,〈六年翻新基隆,劃時代的城市格局〉,遠見雜誌網站:https://www.gvm.com.tw/article/76797,檢索日期:2021年1月8日。\n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出版社。\n劉俊裕,2011,〈歐洲文化治理的脈絡與網絡:一種治理的文化轉向與批判〉,《Intergrams》,11(2):1-16。\n------,2016,〈文化有什麼基本?為什麼《文化基本法》沒有人關切,也沒有人期待?〉,聯合報網站: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954/1652595,檢索日期:2021年4月23日。\n------,2018,再東方化: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的東亞取徑,臺北:巨流。\n蔡英文、陳建仁,2015,〈厚植文化力,打造臺灣文藝復興新時代:2016總統大選蔡英文文化政策主張〉,蔡英文競選辦公室: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224170529/http://iing.tw/posts/200,檢索日期:2021年4月12日。\n盧賢秀,2011,〈市定古蹟校官眷舍快塌沒人管〉,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31689,檢索日期:2020年12月21日。\n------,2013,〈消極未作為 資產變廢墟〉,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34671,檢索日期:2020年12月21日。\n------,2014,〈不捐給海大 漁會正濱大樓將封存〉,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6769,檢索日期:2020年10月31日。\n------,2015,〈市區假山坡地解編 最快3年〉,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5177,檢索日期:2021年5月9日。\n賴彣華,2016,〈誰的「創意」,如何「文化」?--解構台北市政府的都市文化治理(1999-2015)〉,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n錢怡君,2018,〈吞吐量昔日世界第三 高雄港競爭力下滑〉,TVBS News網站: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030705,檢索日期:2020年12月11日。\n環境資訊中心,2018,〈文資全國會議9月登場-12場分區論壇先開跑〉,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網站:https://rhs.boch.gov.tw/index.php?inter=news&ncId=4&id=40,檢索日期:2020年10月30日。\n謝雨潔,2003,〈空間的歷史再書寫:「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保存運動〉,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n藍逸之、李承嘉,2009,〈臺北市企業型都市治理在空間政治角力過程中的制度危機-一個尺度的政治經濟分析〉,《建築與規劃學報》,10(2):123-146。\n顏亮一,2016,〈文化遺產與認同建構:臺北與香港的殖民地景保存〉,《輔仁大學藝術學報》,5:5-43。\n嚴佳代,2020,〈和平島文化發展與地方交通需求的爭議〉,《和平創生》,2:22-28。\n\n二、 英文文獻\nBennett, Tony. 1998. Culture: A reformer’s Science. London: Sage.\nGraeme Evans. 2005. “Measure for Measure: Evaluating the Evidence of Culture’ s Contribution to Regeneration.” Urban studies 42(5/6): 1-25.\nKim, Changwook. 2015. “Locating creative city policy in East Asia: neoliberalism, developmental state, and assemblage of East Asian c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3(3): 312-330.\nMatt Weaver. 2001. “Urban Regeneration - the Issue Explained.”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01/mar/19/regeneration.urbanregeneration1(accessed December 22, 2020).\nMcCann, Eugene and Ward, Kevin. 2011. Mobile Urbanism: Cities and Policy Making in the Global Age.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n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UNECE). 2008. “Guidebook on Promoting Good Governance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https://www.unece.org/fileadmin/DAM/ceci/publications/ppp.pdf(accessed December 17, 2020).\nYuen, Belinda. 2013. “Urban Regeneration in Asia: Mega-projects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Urban Regeneration, eds, Michael E. Leary and John McCarthy. London: Routledg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1062520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6252014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14101.pdf3.4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