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8393
題名: 女性幼兒園園長在職進修學位角色壓力歷程探究-正向特質觀點
A study on pressure of in-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 of female preschool directors - the positive traits perspective
作者: 鄧庭昀
Deng, Ting-Yun
貢獻者: 徐聯恩
Hsu, Lien-An
鄧庭昀
Deng, Ting-Yun
關鍵詞: 女性幼兒園園長
在職進修
多重角色壓力
正向特質
社會支持
Female preschool directors
In-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
Multi-role pressure
Positive traits
Social support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3-一月-2022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正向特質觀點,探討女性幼兒園園長在職進修之多重角色壓力因應歷程。所謂正向特質,係指有助於個體因應壓力、適應生活之個人特質,這些性格特質少部份源於遺傳因素,多半因後天學習而得。\n本研究經由立意取樣,以畢業十年內之女性在職進修園長五名為樣本,採半結構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並根據the VIA Institute on Character所發展之二十四項性格優勢進行質性分析。\n研究發現說明如下:\n一、在職進修的女性園長身兼工作、家庭與學業多重角色,給生活帶來困境或壓力。\n二、正向特質是在職進修園長壓力因應的重要資產,協助其在多重角色壓力下,生活取得平衡、順暢運作,並順利完成學位。其中,(一)五位在職進修園長皆具備堅持、勇敢與愛好學習三項正向特質。(二)在工作方面,領導特質為在職進修園長們面對變動事務的磐石;審慎特質協助其思考縝密周延,行事穩健。(三)在進修方面,自律特質協助其有效自我調節,妥善規劃進修時間與研讀計畫,順利完成學業。(四)其他正向特質因人而異,包括:真誠帶來困境之突破、公平與仁慈成為人際關係之鷹架,感恩成為善的循環;熱忱與幽默使其樂在工作、享受學習。\n三、多重角色壓力,促成在職園長萌發出新的正向特質。如:勇氣與觀點。\n四、正向特質有利於在職園長建立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成為園長面對壓力與困境的另一重要助力。\n五、在職進修園長展現十四項正向特質,平均分佈在六大美德中;但較偏感性與關注自己面向,較少理性與關注他人,這可能與本研究所探討之在職進修情境有關。\n  依據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在職進修園長、高等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ressure of the process of female preschool directors in their in-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traits. In this study, five cases that meet the research conditions were found through intentional sampling, and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n1.Female preschool directors who were in-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 had multiple roles, and their multiple roles brought about role pressure and impact on life.\n2.Positive traits are an important asset for female preschool directors who were in-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 to cope with pressure:\n(1)The five preschool directors all possessed the positive straits of "persistence", "brave", and "loving learning".\n(2)In work, as the preschool director role, the "leader" strait calmed them while facing changes during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 The "prudence" strait helped to make the thinking carefully and thoughtful, steady and cautious.\n(3)In in-service education, the "self-regulation " strait could effectively adjust themselves, and could plan the study time, reading plan, arranged the progress of thesis, etc., so that the paper could be completed within the target time.\n(4)Other strait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it helped preschool directors to achieve a balance in their lives at the time. With the help of the individual`s positive straits, they finally completed the degree.\n3.Social support became a boost for individuals as facing difficulties.\n4.The preschool directors had straits to make life run steadily, and pressure sprouts new positive straits.\n\n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nRobert E. Slavin(2013)。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張文哲,譯)。學富文化。(原著出版於2014年)\nCarr, A.(2014)。正向心理學(鄭曉楓、余芊瑢、朱惠瓊,合譯)。揚智。(原著出版於2011年)\nMartin E. P. Seligman(2009)。真實的快樂第二版。(洪蘭,譯)。遠流。(原著出版於2004年)\n吳清山(1997)。學校效能研究。五南。\n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五南。\n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n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n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n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心理。\n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n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n吳明烈(1998)。跨世紀的學習宣言:一九九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習報告書。師友雙月刊,(367),37-40。\n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n何兆偉(2016)。教師學位進修問題與因應方式之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 57-62。\n簡楚瑛(1998)。淺談附幼校(園)長在幼稚園教學歷程中的領導角色。國教世紀,179。6-10。\n陳伊琳(2018)。重訪德與福的關係:正向心理學的新詮釋及其對品德教育的啟示。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6(4),47-82。\n歐慧敏、曾玉芬(2009)。學前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幼兒教育研究,1,141–178。\n簡楚瑛(2001)。幼稚園園長與托兒所所長角色及其所處園、所文化環境互動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24,135-166。\n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成果的分析。國科會研究會刊人文及社會科學, 10(2),232-254。\n歐慧敏,(2008)。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間之適應適應歷程。教育研究月刊,166,109-123。\n廖鳳瑞(1997)。幼教經營的雙贏策略。新幼教,14,12-15。\n許玉齡(2002)。公立幼稚園園長的工作職責與角色之調查研究。國教學報。16,249-278。\n許玉齡(2012)。新手幼兒園園長專業培訓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9。1-24。\n郭丁熒(2012)。國中小師生對「好學生」的角色期望。教育政策論壇,15(4),129-158。\n邵蘭馨(2015)。我國終身教育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趨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40-43。\n吳珍梅、程小蘋(2011)幼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個到園輔導的在職進修方案之探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2),1-28。\n周美慧、翁福元、李瑞金、鍾芳玲(2013)。從教育公平檢視臺灣幼托整合政策。幼兒教育年刊,21,245-262。\n郭丁熒(2003)。教師的多維影像:教師角色之社會學論述。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2),161-186。\n陳瑞成(2000)。國小輔導主任的角色壓力及其因應策略。國教世紀,191,79-84。\n陳坤虎、涂妙如(2019),探討正向心理學於幼兒園教師之應用:以正向特質切入,輔仁民生學誌, 25(1), 65-84。\n曾文志(2006)。活出生命的價值-正向心理學的認識,師友月刊,(464),0-7。\n鄭曉楓(2018)。一種新的嘗試:正向心理學取向正念方案的介紹與評論,輔導季刊,54(2),1-14。\n黃俊傑(2008)。心理學新典範—談正向心理學。國教之友,59(2),58-65。\n楊國賜(2014)。終身學習的新思維與新方向。台灣教育,689,2-7。\n潘玉龍(2016)。從終身學習談學校教育人員在職進修之紮根理論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57-62。\n朱嘉崎、鄔佩麗(1998)。台灣婦女女性意識發展歷程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51-71。\n陳秀珍(2007)。淺談女性角色的演變。網路社會學通訊,(65)。\n曾信超、黃新宗(2008),壽險業務人員樂觀程度、工作壓力與工作努力對其業務績效之影響,朝陽商管評論,7(3),93-112。\n曾素秋(1997)。性別角色的轉換與新兩性關係。教育資料文摘,(232)。\n陸洛、黃茂丁、高旭繁(2005)。工作與家庭的雙向衝突:前因、後果及調節變項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27),133-166。\n張德銳(1998)。以校長評鑑提升辦學品質-談校長評鑑的目的、規準與程序。教師天地,96,4-9。\n田秀蘭(2010)。華人生涯調適之實徵研究:相關因素及諮商方案之發展與效果驗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結案報告。\n邱文彬(2000)。社會支持因應效果的回顧與展望。國立高雄餐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n侯佳惠(2002)。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張衛族(2002)。幼稚園園長專業角色與任用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n周淑華(2007),行政機關女性高階主管職涯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n游家興(2010)。公立國民中學學務主任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童鳳嬌(2004)。家管與主管:一位國中女校長的生命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陳淑娟(2016)。幼兒園主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王千逸(2007)。實習教師求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孫瑜成(2004)。國中資優學生人格特質、壓力調適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謝宜瑾(2013)。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與壓力調適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洪美花(2008)。彰化地區托兒所所長對保育人員在職進修之看法(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n陳艷紅(2001)。國民小學女性主管角色衝突與調適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n黃淑嫆(2004)。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n林于萱(2011)。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n劉素滿(2008)。女性校長工作角色與家庭角色關係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高碧森(2010)。已婚教保人員在職進修角色衝突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有青少年兒童家庭之教保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陳美足(2019)。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在職進修意願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n謝京含(2006)。幼稚園主管在職進修之現況、需求與困難(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n陳思妤(2013)。已婚國小女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與因應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徐世宗(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n何兆偉(2002)。國小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之動機與其專業發展情形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大學,臺東縣。\n丁兪文(2018)。大學生正向特質、希望感、創意自我效能與個人創造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n陳美足(2019)。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在職進修意願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n柯雯綾(2014)。母職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角色壓力、家庭支持與親子關係之相關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許泰榕(2020)。義務「張老師」的正向心理特質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生涯調適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湯瑞雪(2000)。國中教師角色轉變之研究—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吳孟玲(2016)。高雄市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與學生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n余季容(2015)。應用正向心理特質情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學生正向意義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劉宇軒(2016)。國中學生知覺教師正向心理特質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馮鎮城(2003)。高職轉型為綜合高中其職業類科教師角色壓力與調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王嬋媚(2004)。高中職轉型為綜合高中組織變革、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以社會支持為干擾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陳艷紅(2001)。國民小學女性主管角色衝突與調適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n劉淑媛(2002)。國小女性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n鄭美玲(2001)。女性創業家創業經驗與生命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高立文(2002)。半邊天-女性領導人成功經驗之探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林佳蓁(2013)。國民中學主任角色壓力、工作倦怠對幸福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林妙臻(2007)。國民小學女性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n羅瑞鳳(2012)。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兼任主任的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n劉淑茹(2006)。台中縣市私立幼兒園園所長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n劉寶鳳(2013)。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在職進修角色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n賴佳杏(2005)。已婚職業婦女進修研究所時懷孕的生活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陳昭吟(2005)。已婚職業婦女追求高等教育的壓力源及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n胡雅淳(2011)。在職進修婦女之多重角色壓力與因應策略-以幼教(保)系大學進修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n楊婷淳(2008)。在職進修人員角色間衝突、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齊睿君(2016)。在職嬰幼兒母親角色衝突、社會支持、休閒參與對其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n林芳如(2018)。角色間衝突、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碩士在職專班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n陳思穎(2002)。已婚國中女教師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洪品蓁(2004)。高雄市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邱瑞妏(2015) 國中學生正向特質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楊美怡(2014)。國小學童自我覺察對挫折容忍力的影響:以正向特質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n鄭志達(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特質、永續卓越領導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n吳婕鳳(2011)。高雄市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與生命價值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劉淑茹(2006)。台中縣市私立幼兒園園所長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n梁家俊(2020)。大學生生活壓力對手機成癮的影響:以正向特質的六大美德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n佘柏龍(2017)。醫務社工正向特質在工作壓力中之因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大學。\n林惠如(2016)。情緒障礙巡迴輔導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工作壓力即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陳芃綺(2016),農村青年正向心理特質、社區參與程度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n溫建順(2018)。苗栗縣軍訓教官正向心理特質與工作壓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n陳玉玲(2015)。高雄市楠梓區加昌國民小學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及工作壓力對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n余瑞坤(2017)。警察正向心理特質、休閒活動、家庭關係與壓力感受之研究問卷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n張畹平(2015)。臺北市國小輔導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工作壓力與專業耗竭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n蔡麗雯(2013)。高雄市高中教師正向心理特質、情緒勞務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謝玫芸(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陳佳妙(201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正向心理特質與其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吳懿芳(2011)。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休閒參與及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葉千綺(2010)。高雄縣市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n黃雯瑜(2019)。金融保險業務人員的正向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n余婉禎(2011)。女性工作滿足者正向特質之運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n黃曉頎 (2010)。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家長教育期望與其正向人格特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n王孟愉(2007)。高風險家庭因應壓力之適應歷程-以優勢觀點為取向(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n季紅瑋 (1996)。台北都會區原住民族國中生壓力因應歷程之初探—以優勢觀點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n葉家君(2014)。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正向特質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n施呈翰(2018)。諮商心理師人道美德長處、復原力與專業耗竭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n謝靜雅(2019)。照顧者正向心理特質、工作壓力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n林蕙薌(2012)。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與學校組織文化及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施政宏(2014)。高中科展指導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壓力來源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賴曉菁(2015)。私立幼兒園園長碩士在職進修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馬蕙慈(2003)。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n柯杏枝(2011)。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游麗君(2008)。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陳靖允(2008)。補習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郭茂松 (2001)。從專業理論探討國小教師專業發展中在職進修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n楊里巧(2011)。幼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n周嘉彥(2013)。中部五縣市國民中學音樂教師人格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林秋惠 (2006)。高高屏地區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葉明蒼(2009)。高雄縣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人格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趙沂源 (2009)。高職電機電子群教師對教師在職進修態度與教師進階制度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吳玟潔 (2010)。國中資優班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及課程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項祖恩(2013)。初任教師擔任國中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趙秀真 (2003)。公立大專校院會計單位組織文化、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莊淑昀(2006)。台北市中等學校特教教師角色壓力、情緒智能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n林亞萱(2011)。幼兒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n呂慧真(2015)。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n陳芳瑜(2011)。已婚懷孕女性歷經母職與在職進修碩士學位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n劉美玲(2013)。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成長相關性之研究-以臺中市國小教師碩士學位進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n許文祺(2013)。屏東縣已婚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壓力與教學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n劉佩詩(2006)。「家庭版」沿革及女性角色轉變—以《中國時報》為例(1959-2004)(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n謝坤鐘(1993)。職業婦女婚姻角色衝突、婚姻適應、婚姻滿足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n王國浩 (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n林志丞(2010)。國中教師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以角色壓力、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楊朝鈞(2010)。幼稚園教師的角色壓力、幸福感與離職意向之關係:以東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王秋絨(1981)。國中組織環境對教師壓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劉宏鈺(2002)。雙生涯家庭女性繼續學習歷程與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n黃如儀(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n吳秉恩(1991)。管理才能發展方案實施與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陳慶寧(2012)。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n林麗秋(2003)。臨床護理教師角色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莊淑昀(2006)。台北市中等學校特教教師角色壓力、情緒智能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n謝美蘭(2001)。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學習與工作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張嘉怡 (2011)。內外控人格特質、自我效能與角色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雙和分區在職進修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郁淑芳(2009)。澎湖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n林世賢(2011)。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韓繼成(2002)。國民中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陳盈伶(2014)。看見亮點:兩位新住民女性之生命史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n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1)。2021性別圖像。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1日,檢自https://gec.ey.gov.tw/Page/8996A23EDB9871BE\n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0)。2020性別圖像,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1日,檢自https://gec.ey.gov.tw/Page/8996A23EDB9871BE\n教育部(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600/cp.aspx?n=37734BA79B67A89A&s=AF04D533FC93AA8D\n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教育部 110 年度施政計畫-草案版,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BCD0AD83BC2FC94C\n全國法規資料庫,教師法,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0\n全國法規資料庫,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38\n全國法規資料庫,幼兒園行政組織及員額編制標準,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46\n全國法規資料庫,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n全國法規資料庫,教保服務人員條例,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71\n梁郁如(2018)。剖析三大壓力源,讓台灣女性活出精彩。天下網路雜誌,上網日期2021年01月22日,檢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3464\n教育部統計處。101-109學年度合格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數—按性別、職務與學校所在縣市別分,上網日期2021年12月05日,檢自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ZViStQdk5IMDCajYSMDW5Q%40%40&d=m9ww9odNZAz2Rc5Ooj%24wIQ%40%40\n教育部統計處。105-109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註冊率,上網日期2021年12月05日,檢自https://eds.moe.gov.tw/edust/webMain.aspx?sys=100&funid=eduout&funid2=B090100&cycle=4&outkind=1&outmode=8&defmk=1&outkind=1&fldlst=111111111111&codlst0=11111111111111&codlst1=1&dfknd=1212\n教育部統計處。106-109學年度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人數—按學歷別分,上網日期2021年12月05日,檢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ebook/Education_Statistics/110/110edu_EXCEL.htm\n\n二、英文部分\nSelye, H. (1976) Stress in Health and Disease. Butterworths, Boston.\nHarday, M. E. & Conway, M. E. (1978). Role Theory: Perspective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Crofits.\nKahn, R. L.,Wolfe, D. M., Quinn, R. P., Snoek, J. D. & Rosenthal, R. A.(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n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3). Character strengths 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 381-384.\nConnor-Smith, J. K., & Flachsbart, C. (2007). 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coping: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6), 1080–1107.\nMcCrae, R. R., & Costa, P. T. (1985). Updating Norman`s "adequacy taxonomy":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in natural language and in questionnai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9(3), 710–721.\nHardy, M. E. & Conway M. E. (1978). Role theory: Perspective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New York, NY: Appleton-Century-Corfts.\n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nRashid, T., & McGrath, R. E. (2020). Strengths-based actions to enhance wellbeing in the time of COVID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lbeing, 10(4), 113-132.\nPeterson, C., Ruch, W., Beerman, U., Park, N., & Seligman, M. E. P. (2007). Strengths of character, orientations to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 149-156.\nSeligman, M. E. P. (2011).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Free Press.\nHafsah Jan NET/JRF, (2017). Teacher of 21st Centur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chool of Education & Beharioural Sciences, l7(9), 50-54.\nPeterson, C., Park, N., Pole, N., D’Andrea, W., & Seligman, M.E.P. (2008). 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1(2), 214–217.\nHeintz, S., Ruch, W. (2020).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Job Satisfaction: 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s Across Occupational Groups and Adulthood. Applied Research Quality Life, 15, 503–527.\nHaslip, M. J., & Donaldson, L. (2020). How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resolve workplace challenges using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model character for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nGleeson, J. F. M., Eleftheriadis, D., Santesteban‐Echarri, O., Koval, P., Bastian, B., Penn, D. L., Lim, M. H., Ryan, R. M., & Alvarez‐Jimenez, M. (2020). Positive and meaningful liv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udaimonic well‐being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 Early Intervention in Psychiatr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n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6). Cognitive Theories of Stress and the Issue of Circularity. In M. H. Appley, & R. Trumbull (Eds.), Dynamics of Stress. Physiological, Psychologc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pp. 63-80). New York: Plenum.\nPeter R. Worrell. (2009) Character Strengths of Entrepreneurs. 上網日期2021年11月20日,檢自http://positivepsychologynews.com/\nVIA Institute on Character (2021)。上網日期2021年11月20日,檢自https://www.viacharacter.org/character-strengths-via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107157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701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01301.pdf3.91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