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8678
題名: 新住民子女跨國銜轉教育之研究
作者: 高雅寧
Kao, Ya-ning
貢獻者: 民族系
關鍵詞: 跨國銜轉生 ; 新住民子女 ; 教育 ; 政策
日期: Apr-2021
上傳時間: 6-Jan-2022
摘要: 一、研究緣起\r\n近幾年來,台灣各級學校接納了一批「曾於非台灣國教體制接受一定期限教 育之學童,或是曾數次銜轉於台灣國教及其他教育體制之學童」的「跨國銜轉 生」(簡稱「跨銜生」),根據 2018 年政府掌握的人數共 832 人,其中越南背景 的銜轉生為大宗。在台銜轉生面臨來自「家庭」、「學校」與「社區」幾方面的困 難。跟台灣土生土長新二代不同,他們不會中文,但在學校得用國語學習。所 幸,政府已經投注教育資源,尤其針對東南亞七國的跨國銜轉生,提供「華語補 救教學」的經費,讓就讀之學校聘請老師與通譯協助,加強語言學習。雖有補助 管道與配套辦法,但目前政府所推行的措施之成效如何?其他移民國家對移民 兒童教育支持做法為何?政府如何增強銜轉生的心理適應與學習支持網絡?以 上這三個問題是本研究案關注的重點。\r\n二、研究方法及過程\r\n訪談個案共有 147 位,訪談者分佈全台 10 個縣市,實地觀察場域共 14 處, 專家諮詢共有 31 位,焦點團體訪談共有三場,專家座談會三場。其中廣義的新 住民與其子女數約佔總人數的 40.14%,即 59 位(銜轉生 24 位、新住民 25 位[ 家長、通譯與華師]、新二代 1 位、投資移民 2 位、與留學生或家人 7 位)。\r\n本案研究過程共分四大階段,首先:二月上旬完成越南移地研究,透過 拜訪台灣銜轉生來源大國越南幾個教育機構與外交單位,評估延伸國外進行 銜轉教育支持的可行性。接著,於三月到六月間,本案進入研究倫理審查, 團隊不斷修改調整訪綱與設計網路問卷,並廣發網路問卷,招募受訪者。第 三階段是倫理審查通過與疫情控制鬆綁後,於七月到十月間,以採取多重立 意取向與滾雪球方式,考慮多種變項,篩選出個案並密集約訪,同時也進行 焦點團體訪談、專家諮詢,以及參與觀察銜轉生的學習活動。第四階段是十一月與十二月,進行逐字稿整理、資料分析與期末報告撰寫,並提出針對銜 轉生心理適應與學習支持的具體建議。最後再利用 2021 年前三個月增加專 家學者諮詢與座談,完善最後的結案報告。\r\n三、重要發現\r\n我國目前對於新住民及其子女的福利是相當關注的,跨國銜轉生的「華語 補救教學」經費是從這項補助而來,主要補助東南亞七國婚姻移民弱勢家庭, 國外一般來說是補助經濟弱勢的移民家庭與兒童。對於政府需要建立一套跨國 銜轉生學習安置、追蹤、評量與管理系統。華語師資與通譯人才庫可整合於 「跨國銜轉孩子之系統」中。銜轉生來台後,建議有半年的緩衝期,就近在各 縣市行政區內的學習中心或學校進行語言、生活與文化等方面的適應與學習。 政府補助對跨國銜轉生的師資培訓與教材編寫,並支持相關學術研究。在大學 師培課程中增加銜轉生議題的課程,與擴大針對學校老師與行政人員關於銜轉 生教育支持之訓練。對於移民家庭學前兒童加強追蹤,同時也增加銜轉生高中 職升學管道與高教的機會。在語言支持上,首先要落實「華語習得會議」,對銜 轉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追蹤與評量,根據個別學生的需求給予華語時數補助的增 減,在結案上也需要具體落實。\r\n在分析三類銜轉狀態個案的家庭、學校與社區所給予的支持與資源的多 寡,以及相關配套對銜轉生產生的影響後發現,資源的投入跟銜轉生所處的現 階段沒有絕對的關係。我們訪談與長期輔導的 26 個個案中,有 12 個已經完成 銜轉,但其中僅有 5 位校方有投注華語補救的資源。9 位正在銜轉階段的個 案,都正在接受學校聘請的華師進行語言教學,有些還有通譯陪伴,他們未來 發展值得繼續追蹤。最後有 5 位是本團隊歸為「適應與銜轉不良者」,但這些個 案在銜轉初期若能被悉心輔導或者有兼顧到他們的認同與文化適應,應該可以 有更好的發展。\r\n學校中的三類教育人員根據其輔導與協助銜轉生之經驗,提出了建議與看 法。學校端與教育局/處端,建議放寬銜轉生補助的國別身份限制。編班上教育 局處給予彈性做法對學生編入友善班級很重要。需要建立一個追蹤系統,讓國 中小的銜接更為順利,對於銜轉生有特教需求的學生也須予以重視與追蹤。學校內部各處室間的協作很重要,親師、師生、生生、以及華師、通譯與學校間 的良性互動與協作亦有益於銜轉生的教育支持。政府部門需要更頻繁舉行銜轉 生輔導知能訓練,讓學校老師、華語老師與通譯彼此認識各自的專業,並在培 訓課程針中針對銜轉生的學習與適應需求獲得專業訓練,政府也需要編寫相關 教學手冊給第一線的銜轉生教育工作者。銜轉生家長也需要被關照。社區中會 接觸與協助銜轉生的課後班老師、宗教機構輔導志工,以及新住民服務據點的 社工與志工也都要列入銜轉生知能培訓的對象。最後,專業兒童華語師資與通 譯都需要有合理的酬勞,如果採團體輔導方式,集中補助經費,以聘請專業兒 童華語老師與「教育通譯」,不但精簡經費,更可事半功倍。\r\n戶政機關需要在第一時間提供給銜轉生歸台時的教育相關資訊,需要單一 但多語言的服務窗口。在國內行有餘力後,可考慮延伸銜轉生的海外支持系 統,羅列兩種做法:1) 海外僑校可肩負起銜轉生華語教學任務,2) 經濟文化 辦事處的僑務組與教育組可聯合在銜轉生來源較多的城市或地區,與當地大學 合辦營隊活動,連結台灣新二代與未來的銜轉生。\r\n四、主要建議事項\r\n本案的建議與立法院法制局專題研究報告《跨國銜轉生輔導問題研析》 (李高英 2020)所提出的六大建議中有五點相似,更說明這幾點有優先修改相 關規定或辦法之必要。這五點包括:\r\n1) 修法的第一點「擴大銜轉生補助對象之身份」\r\n2) 第二大項給政府之行政機關與學校的建議中之第五項「建立銜轉生個人輔導系統」,\r\n3) 第九項「建立銜轉生家長成長營及服務據點」\r\n4) 第十三項「銜轉生華語教材編寫與學習平台的建立」 5)第十五項「『教育通譯』的培訓與專業認證與提高酬勞」\r\n第一點:擴大銜轉生補助對象之身份\r\n 說明:有鑒於國內移入人口趨向多元,而弱勢家庭的銜轉生不限於來自東南亞七國,建議放寬補助對象之身份限制,但以補助弱勢家庭為優先考量。經費的來源可來自其他部門或基金。此外,在攬才政策與新南向政策推動下,有來台工作與留學的家庭子女也需要協助,不一定在經費上的協助,而是專業教學人才資訊的提供與推薦。\r\n第二點:跨國銜轉孩子之系統的優化與資訊整合:\r\n說明:由國教署委推高師大華語文研究所建置的「跨國銜轉孩子之系統」 可優化成一套結合銜轉生學習、安置、追蹤、評估與管理的全面性系統,並且 將相關的補助經費申請入口網站整合進該系統,並提供銜轉生輔導的人才庫 (專業華師、教育通譯、社工師、國際諮商師等等),還有《海歸學生圓學夢: 跨國銜轉生學習服務資源手冊》的相關連結等,以方便第一次協助的第一線教 育或行政人員可以馬上找到相關的資源。根據系統建置團隊與國教署承辦人說 明,上述部分功能已建置完成,目前該系統已經跟學籍資料庫對接,國教署正 在比對篩檢內政部提供的十萬筆資料,預計這學期結束(109-2)之前,能精準 地抓出資料,再交給縣市政府去通知學校。讓學生抵達國門後新設或恢復戶籍 時,就通知戶籍所在地的學校,讓學校能及早準備,包括經費申請及相關配 套。本案建議在相關培訓課程中說明該優化之系統的使用方法。 第三點:建立銜轉生家長成長營及服務據點:\r\n說明:有鑒於移民兒童與青少年在銜轉過程所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有些來自家庭,例如親子因為語言與文化有障礙而溝通不良,或者家庭對兒童教養方式不熟悉,導致家庭無法成為銜轉生的正面能量,或是因為銜轉生在學校有社交困難甚至跟同學不斷起衝突,家長也不知道如何協助,更甚至家長本身也有語言與生活適應的困難,建議學校或各地新住民服務中心或據點辦理經常性的銜轉生家長成長營,邀請已在台灣多年的新住民分享其經驗,再配合親職教育專家的講座,讓銜轉生家長有彼此交流、討論與解決相關問題的機會。反之,也可以針對一般社工或志工辦理銜轉生輔導知能訓練,讓大眾更認識銜轉生與其家庭。若無法用中文溝通的父母,服務據點可以提供通譯協助。\r\n第四點:銜轉生華語教材編寫、學習平台建立與學習成效測驗 說明:目前在第一線輔導銜轉生的體制內教師或華語教師最苦惱與困擾的是沒 有現成的教材,他們通常是自編教材,自創教學方式,各自摸索。若是能集中 已經有輔導經驗,且其輔導學生透過其自編的教材與教學方式,能事半功倍地 掌握華語聽說讀寫能力,並已經順利銜接到學校學科學習的教學從業人員,可 經由各大學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或/與華語中心召集起來,組成教材編寫團隊一 起提出教材編寫計畫,為不同語言程度與年齡之銜轉生編寫合適的教材與教學手冊,且同時可以將教材整合進銜轉生支持系統的平台上。教材編寫時,需要考量銜轉生在台生活地區的差異,例如城鄉、南北部,甚至地理環境、族群組成之差異,以及來源國家文化的差異。此外,也須設計對應教材的測驗,以評估跨轉生學習之成效,以利於後續結案評估。各大華語研究所也可引導與鼓勵\r\n有輔導銜轉生實習經驗的研究生根據以銜轉生教學教法的主題作為論文主題。\r\n第五點:\r\n「教育通譯」的培訓與專業認證與提高酬勞 說明:不是所有會說銜轉生母語者,就能夠擔任或勝任銜轉生通譯工作。建議 內政部與教育部合作共同培訓「教育通譯」,主要是讓他們熟悉教育相關的法 規、對台灣校園與教育體制有基本的認識,尤其是對輔導諮商與華語二語教學 有基礎的認識,這些取得培訓認證的通譯人才可以列入通譯人才庫,媒合到校 服務,或者駐點在以行政區為單位的銜轉生學習中心或新住民據點進行服務。 進入課室裡進行陪讀並不是最妥善的作法,通譯的角色應該是在學生踏入校園 前期(前一兩個月)協助學生認識校園與教室,認識老師與同學,並擔任親 師、師生間的翻譯,之後可以用巡迴的方式在區域內進行追蹤服務。\r\n 進階之作法是邀請有跨國銜轉生輔導經驗並有雙語能力的老師(通常是留學生)培訓新住民成為「教育通譯」的種子教師,這些教師經過培訓取得認證之後,可以保障其教學時數與課酬。若是更進階的教育通譯則可以往其他學科教學發展,此為雙語或雙軌學習的另一種作法。如果有特殊需要諮商的銜轉\r\n生,亦可聘請教育通譯協助專業諮商師,以確保諮商師的專業可以發揮作用,銜轉生也可以及時獲得協助。目前到校陪讀的通譯酬勞以最低基本工資計算並不合理,基本就是志工性 質。本案認為合理的課酬至少要跟國中小的老師的課籌一致,並以實支車馬費 與投保(勞保、意外險)為佳。鼓勵目前已經投入銜轉生通譯或擔任司法通譯的 新住民參加教育通譯訓練,在取得證照後,給予合理的薪資報酬,以確保專業 與減少人員的流失。
關聯: 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研究報告
資料類型: report
Appears in Collections:研究報告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41.pdf5.15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