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227
題名: 內線交易共同正犯與共犯之研究
A Study on Joint Offenders in Insider Trading
作者: 黃鈺宜
Huang, Yu-Yi
貢獻者: 劉連煜
Liu, Len-Yu
黃鈺宜
Huang, Yu-Yi
關鍵詞: 內線交易
共同正犯
共犯
Insider Trading
Joint Offenders
Co-Principal
Accomplice
Joint Criminal Enterprise Liability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1-Mar-2022
摘要: 內線交易不會永遠僅一人為之,企業內部人多有接觸內部消息之 管道及機會,且消息具備流通性,多數行為人共同犯之的案例時有所 聞,該多數行為人犯罪參與型態之區辨、認定及論罪等問題,橫跨財 經法及刑事法領域,更牽引美國法系內線交易與大陸法系犯罪參與之 交錯適用。實務上少有判決著墨於此;學術上,財經法學者與刑法學 者在內線交易領域雖有各自長期努力研究之議題,然在亟須財經法與 刑法傾心灌注、耕耘之「內線交易共同正犯及共犯」範疇,卻偏偏是 兩大學術領域之空集合,共同正犯及共犯在內線交易領域,並非全無適用上之問題,毋寧只是被學術及實務所忽略。\n\n為研究之完整性,本文分從共同正犯及共犯理論、要件及論罪三 大層面,逐層分析討論:首先是,共同正犯及共犯與內線交易理論之競合適用,以及在不同法體系下各自必要之調整與讓步。其次,參酌內線交易犯罪特性,協助實務推認犯罪參與之成立要件,特別是有證 明困難之主觀要件。最後,從我國刑法法益侵害及不法內涵,解決實 務論罪上之意見紛亂,提出內線交易犯罪參與行為人之論罪建議,並以對台開案及勁永案之綜合評析,具體運用之。\n\n「內線交易」、「共同正犯及共犯」學術發展累積至今已有相當歷史,然該蓬勃發展之榮景均僅在單一領域內,並未跨出該領域之框架, 放眼我國整體法制環境及法體系之調和,再加上實務對於問題意識之 欠缺與被動,使得此一跨領域爭議至今未被正視,外國法制經驗雖為 值得借鏡之對象,然並非所有舶來品皆能適應我國法制生態環境、解決我國境內本土的問題,本文除期望能對共同正犯及共犯在內線交易 領域之適用,提出具有建設性之調和建議,讓內線交易得以在我國刑法犯罪參與體系下落地生根發展,同時亦希望能藉此論文喚起學術及實務對此議題之重視。
Insider trading will not always be done by one person alone, as corporate insiders have access to insider inform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is circulating. The case is a cross-application of the common law of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civil law of criminal participation.In the field of insider trading, although scholars of financial law and scholars of criminal law have been working on their own issues for a long time, the area of "co- principals and accomplice in insider trading", which needs to be worked on by both financial law and criminal law, is an empty collection of academic fields of both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focus on the issues of joint offenders in the field of insider trading,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by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n\nFor the integrity of the research, we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theories of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s and accomplice, the elements, and the criminality at three levels. First, the competing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ies of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s and accomplice and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necessary adjustments under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Secondl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e of internal transaction, the elemen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rime should be considered, especially the elements of the main concern that are difficult to prove; Lastly, we propose to resolve the confusion of opinions on the criminalization of participants in insider trading crime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ringement of legal interest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wrongdoing in our criminal law, and propose the criminalization of participants in insider trading crimes, and us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aikai and Jinyong cases for specific operations.\n\n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insider trading" and "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s and accomplice" has a long history, but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is only in a single field, not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the field. Although foreign legal experiences are worthy of reference, not all imported products can be adapted to our legal\nenvironment and solve local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In addition, we hope that this paper will arous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n一、專書論文\n1. 山口厚著,付立慶譯,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2011 年 9月。\n2. 王皇玉,刑法總則,新學林,2019 年 18 月。\n3. 古承宗,論「車手」作為詐欺罪之共同正犯,收錄於:《犯罪支配與客觀歸責》,元照,2017 年 2 月。\n4.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元照,2008 年 1 月。\n5. 林東貿,刑法綜覽,一品文化,2015 年 8 月。\n6. 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2010 年。\n7. 林紀東,法學緒論,五南圖書,1999 年 3 月。\n8.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2019 年 9 月。\n9. 林書楷,刑法總則,五南圖書,2014 年 9 月。\n10. 甘添貴、謝庭晃,捷徑刑法總論,瑞星圖書,2004 年。\n11. 余振華,刑法總論,三民書局,2011 年 8 月。\n12. 高仰止,刑法總則之理論與實用,五南圖書,1996 年 2 月。\n13. 徐育安,共同正犯本質之探究—以德國法制與學說為核心,收\n錄於:《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甘添貴教授祝壽委員出版,2012 年 4 月。\n14. 柯耀程,刑法釋論 I,一品文化,2014 年 8 月。\n15. 陳子平,刑法總論,元照,2017 年 9 月。\n16. 陳子平,共犯論之研究(一)共犯處罰根據論,三民書局,1992 年 3 月。\n17. 陳子平,共同正犯之本質—犯罪共同說與行為共同說之對立,收錄於:《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2002 年 3月。\n18. 陳志龍,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自版,2006 年。\n19.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圖書部,1990年。\n20. 梁宇賢,法學緒論,三民書局,1993 年 9 月。\n21. 許玉秀,實質的正犯概念,收錄於: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年。\n22. 張天一,背信罪之共同正犯,收錄於:《時代變動下的財產犯罪》,元照,2015 年 10 月。\n23. 曾宛如,公司法制基礎理論之再建構,元照,2018 年 4 月。\n24. 黃常仁,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新學林,2009 年 1月。\n25.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元照,2012 年 3 月。\n26. 黃朝琮,美國案例法上內線交易責任主體範圍之變遷與啟示, 收錄於:《公司法論文集 II:特殊交易型態與資訊揭露》,新學林,2017 年 11 月。\n27. 蔡墩銘,刑法總論,三民書局,2006 年。\n28. 蔡墩銘,刑法精義,翰蘆圖書,2007 年 3 月。\n29. 賴英照,誰怕內線交易,三民書局,2017 年 10 月。\n30.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元照,2009 年10 月。\n31. 劉連煜,現代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2020 年 9 月。\n32. 劉連煜,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元照,2012 年 9 月。\n\n二、期刊\n1. Claus Roxin 著,許絲捷譯,法益討論的新發展,月旦法學雜誌,211 期,2012 年 12 月,頁 261-262。\n2. 王乃彥,論片面對向犯的必要參與之刑事責任——以貪污制罪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四款為題材,玄奘法律學報,21 期,2007年 12 月,頁 37。\n3. 古承宗,規範上的共同性與共同犯意聯絡/台高院 98 上訴 156,台灣法學雜誌,185 期,頁 202-204。\n4. 甘添貴,共同正犯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6 期,2003 年 4 月,頁 135。\n5. 甘添貴,正犯與共犯:第三講——共犯處罰的理論基礎,月旦 法學教室,14 期,2003 年 12 月,頁 77-82。\n6. 江朝聖,國會議員與內線交易——兼論証交易法「基於職業估 關係獲悉消息之人」之範圍,興大法學,19 期,2016 年 5 月, 頁 212。\n7. 江朝聖,論明訂「預定交易計畫」作為內線交易抗辯事由之必 要性,東吳法律學報,30 卷 2 期,2018 年 10 月,頁 49-54。\n8.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 討,政大法學評論,45 期,1992 年 6 月,頁 264-265。\n9. 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的 解釋適用取向為中心,法學叢刊,53 卷第 2 期,2008 年 4 月, 頁 54。\n10. 林書楷,資本市場刑法——以內線交易及操縱市場罪為中心, 月旦財經法雜誌,23 期,2010 年 12 月,頁 56-63。\n11. 武永生,內線交易案件「獲悉」與「利用之爭論—股市之極限 遊戲規則(一),銘傳大學法學論叢,10 期,2008 年 12 月,頁 175-225。\n12. 柯耀程,共犯成立基礎與處罰基礎,法學叢刊,41 卷 2 期, 1996 年 4 月,頁 82-86。\n13. 柯耀程,共同正犯形成之判斷—評刑法修正後之適用與釋字第 一 0 九號之重新詮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5 期,2006 年 12 月,頁 8。\n14. 柯耀程,參與論(一)—犯罪參與的基本概念,月旦法學雜 誌,158 期,2008 年 7 月,頁 255。\n15. 柯耀程,參與論(三)—共同正犯,月旦法學雜誌,164 期, 2009 年 1 月,頁 254-257。\n16. 柯耀程,共犯理念的重新建構,輔仁法學,39 期,2010 年 6 月,頁 101-119。\n17. 柯耀程,支配理論的緣起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100 期,2011 年 2 月,頁 206-212。\n18. 柯耀程,「車手」共同正犯的共同性研判——兼論最高法院一○○ 年度台上字第二八三三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9 期,2012 年 10 月,頁 53。\n19. 柯耀程,期約賄賂罪的成罪判斷——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 第 2180 號、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104 年度重矚上更(四)字 第 26 號刑事判決解析,月旦裁判時報,7 期,2018 年 8 月,頁34。\n20. 姚志明,內線交易責任主體之研究,月旦民商法雜誌,30 期,2010 年 12 月,頁 99。\n21. 徐育安,共同正犯之意思聯絡與加重結果--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三四三○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 期,2011 年2 月,頁 98-100。\n22. 陳子平,論正犯與共犯之概念,政大法學評論,48 期,1993 年9 月,頁 131。\n23. 陳子平,犯罪共同說與行為共同說,月旦法學教室,26 期,2004 年 12 月,頁 15-17。\n24. 陳子平,新刑法總則之理論基礎——正犯與共犯,月旦法學雜誌,135 期,2006 年 8 月,頁 188-189。\n25. 陳子平,論共犯之獨立性與從屬性,東吳法律學報,19 卷 3期,2008 年 1 月,頁 9-34。\n26. 許澤天,強制支配——犯罪支配概念的具體續造,東吳法律學報,21 卷 3 期,2010 年 1 月,頁 50。\n27. 許澤天,對向犯之研究,成大法學,19 期,2010 年 6 月,頁49-77。\n28.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學與資訊財產權探討內線交易理論:兼論內線交易內部人之範圍,臺大法學論叢,37 卷 3 期,2008 年 9月,頁 109-114。\n29. 張心悌,內線交易內部人之判斷——高雄地方法院九四年訴字第二七九一號刑事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114 期,2008 年10 月,頁 180-188。\n30. 張心悌,內線交易消息傳遞之民事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4 期,2010 年 6 月,頁 139-140。\n31. 曾宛如,內線交易之行為主體,台灣法學雜誌,98 期,2007 年9 月,頁 296-298。\n32.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係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臺大法學論叢,38 卷 1 期,2009 年 3 月,頁 264-303。\n33. 黃柏夫,內線交易之民刑事責任,萬國法律,158 期,2008 年 4月,頁 61。\n34. 黃朝義、吳天雲,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犯罪學期刊,5 期,200 年 6 月,頁 337。\n35. 黃惠婷,我國與德國刑法共犯理論的發展,刑事法雜誌,40 卷3 期,1996 年 6 月,頁 44-46。\n36. 黃惠婷,犯罪支配理論下的共謀共同正犯,台灣法學雜誌,161期,2010 年 10 月,頁 75。\n37. 黃惠婷,幫助行為與因果關係,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2 期,2000 年 7 月,頁 137-142。\n38. 黃惠婷,共同正犯與幫助犯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7期,2000 年 12 月,頁 143。\n39. 黃惠婷,幫助故意,台灣法學雜誌,111 期,2008 年 9 月,頁139-142。\n40. 黃惠婷,幫助犯之參與時點,台灣法學雜誌,123 期,2009 年 3月,頁 130。\n41. 蔡聖偉,論幫助行為之因果關係,政大法學評論,134 期,2013年 9 月,頁176。\n42. 賴英照,內線交易的基礎理論,月旦法學雜誌,123 期,2005年 8 月,頁 172-173。\n43. 賴英照,知悉消息或利用消息的論辯,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53 期,2016 年 10 月,頁 4-22。\n44. 劉成墉,內線交易消息受領人之探討——以遠距消息受領人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學論,17 期,2012 年 6 月,頁 187-188。\n45. 劉連煜,內線交易與行為主體,月旦法學教室,第 102 期,2011 年 4 月,頁 69-71。\n46. 劉連煜,利多買進或利空賣出之「相對應買賣」是內線交易成 立前提?——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八○七○號刑事判決之 評釋,月旦裁判時報,8 期,2011 年 4 月,頁 55-58。\n47. 劉連煜,證券交易法:第二講—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最新案例 研析,月旦法學教室,104 期,2011 年 6 月,頁 64。\n48. 劉連煜,大法官釋字第 770 號併購正當程序與權利救濟解釋的 檢討──以資訊揭露、利害迴避、現金逐出門檻與股份收買請求 權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306 期,2020 年 11 月,頁 98。\n49. 劉連煜,內線交易刑事責任犯罪所得如何計算,月旦法學教 室,121 卷,2012 年 11 月,頁 26。\n50. 劉連煜,內線交易犯罪所獲取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之計算──最 高法院刑事大法庭 108 年台上字第 4349 號裁定評釋,月旦裁判 時報,108 卷,頁 63-77。\n51. 薛智仁,加重內線交易罪/最高院 101 台上 1857 判決,台灣法學 雜誌,212 期,2012 年 11 月,頁 199、202。\n52. 謝煜偉,論金融機構特別背信罪,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5 卷 4 期,2016 年 12 月,頁 2069-2085。\n53. 蕭宏宜,共同正犯的概念內涵與實務發展,法令月刊,65 卷 2 期,2014 年 2 月,頁 81-84。\n\n三、學位論文\n1. 吳元曜,美國、日本、德國及我國內線交易刑法規制之比較以及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n2. 陳冠潔,我國內線交易規範行為主體與責任類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n3. 黃志中,論內線交易刑事規範之正當性與理論基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n4. 莊嘉蕙,內線交易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迎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2009 年 7 月。\n5. 游明得,共同正犯概念之重塑,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 年。\n\n四、其他資料\n1. 立法院公報第 76 卷第 96 期院會紀錄,1987 年。\n2. 蔡志方,論法律能否溯及既往成為特別法,2021 年 9 月 7 日,檢自:https://www.lawbank.com.tw/treatise/dt_article.aspx?AID=D 000023969\n\n\n英文部分\n1. HAZEN, THOMAS LEE,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2002).\n2. LOSS,LOUIS,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2004).\n3. LANGEVOORT, DONALD C.,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nENFORCEMENT AND PREVENTION (2021)., available at WestlawNext: https://www.westlaw.com\n\n\n日文部分\n一、書籍\n1. 平野龍一,刑法總論 II,有斐閣,1979 年 11 月。\n2. 高橋則夫,規範論と刑法解釈論,成文堂,2007 年 10 月。\n\n二、網路資料\n藤田昭平,順次共謀による共同正犯の処罰根拠についての一試論,2021 年 9 月 7 日,檢自:https://www.law.hit-u.ac.jp/content/files/lawsc hool/hlr/HLR2_2.pdf\n\n\n德文部分\n1. Roxin, Täterschaft und Tatherrschaft, 8. Aufl. (2006).\n2. Roxi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II (1992).\n3. Stratenwerth,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I (200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765103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651039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3901.pdf4.82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