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572
題名: 民主選舉中社群網站之角色與功能 — 以 2018 年臺北市長選舉為例
Social network sites’ impacts on the results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taking 2018 Taipei city mayor election as an example
作者: 薛楨純
Hsueh, Chen-Chun
貢獻者: 邱坤玄
薛楨純
Hsueh, Chen-Chun
關鍵詞: 社群網站
民主選舉
網際網路
政治參與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1-Apr-2022
摘要: 選舉是民主制度中最重要能夠體現以人民為主的活動表現。\n隨著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的日新月異,同時也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大幅提升,在 Web 2.0 的世代,利用社群網站來進行政治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對於民主制度的實踐方式。與傳統大眾媒體的傳播過程相比,受眾在這些傳統的媒體中只能夠被動的接收訊息,而在網際網路的世代中,透過社群網站所進行政治意見的交換與討論與溝通及表達等雙向互動的行為,對於民主制度,將更能夠讓民眾突破物理性的空間距離與時間的限制,充分的利用網際網路所帶來的諸多便利性來達到政治參與的目的。\n而 2018 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的過程中,無論是政黨或是各個候選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將社群網站的功能充分的運用在選戰的過程中,本文以全臺灣最多人使用的臉書(FaceBook)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並以文獻分析法從中檢視社群網站對於民主選舉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發揮何種功能。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n專書\n王彥喬著,表裡柯P:迷思與真相。臺北:渠成文化,2021年。\n柯文哲著,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臺北:商周出版社,2019年。\n劉靜怡著,網路時代的新聞自由探尋。臺北:元照出版社,2021年。\n柯文哲著,白色力量3-柯P模式:柯文哲的SOP跟你想的不一樣。臺北:三采文化,2015年。\n許禎元著,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網際網路的資料蒐集。臺北:立威出版,1998年。\n陳泱璿、曾家巨著,2016臺灣網路社群使用型態與消費分析。臺北: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6年。\n郭全中著,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轉型戰略研究,中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9年。\n劉坤鱧著,翻轉選戰的流浪狗團隊:柯文哲核心幕僚談勝選關鍵,臺北:藍海文化,2015年。\n鄭自隆著,競選傳播:策略與管理。臺北:華泰文化,2012年。\n\n專書譯著\nBernard C. Hennessy著,趙雅麗、張同瑩、曾慧琦譯,民意。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nBrittany Kaiser著,洪士美譯,賣入白宮–歐巴馬致勝的行銷密碼(Barack, INC. Winning Business Lesson of the Obama Campaign.)。臺北:三采文化,2009年。\nBrittany Kaiser著,楊理然、盧靜譯,操弄【劍橋分析事件大揭祕】:幫川普當選、讓英國脫歐,看大數據、Facebook 如何洩露你的個資來操弄你的選擇? (Targeted:The Cambridge Analytica Whistleblowers Inside Story of How Big Data, Trump, and Facebook Broke Democracy and How It Can Happen Again)。臺北:野人出版社,2020年。\nCass R. Sunstein著,黃維明譯,網路共和國-網路社會中的民主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2003年。\nChristian Fuchs著,羅世宏、徐福德譯,社群媒體批判理論(Social Media: A Critical Introduction)。臺北:五南出版社,2017年。\nChristopher Wyie著,劉維人譯,Mindf*ck心智操控:劍橋分析技術大公開。臺北:野人出版社,2020年。\nDavid Runciman著,梁永安譯,民主會怎麼結束(How Democracy Ends)。臺北:立緒出版,2019年。\n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文化,2000年。\nSamuel P. Huntington著,王冠華、劉為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n\n期刊論文\n王泰俐,「臉書選舉?2012 年臺灣總統大選社群媒體對政治參與行為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第31卷第1期(2013年),頁1-52。\n王鴻志,「臺灣移動新媒體發展現狀及其政治影響評析」,臺灣研究,2015年,頁49-50。\n何子鵬、嶽虹,「試析網路新媒體在臺灣政治傳播中的作用-以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為例」,臺灣研究集刊,2015年,頁19。\n李洪波,「臺灣地區選民結構特徵及其理論闡釋」,臺灣研究,第6期(2017年),頁16。\n易紹傑、姚春玲,「新媒體時代對台資訊傳播策略思考-以2014年臺灣“反服83 貿”運動的新媒體運用為例」,新聞世界,2015年,頁117-118。\n林淑芳,「社群媒體與政治公民參與:網路政治討論頻率與政治討論異質性的中介角色」,傳播與社會學刊,第44期(2018年)。\n林淑芳,「社群媒體與政治公民參與:網路政治討論頻率與政治討論異質性的中介角色」,傳播與社會學刊,第44期(2018年)。\n徐家勇,「臺灣地區政黨政治演變特徵與趨勢觀察」,現代臺灣研究,第5期(2018年),頁37。\n張卿卿,「競選新聞框架與廣告訴求對選民政治效能與信賴感的影響」,新聞學研究,第70期(2002年),頁135-165。\n莊伯仲,「200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網路選戰策略-行動研究法之觀點」,選舉研究,第12:2期(2005年),頁79-109。\n陳品皓,「網路使用行為對於臺灣民眾政治參與的影響之初探研究」,復興崗學報,第108 期(2016 年),頁 95-120。\n林淑芳,「社群媒體與政治公民參與﹔網路政治討論頻率與政治討論異質性的中介角色」,傳播與社會季刊,第44期(2018年),頁 25-48。\n陳婉琪、張恒豪、黃樹仁,「網路社會運動時代的來臨?太陽花運動參與者的人際連帶與社群媒體因素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8卷第4期(2016年),頁467-501。\n陳憶寧,「電視新聞戲劇化效果研究:由議題設定與收視動機角度來看」,新聞學研究,第109期(2011年),頁77-120。\n陳憶寧,「臉書使用者的社會資本及政治參與」,傳播與社會學刊,第35期(2015年),頁141-183。\n曾盛聰,「當代臺灣青年政治觀的嬗變、特徵與啟示」,現代臺灣研究,2001年,頁58-61。\n葉明坤,「臺中市政府運用社群媒體於政策行銷與公共諮詢之研究」,2016年,頁1-19。\n劉仲矩,「網路衝突成因認知類型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第8卷第3期(2010年),頁299-322。\n蔡億鋒、吳豔林,「新媒體時代對台青年傳播策略分析」,新聞戰線,2015年,頁110-112。\n鄭宇君、陳恭、陳百齡,「社群媒體巨量資料搜集與分析─以Facebook與Twitter 為例」,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9卷第1期(2017年)。\n蕭怡靖,「從政黨情感溫度計解析臺灣民眾的政治極化」,選舉研究,第21卷第2期(2016 年),頁 1-42。\n吳志鴻、蔡依錞,「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社群網站Facebook的使用意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2014 年,頁 29-44。\n盧瑞陽,「網路虛擬社群之社群意識、社群依賴與社群公民行為之研究」。,2013 年第16 屆科技整合管理研討會,2013年,頁1-32。\n\n學術論文\n李韋廷,「審議式民主與大眾傳播媒體新角色初探」,國立政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n陳思瑜,「品牌社群特性、社群認同與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品牌社群類型之幹擾效果」,國立交通大學管理所碩士論文,2009年。\n鍾繼翌,「探討2000年與2016年年輕選民投票行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2016年。\n\n網際網路\n「2016美國總統大選:煽動仇恨、鼓勵歧視,美國猶太人對川普說不」,風傳媒,2016年3月21日,檢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90967,查閱時85 間:2019年3月21日。\n「Digital Report2020臺灣報告,臺灣網路生態大解析」,Breaktime富盈數據,2020年,檢自https://www.breaktime.com.tw/archives/6293,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88\n「Facebook坦承社群媒體可能對民主有負面影響」,中時電子報,2018年1月23日,檢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123001900-260412,查閱時間:2019年10月5日。\n「夕岸:社群媒體,是否必然走向分眾極化?」,端傳媒,2016年7月16日,檢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16-opinion-xian-internet/,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n「民進黨認同史上最低藍綠最接近」,中時電子報,2018 年8月20日,檢自https: //www. 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80820001305-260407,查閱時間:2020年8月20日。\n「你是主流還是小眾?一張圖揭密臺灣人最愛的社群媒體」,聯合新聞網,2020年4月14日,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7088/4491019,查閱時間:2020年5月6日。\n「取暖同溫層網路社群媒體的進步與封閉」,新唐人電子報,2017年4月8日,檢自http://www.ntdtv.com.tw/b5/20170408/video/193985.html?取暖同溫層%20網路社群媒體的進步與封閉|新聞最聚焦,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n「社群媒體Snapchat進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佈局政治新聞的優勢與策略」,新媒體世界,2015年5月26日,檢自86 https://whatsnextfornewmedia.com/2015/05/26/snapchat-for-2016-election/,查閱時間:2019年10月15日。\n「社群媒體是在增進人類福祉,還是在摧毀社會?」,民報,2018年3月1日,檢自https://www.peoplenews.tw/news/cbb82224-1996-4544-bfcd-48880ab28b29,查閱時間:2019年9月1日。\n「社群媒體時代觀察:民主政治上網發展,臉書、推特可以決定選票流向」,風傳媒,2016年5月1日,檢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11885,查閱時間:2019年5月1日。\n「社群媒體開啟的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之路」,新媒體世代,2015年4月17日,檢自http://whatsnextfornewmedia.com/2015/04/17/社群媒體開啟的-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路/,查閱時間:2019年10月15日。\n「社群媒體影響力直逼軍工企業的時代」,上報,2017年12月3日,檢自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9418,查閱時間:2019年10月15日。\n「阿拉伯之春的幕後推手:社群媒體讓人們團結在一起,最終也將我們撕裂」,關鍵評論網,2016年3月14日,檢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37698,查閱時間:2019年10月15日。\n「洪靖:網路民主,臺灣的選舉與未來」,BBC NEWS中文網,2014年12月9日,檢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99/article/2143,查閱時間:2019年5月8日。\n「突破你想像的柯粉組織圖-猜猜看柯文哲支持者是藍多還是綠多」,Buzz ORANGE,2018年8月10日,檢自https://buzzorange.com/2018/08/10/reasons-87why-ke-p-can-be-the-third-in-2020/,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n「美國大選的社群網戰」,想想論壇,2012年10月19日,檢自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08,查閱時間:2019年10月15日。\n「從美國總統大選看社群媒體力量」,phimedia.tv,2016年,檢自http://blog.phimedia.tv/2016/11/social-media-effects-us-president-election/,查閱時間:2019年10月5日。\n「誰才是國民黨的社群金雞母?全台16萬KOL粉絲頁影響力分析-政治人物類」,QSearch,2019年1月16日,檢自https://blog.dcplus.com.tw/marketing-knowledge/social_marketing/139901,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n「歷年數位機會(落差)調查彙整資料」,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檢自https://www.ndc.gov.tw/cp.aspx?n=55C8164714DFD9E9,查閱時間:2020年4月14日。\n「選舉社群戰,政治網路再也分不開」,電子時報,2018年10月15日,檢自http://www.ectimes.org.tw/Shownews.aspx?id=181012113821,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n「霍華德:假新聞氾濫社群人該改革了」,經濟日報電子報,2018年1月25日,檢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9222/2934042,查閱時間:2019年10月5日。\n「臉書討論有助於年輕選民政治參與?」,Yahoo時政論壇,2018年11月12日,檢自https://tw.news.yahoo.com/amphtml/【yahoo論壇%EF%BC%8F林日璿】臉書討論有助於年輕選民政治-010308247.html,查閱時間:2019年10月15日。\n「韓國瑜的文化霸權策略」,新公民議會,2018年11月7日,檢自http://newcongress.tw/?p=14753,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n「競選行動數位化,社群媒體追蹤政治人物比例大幅提升」,smart人人,2016年5月22日,檢自https://www.smartm.com.tw/article/31313539cea3,查閱時間:2019年10月5日。\n「觀點投書:選舉文化與網路科技」,端傳媒,2017年11月18日,檢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358147,查閱時間:2019年11月18日。\n\n\n\n英文部份\n專書\nKeith A. Quesenberry, Social Media Strategy, Rowman & Littlefield, 3rd, 2020.\n\n期刊論文\nAnders Olof Larsson, Hallvard Moe, “Studying Political Microblogging: Twitter Users in the 2010 Swedish Election Campaign”, New Media & Society 14(5), 2012, pp. 729-747.\nBengu Hosch-Dayican, Chintan Amrit, “How Do Online Citizens Persuade Fellow Voters? Using Twitter During the 2012 Dutch Parliamentary Election Campaign”,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014.\nHomero Gil de Zúñiga, Brian E Weeks, “Effects of the News-Finds-Me Perception in Communication: Social Media Use Implications for News Seeking and Learning About Politic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2(4), 2017.\nMatthew James Kushin, Masahiro Yamamoto, “Did Social Media Really Matter?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Media and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in the 2008 Election.”, 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3(5), 2010, pp.608-630, 2010.\nScott P. Robertson, Ravi K. Vatrapu, Richard Medinan, “The social life of social networks: Facebook linkage patterns in the 2008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Annual International.\nThomas J. Johnson, Barbara K. Kaye, Shannon L. Bichard, W. Joann Wong, “Every Blog Has Its Day: Politically-interested Internet Users’ Perceptions of Blog Credibility”, 2007.\n\n網際網路\nBoyd, D. M, Ellison, N. B.,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07, 檢自https://academic.oup.com/jcmc/article/13/1/210/4583062,查閱時間:2019 年 8 月18 日。\nChristine Williams, Jeff Gulati,“Social Networks in Political Campaigns: Facebookand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2006, 2008”, New Media & Society 15(1), 2009, 檢自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152565_Social_Networks_in_Political_ Campaigns_Facebook_and_Congressional_Elections_2006_2008,查閱時間:2019年 10 月 21 日。\nConference on Digital Government Research, Partnerships for Public Innovation, 檢自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1585199_The_social_life_of_social_networks_Facebook_linkage_patterns_in_the_2008_US_presidential_election,查閱時間:2019 年 10 月 21 日。\nHongwei “Chris” Yang, Jean L. DeHart, “Social Media Use and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US Election 2012.”, 2016, 檢自https//doi.org/10.1177/2056305115623802.,查閱時間:2019 年 8 月 18 日。\nMaeve Duggan, Aaron Smith,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on Social Media”, Pew Research, 2016, 檢自 https://www.pewresearch.org/internet/2016/10/25/the-political-environment-on-social-media/,查閱時間:2020 年 8 月 18 日。\nNicole B. Ellison, Charles Steinfield, Cliff Lampe, 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07, 檢自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111/j.1083-6101.2007.00367.x,查閱時間:2019 年 8 月 18 日。\nSebastián Valenzuela, Namsu Park, Kerk F. Kee, “Is There Social Capital in a Social Network Site?: Facebook Use and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Trust, and Participation”, 2009,檢自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1083- 6101.2009.01474.x,查閱時間:2019 年 10 月 21 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692202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22024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401.pdf1.95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Altmetric

Altmetric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