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852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黃智聰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Huang, Jr-Tsu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鄭瑋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Cheng, Wei-Yuen_US
dc.creator鄭瑋瑜zh_TW
dc.creatorCheng, Wei-Yuen_US
dc.date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23-09-01T06:46:02Z-
dc.date.available2023-09-01T06:46:02Z-
dc.date.issued2023-09-01T06:46:02Z-
dc.identifierG0110921201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852-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1109212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資料使用行政院主計總處2010年至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資料庫的橫斷面個體資料,探討人口年齡結構、可支配所得、生育率、性別比例、失業率、人口密度、自有住宅比率、感染新冠肺炎人口等因素對不同型態消費的影響。除了建構固定效果空間自我迴歸模型、OLS迴歸模型及傳統固定效果模型,觀察各縣市不同型態消費在空間上是否呈現聚集,以及某一個縣市內或相連鄰近縣市是否傾向選擇同一型態之消費,並針對台灣各縣市不同年齡消費對象的改變,在不同型態消費是否會產生選擇結構上的差異。\n運用空間計量模型進行迴歸分析,實證結果發現台灣家戶每年消費支出型態,唯有「教育休閒餐旅類」消費模型對固定效果空間之互依性有顯著的正向相關,但其他消費模型計有「消費總額」、「食物類」、「衣著類」、「居住類」、「醫療類」、「運輸通訊類」及「什項類」等7種型態,在空間自我相關係數估計結果均不顯著,說明各縣市這些消費型態不受鄰近區域上的空間影響。另外,針對前述7類追蹤資料進行傳統固定效果迴歸,利用各模型截距項的估計值探討地區特質固定效果及時間特質固定效果,以了解有哪些縣市具有地區特質會影響不同型態消費,並討論研究期間哪些時間點會影響不同型態之消費趨勢,最後探討其他變數對不同型態消費的影響進行分析與總結。\n綜觀本研究結果,隨著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增加,少子化卻導致戶內人口呈現遞減之趨勢下,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對消費總額、食物類及居住類等消費型態具有反向的影響力;相較年齡介於20至44歲及45至64歲人口,分別顯著地減少對居住類及衣著類項目之消費,而在醫療類、運輸通訊類及什項類型態之消費需求反而增加,因此,可以發現人口年齡結構改變能夠影響家戶不同型態的消費行為,進一步提供未來高齡少子化消費政策之參考。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 1\n第二節 研究目的 3\n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4\n第二章 文獻探討 6\n第一節 消費相關理論 6\n第二節 影響不同型態消費之因素 9\n第三節 臺灣實證研究 16\n第三章 台灣人口結構及消費型態現況分析 19\n第一節 資料來源 19\n第二節 臺灣人口年齡結構現況分析 20\n第三節 臺灣不同型態消費現況分析 26\n第四章 研究設計 33\n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n第二節 模型設定 38\n第三節 變數定義與預期影響 42\n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48\n第一節 共線性檢定及空間自我相關性分析 48\n第二節 空間計量模型實證結果 53\n第三節 傳統固定效果模型估計結果 55\n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2\n第一節 結論 62\n第二節 建議 64\n參 考 文 獻 65\n壹、中文部分 65\n貳、英文部分 68\n參、參考網站 69zh_TW
dc.format.extent3965293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201en_US
dc.subject不同型態消費zh_TW
dc.subject人口年齡結構zh_TW
dc.subject空間計量分析zh_TW
dc.subject傳統固定效果模型zh_TW
dc.title台灣人口年齡結構對不同型態消費的影響zh_TW
dc.titleThe Influence of Aged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on Consumption Patterns in Taiwan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壹、中文部分\n吳中書、郭迺鋒(2006)。人口結構變動對消費之影響。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專題報告。\n李政峰、藍青玉、連春紅(2007)。非線性消費行為與生命循環/恆常所得假說。農業與經濟,(38),1-30。\n林幸君、李慧琳、許聖民、林國榮(2015)。少子化與高齡化下的臺灣人口預測與經濟分析。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6(1),113-156。\n林吉琳、翁嘉禧(2011)。外資引進效果與中國大陸之經濟發展:31個省市的實證分析。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3),79-93。\n范芝萍(2009)。少子化和高齡化對家庭消費及其組成的影響。明新學報,35(2),131-153。\n徐建華(2006)。計量地理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120-126。\n徐茂炫、陳建亨、黃彥豪(2011)。逾百年臺灣縣市人口興衰之轉折:1897-2010。人口學刊,43,109-135。\n徐藝榕(2022)。新冠肺炎疫情前後消費者行為的變動分析。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n陳淑敏(2008)。高齡社會對經濟發展影響之研析。立法院議題研析報告(編號:R00449)。\n陳英哲(2009)。所得分配、家庭社經特質與家庭消費行為-臺灣核心家庭消費之實證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陳啟超(2010)。影響台灣民間消費總體經濟變數的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陳世能、曾昭玲(2015)。高齡化社會之所得來源與消費型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52),254-270。\n梁蘄善(1991)。地理學計量分析。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1-16。\n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編號:(111)008.0802)。\n彭建文、王佳于(2005)。不同縣市住宅自有率差異原因分析。台灣土地研究,8(2),1-20。\n彭素玲、郭迺鋒、周濟、方文秀(2009)。人口年齡結構、所得分配與產業結構轉型臺灣民間消費與總體產出之影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9(2),51-101。\n黃婉嘉(2009)。退休後的消費難題-臺灣的實證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馮惠珊、余惠芳(2009)。民間消費支出對台灣經濟影響之分析。華人前瞻研究,5(1),55-65。\n詹維玲(2009)。臺灣生命循環消費與退休。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9(2),129-159。\n鄒克萬(2000)。區域人口分布之時空分析。台灣土地科學學報,1,33-50。\n壽邇琪(2015)。消費外部性與台灣區域間消費行為之探討-空間計量模型之應用。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n蔡彣涓(2016)。老年人口的消費行為-以剛退休人口進行前後配對的實證研究。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6(2),45-85。\n薛立敏、陳綉里(1998)。住宅租擁選擇下家計消費支出之比較。住宅學報,(7),21-40。\n鍾俊文(2004)。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台灣經濟論衡,2(6),11-46。\n謝純瑩、周國屏(2002)。應用空間自相關分析於人口老化時空變遷之研究。人口學刊,(25),91-119。\n謝淑芬(2007)。家計單位人口結構對旅遊消費支出影響之研究-分量迴歸模型之應用。戶外遊憩研究,20(3),47-72。\n羅光達、葉佳宜(2015)。家庭消費支出在景氣循環下的不對稱行為分析。主計月刊,(709),54-58。\n\n貳、英文部分\nAstar Melek (2012), “A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Determinants for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Turkey.” Ameri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2(2), 27-34.\nAttanasio, Orazio P., James Banks, Costas Meghir, and Guglielmo Weber (1999), “Humps and Bumps in Lifetime Consump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17(1), 22-35.\nHall, Robert E. (1978), “Stochastic Implication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6(6), 971-987.\nHuang Jr-Tsung, Pan Jiun-Nan, Chang Ming-Lei, and You Shih-Yi (2019), “Low Fertility Rate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Households in Taiwan.” 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64(1), 175-190.\nHill, R. Carter, William E. Griffiths, and Guay C. Lim (2022), 計量經濟學(第二版)(黃智聰、梁儀盈合譯)。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譯自Principles of Econometrics 5/E 2009)\nLaurence J. Kotlikoff and Scott Burns (2005), 世代風暴:人口老化即將引爆新經濟危機?(葉家興譯)。臺北:左岸文化。\nMelvin Stephens Jr. (2004), “Job Loss Expectations, Realizations,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havior.”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6(1), 253-269.\n\n參、參考網站\n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統計分析,112年3月1日,取自網址: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1ECE65E0F82773F。\n立法院,112年3月1日,取自網址: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70884zh_TW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grantfulltextembargo_20280818-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20101.pdf3.87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