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82
題名: 「超限戰」戰略想定之研究
作者: 田金麗
貢獻者: 李明
田金麗
關鍵詞: 超限戰
以弱擊強
不對稱作戰
人民戰爭
戰法組合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4-Sep-2009
摘要: 「超限戰」一詞係解放軍空軍大校喬良、王湘穗二人自創的辭彙,意指在全球化時代弱國為自衛以求生存,於強國在實力對比極為懸殊狀況下,弱國應以「無限制手段攻擊有限目標」的戰法組合,找出「以弱擊強」的勝率痛擊對手。由於超限戰的二十四種組合戰法,運用現代知識作為包裝,較中共往昔提倡「無產階級革命以為勝優」的作戰理論,思維較為超前,早已突破解放軍慣有思格與成規,因而受到國外學術界的注意。\n尤其是超限戰相當重視「非軍事」領域的恐怖攻擊、資訊威脅、擾亂金融等戰法組合,被美國評為是中共第一部討論「不對稱挑戰概論」的軍事性書籍,指定該書為國防大學研習教材,使超限戰遂為傳播媒體討論的話題。\n其實超限戰理論思維完全承襲毛澤東「人民戰爭」理論,主張借助民間(人民)等一切可以動員力量與對手進行全方位較量,再經喬、王組合成二十四種戰法,強調攻勢作為的結果。能否操作落實於作戰準則內?\n「超限戰」究竟是「以弱擊強」或是「以強擊弱」?它是否真是弱國對抗強國的最佳選項?「超限戰」與「不對稱作戰」是否有關聯?源自東西方戰略思想加上高科技信息條件下,「超限戰」的思維是否能為弱國面對強國時找出最佳生存之道?\n長期以來解放軍內部的軍事思想流派,一向以「人民戰爭」理論學派居主流地位。但自1991年波斯灣戰爭後,「高技術局部戰爭」理論學派隱然崛起,後又因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軍事革命」理論學派趁勢而出,與「局部戰爭」理論學派儼然成為軍中主流勢力,兩者之間已有合流之勢,相對於「人民戰爭」理論學派,頗有被迫退出「一線」的意味。為因應時代發展、科技需求、戰爭形勢變遷,「人民戰爭」理論學派不得不為「人民戰爭」創新戰法,而唯一能找到立足點的就是「資訊」與「人民」戰法的結合與統一。\n「超限戰」的理論是否能成為解放軍主流思想?超限戰既能用於美國,可否適用於台灣?本文主旨即在研究東西方戰略思想的異同、「超限戰」理論的脈絡及探討中共21世紀對美戰略的基本想定,並以此論證超限戰施之於美、台之間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一、中文:
(一)官方出版品:
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2年。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4年。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6年。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8年。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0年。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二)專書
《中共年報1999》。台北:中共研究,1999年。
《中共年報2000》。台北:中共研究,2000年。
《中共年報2001》。台北:中共研究,2001年。
《中共年報2002》。台北:中共研究,2002年。
《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史政編譯室,2002年。
《中共軍事論》,李坤海譯。台北:史政編譯局,1995年。
《中美關係資料匯編》。第二輯(上),北京:世界知識,1957年。
《亞太安全譯文彙輯》,楊建安譯。台北:史政編譯局,1999年。
《科索沃戰爭》(上)。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北京:軍事科學,2000年。
《科索沃戰爭》(下)。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北京:軍事科學,2000年。
《科索沃戰爭》(中)。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北京:軍事科學,2000年。
《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2001年。
Hooman Peimani著,王振西譯。《虎視中亞》。北京:新華,2002年。
J.F.C富勒。《戰爭指導》(The Conduct of War)。綻旭先譯。北京:解放軍,1985年。
James H. Mann。《轉向》(About Face),林添貴譯。台北:先覺,1999年。
James M.Smith and William C.Thomas 編。《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國防部史編局室。台北:史政編譯局,2002年。
James.M.Smith編。《在核生化威脅中尋求國家安全》,國防部史編局譯。台北:史政編譯室,2002年。
William H.Lewis and Satuart E. Johnson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反擴散的新展望》,國防部史編局譯。台北:史政編譯局,1997年。
丁偉編著。《征戰天下血灑五洲•美國軍隊》。黑龍江:黑龍江人民,2002年。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主編。《2003國際形勢年鑑》。上海:上海教育,2003年11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傳》(1949-1976)。北京:中央文獻,1998年1月。
中國前軍事科學院院長鄭文翰主編。《軍事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1989年。
中嶋嶺雄著,趙倩、張隆義。《中共的政治與戰略》、楊怡芬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6年。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台北:尚朋生活,1995年。
巴瑞•布贊等著。《新安全論》。北京:浙江人民,2002年。
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六卷。北京:軍事科學,1993年。
---。《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1991年。
王三欣。《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1988年。
王厚卿、王朝田、黃大富。《局部戰爭中的戰役》。北京:國防大學,1990年。
王普豐。《高技術戰爭》。北京:國防大學,1993年。
王琦主編。《俄軍內幕》。北京:新華,2002年。
王逸舟著。《歷史與理論》。浙江:上海人民,2002年。
王傳劍。《冷戰后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北京:世界知識,2003年。
王緝思。《1947-1950年美國對中國共產同蘇聯關係的看法和美國對華政策》。收錄於《世界史研究動態》,1984年。
尼克森。《尼克森回憶錄》。北京:世界知識,2001年。
田金麗。〈黑夜蝙蝠〉,收錄《心之甘霖-第32屆國軍文藝金像獎文字類作品選輯(一)》,國軍新文藝運動輔導委員會主編,頁41-54。。國防部總政戰部,1995年10月。
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許綬南譯。台北:麥田,1997年。
伍爾澤(Larry M. Wortzel)。《21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 (The Chinese Armed Force in the 21st Century), 吳奇達、高一中、翟文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安德烈.搏福爾。《戰略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軍事科學院譯。。北京:軍事科學,1989年。
朱成虎 等。《當代美國軍事》。北京:社科文獻,2002年。
米契爾(Billy Mitchell)。《空中國防論》,李純、華人杰譯。北京:解放軍,1989年6月。
艾文.扥佛勒(Alvin Toffler)、海蒂.扥佛勒(Heidi Toffler)。《新戰爭論》(War and Anti-War: Survival at 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傅淩譯。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何清成、張四望主編。《日本軍情內幕》。北京:新華,2002年。
何新。《全球戰略問題新觀察》。北京:時事,2003年。
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戰爭論》(VOM KRIEGE)第1卷,軍事科學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年。
利德爾.哈特。《戰略:間接路線》(Strategy:Indirect A pproach),軍事科學院譯。北京:戰士,1981年。
宋時輪。《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及發展》。北京:軍事科學,1984年。
李保忠著。《中外軍事制度比較》。北京:北京商務,2002年。
李登科等著,《國際政治》。台北:空中大學,1996年。
李華德。《國共軍政大搏鬥下局:大江東去》。香港:中原,1993年7月。
李德哈特。《戰略論》,鈕先鍾譯。台北:麥田,1996年。
李潔明(James R. Lilley)、唐思(Chuck Downs)。《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張同瑩、馬勵、張定綺譯。台北:先覺,民國88年。
杜黑(Giulio Douhet)。《制空權》,曹毅風、華人杰譯。北京:解放軍,1986年2月。
杜魯門。《杜魯門回憶錄》。第二卷,北京:三聯,1974年。
沈志華。《朝鮮戰爭揭密》。香港:天地圖書,1995年1月。
沈宗宏、孟照輝主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北京:軍事科學,1990年。
沈偉光。《理想戰爭》。浙江:浙江大學,2000年。
---。《新軍事問題》。浙江:浙江大學,2000年。
---。《新戰爭論》。北京:人民,1998年。
貝文.亞歷山大(Bevin Alexander)。《未來戰爭》(THE FUTURE OF WARFARE),許綬南譯。台北:麥田,1996年。
邢福有等著。《血染熱帶叢書•越南軍隊》。黑龍江:黑龍江人民,2002年。
邢福有著。《武士道鑄造的戰魔•日本軍隊今昔》。黑龍江:黑龍江人民,2002年。
周林、魏俊岐等編。《未來戰爭的制勝之道》。北京:軍事科學,2002年。
周建明、張曙光。《構思美國「冷戰后」戰略》。北京:新華,2002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1999年。
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大外交》(Diplomacy)。顧淑馨、林添貴譯。台北:智庫文化,1998年。
季辛吉。《季辛吉回憶錄》,時報文化譯。台北:時報文化,1979年。
岳嵐編。《高技術戰爭與現代軍事哲學》。北京:解放軍,2000年。
杭亭頓(Samual P. Huntington)。《文明的衝突與社會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黃裕美譯。台北:聯經,2000年。
林中斌。〈中共軍事現代化及其對台灣之意義〉,收錄於《國防外交白皮書》。臺北:業強,1992年。
---。《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2月。
林正義。《台灣安全的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1989年。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2001年7月。
---。《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2000年2月。鄧尼根(Dunnigan, James F.)、麥司丹尼爾(Macedonia, Raymond M.)。《美國的軍事革新:從越戰到波灣戰爭》(Getting it right : American Military Reforms after Vietnam to the Persian Gulf and beyond),蔡伸章譯。台北:麥田,1996年。
林英家、鄧光榮、李世均、任志雄。《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北京:軍事科學,1991年。
南穗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光輝事蹟》。香港:朝陽,1970年。
柳玲著。《中國古代兵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約米尼。《戰爭藝術》,鈕先鍾譯。台北:麥田,1996年。
---。《戰爭藝術概論》(Precis de I art de guerre),劉聰、袁堅譯。北京:解放軍,1986年。同意本修訂版改名為為《兵法概論》。北京:軍事科學,1998年。
美國國防部(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波灣戰爭檢討報告書》(Conduct of the Persian Gulf War),國防部史編室譯。台北,史政編譯室,1994年。
---。《核生化武器擴散與回應》,國防部史編局譯。台北:史政編譯局,2002年。
胡鞍鋼主編。《中國戰略構想》。北京:浙江人民,2002年。
孫劍波編。《島嶼戰爭》。北京:兵器工業,2002年。
孫曉文編著。《南亞次大陸的猛虎─印度軍隊今昔》。黑龍江:黑龍江人民,2002年。
---。《從列島向世界出擊•英國軍隊》。黑龍江:黑龍江人民,2002年。
宮玉振著。《中國戰略文化解析》。北京:軍事科學,2002年。
格雷厄姆等。《高邊疆-新的國家戰略》(High Frontier,A New National Strategy),張健志等譯。北京:軍事科學,1988年。
翁台生。《CIA在台活動秘辛—西方公司的故事》。台北:聯經,1992年。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The Influ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ery,1660-1783),安長容、成忠勤譯。北京:解放軍,1998年。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1950-1972)》。台北:五南,1993年。
高勤、賀承選、常忠書主編。《叫板美國-伊拉克軍情內幕》。北京:新華,2002年。
張友驊。《21世紀美伊首戰波斯灣》。台北:新高地,2003
---。《美國直擊伊拉克》。台北:新高地,2002
---。《賓拉登:誰來打敗美國?》。台北:新高地,2001年11月。
---。《戰魔利劍下的美伊戰爭》。台北:新高地,2002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1998年。
張秦洞 文經傳等著。《不再踏碎歐羅巴的夢─德國軍隊今昔》。黑龍江:黑龍江人民,2002年。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解放軍,2001年。
張慧英等。《外交縱橫》。台北:中華民國外交記者聯誼會,1985年。
郭化若。《今譯新編孫子兵法》。北京:人民,1959年。
郭偉濤。《人民戰爭論》。北京:解放軍1992年。
陳力。《戰略地理論》。北京:解放軍,1990年。
陳小功主編。《軍備控制與國際安全手冊》。北京:世界知識(內部發行),1998年8月。
陳舟.袁正領主編。《盟軍的軍事謀士-馬歇爾》。北京:軍事科學,2002年。
陳伯江主編。《信息戰爭─網絡恐怖主義》。北京:國際文化,2002年。
陳志良、明德。《戰神魔方---高科技與現代戰爭》。北京:科學普及,1999年。
陳培雄。《毛澤東戰爭藝術》。台北:新高地,1996年。
陳崇北、壽曉松、梁曉秋。《威懾戰略》。北京:軍事科學,1989年。
陶漢章。《孫子兵法概論》。北京:解放軍,2003年。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1999年1月。
彭光謙、沈方吾主編。《外國軍事名著選粹》。北京:軍事科學,2002年。
曾貝等著。《信息戰爭─網電一體的對抗》。北京:軍事科學,2002年。
鈕先鍾。《孫子三論--從古代兵法到新戰略》。台北:麥田,1996年。
---。《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1998年。
黃力智等編。《赤空凝碧血—空軍34中隊815號機殉難14烈士紀念集》。台北:欣佑,1993。
楊立忠、楊鈞錫。《現代高技術戰爭》。北京:軍事科學,1993年。
楊得志、宦鄉。《國防發展戰略思考》。北京:解放軍,1987年。
楊毅主編,《2002-2003國際戰略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2003年7月)
董寶訓、張立華。《從停戰到和平?-危機籠罩下的「板門店」報告》。山東:山東人民,2003年8月。
詹姆斯•德•代元主編。《國際關係理論批判》。浙江:浙江人民,2002年。
廖國良、李士順、徐焰。《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1991年。
榮劍。《經略海洋縱橫談》。北京:海潮,1997年。
熊玠。《無政府狀態與世界秩序》。浙江:浙江人民,2002年。
趙一民編。《鄧小平現代化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1991年。
趙可銘。《2000-2001世界軍事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趙魯杰、何仁學、沈方吾。《美國全球霸權與中國命運》。北京:北京,1998年8月。
趙魯杰。《高技術戰爭哲理》。北京:解放軍,1997年。
趙錫君。《導彈威懾縱橫談》。北京:國防大學,2003年。
---。《懾戰-導彈威懾縱橫談》。北京:國防大學,2003年
劉桐林等編著。《高科技戰爭中的精確打擊-空地制導武器》。北京:解放軍,2002年。
劉繼賢、王堂英、黃碩風。《國防戰略發展概論》。北京:國防大學,1989年。
歐漢隆(Michael O"Hanlon)。《科技變革與戰爭的未來》(Techological Change and the Future of the Warfare),國防部史編室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室,2001年。
潘有木。《非接觸戰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2003年
蔣磊。《現代以劣勝優戰略》。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
蔡孝乾。《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戰爭的研究》。台北:中共研究,1978年。
鄭軍等著。《美國軍隊戰敗錄-血染的星條旗》。北京:北方文藝,2002年。
鄭端耀。《國際不擴散建制與發展》。台北:志一,2000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1994。
鄧鵬、李小兵、劉國力。《剪不斷、理還亂-美國外交與美中關係》。北京:中國社會,2000年1月。
魯登道夫。《總體戰》(Der Totale Krieg),戴躍先譯。北京:解放軍,1988年6月。
黎安友、陸伯彬(Andrew J.Nathan &Robert S.Ross)。《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何大明譯。台北:麥田,1998年。
盧曉衡主編。《中國對外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台北:海峽學術,2003年。
閻學通。《2003國際形勢年鑑》。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11月。
---。《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1996年。
頤關福。《戰后國際關係(1945-2003)》。北京:時事,2003年。
戴維.凱譯。《美國悲劇─肯尼迪約翰遜導演的越南戰爭》。北京:崑崙,2002年。
薛黎光主編。《美軍內幕》。北京:新華,2002年。
鍾堅。《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2001年。
韓曉林編。《高技術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軍事誼文,1998年。
羅柏特.史格爾斯(Robert H. Scales,Jr)。《未來戰爭》,國防部史編室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室,1998年。
譚文革等著。《絕望中奮起的戰神•俄羅斯軍隊》。黑龍江:黑龍江人民,2002年。
(三)期刊論文:
王波。〈1971年檔案:五角大樓文件洩密案始末〉,《世界知識》。2001年10期,頁69-80。
王桂巖。〈論「新人民戰爭」--評共軍「超限戰」一書〉,《中華戰略學刊》,2000年春季刊,頁256-289。
竹田純一。〈中共的高科技人民戰爭〉,《國防譯粹》,15卷12期,楊建安譯。頁50-54。
西米。〈艾埃爾斯伯格,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叛徒〉,《華盛頓觀察》周刊。2003年第11期,2003年3月。
李少軍。〈評「超限戰」〉,《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0期,頁72-75。
李明。〈北韓核武首次六方會談結果初探〉,《歐亞研究通訊》,6卷9期。2003年6月14日。
沈明室。〈評中共超限戰〉,《共黨問題研究》,26卷3期。2000年3月。
林正義。〈美國的東亞安全政策與預防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3卷1期。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2001年1月,頁16-37。
肯尼斯.阿倫。〈美軍介入台海戰爭模式及未來美、中共戰爭策略研究〉,《中華評述》,6期。2000年5月。
洪源。〈「超限戰」書評會測記〉,《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0期,頁76-78。
高享。〈未來軍事趨勢〉。《世界政經》,1995年2期。
張友驊。〈戰和兩難的抉擇:台灣軍事現代化的前景與困境〉,《思與言》。37卷4期(1999年12月),頁59-145。
喬良。〈我們為什麼要寫超限戰〉,《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0期。
---。〈我們為什麼要寫超限戰〉,《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第10期,頁70。
黃原亮。〈中共武力犯台有「十一套劇本」〉,《商業周刊》,610期。1999年。
---。〈中共將以「超限戰」對付誰?〉,《商業周刊》,613期。1999年8月23日,頁42-46。
楊永明。〈從國際法觀點分析911事件影響下的國際安全秩序〉,《戰略與國 際研究》,第4卷 3期,2002年,頁59期。1998年10月,頁13-14。
董文先。〈海灣戰爭一週啟示〉,《軍事展望》。1991年1期。
趙英。〈對於一個複雜本文的解讀:評《超限戰》〉,《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0期,頁75-76。
齊暢。〈解放軍攻台秘密武器〉,收錄《軍事廣角鏡》,《愛我中華雜誌》。1999年第9期。
劉紹明、許彬。〈世紀末的警鐘科索沃戰爭留給我們的啟示〉,《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1卷2期。2000年3月,頁39-42。
劉德海。〈冷戰後時代北韓的戰略外交、外交戰略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2期(1999年4月),頁185-186。
賴岳謙。〈不對稱戰略•利益最大化〉,《勝利之光》,2003年6月,頁50-51。
謝志淵。〈中共繼續堅持人民戰爭思想〉,《中共研究》,35卷3期。2001年3月。
藍維萬。〈軍事革命概論〉,《國防雜誌》,14卷4期。1998年10月,頁13-14。
龐中英。〈如何認識全球化時代的戰爭---對「超限戰」一書的若干否定與肯定〉,《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0期,頁71-72。
(四)碩博士論文:
王長河。〈當代中共空軍戰略演變及其對台海地緣政治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6月。
李曜丞。〈跨世紀的中共國防戰略〉。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張紹華。《冷戰後中共軍事思想》。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黃振葵。《東亞安全架構下之中共角色分析》。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楊開煌。〈中共文件詮釋之方法學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6月。
潘同偉。《超限戰思想與中共國防戰略之研究》。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2000年6月。
(五)研討會論文:
李明。〈北韓核武計畫對朝鮮半島安全情勢之影響〉,北韓核武問題與東亞區域安全座談會。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06月。
袁鶴齡。〈從三角戰略看北韓核武問題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北韓核武問題與東亞區域安全座談會。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06月。
張友驊。〈中共超限戰研究〉,創新與科技學術研討會。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主辦,2003年04月。
蔡明彥。〈美國對朝鮮半島軍事戰略之分析〉,北韓核武問題與東亞區域安全座談會。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06月。
蔡東杰。〈朝鮮半島問題與東北亞大國外交〉,北韓核武問題與東亞區域安全座談會。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6月。
賴岳謙。〈美伊戰爭與美國不對稱作戰〉,美伊戰爭與國際局勢座談會。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04月。
賴岳謙。〈美國不對稱作戰〉,創新與科技學術研討會。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主辦,2003年04月。
鍾堅。〈中共與俄羅斯軍事科技合作、交流對我威脅及影響〉,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0年11月。
(六)報紙與雜誌: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
《青年日報》
《經濟日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亞洲時報》
《人民日報》
《大公報》
《中共新華社》
《中國青年報》
《中國信息報導》
《解放軍報》
《環球時報》
《文匯報》
《南方日報》
《香港大公報》
《朝日新聞》
(七)網際網路:
Taiwan Security Research. http://www.taiwansecurity.org/
日本防衛廳自衛隊網站。http://www.jda.go.jp/jasdf/asdf/mission1.htm
台灣亞洲基金會。http://www.afit.org.tw/front/index.jsp
布魯金斯研究所。http://www.brook.edu/
南韓國防部。http://www.mnd.go.kr/mnden/emainindex.html.
美國國防大學。http://www.ndu.edu/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http://usinfo.state.gov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http://www.iiss.org/
國防與戰略研究中心。http://www.ntu.edu.sg/idss/index.htm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中心。http://www.sipri.se/
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中心。http://www.prio.no/
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
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
二、西文:
(一)政府出版品:
Rumsfeld, Donald H.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upplement. Pacific, Australasia and Antarctica. Louis Missour: 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 , 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port. February 27, 2002.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ttp://usinfo.state.gov
National Strategy to Combat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http://usinfo.state.gov
(二)專書
Atkinson, David. Geopolitical Tradition: Critical Histories at a Century of Political Thought. London: Routledge 1999.
Albright ,David.“Masters of Deception.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May/Jun 1998), pp.44-50.
Mulvenon, James C.and Richard H.Yang,.The PLA and Information Warfare,The PLA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anta Monica, CA RAND Press, 1999.
(三)期刊論文:
“Sukhoi’s Formidable Flanker Family.” Asia-Pacific Defense Report,25 (April/May 1999):pp. 68-76.
Shlapak, David A., David T. Orletsky, and Barry A. Wilson, Dire Strait? Military Aspects of the China-Taiwan Confrontation and Options for U.S. Policy. Santa Monica, CA: RAND, 200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1922023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2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