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08
題名: 從全民國防戰略論國防通識教育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People
作者: 洪淑瑾
Hung,Shu Chin
貢獻者: 朱新民
洪淑瑾
Hung,Shu Chin
關鍵詞: 戰略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教育
國防通識教育
Strategy
national defense for all the people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for all the people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4-Sep-2009
摘要: 「全民國防」不僅是一種戰略、一種公民教育,也是全方位、全民參與及全民防衛的國防,從國家安全共識的整合、戰略文化的建立,均有賴全民國防理念的推廣。我國全民國防的實施,在執行架構上具有三個核心,即以憲政建設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為後盾、以心理建設為動力;此外,我國全民國防具備五個特色:一、從「人」來看:沒有軍人與非軍人的區別;二、從「事」來看:沒有戰爭與非戰爭的區別;三、從「時」來看:沒有戰時與非戰時的區別;四、從「地」來看:沒有戰場與非戰場的區別;五、從「物」來看:沒有武器與非武器的區別。結合以上全民國防三個核心觀念及特色,即能建構共同的全民國防意識。\r\n作為一個以「國家安全」為主體的國防通識教育,面臨國際情勢的變遷及中共的武力威脅,勢必需要有一個新的面貌呈現。全民國防戰略層次中之國防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兼具國防共識與國防知能的「國防人」,且要能結合學校的學術發展,配合各項國家安全需要,充實國防力量,完成全民國防之理想。從國防通識教育與國家安全、全民精神總動員、國防人力資源的建構、國防科技等層面,我們了解國防通識教育在國家總體戰略上的重要性;由國防通識教育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培育學校學生品德教育、精神教育及學校「青年動員服勤計畫」的推展執行,不難發現國防通識教育在「全民國防」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National Defense for All the People” is not only a strategy, a kind of civic education, but also one which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and defense of all the people.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concept is what matters the most from the conformity of national security recogni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ategic cul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in our country has three cores on the execution construction: the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s the foundat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backup,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as the power. In addition, there are five characteristics in our country’s national defense: \r\n1.From \"the people\" – It does not ha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ldiers and non-soldiers.\r\n2.From \"the matter\" – It does not ha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ar and non-war.\r\n3.From \"the time\" – It does not ha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artime and non-wartime.\r\n4.From \"the place\" – It does not ha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ttlefield and non-battlefield.\r\n5.From \"the object\" – It does not ha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apon and non-weapon.\r\nIf we combine the three cor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national defense, we can construct the national defense consciousness among all people.\r\n\r\n As a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based on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face of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 vicissitude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threat in force, it inevitably will need some new appearance to be presented.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in terms of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level is to cultivate the “National Defense People,” who possess both national defense recogni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knowledge in addition to uniting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schools, coordinating every need of national security, fulfilling the capability in national defense, and completing the ideal of national defense for all people. From the dimensions of constructing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with national security, total mobilization of all the peopl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human resources, and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in terms of our national overall strategy.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performed in \"national defense for all the people\" are not hard to find amo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for all the people, the cultivation of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guidance, along with the promotion and execution of “Service and Mobilization of the Youth.”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央文化工作會,民國73年11月。《教育建設》。臺北:正中書局。
朱延智,民國88年。《搶救台灣:小國危機處理》。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李松林,,民國82年11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英明主編,民國95年7月。《國防通識》。臺北:育達文化。
汪少偉、陳青田、陳維中著,喬金鷗主編,民國95年7月。《全民國防》。臺北:幼獅出版社。
周寶明,民國96年。《全民國防:大學暨在職教育授課參考》。臺北市:總政戰局。
林正義,民國90年3月,陳鴻瑜編。《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白皮書》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林正義、鍾堅、張中勇,民國88年。《如何落實全民國防》。臺北:國防部印製。
侯樹棟等主編,民國81年8月。《國防教育大辭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全民參與,提升自我防衛認知>,
<http://news.gpwb.gov.tw/subpage.asp?SDB=軍事新聞&Nno=9079>
<全民國防寓兵於民價廉效高>, <http://news.gpwb.gov.tw/Prosubpage.asp?DPT=新聞專題&DBT=全民國防的理論與實踐&Nno=233>。
<回首驚濤裂岸舊時路 開發璀璨亮麗新里程>,建中訓導處網頁,民國92年5月5日,<http://www.ck.tp.edu.tw/~dostud/main.htm >。
<建構「全民國防」 確保國家安全>,
<http://news.gpwb.gov.tw/subpage.asp?SDB=莒光園地&Nno=348>。
<強化憂患意識,落實全民國防教育>,
<http://news.gpwb.gov.tw/subpage.asp?SDB=重要新聞&Nno=12329>。
<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跨部會協調>,
<http://news.gpwb.gov.tw/subpage.asp?SDB=軍事新聞&Nno=9142>。
施正權,民國87年10月。《我國軍訓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初版》,臺北:淡江大學。
<陳水扁主政週年前瞻與檢討>,《自由電子新聞網》,
<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y/18/r-aban5.htm>。
中教司,<督導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配套措施執行情形>,民國95年3月21, <epaper.edu.tw/news/950321/950321a.htm>。
江淑琳,東森新聞,民國90 年9 月24 日<http://www.ettoday.com>。
行政院,<中華民國憲法>,《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info.gio.gov.tw/ct.asp?xItem=13370&CtNode=904&mp=1>。
何磊, 2001年1月14日。〈瑞士民防〉,《新華網,中國青年報》。
呂燕清,民國96年3月12日。<談98課綱「全民國防教育」學分縮減的衝擊>,《國防通識電子報》,
<www.lungteng.com.tw/LungTengNet/HtmlEpaper/General/index_002.html>。
汪啟疆,<從國家安全探討台海戰略關係>,
軍訓處,民國67年。《學生軍訓50年》。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www.taiwannation.org.tw/republic/rep11-20/no16_06.htm>。
國防部,民國96年6月8日。公共論壇<中共積極對我展開「法律、輿論、心理」等三戰攻勢 >,《聯合新聞網》
<forum.udn.com/forum/list.jsp?news_id=3862549&orderby=D&pno=2>。
教育部,<精進國防通識教育,推動全民精神動員>,
<ww.cogsh.tp.edu.tw/military/teach/index.htm>。
教育部,94年8月16日。<全民國防精神教育工作執行概況>,《教育部電子報,數字看教育》, 160期,<epaper.edu.tw/160/storynum.htm >。
教育部軍訓處,<軍訓教育沿革>,<http://www.mil.km.edu.tw/yag.htm >。
教育部網頁,<友善校園>,<www.ncu.edu.tw/~ncu7216/FC_0.htm>。
教育部網頁,<生命教育學習網>,
<life.edu.tw/homepage/091/subpage_6_main.php?area_header=621>。
紐先鍾,民國56年。《以色列的奇蹟:戰爭與國防》。臺北:軍事譯粹社。
教育部網頁,<生活輔導實施計畫>,
<www.tngs.tn.edu.tw/departments/mgmt/gcs/lifeguidance.htm>。
教育部網頁,<軍訓教育>,<http://history.moe.gov.tw/milestone.asp>。
教育部網頁,<教育大事年表>,<http://history.moe.gov.tw/milestone.asp>。
教育部暫行綱要網站,相關法規: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國立新竹女中-國防通識中心。
陳慶霖,〈軍訓制度改革與全民國防教育的發展(上)〉,
<http://www.youth.com.tw/una/Military/M94.08.12-A.htm>。
黃成,《以行動落實全民國防 確保國家安全》。
<http://news.gpwb.gov.tw/subpage.asp?SDB=重要新聞&Nno=12257>。
新加坡國防部總體防衛網站。
翁明賢主編,民國88年。《我國軍訓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臺北:淡大戰略所。
<http://www.mindef.gov.sg/td/aspects/o-sidebar.htm>。
新浪網,軍事。《孫子兵法•九變篇,史證之二》。
<jczs.news.sina.com.cn/2004-10-29/0843238371.htm>。
新浪網,財經,《以色列崛起之謎》,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70107/12123223183.shtml>。
新華網,國青年報-軍事週刊。《以色列軍:安全第一和平第二 全民皆兵平戰一致》。
趙俊玉,<富有特色的瑞士民防>,《中共全民國防教育網》,2001年7月。
<http://www.gf81.com.cn/26/08¬-1.htm>。
蔡佩芳,<聯合晚報-扁執政8年 經濟負貢獻>《馬祖雲臺暸望網》,
<matsu-ytp.com.tw/index.php?...&task=view&id=9803&Itemid=34> 。
國防部主編,民國81年。《中華民國8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蔡明彥,〈從「中國軍力報告」看美中安全關係〉,和平論壇(peace forum),
<http://www.peaceforum.org.tw/>。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Total Defense,」 Fact Sheet、Mindef Public Affairs: Singapore、August 1995.
Bishop,Morris. 1962 A History of Cornell.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p430。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Homeland Security Office: Issues and Options,RC31421 ,20May 2002。
David Butler and Gareth Butler 、BRITISH political Facts 、1900-1994 .London : Macmillan ,1994.
Donald W.Mitchell,Civil Defense:Planning for Survival and Recovery.Washington,D.C.: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Armed Forces,1963.
Marko Milivojevic,The Swiss Armed forces(New youk:Berg,1990),20-22.
國防部主編,民國85年。《中華民國8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Nye、Joseph S. Jr. Bound to Lead. New York: Basic Book、Inc.、1990.
Sharp、Gene. National Security Through Civilian-Based Defense. Omaha、Nebraska: Association for Transarmament Studies、1985.
Stephan Haggard and Robert R. Kaufman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s .
The Joint Chiefts of Staff、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Terms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1988.
The Joint Chiefts. 1988.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Terms. .New York:Arco publishing.
(二)期刊
“Total Defence for Singapore,”The Pointer:10(April-June1984): 4-8.
Hans J. Morgenthau and Kenneth W. Thompson、Politics Among Nations 、Sixth Edition ( New York: Alfred A. Knopf、1985 ).395.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62、(Fall 1992):10-6.
Muthiah Alagappa,“Asian Practice of Security:Key Features and Explanations,”in Muthiah Alagappa(ed.),Asian Security Practice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p.628 .
國防部主編,民國91年。《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Rothschild Emma,“What is Security?”Daedalus 124 (1995): 55
Roy、Denny, \"The `China Threat` Issue、Asian Survey,“ 36 (August 1996): 758-771.
(三)網路
Essential Commodities Act1938.sec.6.< http:www.army.mod.uk/servingsoldier>.
Health Services and Public Health Act 1968.sec.61.
<http:www.army.mod.uk/servingsoldier>.
CIA.“The world factbook-china”
< http://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ch.html>.
Civil Defence Act 1948.sec.1. <http:www.army.mod.uk/servingsoldier>.
Constitution Society. “THE SWISS REPORT: A special study for Western Goals Foundation.” March 1983 <http://www.constitution.org/mil/swiss_report.htm>.
國防部主編,民國93年。《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Doctors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Civil Defense in Israel During the Persian Gulf War: One Year Later by Major General Ya`acov Lapidot Director General、Ministry of Police.」 <http://oism.org/ddp/lapidot.htm>.
Eberhart、Dave. NewsMax.com “While Swiss Have Shelters、Israel Preps for Nuke Attack Much Like U.S.”Saturday、June22、2002。
<http://www.newsmax.com/archives/articles/2002/6/21/173758.shtml>.
國防部主編,民國95年。《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民國82年。《移動山岳》。臺北:國防部。
張芙美,民國88年9月。《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初版。臺北:幼獅。
教育部,民國95年12月。《國防通識學科電子報專文彙編》第一輯。
教育部學生軍訓處編,民國67年。《學生軍訓五十年》。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陳一新等作,朱新民主編,民國95年。《胡溫主政下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兼論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陳水扁,民國88年。《新世紀、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1》。臺北: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國家藍圖委員會出版。
陳式平,民國71年5月。《國防教育原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陳式平,民國75年4月。《國防教育概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陳津萍,民國96年。《全民國防:高中暨社會教育授課參考》。臺北:總政戰局。
陸林志主編,民國84年10月。《中國現代軍事教育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喬良、王湘穗,民國89。《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曾瑞章著,民國95年6月。《全民國防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湯文淵,民國95年7月。《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戰略觀》,胡鎮埔序。臺北:幼獅出版社。
湯德宗,民國81年4月。《美國國家總動員研究報告》。臺北:國防部法制司。
鈕先鍾,民國84年7月。《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初版一刷。
劉淑華、黃立夫、陳先隆、林煒舒編,民國95年8月。《國防通識》臺北:幼獅出版社。
謝元熙,民國79年。《文武合一教育之功能》。臺北:台灣書店。
(二)譯著
John Dewey著,曾紀元譯,民國63年12月。《教育哲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著,傅凌譯,民83。《新戰爭論》(War and Anti-War)。臺北:時報出版社,頁143。
林中斌,(Chong-pin Lin)著,劉戟鋒等譯,西元1992年10月。《龍威:中國的核力量與核戰略》(China’s Nuclear Weapons Strategy)。長沙市:湖南出版社。
鄧肯〈Stephen M. Duncan〉,民國88年。《平民戰士》〈Citizen Warriors〉。國防部史政局編譯室譯,頁186。
魯登道夫(Eric Friedrich W. Ludendorff) ,1988年。《總體戰》(Total War)。解放軍出版社譯 。解放軍出版社。
薄富爾(Andre’Beaufre)著,鈕先鍾譯,民國63年6月。《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台北:軍事譯粹社,初版。
(三)期刊論文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國防建設>,《三民主義建設成果專輯》,卷7,頁3-4。
邱伯浩,民國95年12月。<從國際現勢論全民國防教育>,《國防通識學科電子報專文彙編》,第一輯,頁76。
洪陸訓、洪松輝、李文師,民國95年12月。<全民國防戰略中的軍訓教育>,《國防通識中心學科電子報專文彙編》,第1輯,頁94。
范佐驊,<現階段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初探>,《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5期,頁76。
翁明賢,民國81年10月。<建構一般戰略理論之可能趨勢的分析>,《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第2期,頁37.38。
國家圖書館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民國87年10月。<試論高中軍訓課程的內涵與展望>,《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1卷第4期,頁36。
黃財官,民國95年12月1日。<中共與我國防教育之研究比較>,《國防雜誌》,第6期。
楊正平,民國94年6月。<從民間教育與軍事教育介面之觀點探討我國軍訓教育的功能>,《龍華科技大學學報》,頁179 。
劉家樹,民國94年10月。<勿使戰場成為國防教育最後課堂評析>,《國防月刊》,第224期。
(四)學位論文
方東台,民國90年,《我國中等學校軍訓教育之定位與發展》,政治大學中山所碩士論文。
李宗藩,民國91年。《我國學生軍訓制度之變革與發展》,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平,民國92年5月。《當代中美非軍事院校國防教育比較研究》。武漢理工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
洪文華,民國92年7月。《我國軍訓教育之研究-兼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軍訓教育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張舜華,民國95年1月11日。《全民國防與中華民國學生軍訓教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
陳詩武,民國92年。《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玉惠, 2007年1月。《我國高級中等學校現階段軍訓教育制度變革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溫在春,民國94 年《人才招募之行銷策略—以三軍七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
顏章豪,民國94年11月10日。《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政經分析,1949-2005》。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李振杰評論,民國90年9月。「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
唐飛,民國89年4月1日。<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新世紀政策」研討會。
翁明賢、王崑義,民國90年9月。<後冷戰時期國際關係的發展與軍訓教育的重構--一個「立體安全」的思考架構>,「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
張洋培,民國90年10月。<群眾性公民防衛(CBD)對台灣安全的衝擊與啟示>,「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頁209。
許晉雄、李永真,民國94年12月1日。<東吳大學設置國防教育學程之初探>,「東吳大學第二屆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頁8。
(六)報紙
〈美推動成立國土安全部〉,《中國時報》,2006年6月8日,國際新聞版。
<建構全民國防 確保國家安全>,《青年日報》,94年7月11日,版7。
李耀杉,<建立自主國防是維繫戰力關鍵>,《青年日報》,民國96年3月24日。
教育部,民國94年5月1日。〈國防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軍訊通訊》,第690期。
教育部,民國94年9月1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意涵>,《軍訊通訊》,第698期。
教育部,民國95年11月14日。<向下紮根 向外擴展 厚實全民國防基礎>,《軍訊通訊》。
教育部,民國95年11月14日。<向下紮根 向外擴展 厚實全民國防基礎>,《軍訊通訊》。
教育部,民國95年8月16日。<做好教學準備 迎接國防通識>,《軍訊通訊》,721期。
教育部,民國95年8月1日。<軍訓教育業務報告>,《軍訊通訊》。
教育部,民國96年2月2日。<修正師培法23條之1及軍訓制度改進相關規定說明>,《軍訊通訊》,。
郭靖熙,<精神動員是全民國防成敗關鍵>,《青年日報》,96年3月28日。
楊志祥,民國95年8月16日。<杜部長親臨軍訓教官班72期講授軍訓制度發展與工作內涵>,《軍訊通訊》, 721期。
劉世昌,民國95年7月27日。<中辦室舉辦95年度青年服勤動員暨防災演練>,《軍訊通訊》,727期。
鄭惠鴻,<全民國防教育 持續廣化深化>,《青年日報》,96年1月10日。
錢永鎮,<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做法>,《軍訊通訊》,611期,輔導版。
謝忠杰,93年8月3日。<從恐怖主義威脅下,透視國家安全與全民防衛動員之關係>,《青年日報》,第3版。
(七)網際網路
《防衛意志決定國家戰爭勝敗》,<http://news.gpwb.gov.tw/subpage.asp?SDB=軍事新聞>。
《東森新聞網》,民國95年1月13日,
<http://www.ettoday.com/200512/20051229965709>。
「全民國防教育法」,
<http://law.mnd.gov.tw/Scripts/Query1A.asp?no=1A008000013&K1=全民國防。>
「國防法」,<http://law.mnd.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A000000033>。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8/content_3640318.htm>。
<以全民國防的總體意志確保台海和平>,
<http://news.gpwb.gov.tw/subpage.asp?SDB=重要新聞&Nno=10739>。
<白皮書起草專家就2004年中國的國防答記者問>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4-12/30/content_2392972_1.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4981028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81028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