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09
題名: 軍事危機管理機制:大陸與台灣之比較
作者: 錢宗旺
Chien, Tsung Wang
貢獻者: 李明
錢宗旺
Chien, Tsung Wang
關鍵詞: 危機管理
台海危機
特殊國與國關係
兩國論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4-九月-2009
摘要: 本論文係有鑒於「防患重於治療」,歷史文獻告訴我們,無論中共是否犯台,或採取何種舉動,中共一旦決定動武,其動機通常是令人出乎意料的;中共即使在戰具、戰術與整體態勢均不利的狀況下,但只要威脅到他的「國家安全」、「領土主權」與「民族意識」,中共即以「寧失千軍、不失寸土」的引爆戰爭在所不惜。因此,只要兩岸存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就必須有常設的「危機管理機制」;爰此,筆者從兩岸關係發展之潛在的危機因子,分析中共在軍事衝突前危機處理的模式,及我國在可能發生衝突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危機管理的機制,以降低發生衝突的風險尋求解決與預應之道,來維護兩岸和平與國家安全,亦為增進國家永續生存與發展的籌碼。據此,本研究目的有三:\r\n一、分析並比較兩岸軍事危機管理之模式—藉分析比較兩岸危機管理模式,提出化解兩岸衝突的正確途徑,以「避免戰爭」、「化危機為轉機」,消弭我國生存發展的威脅。\r\n二、危機管理的模式在兩岸危機管理的適用性—面對中共強大的軍事威脅和美國的現實利益的考量,政府危機管理的決策機構,如何從危機管理的理論基礎及策略手段,做出正確的指導與處理。\r\n三、研究我國危機管理機制並探尋改善及精進方法—檢討現階段我國軍事危機管理作為及癥結因素所在,俾尋求化解之道及研擬未來我國於軍事危機處理之策進作法。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fixing.” From historical lessons, no matter how many the odds is; once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arty make up their mind to resolve so called “internal affairs” through the issues of idealism of nationalists, national security, or sovereignty. PLA would take all cost even at the circumstance of lacking regular amphibious operation transportation capability to invade Taiwan.\r\nTherefore, to establish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essential in accordance of possibility of military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We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could escalate the conflict and to develop solutions to manage situ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egional stability and to serve our national interests.\r\nThis study prposes the following three:\r\n\r\n1.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military crisis models; Wit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t may find solutions to deescalate the military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to avoid war, and to find opportunity out of crisis. The study could help the decision makers to diminish the threat to our national security.\r\n2. Finding strategic measures of crisis management that could be adapted the Taiwan Strait model; we need consider the factors of US interests and gigantic PRC military power. How should the ROC leadership adopt crisis the management to make correct decision?\r\n3. Studying existing military crisis management measures of our nation and to find improvements; in the study, we inspect the practice military crisis measure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We coul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better management.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一)官方書刊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編,《「兩國論」批判(一)》。北京:九洲出版社,1999年8月,1版,頁15。
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北京, 2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同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其中第三節國務院,第89條之規定。
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93年12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7年5月。
外交部新聞文化司,《中共與各國建交聯合公報彙編》。臺北:外交部新聞文化司,199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參考資料》。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199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李總統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文件》,1999年8月。
邱銘輝,〈兩岸軍事過招,9種版本大公開〉,《新新聞周刊》。民國85年3月10至16日,頁18-21。
邱銘輝,〈深度報導軍方對中共軍事演習的因應動作〉,《新新聞周刊》,民國85年3月10至16日。頁10。
林正義,〈中美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美國月刋》,第5卷第6期,民79年10月,頁41。
林正義,〈危機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亞洲與世界文摘》,(1996),頁73-75。
林正義,〈國家安全會議定位及功能調整芻議〉《國家發展論壇》,台北,第2期,1996年,頁3-4。
吳仁傑,〈近期中共重要軍幹調整意涵與展望〉。《展望與探索》(台北),第5卷第9期,民國95年,頁105。
胡瑞舟,〈英國國防部危機管理機制與作業流程〉,國家戰略研究中心, 2003年2月。
胡聲平,〈胡錦濤與江澤民領導下中共對台政策的初步比—以決策理論分析〉,2005年台灣政治學會暨與學術研討會專文(台北,文化大學),頁17。
〈從中國軍隊高層人事調整看對台「軍事鬥爭準備」〉《漢和防務評論》,(香港),民國96年11月,頁6。
紀碩鳴,「七大軍區人事調動完成,胡錦濤正式全面掌握軍權」,《亞州週刊》(香港),2007年7月,頁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1994。
施啟揚,〈完成國家安全會議法制化,落實憲政體制〉《總統府國父月會報告資料》,1993年,頁3-6。
唐明輝,〈近期中共挑起台海危機之背景及目的的探析〉,《國防雜誌》,第13卷,第1期,頁96。
楊志恆,〈胡錦濤因應內憂外患安全環境下的軍方人事調整〉《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9期,民國96年,頁5-9。
蔡裕明,〈控制與自主:新時代下中共軍隊與黨之間的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巻第4期,2001年10月,頁106-107。
端木良,〈反輻射飛彈〉,現代軍事雜誌,213期,頁11。
鄭舜元〈從邊緣策略看中共在1996年台海危機之軍略〉《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3巻, 第2期,2002年4月,夏季號,頁44-46。
潘進章,〈美國對台海危機立場之探討〉《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2巻,第3期,2001年7月,秋季號,頁47-48。
黎自京,〈中共誇言演習效果〉《爭鳴》,1996年4月,頁13。
黎自京,〈中共對台最新動態〉《爭鳴》,1996年2月,頁21。
劉國基,〈兩國論全面觀察〉《海峽學術》,台北,1999年12月,頁109-141。
國防部,《中共高層檢討對台軍事鬥爭及今後作法》,台北:國防部編印,民88年12月。
蘇恆宗,〈從危機管理活動模式探1996年的台海危機〉《陸軍學術雙月刋》,第43卷第496期,民國96年12月頁129。
羅冰,〈五百將軍請戰,鷹派批江右傾:美艦引發中共內爭〉《爭鳴》,1996年4月,頁6-7。
(四)、博、碩士論文
古方雄,《危機處理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論文,1996年。
朱延智,《小國軍事危機處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1年3月。
汪士鑑,《危機管理之研究─以九六年台海危機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李炳友,《台海兩岸軍事衝突與戰略對應之研究》,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畢業論文, 2003年。
林宗達《中共軍事演習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民86年。
邵正興,《台北對「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危機處理之比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徐鴻智,《從1995-1999年兩次台海危機比較分析中共嚇阻戰略》,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大陸組93年碩士論文。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軍官團教育參考叢書)》台北市:國防部軍備局北印廠,民國94年1月。
張鵬初,《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國防大學軍事學院89年班畢業論文。
黃也萍,《危機處理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90年班畢業論文, 2001年。
蔡瑋,《國際政治勢力對兩岸軍事衝突之影響》,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畢業論文, 1997年。
黎賢聖,《國際危機處理研究─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事件研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92年班軍事專題研究學術論文, 2003年。
劉全旭,《從法制層面析論我國家安全危機管理機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93年班軍事專題研究學術論文。
劉宜友,《我國政府危機處理之研究-以1999年「兩國論」危機處理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蕭明吉,《建立兩岸軍事衝突危機預防機制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
盧台生,《從民國85年台海危機情勢研析我國國防危機處理作為》,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87年班軍事專題研究學術論文。
謝如欽,《國家危機管理之研究-1954–1999年台海危機探討》,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九十一年班軍事專題研究學術論文, 2004年。
(五)、報紙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共軍事現代化》,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印, 1998年。
〈D-day…95年11月我就料中〉《自由時報》,2006年3月5日,版A3。
〈八十萬大軍隨傳隨到〉《星島日報》,民85年3月10日,版A4。
亓樂義,〈共軍戰備若升級 有徵兆可循〉《中國時報》:臺北, 2004年3月23日,版13。
王玉燕,〈胡錦濤:共軍唯一工作,對台作戰〉《聯合報》:台北,96年8月27日,版A14。
〈中共可能武力回應兩國論〉《中國時報》,1999年8月14日,版2。
〈中共軍委會副主席張萬年重申對台強硬立場〉《中國時報》,民84年10月23日,版2。
〈中共對台主戰派〉《聯合報》,民84年7月30日,版10。
〈五角大廈最新報告:台海衝突五至十年內可能爆發〉《聯合報》,民91年4月27日,版13。
〈北京學者:兩岸和平協議包含3內容〉;〈十七大:胡四點對台工作方針載入黨內文件〉《聯合報》:台北,2007年10月16日,A14版。
〈台海若發生戰事將是解放戰爭的繼續〉《聯合報》,民85年3月6日,版2。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美國1998戰略評估》。北市:國防部軍備局北印廠,民88年3月譯印。
呂紹強,〈中共演習部隊完成集結〉《中國時報》,民國85年2月18日,版1。
李建榮,〈連戰:中共應停止挑釁舉措〉《中國時報》,台北,1996年3月6日,版2。
李耀彩,〈國防部,依情資判斷應有估打外島能力〉《青年日報》,民國88年5月7日,版2。
〈胡錦濤完成中國七大軍區易帥軍權呈現新布局〉《聯合報》:台北,民國96年10月12日,A13版。
〈胡錦濤兩岸和平協議談話〉《聯合報》:台北,2007年10月16日,A14版。
〈兩國論後共軍曾進行兩棲登陸演習〉《台灣日報》,1999年11月1日,版2。
林克倫,〈中共強力鎮壓藏人示威〉《中國時報》,台北,民97年3月15日,版A1。
凌海劍,〈台灣經得起一打嗎?〉《科學時報》,1999年10月26日。
徐雲騰,〈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對台不鬆口〉《經濟日報》,1995年7月23日,版17。
孫立方,〈美國國防部2008年度中共軍力報告書〉《聯合報》,台北:97年3月3日,版A14。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1年美軍聯合參謀作業手冊》。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譯印,1993,頁223-225。
孫揚明,〈美學者籲兩岸簽50年中程協議 李侃如評估現狀具嚴重潛在危險,建議臺海在一個中國架構下「更名」〉《聯合報》,臺北: 1998年2月10日,版1。
唐飛,〈強化科技作戰、提高國防人力素質〉《青年日報》,民國88年5月7日,版3。
高凌雲,〈半個月來共機接近中線 逾百架次〉《聯合晚報》:臺北, 1999年7月19日,版3。
陳永誠,〈政府決力維股、匯市穩定〉《中國時報》,台北,1996年3月6日。
〈傳數十位中共將領請戰〉《中國時報》,1999年7月18日,版14。
彭維學,〈對台政策調整的原因及美國因素〉《中國時報》:臺北, 1999年7月19日,版1-2。
楊力宇,(1989),〈從『一國兩制』至『一國兩席』〉《中國時報》:台北,4月12日,版2。
鄒景雯,〈96年台海危機我有31套劇本應變〉《自由時報》,台北,2006年3月5日,版A3。
劉其筠,〈柯林頓申明對台新三不〉《經濟日報》:臺北,1998年7月1日,版2。
劉紅,〈解決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下去〉《中央日報》:臺北, 1999年7月22日,版2。
國家安全會議祕書處,《各國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概要》。台北:國家安全會議祕書處,1992。
鄺同舟,〈軍方再擴大台灣問題發言權,熊光凱任對台領導組秘書長〉《星島日報》,1996年2月7日,版A4。
〈戰爭模式轉換與21世紀諸國安全〉《大公報》:北京,1999年4月28日。
〈李登輝12月將再訪康乃爾〉《中時電子報》,民90年10月26日。http://ctnews.yam.com.tw/news/2001/10/26/64420.html。
李順德,〈張榮豐:96台海危機處理「讓選票投李」〉,參閱〈http://www.udn.com/2005/9/12/NEWS/NATIONAL/NAT1/2893964.shtml〉2006/3/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mlpolicy/cschrono/sc.htm〉。
閻亢宗,〈面對三戰〉《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9月23日),版A15。
〈2006年中國的國防—二、國防政策〉,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6-12/29/content7576796.htm/2007/3/11。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52.html/2007/11/10。
二、英文部份
(一)專書
(二)、中文書籍
Anderson, Fwan W. Global Geopolitical Flashpoints, An Atlas of Conflict. Chicago.IL: Fitzroy Dearborn Publication, 2000。
Brecher, Michal,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risis Behavior, in Michael Brecher(ed.), Studies in Crisis Behavior. New Jersey: Transaction Books, 1978.
Buchan, Crisis Management, cited in Coral Bell,“Crisis Diplomacy”, Stateic Thought in the Nuclear Age .Baltimore, MD: John Hopkin, 1979
Craig, Gordon A. and Alexander L. George, Force and Statecraft(4nded):New York oxford Uniyersity Press,1990.
Fink, Steven.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1986.
Frei, Daniel.(ed.), International Crisis and Crisis Management. New York,N.Y.: Praeger Publishers, 1978.
Hermann, Charles F. Crisis in Foreign Policy.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1986
Hermann, Charles, ed. International Crises. New York: Free Press, 1972 .
Holst, Ole R. Crisis Escalation War . Montreal McGill 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72 .
Ian Mitroff & Pearson. Transforming the Crisis-Prone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3, pp.22-68.
丁邦泉,《國際危機管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James L. Richardson. Internal Politics Crisis Diplomacy .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317.
Janis, Irving. Victims of Gropthink: A Psycholgical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Decisions and Fiasco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2.
Jordan, Amos A. and William J Taylor, J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Policy and Process, 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edition,1984.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 New York: Alfred Knopf.,1948.
Morse, Edward L. Crisis Diplomacy, Inderdependence and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 cited in Raymond Tanter & Richard H. Ullman, Theory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Princeton, 1972.
Richard D. Fisher, “China’s Missiles Over the Taiwan Strait: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sessment”,p.172.
Snyder, Glenn H. & Paul Diesing, Conflict Among Nations: Bargaining, Decision Making and System 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Crisis .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Vasquez John A., The War Puzzle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ch. 1; Also in John A. Vasquez, “Reexaming the Steps to War: New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Insights”.
Wiener, Anthony J. & Herman Kahn, Crisis and Arms Control. New York: Hudson Institute, cf. Alistair Buchan, Crisis Management(France: Atlantic Institute, 1966
Young, Oran, The Intermediate: Third Parties in International Crisis .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
丁樹範,〈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之教訓:針對美、台研擬新戰略〉收錄於《解放軍七十五周年之歷史教訓》。台北:三民出版社,民93年10月。
(二)、英文期刋
Anderson, Ewan W. “Global Geopolitical Flashpoints”, An Atlas of Conflict, pp.327-329.
Arnold Beichman,“Turbulence in the Taiwan Straits: a Taiwan Referendum on independence is ill-times”.Washington Times, August 14. 2002, pp.31–32.
Brook Larmer,“Basketball”,Newsweek, vole.137, N.18, April.30,2001, pp.12–15.
Brecher Michael,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risis Behavior”in Michael Brecher, ed. Studies in Crisis Behavior, New Jersey: Transaction Books, 1978.p.6.
Carola McGiffert and Craig Cohen, ed., “Global Forecast, The Top Security Challenges of 2008,”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vember 14, 2007, pp.13-17.
Departmene of Defen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 p.1.
Eric Stern and Bengt Sundelius,“Managing Asymmeretrical Crisis: Sweden, the USSR and U-137,”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36 ,No.2(June 1992)pp.219.
Ian I. Mitroff, & Christine M. Pearson.(1993), “From Crisis Prone to Crisis Prepared: a framework for crisis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7 No1, pp.48-59.
Matt Forney, “Louder than Words”, FEER, March 14, 1996, pp.15.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臺北:唐山論叢出版社,1996。
Minnick, Wendell. (Taiwan: “Chinese Virus Stole Secret Files”, Defense Weekly, April 16, 2007).
Nunamaker, J. F. Jr., Sue, W.E. & Chen, M., “Organizational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s: Planning for Intelligent Ac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Vol.5, No.4, (1989), pp.7-32.
Warren Chistophe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 : From Hostility to Engagement 1960-1998, Washington , D. C. : The National Secrity Archive, 1999, Document 01861 ,1995年7月1日。
Wu Xinbo,“Underestanding Chinese and U.S. Crisis Behavior”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7,08, pp.71-73.
Xin Qi, “Guojij zhanlue huanjing de bianhua yu Taiwan wenti”,Zhanlue Yu Guanli(Strategy and Management), vol.17, No.4, 1996, pp.18-27.
(三)、報紙
Barton Gellman, “U.S. and China Nearly Come to Blows in 1996” The Washington Post, June 21, 1998.
Richard D. Fisher, “China’s Missiles Over the Taiwan Strait: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sessment”,p.172.
The China News(March 8, 1996),“Intercepting Missiles Would Mean War”Beijing, pp.1.
Winston Lord’s testimony on Taiwan to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 Committee on February 7, 1996, EPF305 (East Asia Pacific Wireless File),02/07/96, Washington, D.C.
丁樹範,〈中共對台政策對兩岸建立互信機制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聯勤北印廠,民89年11月。
丁樹範,《黨還指揮槍?軍隊改革與黨軍關係變化》。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12月。
三軍大學譯,《1996年美國國防報告書》。台北:三軍大學編印,民86年。
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黎明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
中共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編著,《國際危機管理概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3月。
元達,《我們的國防防安全嗎?》。台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6月。
甘宗源,〈中共「十七大」外交戰略之研析〉《解碼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時代政策之剖析》。國防大學出版,民96年12月。
王央城,〈台海兩岸關係的現況〉《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出版,民96年12月。
王崑義,〈中共的對台決策〉《2005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編印,民94年12月。
王銘義,《對話與對抗》。台北:遠見出版社,2005年1月。
毛惠民,〈美國的全球戰略與中共及台灣問題〉《廿一世紀初台灣安全與衝突預防》。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編印,民91年4月。
布里新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 hessboard)。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87年4月。
江澤民,〈軍隊要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新的貢獻〉《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解放軍年版社,2002年。
朱延智,《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北市:幼獅文化出版,2000。
朱延智,《搶救台灣:小國危機處理》。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00。
朱愛群,《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謎咒》。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02。
杜陵,《中共公安制度研究》。臺北:中央警官學校, 1987。
佐佐淳行著,陳惠莉譯,《危機管理》。北縣:稻田出版,1996。
沈明室,〈台海危機十年來的省思〉《韜略談兵-現代戰爭及安全情勢思維》。台北:青年日報社,96年10月。
李美華譯,Earl BAbbie原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金德芳、張同瑩譯,《回顧兩岸的互動》。台北:先覺出版社,民88年2月。
吳安家《臺海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臺北:永業出版社,1996。
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臺北:五南書局,1995。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林中斌,《透視台海危機成因及西方解放軍研究》。台北:先覺出版社,民88年2月。
林文益/鄭安鳳合譯,W. Timothy Coombs原著,《危機管理與傳播》。北市:天下出版社,2002年。
林文程,〈外在環境發展對臺灣國家定位之影響〉,收錄於黃昭元主編《兩國論與臺灣國家定位》。臺北:學林文化,2000。
林正義,《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5-1997》。台北:撰者出版社,1998。
林正義,〈危機處理原則與技巧〉收錄於揚志恆主編《臺灣的國防安全》。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
林正義,《美國出兵台灣海峽及其限制》。台北,中研院歐美所,民89年3月。
林宏展,《中國解放軍X檔案》。台北:本土文化出版社,1996。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86年4月二版。
邵玉明、李瓊莉、嚴震生合著,《美國介入台海危機决策過程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民87年,頁34。
孟杰慕(James H. Mann)原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決出版社,民88年,頁488-489。
明居正,〈兩岸進入協商時代我國大陸政策之預籌〉,《邁向二十一世紀國家發展的大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國家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1995。
門洪華,《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2月。
周茂林,〈從中共「五一七對台聲明」論中共提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戰略意涵〉《2003.2004IIR-CSS戰略安全論壇彙編》,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出版,民94年1月。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89年2月初版。
邱強口述、張慧英採訪選述,《危機處理聖經》。臺北:天下遠見出版,2002。
洪鴻鈞,〈對中共建政後,歷次軍事衝突重要聲明研析〉《2004年戰略論壇文集》。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編印,民國94年1月。
施子中,《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共國防決策與台海安全之研究〉。國防部出版,92年3月。
施道安、伍爾澤,《中共軍文變化》。台北,國防部譯印,2006年4月。
泰勒(Maxwall D. Taylor)著,《變局中的國家安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民67年2月。
徐傳新,《國家和政府的危機管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編印,民92年。
陳漢文,《在國際舞台上》。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5月。
陳福成,《決戰日8月—後鄧時代中共武力犯台研究》。台北:金台灣出版公司,1991。
陳德昇,《兩岸危機管理:SARS經驗、教訓與比較》。北市:晶典出版,2005年4月。
許世楷/施正鋒,《台灣前途危機管理》。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01。
張文廣,〈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政治報告之研析〉《解碼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時代政策之剖析》。國防大學出版,民96年12月。
張五岳,《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民92年7月。
張亞中與李英明合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
張延廷,〈中共戰略文化與決模式〉《2005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編印,民94年12月。
黃奎博,〈當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國防部出版,92年3月,頁VII-19。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民90年。
詹中原,《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北市:聯經出版,2004。
詹中原,〈英美國際危機管理體系─決策組織與過程〉收綠於裘兆琳主編《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3年。
奥古斯丁等,《危機管理》。北市:天下遠見文化出版,2001。
楊念祖,《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國軍危機預防與處理機制之建構〉。國防部出版,92年3月。
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印刻出版社,2001年。
翟文中,《兩岸軍事信心建立措施的建構:理論與實際》,台灣國防改革關鍵議題國際研討會。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主辦,民國93年2月29日。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初版),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2003年,頁3。
劉長敏,《危機應對的全球視角》。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劉靜波,《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5月。
劉慶元,《解析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楊智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11月。
鄭儀,《鄧小平和他對台策略》。台北:開今出版社,民86年3月。
薛瀾、張強、鍾開斌合著,《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北京:鑫豐華彩印公司,2003年5月。
蘇起,〈走過「兩國論」驚濤駭浪〉,收錄於陸鏗、馬西屏,《別鬧了,登輝先生:專訪相關人物談李登輝》。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2001年。
蘇起,《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4年1月。
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灣安全》。台北:揚智文化,初版,2003。
顧立民,〈日中台關係發展對區域安全的影響〉《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出版,民96年12月。
蘿莉、施道安、伍爾澤合著,《解放軍七十五周年之歷史教訓》。台北:三民出版社,民93年10月。
(三)、期刊學報
王世塗,〈試評論我國之國家安全體制〉《國防雜誌》第11卷第8期,(1996),頁36-47。
王央城,〈美中高層對話後台海安全的省思〉《戰略安全研析》,第27期,民96年7月,頁26-29。
王俊南,〈從中共對我國防安全威脅分析,論落實「全民國防」的迫切性〉,《陸軍學術雙月刋》,第43卷第495期,民國96年10月頁96。
丹尼斯 .希奇(Dennis V. Hickey)「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與台灣的軍事改革:進程、問題與展望」,第四屆台灣國防國際研討會,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主辦,民94年2月29日。
包宗和,〈從中共文攻武嚇看兩岸問題的癥結〉《政治科學論叢》,第7期,民1996年,頁30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5922002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2200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