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30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郭武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李旺湘zh_TW
dc.creator李旺湘zh_TW
dc.date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9-09-14T02:44:04Z-
dc.date.available2009-09-14T02:44:04Z-
dc.date.issued2009-09-14T02:44:04Z-
dc.identifierG0092981015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30-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92981015zh_TW
dc.description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主權國家不重視國家安全,無論戰時還是平時,有些情報是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情報已成為確保國家安全及維繫政權穩定的力量;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決策者,必須具有情報意識,重視情報工作。尤其面對新世紀新戰爭型態處處展現出「不對稱」戰略思維,面對恐怖主義的全球危害,面對日趨迫切反恐合作的要求,面對危害我國安全與經濟利益的恐怖主義活動的萌芽,如何運用「先知」繼而採取「先發制人」作為,如何在守勢作戰上獲得絕對優勢,奠定國家安全的基礎,當屬情治機關工作的重要課題。另隨著全球化的倡議、時空環境變遷、民主思潮的演變、國際社會的互動、國內政治環境的紛擾、民粹主義的興起、價值觀的扭曲,在在使得國家安全情報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r\n\r\n舉凡任何反恐怖主義的措施或反恐精銳部隊,都不足以有效嚇組狂熱的、技巧熟練的恐怖份子。基於此,情報作為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仍是最有效的方法。反恐行動與戰爭最大不同處在於他所面對的是藏匿起來之敵人,因此情報預警越早、研析越精確,恐怖行動之災害就越少,反恐成效也越好;這部分除了要建立恐怖份子及其組織之完善檔案,長期追蹤這些恐怖團體的行蹤外,也需要透過情報系統來蒐集情報,及與國際共同合作進行情報交流工作,如此方能有效做到預警之功能;例如美國國土安全部將面臨恐怖的威脅區分五個等級,從情資狀況研判來提早預警,以加強全民防護戒心,此點殊值我們參考學習。另外,對於跨國性的恐佈份子,若能與國際情報交流,也是遏止恐怖暴行的的最佳方式,據FBI調查顯示,僅在1983至1987年間,美國就因與國際間有效的情報交流,而成功地防止45件恐怖事件,充分發揮防範於未然的功能。所以,情報單位應不斷情報交流,甚至透過外交途徑與國際情報組織進行協調、聯繫、相互通報、相互支援,以掌握可疑恐怖份子之動向,適時發布預警,以提昇防護戒心,有效防範或降低暴力、破壞事件發生之危害程度 。\r\n\r\n由於恐怖主義的威脅日益嚴重,只有國際合作才能有效減少恐怖主義的威脅。九一一事件後,隨著美國軍事行動的開始,國際間有另一種聲音希望國際組織一特別是聯合國能夠發揮功能,致力反恐、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俾以防止更大的災難發生。此外,由於區域主義的盛行,分布於全球的國際組織及區域組織亦將在此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然情報機制運作亦是反恐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911事件」的情報失敗使得布希總統籌組「恐怖主義威脅協調中心」及「國土安全部」,也逐一地對CIA及FBI 兩大情報組織進行改革。本論文將探討美國的反恐機制與情報作為,以瞭解美國情報界如何因應恐怖主義的威脅,以開展我國情報作為。\r\n\r\n為了避免國家受到戰略性的軍事突擊,如珍珠港事件,在在都需要大量而性質複雜的情報。各國政府因為需要情報,所以便設立個別的專門機構,來處理各種不同的情報。各國的決策者,如美國的總統、英國的首相、德法的總理以及克里姆林宮的少數人物,都需要情報來處理他們的日常工作。一切情報不管是重要次要,不管真實虛偽,都必須經過情報機關加以過濾,加以選擇,然後才能選擇與當時決策有直接關係的東西,提供決策者參考。職是之故,情報是決策的基礎,成功的關鍵。情報也是一種力量的形式,沒有情報的政策是盲目的,沒有政策的情報是無能的。然情報的角色僅僅只是列具事實與可能發展的趨勢;決策是決策者的工作。一般而言,情報活動之有用與否,是依於其對國家、部會、與軍事單位決策者之協助而定。決策階層希望情報單位能時時掌握正確的情報,以因應突發狀況。\r\n\r\n情報在危機處理過程中,扮演克敵制勝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若在危機處理時缺乏情報,在分秒必爭的危機中,絕對難以對被危機威脅的廣大範圍,多狀況的領域,進行面面俱到的處理。情報的功能包括知己知彼、料敵機先、制敵之弱、降低誤判、避免疏忽、避免爭機等角色功能。經由情報之角色與功能的論述,可以瞭解情報之本質是與決策與國家政策設計密切相關的。而不論是在決策或是國家政策設計之廣範圍過程中,攸關國家政權穩定與否及國家安全之保障,相當程度均是依賴於危機管理作為之良窳而定,而此又需要情報之積極投入,否則不以為功。因為,「全球化」之發展,國際安全環境之變動,依常態之國家管理模式以因應不同光譜範疇之威脅是不夠的,最主要的還要加入「非常態變數」之考量。因此,在危機管理過程中,從戰略層次思考,情報之作用在於發揮預警機制之功能;而從戰術層次思考,情報之作用在於發揮對決策過程之支援功能。然而在保證客觀情報要求下,應克服情報與決策在追尋國家安全過程中,可能之潛在的問題,而有必要在未來能持續發展出結合情報與決策之危機處理特殊機制,從而發揮情報在危機決策中之最大作用,而此就涉及了危機管理與情報之互動作為,及如何較佳之作出決策的問題。\r\n\r\n「九一一事件」之後,扁政府成立「九一一專案小組」,研議五十五項因應計畫二十一項突發狀況想定與緊急處置措施,包括:生化攻擊之防範與疫苗採購、各種模擬演練時各部會之職掌分配。台灣與美國進行情報交換、簽訂「刑事司法互助協定」,願意參與資訊、安檢、反洗錢、強化能源機制等各項國際合作,說明台灣並沒有自外於國際反恐行動。\r\n\r\n國家情報工作法:第十七條各情報機關與外國情報機關進行情報合作事宜時,應通知主管機關,並由主管機關協助統合及節制。前項情報合作包括情報交換、情報會議、人員互訪、情報訓練、技術交流、電訊偵蒐及情戰行動等。因此我國依據聯合國安理會一三七三號決議文執行反恐怖主義行動之相關作為,行政院長張俊雄指示各情治、財經及司法部門配合執行事項:政府將依據我國法律及參照聯合國各項反恐公約與決議精神,對恐怖組織及其黨羽採取凍結資產、不資助、不窩藏等必要之司法或行政措施,同時加強與各國之情報交流及提供刑事調查、刑事訴訟的協助,以制止及懲治恐怖主義。\r\n\r\n就情報合作而言,情報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預為防範可能之威脅,我國的情報來源,大約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國際方面,由國際情報合作管道獲得,或由國安局、警政署、調查局海外工作站、駐外人員蒐集,及政府機關派駐海外機構協助蒐集;二是國內方面,情治機關蒐集或民眾檢舉;三是文書及科技情報方面,由大眾傳媒及網際網路蒐集,或透過科技中心、國防部電訊發展室截收之電子科技情報。國際情報合作對我國防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國安局表示,自從九一一事件後,國安局就成立一專案小組持續針對反恐進行監控和運作,92年度也特別編列反恐預算,近來幾次爆炸案,國安局透過國際情報管道獲得資訊,未來將更強化相關反恐作為。\r\n\r\n反恐工作已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安全工作的主軸之一,我國雖非國際恐怖組織主要攻擊目標,但仍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對台灣而言,支持與參與反恐,提升反恐能力,防護國土安全,並藉由反恐而與國際社會尋求接軌,發展雙邊及多邊合作關係,拓展國際活動空間,為國際安全及自身利益而努力,藉以強化國土安全之機制與能力,將不僅是內政奠基、全民國防之優先工作,且係發展外交的重要契機。自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以來,台灣在反恐議題上可以說卯足了勁全力以赴,從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1373號決議文相關事項,到堅定支持反恐行動,如提供國際社會人道救援、強化國內各部會相關具體因應作為、全面清查可疑份子、強化洗錢防制工作、積極推動簽訂司法互助協定或備忘錄、加強國際情報合作、密切掌握恐怖組織發展及重要成員之預警情資、整合各情治單位蒐整之反恐怖情資、建立恐怖活動資料庫等等反恐作為,無非就是要確保國家安全與拓展外交空間之目的。本文從國際恐怖主義發展趨勢出發,進而探討美國反恐趨勢與反恐情報作為。接著就我國安全環境及整體反恐情報機制作檢討分析,歸納本論文之研究總結 。\r\n\r\n一、聯合國應發揮主導作用,增進國際情報合作\r\n二、我國現行反恐對策尚待精進\r\n三、我國應注意中共的武力威脅與突擊\r\n四、美國因反恐與中共合作,應注意是否影響我與美關係\r\n五、不合時宜的運作觀念,影響情報預警功效\r\n六、因應危機必須提升預警情報工作\r\n七、訂頒國家危機預防之標準作業程序\r\n八、加強情報的整合與監督\r\n九、強化國安會專業幕僚機構功能\r\n十、明確律訂專責、統合單位權責\r\n十一、建議成立國家恐怖主義情報中心\r\n十二、積極參與國際反恐怖主義活動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壹章 緒論…………………………………………………………………… 3\r\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r\n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7\r\n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r\n第四節 文獻探討………………………………………………………………‥‥ 10\r\n第五節 研究架構………………………………………………………………‥‥ 14\r\n第貳章 情報之內涵與作用……………………………………………………… 16\r\n第一節 情報的定義及其內涵……………………………………………………… 16\r\n第二節 情報的類型及其功能……………………………………………………… 20\r\n第三節 情報運用與決策制定……………………………………………………… 25\r\n第四節 情報與危機處理…………………………………………………………… 29\r\n第參章 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威脅…………………………………………… 34\r\n第一節 恐怖主義發展之趨勢……………………………………………………. 34\r\n第二節 恐怖主義對我之威脅……………………………………………………. 40\r\n第三節 超限戰對我之威脅………………………………………………………. 47\r\n第四節 國內潛在恐怖活動之威脅………………………………………………. 53\r\n第肆章 國際反恐戰略與美國情報作為……………………………………. 60\r\n第一節 聯合國反恐因應作為……………………………………………………. 60\r\n第二節 國際組織與反恐合作……………………………………………………. 69\r\n第三節 美國反恐情報作為………………………………………………………. 77\r\n第伍章 我國反恐情報作為……………………………………………………. 90\r\n第一節 我國反恐相關法制………………………………………………………. 90\r\n第二節 我國反恐危機處理與情報機制…………………………………………. 95\r\n第三節 我國之國際情報合作……………………………………………………. 101\r\n\r\n第陸章 我國反恐情報之挑戰與契機………………………………………. 105\r\n第一節 在反恐政策規劃方面……………………………………………………. 105\r\n第二節 在反恐情報機制方面……………………………………………………. 109\r\n第三節 在國際反恐情報方面……………………………………………………. 111\r\n第柒章 結論‥‥‥‥‥‥‥‥‥‥‥‥‥‥‥‥‥‥‥‥‥‥‥‥‥‥‥ 116\r\n附件:\r\n附件一 國家情報工作法‥‥‥‥‥‥‥‥‥‥‥‥‥‥‥‥‥‥‥‥‥‥. 123\r\n附件二 反恐怖行動法草案‥‥‥‥‥‥‥‥‥‥‥‥‥‥‥‥‥‥‥‥‥. 129\r\n附件三 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 135\r\n附件四 國家安全局組織法‥‥‥‥‥‥‥‥‥‥‥‥‥‥‥‥‥‥‥‥‥. 137\r\n參考書目:‥‥‥‥‥‥‥‥‥‥‥‥‥‥‥‥‥‥‥‥‥‥‥‥‥‥‥‥ 141\r\n\r\n表目次\r\n1.研究架構圖‥‥‥‥‥‥‥‥‥‥‥‥‥‥‥‥‥‥‥‥‥‥‥‥‥‥‥‥ 15\r\n2.超限戰之戰法一覽表‥‥‥‥‥‥‥‥‥‥‥‥‥‥‥‥‥‥‥‥‥‥‥‥ 47\r\n3.超限戰犯台可能模式‥‥‥‥‥‥‥‥‥‥‥‥‥‥‥‥‥‥‥‥‥‥‥‥ 50\r\n4.政府機關近年遭重大衝擊事件‥‥‥‥‥‥‥‥‥‥‥‥‥‥‥‥‥‥‥‥ 54\r\n5.美國國土安全部組織結構簡圖‥‥‥‥‥‥‥‥‥‥‥‥‥‥‥‥‥‥‥‥ 86\r\n5.美國回應恐怖主義攻擊之反應作為簡示表‥‥‥‥‥‥‥‥‥‥‥‥‥‥‥ 87\r\n7.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成員‥‥‥‥‥‥‥‥‥‥‥‥‥‥‥‥‥‥‥‥‥‥‥ 88\r\n8.我國反恐危機處理機制與情報通報體系表‥‥‥‥‥‥‥‥‥‥‥‥‥‥‥ 96\r\n9.我國國家安全決策與幕僚機構功能‥‥‥‥‥‥‥‥‥‥‥‥‥‥‥‥‥‥. 97\r\n10.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情報協調會報體系‥‥‥‥‥‥‥‥‥‥‥‥‥‥‥‥‥ 98zh_TW
dc.language.isoen_US-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81015en_US
dc.subject反恐行動之情報作為zh_TW
dc.title我國反恐行動之情報作為研究zh_TW
dc.type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壹、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一、中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丁邦泉編,《國際危機管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台北》,唐山,民8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于鳳娟譯,Otto Lerbinger著,《危機管理》(The Crisis Manager: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王國強、胡凡,《國際恐怖與反恐怖鬥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王逸舟,《世紀末的警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王國強,《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鬥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孔令晟,《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台北:好聯,民8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基本文件》,台北:三民,民8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Greenwood Press﹒1994)﹒pp﹒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貳、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牛莒光,<由911事件思考台灣的威脅>,《清流月刊》,90年11月,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活動季刊》,第4期(民國9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李雙伍,<當前國際恐佈主義的新特徵>,《軍事文摘》,2003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李黎明,<美國對新世紀中共戰爭思維之假設:不對稱戰爭概念之發軔>,《共黨問題研究》,26卷3期,89年3月,頁18-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汪毓偉,<國際恐怖主義與國際刑法相關問題探討>,《國家安全與情報》,1卷1期,民91年3月,頁35-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林正義,<美國因應911事伯的危機處理>,《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式>,《問題與研究》,35卷3期,民85年3月,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沈明室,<評中共超限戰>,《共黨問題研究》,26卷3期,民89年3,頁52- 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陳振農,<美國九一一恐佈攻擊事件與反恐發展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1期(2003年1月),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莫大華,<安全研究之趨勢>,《問題與研究》,35卷9期,民85年9月,頁65-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問題與研究》,37卷8期。民87年8月,頁20-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警政學報,第16期》(民國78年12月),頁399~4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台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3卷4期,2001年10月,頁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4卷3期,2002年1月春季號,頁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哲民、瞿文忠,<中共發展非對稱武力對我國防安全影響之研究>,《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3期,1999年7月,頁1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蔡明彥,<連環恐佈攻擊事件之評析>,《歐亞研究通訊》,6卷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詹中原,<美國政府之危機管理:組織發展與政策架構>,《美國月刊》,(民國79年9月),第五卷第五期,頁96-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潘同瑋,<超限戰思想與中共國防戰略之研究>,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9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萬仞,<國家安全新論>,《國防雜誌》,10卷9期,民89年3月,頁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黃祥益,<從九一一事件淺談我國安全防護應有的積極作為>《警光》第54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黃奎博,「全球化、變遷中的主權與中華民國南海戰略」,國防政策評論,2卷3期,2002年春季,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38卷2期,民88年2月,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錢文榮,<反恐與國際秩序>,《國際問題研究》,第8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楊昊,<APEC的另一個新角色?一亞太反恐安全網路的統一陣線>,《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參、碩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丘臺峰,<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中央警官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許經澤,<從九一一事件論美國國土安全部及我國反恐組織建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陳東昇,《新世紀不對稱安全威脅與台灣本土安全工作之對策研究》,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羅木祥,<我國警政機關危機管理之研究---兼論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反恐應變機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劉必棟,<九一一事件後美危機處理與相關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肆、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邱吉鶴、卜正球、黃宏光,<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1年12月,頁61,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明居正,<九一一事件與我國反恐戰略>,全球反恐戰略研討會,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民國91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林碧炤,<全球化與人類安全>,人類安全與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情報與國家安全決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政治作戰學校國家安全研討會,民國85年6月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民國91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宋筱元,《國家情報問題之研究:情報與國家關係之分析》,中央警察大學,民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民國91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兩岸在人類安全中合作願景>,人類安全與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莫大華,<美國式軍事事務革命的探索>,第八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文集,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曹雄源,<就警備面向探討憲兵特勤隊運用與國家安全之關係>,憲兵任務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憲兵學校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薛博仁,<現階段生物災害潛在威脅>,生化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陸軍化學兵學校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在「九一一」事件後有關「國土安全」的戰略思維與行動策略>東協發展與區域合作座談會》,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伍、網際網路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中央社網站:http://tw.news.yahoo.com/newest/international/cn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englis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美國國防部網站: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entag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朱延智,《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美國國土安全防衛部:http://www.whitehouse.gov/deptofhomel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解放軍報社網站:http://www.pladaily.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立法院:http://www.ly.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http://www.nicst.nat.gov.tw/group/application/nics/index.ph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行政院:http://www.ey.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國防部:http://www.mnd.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國家安全局:http://www.nsb.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國家通資安全應變中心:http://www.ncert.nat.gov.tw/infosec/date.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法務部:http://www.moj.gov.tw/chinese/c-index.asp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杜陵,《情報學》桃園:中央警官學校印行,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李少軍,《國際安全:從基本概念到多重形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李黎明,《轉軌變遷的戰略思維》,台北:時英,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李耐國,《軍事情報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民7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民8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情報工作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汪毓瑋,《二十一世紀國家安全議題探討-恐怖主義網路與安全及情報與民主》,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民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遠景基金會,民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林碧炤,《論國際政治的持續與轉變》,台北:桂冠,民7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民8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民7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胡聯合《第三隻眼看恐怖主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胡文彬,《情報學》,台北:待歸樓,民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胡文彬,《我國現代情報工作史》,台北:待歸樓,民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許文惠等編,《危機狀態下的政府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楊潔勉等著,《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賈小平,《藍色情人精-20世紀世界著名間諜錄》,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鈕先鍾,《戰略研究與戰略思想》,臺北:軍事譯粹社,8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紐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陳二希,《反恐保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民,8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翁明賢,《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翁明賢,《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199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舒鶴,《情報與國家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式琦,《國家情報》,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民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各國安全制度》,台北:中央警察大學,民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中勇,《情報與國家安全之研究》,台北:三峰,民8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殿清,《情報與反情報》,台北:時英,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張召忠、周碧松,《明天我們安全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閻晉中,《軍事情報學》,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鄭介民,《軍事情報學》,台北:國家安全局,民4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陳文政、趙繼綸,《不完美戰場-資訊時代的戰爭觀》,台北:時英,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法務部調查局編印,《智慧之戰》,台北:調查局,民4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國家安全會議編印,《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台北:國安局,民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國家安全局編印,《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安局,民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國家安全局編印,《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二輯)》,台北:國安局,民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二、外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Arthur S.Hulnick,Fixing the Spy Machine:Preparing American Intelligence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Westport,Connecticut:Green wood Publishing Group,Inc,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Berkowiz,Bruce D.and Allan E.Goodman.Best Truth:Intellig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Bill Gertz, Breakdon :How America is Inteelligence Failures Led to September 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Washington, D.C:Tecnery Publishing INC,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Craig Eisendrath, National Insecurity:U.S. Intelligence After the Cold War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Godson,Roy.Dirty Tricks or Trump Cards:U.S.Covert Action&Counterintelligence.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Kent,Sherman.Strategic Intelligence.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Kristan J.Wheaton, TheWaring Solution:Intelligent Analysis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rad.Fairfax,Virginia:AFCEA International Press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Robert David Steele, The New Craft of Intellignce:ersonal, Publice,& Political-Terrorism, Genocide, Disease, Toxic Bombs,& Corruption(Oakton, Virginia:O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International Press,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Marcus G﹒Raskin﹐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Security﹐(NewJersey:Transaction﹒Inc﹐1997)﹒p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Emma Rothschild﹐〝The Renaissance of Security Studies〞﹐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35﹒No2﹐June 1991﹐p2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Robert Jervis﹐〝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World Politices﹒Vol﹒30﹒No﹒(January1998)﹒pp﹒167-2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Robert Mandel﹐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A Conceptual Analysis(London:zh_TW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languageiso639-1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