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59
題名: 我國反恐機制中國軍角色之分析─以國防組織再造配合為例
作者: 郭嘉範
Kuo , Hia Fan
貢獻者: 郭武平
郭嘉範
Kuo , Hia Fan
關鍵詞: 恐怖主義
反恐機制
國防轉型
組織再造
反恐部隊
Terrorism
Anti-Terrorism System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Reform
Anti-Terrorist Force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4-Sep-2009
摘要: 因應全球化時代國防安全的多元挑戰,國軍長期以來始終秉持憲法所賦予的使命,不斷精實壯大,期能確保國家利益與安全的終極目標。我國國防已逐步藉由「國防轉型」邁入現代化的新紀元,無論是國防理念、軍事戰略、建軍規劃與願景,都是以「預防戰爭」為依歸,以「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為戰略構想。國防政策仍以確保國家利益與安全目標為最高準繩,透過施政方針,來達成「預防戰爭」、「國土防衛」、「反恐制變」的基本目標。\r\n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恐怖主義相關定義與組織概況和發展趨勢,並檢視國際、區域反恐公約及法令制定與我國參與之情形,另藉由各國反恐軍事特種部隊現況,藉以提供我國修訂反恐專法之參考,補充我國反恐怖行動法第五條之內容。\r\n本研究發現:由於各國政治立場不一,對於恐怖主義的定義亦不盡相同,導致國際恐怖組織發動攻擊之事件頻傳,而各國反恐行動亦以設置反恐特種部隊為主。當然,國際反恐公約之合作趨勢,反映出各國修訂反恐專法的必要性,以收國際反恐法與國內反恐法之成效,惟我國應儘速通過反恐專責法令,以符合法律保留與比例原則。\r\n另方面,我國政府在反恐行動架構中面臨實務操作上之窘境,導致地方政府與中央機關在反恐成效上難保統一行事;而以國軍參與反恐之角色與定位來說:在國防政策基本目標下之國防組織再造,國軍反恐怖協調體系呈現出組織扁平化之架構,且各特勤隊需具備學習型組織之性質,突顯出我國軍事部隊終生教育之必要。
As the challenges of national security are being more globalized,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of ROC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benefiting the nation and people based on the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ll these improvements and changes carried out in the national defense system are to keep the nation away from war and guard the homeland safely. The main policy still upholds the safeguarding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security targets as the highest criter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asic objectives of “war prevention”, “homeland defense”, and “counter-terrorism and contingency response” through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directives.\r\n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rrorism around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cooper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R.O.C. in the inter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system.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also provides the patterns of the counter terrorist forc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derives some useful adjustments for the ROC Anti-Terrorism Law.\r\nThis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since the political standpoint and the definition of terrorism of each country are different, the special forces of each country are still the main counter-terrorism power. Of course,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anti-terrorism brought each nation to revise its anti-terrorism law.\r\nOn the other hand, our government has been facing several challenges in bringing our anti-terrorism mechanism into practice. What should be improved now is to put our Anti-Terrorism Law into effect. In addition, as anti-terrorism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around the world, further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such as organization flattening and continuous education must be accomplished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defense system.
參考文獻: 壹、原始資料
1.反恐怖行動法草案-立法院版(2003年)。
2.反恐怖行動法草案-行政院版(2003年)。
3.中區感染症疫情指揮中心。《感染症防治醫療網規劃方案》。臺中:2004年。
4.中華民國憲法(2005年)。
5.民防法(2003年)。
6.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13期院會紀錄。《立法院第7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2008年)。
7.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2001年)。
8.行政院反恐怖行動管控辦公室。《2006年金華演習-我國反恐組織架構及運作機制》。臺北:2006年。
9.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警政精進方案》。臺北:行政院,2005年。
10.災害防救法(2008年)。
96.Poland, James, Understanding Terrorism: Group, Strategies and Respond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8).
97.Rapoport, David, Encyclopedia of Violence, Peace, and Conflict: Terrori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
98.Schmidt, Alex Peter, Western Responses to Terrorism, (Oregon: Frank Cass & Co., 1993).
99.Williamson, Murray, “Innovation Past and Presets,” Military innovation in the Interwar Peri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00.Williamson, Murray, Military innovation in the Interwar Peri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01.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Macmillian, 1976).
陸、西文期刊部分
102.Gross, Oren, “Chaos and Rules: Should Responses to Violent Crises Always Be Constitutional,” Yale Law Journal, Boston: Vol. 112, (2003), pp. 1011-1034.
103.Howard, Michael, “Military Service in the Age of Peace,” Journal of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Vol. 119(1974), pp. 3-11.
104.Schmid, Alex, “Political Terrorism: A Research Guide to Concepts, Theories, Data Bases, and Literatur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8, No. 4, p. 1211.
11.洗錢防制法(2004年)。
柒、新聞部分
105.大紀元時報;http://news.epochtimes.com.tw。
106.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107.中國時報;2008年3月14日,版4。
108.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109.行政院新聞局新聞網;http://info.gio.gov.tw。
110.知識贏家新聞資料庫;http://kmw.ctgin.com。
111.東森電子報;http://www.nownews.com。
112.星島環球網;http://www.stnn.cc。
113.香港明報;http://www.mingpaonews.com。
12.國防大學軍事學院。《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國防部,2004年。
114.國防部軍聞社;http://mna.gpwb.gov.tw。
115.新浪新聞網;http://news.sina.com.cn。
116.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http://www.un.org/chinese/News/index。
捌、網路資源
117.CNET新聞專區(綜合外電);http://www.zdnet.com.tw/news/comm/02857.htm.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737
118.TACO特種部隊介紹;http://www.tacogame.com/tacowar.force.sas.htm.
119.TOM軍事網;《英國特種部隊--眩暈彈是世界反恐武器王牌》;http://army.news.tom.com/1019/1079/2004/10/25-47391.html..
120.大紀元,《印尼出現恐怖網站教導恐怖份子暗殺外國人》;http://news.epochtimes.com/b5/5/11/19/n1125450.htm.
121.尤文虎,〈新聞縱深: 反恐精英之日本員警廳特種突擊隊〉,《騰訊新聞網》;http://news.qq.com/a/20041213/000381.htm.
13.國防法(2003年)。
122.中華歐亞基金會;蔡明彥《連環恐怖攻擊事件之評析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53
123.行政院全球資訊網;《行政院第3032次行政院院會決議暨院長提示》,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8957&ctNode=311
124.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轉引自美國國家反恐怖主義中心,http://usinfo.state.gov/mgck/Archive/2006/Aug/23-551220
125.馬賀,〈歐洲統一逮捕令的產生及其對引渡制度的變革〉,《中國法律信息網》;http://law.law-star.com/txtcac/lwk/048/lwk048s305.txt.htm.
126.張海燕,〈防台當局借題發揮 泛藍封殺“反恐怖行動法”〉,《人民網-海峽兩岸頻道》;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2/14875/5527 717.html.
127.楊開煌,《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及精神》,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53
128.歐洲聯盟執委會公告訊息;《執委會提出建構歐盟自由、司法、安全區之五年計畫》;http://www.lib.tku.edu.tw/libeu/eunews/20050510.shtml.
129.聯合國反對恐怖主義網;《開創新局面:幫助各成員國打擊恐怖主義》;http://www. un.org/chinese /aboutun/porgs/ga/42/.html.
130.聯合國答客問;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ir/ch2_txt.htm.
14.國防部。《對特種部隊基本戰力與任務測驗督考報告》。臺北:國防部,2005年。
15.國防部。《憲兵特種勤務隊訓練手冊》。臺北:憲兵司令部,2008年。
16.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1992年。
17.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二年至八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1994年。
18.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1998年。
19.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2002年。
20.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2006年。
21.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2008年。
22.國防部組織法(2002年)。
23.國家安全會議。《2006國家安全報告-2008修訂版》。臺北:2008年3月。
24.國家情報工作法(2005年)。
25.農業金融機構對達一定金額以上通貨交易及疑似洗錢交易申請辦法(2007年)。
26.憲兵司令部。《憲兵反恐怖行動教範》。臺北:憲兵學校,2008年。
27.憲兵司令部。《憲兵特種勤務隊訓練手冊》。臺北:憲兵學校,2008年。
28.憲兵特勤隊。《憲兵特勤隊三十週年隊慶》,光碟資料。2008年。
29.憲兵學校。《法國憲兵總署參訪計畫》。臺北:憲兵學校,2005年。
貳、中文專書部分
30.Barker, Jonathan著,張舜芬譯。《誰是恐怖主義─當恐怖主義遇上反恐戰爭》。臺北:書林出版,2005年。
31.Binnendijk, Hans著,張台航、謝豐安譯。《美國軍事轉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32.Chomsky, Noam著,丁連財譯。《9-11 from Noam Chomsky》。臺北:大塊文化,2001年12月。
33.Hanle, Donald著。殷禮明譯。《恐怖活動-戰爭的最新面貌》。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34.Henderson, Harry著,賈傳譯。《全球恐怖主義完全參考指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35.Kotter,John著,邱如美譯。《企業成功轉型8Steps(Leading Change)》。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1998年。
36.Sullivan, Gordon R、Harper, Michael V.著,吳惠民、楊紫函、蔣希敏等譯。《師法美陸軍變革之道》。臺北:國防部軍務局,1998年。
37.王逸舟主編。《恐怖主義溯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38.王鳳鳴、夏洪志、李慧智。《反恐戰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39.行政院95年度北部地區講習會。《中央反恐機制與地方接軌》。臺北:2006年。
40.行政院反恐怖行動管控辦公室。《我國反恐組織架構及運作機制》。臺北:2006年。
41.江岷欽、劉坤億著。《企業型政府-理念、實務、省思》。臺北:智勝出版社,1999年。
42.李傳、俞曉秋等編。《各國及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法規選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43.李慧智。《反恐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44.沈明室。《新世紀反恐大戰》。臺北:軍事迷文化公司,2002年。
45.肖達喜、韓志宏、張萸著。《世界特種部隊大觀》。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4年。
46.邱伯浩等著。《軍事學導論》。臺北:楊智出版社,2003年。
47.邱稔壤、柯玉枝。《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臺北:政大國研中心,2004年。
48.黃仁德、曾令寧。《現代銀行監理與風險管理》。臺北:臺灣金融研訓院,2004年。
49.黃振隆。《終生教育新論》。臺北:心理出版社,1994年。
50.戴鳳秀。《防恐怖戰略與對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參、中文期刊部分
51.Zimmerman, Peter著,郭豐瑉譯。〈放射性恐怖攻擊〉。《國防譯粹》。34卷11期。2007年,頁20-27。
52.Bitzinger, Richard著,王建基譯。〈亞太軍事轉型〉。《國防譯粹》。33卷2期。2006年,頁62-84。
53.Walter Faribanks著,高一中譯,〈落實轉型願景〉,《軍事轉型》(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頁8-26。
54.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911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11卷2期。2002年4月,頁137-184。
55.何雍堅、陳雙環、周建宏。〈非傳統安全威脅之臺北衛戍區反恐作為研究-兼論衛戍區憲兵部隊反恐制變精進作為〉。《憲兵半年刊》。62期。2006年,頁27-41。
56.吳明朗。〈大規模毀滅武器運用於恐怖行動之研析〉。《憲兵半年刊》。66期。2006年,頁152-160。
57.李正中。〈美國反恐怖主義應採戰略戰術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92年春季號。2003年4月,頁1-12。
58.李宗勳、章光明。〈反恐怖管理危機之新視野與跨域機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5卷2期。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4年,頁17-48。
59.李漢中。〈兩岸反恐法制之評析〉。《軍法專刊》。52卷3期。2006年6月,頁46-63。
60.邱伯浩、王允中。〈恐怖主義與我國反恐政策探討〉。《憲兵半年刊》。61期。2005年,頁36-45。
61.邱伯浩、汪良友。〈論中共解放軍C4ISR的發展與挑戰〉。《憲兵半年刊》。66期。2008年,頁54-70。
62.孫建屏。〈余奎麟再度奪標:接受美軍狙擊手初級班訓練且通過嚴格考驗〉。《勝利之光》。633期。2007年9月,頁19-21。
63.徐永章。〈論述國防政策與國家安全之關係〉。《憲兵半年刊》。63期。2006年,頁31-40。
64.翁士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行動的發展趨勢〉。《展望與探索》。1卷6期。2003年,頁63-71。
65.馬士元。〈淺論反恐議題對憲兵勤務規劃之啟示〉。《憲兵半年刊》。61期。2005年,頁20-35。
66.張永徹。〈反恐作戰指管機制建構初探〉。《航特半年刊》。41期。2005年,頁108-119。
67.趙忠傑、管怡聲。〈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初探〉。《憲兵半年刊》,64期。2007年,頁10-31。
68.魯昱昌。〈面對生化戰劑恐怖活動憲兵部隊因應之道〉。《憲兵半年刊》。61期。2005年,頁4-10。
69.顏春露。〈反恐作戰與各國訓練概況及國軍未來因應發展〉。《陸軍學術雙月刊》。41卷487期。2006年,頁64-85。
肆、中文論文部分
70.中華軍事學術研究會。《在國家反恐機制中國軍逐行任務之研析》。臺北:2003年。
71.王錦豐。《我國當年反恐作為探討─以美國為鑑》。臺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2004年。
72.吳建德。《軍方在反恐與國土安全行動中之角色與任務》。高雄:樹德科技大學,2006年。
73.何景文。《反恐行動下動用軍隊法制之研究》。臺北:國防大學管理學院,2007年。
74.何秉松。《現代恐怖主義之意義與反恐怖主義的國際實踐》。國政研究報告。臺北:2003年8月。
75.邱正達。《中華民國可能遭遇之恐怖攻擊型態分析》。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5年。
76.邱延正、李雨林。《國軍反恐任務研析:能力與威脅之探討》。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桃園:2007年。
77.洪文玲、張中勇、鄧學仁等。警察大學恐怖研究中心。《反恐法案比較研究》。桃園:警察大學恐怖研究中心,2004年。
78.陳志誠。《論恐怖主義可能實施的資訊戰及其反制措施》。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桃園:警察大學,2007年。
79.陳新民、戴政龍、蔡政廷。《企業精神與國防組織在造》。國政研究報告。臺北:2002年8月。
80.許經澤。《從九一一事件論美國國土安全部及我國反恐組織建構》。臺北: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2003年。
81.曹育寧。《東南亞海上恐怖主義活動》。臺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6年。
82.陳雙環。《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及國際事務研究所,2004年。
83.楊贊鈞。《論我國國土安全危害防止任務之分配─以美國成立國土安全部以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2004年。
84.董天龍。《中華民國憲兵演進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2003年。
85.趙國材。《論全球化下之國際反恐怖主義公約》。第三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桃園:警察大學,2007年。
86.蔡庭榕。《論反恐怖主義行動法制與人權保障》。中央警察大學國境安全與刑事政策學術研討會。桃園:警察大學,2003年。
87.蔡森豪。《恐怖主義事件防範與因應研究》。臺北: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公共管理組,2007年。
88.蔡詳忠。《我國反恐怖行動法制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5年。
89.蔡維心。《東南亞航道安全合作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年。
90.羅曉東。《中華民國「軍事事務革命」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2001年。
伍、西文著作部分
91.Blekxtoon, Rob, Handbook on the European Arrest Warrant, (T.M.C. Asser Press, 2002).
92.Grosscup, Beau, The newest Explosions of Terrorism, (New York: New Herizon Press, 1998).
93.Laqueur, Walter The Age of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94.Laqueur, Walter,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7).
95.Miles, Robert H, Leading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A blueprint for business renewal (San Francisco, 199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5981024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81024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