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74
題名: 公司組織再造對債權人之保護
作者: 黃拓華
貢獻者: 劉連煜
黃拓華
關鍵詞: 組織再造
債權人保護
公司合併
公司分割
營業讓與
股份轉換
股份收購
利益衝突
資訊取得權
異議權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4-Sep-2009
摘要: 公司組織再造有助於經營者調整組織架構或進行策略聯盟,進而降低經營成本,獲取經營利潤。我國企業併購法實施之後,公司組織再造之案件持續增加,顯見國內企業已將組織再造作為企業整合、擴大版圖或是救亡圖存的武器。然而,公司組織再造之結果將導致公司人的組織與物的組織發生重大變化,且影響公司債權人、股東及員工等利害關係人之權益,尤其是身為公司外部資金供給者之債權人,在公司決策的過程中,往往承擔風險卻少有表達意見之機會。\r\n\r\n債權人與公司間之法律關係,係基於雙方之債之關係,其成立原因與債權人身份不一而足,本文先就公司債權人之種類及特性予以歸納整理,再針對何以需要特別於公司法訂定「保護」債權人規範加以探討,並整理歸納公司法制對債權人保護的措施。接著,本文介紹各種公司組織再造的態樣,並分析各個類型對公司債權人權益變動的情形,並探討現行法上債權人保護機制及其理論缺失,重新加以檢視,如不具合理性,又應如何調整。此項有關債權人權益之保護與公司自主經營之理念,兩者如何衡平取捨,關係到整體公司法制之效率與公平。\r\n\r\n本文基於弭平股東有限責任之負面影響,降低資訊不對稱對弱勢者的傷害,同時制定基本統一規範可減少交易成本之正面效果,認為公司法制應有合理、公平之債權人保護機制,尤其是在企業組織再造之重大變動下,更應給予未參與決策之風險承擔人適當之保護。然而,債權人保護固然重要,但保護程序的賦予對公司必付出相當成本,因此在設計制度時,應納入成本效益考量,以衡平公司經營效能與債權人權益保護。
\"第一章:緒論------------------------------------------------1\r\n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r\n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3\r\n第三節:論文架構--------------------------------------------4\r\n\r\n第二章:公司債權人之概念及範圍--------------------------------7\r\n第一節:債權人的種類及特色------------------------------------7\r\n第二節:債權人的地位----------------------------------------17\r\n第三節:債權人保護的必要性-------------------------------27\r\n第四節:本章小結-----------------------------------------------------39\r\n\r\n第三章:債權人保護的方法--------------------------------------------------41\r\n第一節:資本三原則--------------------------------------------------41\r\n第二節:經營者之第三人責任--------------------------------------49\r\n第三節:公司債債權人之保護機制---------------------------------51\r\n第四節:關係企業債權人之保護機制------------------------------56\r\n第五節:公司重整、破產時之保護機制-----------------------------60\r\n第六節:資訊公開揭露制度------------------------------------------64\r\n第七節:債權保全條款-----------------------------------------------66\r\n\r\n第四章:公司組織再造的態樣與債權人權益的變動---------------------69\r\n第一節:公司合併-----------------------------------------------------70\r\n第二節:公司分割-----------------------------------------------------77\r\n第三節:股份轉換-----------------------------------------------------87\r\n第四節:股份收購-----------------------------------------------------94\r\n第五節:營業或資產收購--------------------------------------------101\r\n第六節:簡易程序之企業組織再造--------------------------------110\r\n\r\n第五章:公司組織再造時債權人之保護-------------------------------121\r\n第一節:保護程序之賦予---------------------------------------------122\r\n第二節:債權人保護之程序-----------------------------------------132\r\n第三節:組織再造之連帶責任--------------------------------------147\r\n第四節:融資併購之債權人保護-----------------------------------152\r\n第五節:公司債債權人的保護--------------------------------------157\r\n第六節:非自主性債權人之保護-----------------------------------159\r\n第七節:資訊揭露的強化---------------------------------------------165\r\n\r\n第六章:結論--------------------------------------------------------------------171\r\n\r\n附錄----------------------------------------------------------------------------175\r\n\r\n參考文獻----------------------------------------------------------------------177\r\n\"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一)專書(按編著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1. 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01月初版。
2.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08月二版。
3. 王志誠,企業組織再造法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初版。
4. 王慎、黃信昌、簡忠陵,債券市場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08月三版。
5.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 債之發生),作者自刊,2006年09月增訂版。
6. 王澤鑑,民法物權(一)(通則‧所有權),作者自刊,2003 年8 月增補版。
7. 方博亮、林祖嘉,管理經濟學,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06月二版。
8.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08月增訂五版。
9. 梁宇賢,公司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03月增訂六版。
4. North American Catholic Educational Programing Foundation, Inc. v. Gheewlla, 930 A.2d 92 Del. Supr., 2007.
5. Dumas V. Infosafe Corp., 320 S.C. 188, 192, 463 S.E.2d 641, (Ct. App.1995)
10. 曾宛如編審、林育廷 林靖揚 王致棠 朱俊銘 潘彥州等著,公司分割問題研究與實例探討,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06月初版。
11. 黃 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09月二版。
12. 黃偉峰,併購實務的第一本書,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06月初版。
13. 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作者自版,2001年11月初版。
14.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09月初版。
15. 楊智傑,千萬別來念法律,三文印書館有限公司,2006年08月三版。
16.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冊),作者自刊,2004年08月八版。
17. 廖大穎,股份轉換制度之研究—兼評控股公司的管理機制,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4年12月一版。
18. 廖大穎,公司債法理之研究—論公司債制度之基礎思維與調整,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07月一版。
19.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06月修訂三版。
20. 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03月初版。
21. 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08月初版。
22.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作者自刊,1997年11月再版。
23.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作者自刊,2000年09月初版。
24.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作者自刊,2002年05月初版。
25.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作者自刊,2006年04月初版。
26.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作者自刊,2007年02月增訂二版。
27.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作者自版,2007年02月增訂五版。
28. 劉紹樑 葉秋英 蘇鴻霞等,企業併購與金融改組,台灣金融研訓院,2002年10月初版。
29. 劉渝生,公司法制之再造—與德國公司法之比較研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06月一版。
(二)期刊(按編著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1. 王文宇,公司分割法制之研究—兼論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之分割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2001年06月,頁60-76。
2. 王文宇,我國公司法購併法制之檢討與建議—兼論金融機構合併法,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2001年01月,頁24-44。
3. 王志誠,公司分割之立法取向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1年09月,頁159-180。
4. 方嘉麟,論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1998年06月,頁155-226。
5. 方嘉齡,論關係企業三書表資訊揭露之法律問題,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十卷4期,2000年10月,頁470-492。
6. 李禮仲,金融控股公司間非合意併購問題法律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頁37-52。
7. 杜怡靜,企業組織再造與公司分割制度─以日本公司分割制度之研究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81 期,2002年02月,頁137-151。
8. 林仁光,企業併購與組織再造規範制度之重新檢視,月旦民商法雜誌創刊號,2003年9月,頁160-183。
9. 林國全,公司債之整體債務性,月旦法學雜誌,第74 期,2001年07月,頁22-23。
10. 邱秋芳,創設完全控制公司的股份轉換制度—我國與日本制度的比較,證交資料,第485期,2002年09月,頁2-27。
11. 武憶舟,公司分割與營業讓與二制之分析比較,法令月刊第54 卷第1 期,2003年01月,頁4-15。
12. 高靜遠,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立法沿革與條文說明,會計研究月刊第141期,1997年08月,頁17-20。
13. 張心悌,企業資產收購後產品責任之歸屬—以美國法及法律經濟分析為中心,輔仁法學二十三期,2002年06月,頁237-269。
14. 廖大穎,論股份轉換法制程序與股東權之保護,政大法學評論第83期,2005年2月,頁197-258。
15. 劉公偉,股東有限責任之經濟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頁121-151。
16. 劉連煜,公司分割與營業讓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4 期,2004 年01 月,頁135-142。
17. 蘇永欽,締約過失責任的經濟分析—從現代交易的階段化談起,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1期,2004年01月,頁183-218。
(三)學位論文(按編著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1. 白司偉,公司合併法律規範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07月。
2. 李依蓉,論公司分割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01 月。
3. 林哲彥,公司合併之研究—以合併契約之效力及債權之保護為中心,文化大學法律碩士論文,2000年06月。
4. 林怡君,企業組織再造之債權人保護,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06月。
5. 涂欣成,公司債債權人保護法制之研究—從經濟觀點論證券市場公司債違約風險之管控,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07月。
6. 夏子瑀,從債權人保護論一人公司法制,東吳大學法律碩士論文,2006年09月。
7. 陳文元,營業讓與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06月。
8. 陳彥竹,控制公司之創設及其債權人保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 月。
9. 董武全,公司分割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07 月。
(四)公報與研究報告
1. 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51期,2001年11月。
2. 寰瀛法律事務所,<企業併購法之法制檢討委辦計劃>期中報告,2005年11月。
3. 寰瀛法律事務所,<企業併購法之法制檢討委辦計劃>期末總結報告,2006年02月。
(五)判決
1. 台北地院95年重訴字第29號判決
2. 台北地院91年重訴字第2465號判決
3. 最高法院73年台上字第4345號判決
4. 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2517號判決
5. 最高法院87年台上字第1998號判決
6. 最高法院88年台上字第1135號判決
二、 外文(in alphabetical order)
(一)BOOKS
1. Hal R. Varian, Microeconomic Analysis (3rd Ed, 1992).
2. James D. Cox & Thomas Lee Hazen, Corporations (2nd Ed, 2002)
3. Lawrence E. Mitchell & Lawrence A. Cunningham & Lewis D. Solomon, Corporate Finance and Governance (1996).
4. Michael C. Jensen and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1976).
5. 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6th Ed, 2003).
6. Robert C. Clark, Corporate Law (1986).
7.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4th Ed 2004).
8. Ronald J. Gilson & Bernard S. Black, The Law and Finance of Corporate Acquisitions 2003-2004 Supplement (2nd Ed. 2003)
(二)JOURNALS
1. Bruce Chapman, Corporate Tort Liability And The Problem Of Overcompllance, 69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 1679, (1996).
2. Cory Dean Kandestin, The Duty to Creditors in Near-Insolvent Firms: Eliminating the \"Near-Insolvency\" Distinction, 60 Vanderbilt Law Review 1235, (2007)
3. David Millon,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imits of Limited Liability, 56 Emory Law Journal, 1305, (2007)
4. Demott, Deborah A., Director’s Duties in Management Buyouts and Leveraged Recaptilization, 49 Ohio State Law Journal 517, (1988).
5. J.William Callison, Rationalizing Limited Liability and Veil Piercing, 58 Business Lawyer, 1063 (2003).
6. Kenneth M. Lehn & Annette Poulsen, The Economics of Event Risk: The Case of Bondholders in Leveraged Buyouts, 15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199 (1990, winter)
7. Lawerence E. Mitchell, The Fairness Right of Corporate Bondholders, 65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1165(1990).
8. Morey W. McDaniel, Bondholde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41 Business Lawyer 413 (1986).
9. Reinier H. Kraakman, Corporate Liability Strategies And The Costs Of Legal Controls, 93 Yale Law Journal 857, (1984).
10. Richard .A. Posner, The Rights of Creditors of Affiliated Corporations, 43 U. CHI L. REV.499, (1976).
11. Rima F. Hartman, Situation-Specific Fiduciary Duties for Corporate Directors, 50 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 1761, (Fall, 1993).
12. Robert B. Thompson, Agency Law and Asset Partitioning, 71 U. Cin. L. Rev. 1321, (2003).
13. Robert B. Thompson,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An Empirical Study, 76 Cornell Law Review, 1036, (1991)
14. Shawn M. Flanagan,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in South Carolina, 18-NOV South Carolina Lawyer. 35, (2006).
(三)CASES
1. Avery Dennison Corp. v. Four Pillars, 190 F.R.D. 1, (D.D.C.1999)
2. Avery Dennison Corp. v. Four Pillars Enterprises Co., 45 Fed. Appx. 479 (6th Cir. Sep. 3, 2002)
3. Metropolitan Life Ins. V. RJR Nabisco, Inc. 716 F.Supp. 1504. (S.D.N.Y.198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3961027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6102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