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180
題名: 文化商品與族群意識--以台北地區都市原住民餐飲創業為例
作者: 曾麗芬
貢獻者: 陳茂泰
曾麗芬
關鍵詞: 都市原住民
原住民創業
文化商品
族群意識
久久酒一次茶坊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4-Sep-2009
摘要: 綜觀各研究均揭示,台灣原住民在大社會就業市場中普遍從事職位低、待遇差、流動性大的勞動性或其他非技術性工作,形成一種特殊的「族裔別就業區位」,同時連帶影響都市原住民的社會心理處境,形成「污名的」(stigma)認同。\r\n 根據「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一項針對「北台都會區原住民文化據點暨創業人才發展研究計劃」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民國八十七年止大台北地區由原住民經營的商家店舖至少有一百五十至兩百家左右,營業項目涵蓋餐飲、服飾、旅遊、美容美髮、卡拉OK、手工藝、雜貨店、安養中心等;另調查中也發現,不少原住民創業者在一般商店外,積極利用傳統文化要素,使其與商業生產經營銜接,經營具有原住民特色的商店。\r\n 相較以往主流社會對原住民多為「體力工」、「勞工」的刻板框架與負面圖像,或側重於遷移、適應、就業結構等附屬地位之研究,都市原住民創業之研究,不啻提供一展嶄新的觀察面向與研究途徑,其對都市原住民未來發展與族群認同意識之形塑、建構,實具深意。\r\n 根據前述,本論文希望結合創業者自我陳述與研究者個人觀察,達成下列目的:\r\n(一)、都市原住民創業現象描述。\r\n(二)、勾勒都市原住民的創業形貌與特質。\r\n(三)、觀察都市原住民創業的經營模式。\r\n(四)、了解都市原住民創業之困境與限制。\r\n(五)、探究原住民在創業活動中的文化體現及其對族群認同意識之影\r\n 響。\r\n 最後,擬根據前述研究成果,提供重構都市原住民圖像之可能途徑。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山海雜誌社
1999《北台都會區原住民生活據點導覽手冊》,行政原原住民委員會出版
山海文化雜誌社、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1999,「北台都會區原住民文化據點暨創業人才發展研究計劃」報告
王明珂
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
1999《食物、身體與族群邊界》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47-68,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包亞明 王宏圖 朱生堅
2002,《上海酒吧—空間•消費與想像》,高雄:宏文館圖書股份有限公
員會編印,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簡扶育
1998,《搖滾祖靈—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群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
1996,《消費》,台北:巨流出版社。
John Rex 著 顧駿 譯
1991,《種族與族類》,台北,桂冠出版社。
Harry F.Wolcott著 顧瑜君譯
1998,《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出版社。
Clifford Geertz
司。
2000a,《文化的解釋》,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0b,《地方性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
Herbert J. Gans 著 傅仰止 節譯
1983,〈論「都市村民」書中所用的參與觀察法〉,21(4),頁419-431。
西文部分
Light,Ivan
1984 Immigrant and ethnic enterpreneurship in North America.Ethnic qnd Racial Studies,7:195-216
Fredrik Barth
1963 The Role of the Enterpreneur in Social in Chang in Northern Norway.The Norwegian Research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he Hamanities.
Clifford Greetrz
孔文吉
1963 Peddler and Princes:Social Chang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 in Two Indonesian
Gerald D. Suttles 著 傅仰止 譯
1976,〈Urban Ethnography﹕Situational and Normative Accounts〉,《思與言》,22(4),頁61-81。
Portes , Alejandro and Robert D. Manning
1986 , \"The Immigrant Enclave : Theory and Empirical Examples. \"pp.47-68 in Susan Olzak and Joane Nagel(eds.), Competitive Ethnic Relation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Portes , Alejandro and Leif Jensen
1989,\"The Enclave and the Entrants : patterns of Ethnic Enterprise in Miami before and After Mariel\"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4(6) : 929-949
學術論文
何麗真
2001,《中部地區都市原住民創業及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
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
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孟芳
2001,《族群運動與社會過程 : 當代「噶瑪蘭」認同現象的分析》,國
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研究所
黃啟瑞
2000,《原味與市場—另一種Amis*植物人文的探究》,國立東華大學族
群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福昌
1997,《地景變遷與認同—汐止山光社區個案分析》,頁52,國立台灣大
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明譯,尚•布希亞著
廖秋玫
2002,《台北市原住民婦女創業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
所碩士論文。
游景德
1997,《文化行銷—台灣原住民文化展現之經營行為初探》,國立東華大
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貽君
1997,《另一個世界的來臨--原住民運動的理論實踐》,國立清華大學社
會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楊政賢
1997,《物體系》,台北時報出版社
1997,《蘭嶼東清部落「黃昏市場」現象之探討—貨幣市場與社會文化變
遷》,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明純
1996,《台灣小商店交易行為的社會學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幼蘭
1992,《族群、歷史與意義—以大社巴宰族裔的個案研究為例》,國立清
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曉慧
2001,《武界布農人日常生活中主體辯證與建構能力的展演》,國立東華
胡幼慧主編
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雜誌、期刊
周慧文
1996,「莫達的原鄉有酒有歌解憂愁,獵人工寮內他們快樂過一夜」,《新新聞》496期
范菁文
2002,〈社群的外顯與內在—紐約市的「都市原住民」:社群•個人•詮
釋〉,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舉辦「人類學的比較與詮釋研討會」
余舜德
1999,〈夜市研究與台灣社會〉,《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
林謙
1996,《質化分析--理論、方法即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
2000,〈搖滾胃蕾,撼動原始生命力〉,《雅砌》,129期
陳祥水
1987,〈紐約市皇后區華人移民小商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集
刊》,(76期),台北:中央研究院,頁97-136
陳其南
2000,〈全球化與後現代情境—今時今日的文化與空間〉,《典藏藝
術》,10月號,頁92-94
黃應貴
1976,〈媒介性與創新性企業家--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集刊》,(41期),台北:中央研究院,
社。
頁129-163
鍾仁嫻
1997,〈唭哩岸的浪漫傳奇〉,《拾穗》,2月號
《漂亮家居》
2001,〈台灣原住民風格專輯〉,4月號
《雅砌》
2000,〈摩登原始人特集〉,128期
報紙
「都市叢林的部落歌聲」,中國時報,1999/7/26
「原住民餐廳,原味十足」,中國時報,2001/3/20
柯可主編
「風格粗曠米酒香,原住民餐廳好思鄉」,中國時報,1997/3/31
「撒可努販賣原住民風情」,民生報,1996/6/13
「文化產業理論思潮與發展趨勢」,民生報,2002/3
「山盟海誓的邀約就從今年起」,台灣立報,1994/04/23
「阿美族戰士 老查髮藝高超」,聯合報,1998/5/24
網路
林傳健 個性小店—漂流木
陳加真 「到原住民餐廳裡嚐嚐『台灣原味』」,pc home美食情報。
動力火車後援會
2001,《文化產業論》,廣東經濟出版社
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1999,「台北市原住民訪問調查結果分析報告」(訪問調查其間1997-1998),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2002,「台北市原住民的店」,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印製
孫大川
1991,《久久酒一次》,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1999,〈部落工藝的經濟轉化—行政單位的可能作為〉,《原住民工藝世
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0a,《夾縫中的族群建構— 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
北,聯經出版社。
2000b,《山海世界—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台北,聯經出版社。
馬凱主持
1997,《原住民族經濟體系之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計

高承恕
1999,《頭家娘—台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台
北:聯經出版社。
畢衡達
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陳茂泰、孫大川
1994《台灣原住民族群與分布之研究》,內政部專題委託研究報告
陳茂泰主持
1998,《台北市原住民人力資源與就業市場供需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原
住民事務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陳麗珠
1997,《臺灣電影中原住民形象之研究:論述工業下的他者圖像》
陳志梧主持
1997,《台北市原住民職業訓練規劃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計
劃。
陳佩周
1998,《變臉中的印地安人--美國原住民文化探索》,台北,麥田出版社
陳坤宏
1995,《消費文化與空間架構--理論與應用》,台北,詹氏書局
陳貽寶譯
1999,Ziauddin Sardar《文化研究》,台北:立緒出版社
陳靜瑜
2000,《紐約曼哈頓華 一個美國華人社區之個案研究》,台北,稻鄉出
版社
黃美英主編
1985,〈都市山胞與都市人類學:台灣土著族群都市移民的初步探討〉,
《思與言》23(2),台北,194-219。
1996,《從部落到都市:台北縣汐止鎮山光社區阿美族遷移史》,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印行
傅仰止
1985a,〈都市山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思與言》,23(2):177-
193
1985b,〈都市社會的特質與移民研究〉,《思與言》,23(3):275-
343。
1985c,〈「邊際人」的理論傳承〉,《中國社會學刊》,9:123-144。
1987a,〈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處境〉,《中國社會學刊》,
p56
1987b,〈台北市山胞的處境〉,《中國論壇》275期,頁28—32
1994,《高山族城鄉遷移與都市認同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未刊。
1995a,〈都市人的社會心理特質:公私場域之分〉,《中國社會學
刊》,18:17-73。
1995b,《都市山胞城鄉遷移與認同之追蹤研究》計劃,台北,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曉春
1974,〈台北地區山地移民調適初步調查研究〉,《思與言》,11
(6):293-313;12(1):27-37。
張慧端
1996,《台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執行計劃報告書,台北,國立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楊慧、陳志明、張展鴻主編
2001,《旅游、人類學與中國社會》,雲南大學出版社
蔡明哲等
2001,《台灣原住民史 都市原住民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
鄧景衡
1997,《黑飲•金食•鏽島》,台北,田園城市出版社
謝世忠
1999〈傳統與新傳統的現身:當代原住民的工藝體現〉《傳統、創新與商
機》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文化出
版部。
謝高橋、陳信木
1998,〈生計方式與文化—論原住民勞動力的文化資本條件對於就業之影
響〉,《第三屆台灣本土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7—
277。
謝高橋、黃維憲、柯瓊芳
1991,《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85259003
9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525900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