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81
題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民族自治區人大立法權之研究-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例
作者: 劉燈鐘
貢獻者: 趙建民
劉燈鐘
關鍵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人民代表大會
立法
民族區域自治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4-Sep-2009
摘要: 從整體國家權力機關體系而言,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大陸憲法賦予它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地位和崇高的職權。其中,省級人大在整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體系中,處於聯繫中央和地方,在工作分配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相對的,隨著地方人大權力的強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弱化中央政府控制地方的能力。因此,探討中國大陸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立法權的行使,不僅有助於瞭解其政權穩固的因素,且有助於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充分行使自治權,確立和發展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繁榮的民族關係。故在此等基礎上,本論文主要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權行使為討論對象,冀能透過科學的剖析,來闡述中國大陸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立法權的理論與實踐。\r\n 新疆自古以來即是多民族和多種宗教並存的地方,目前境內有53個民族人士分佈,其中有13個世居民族,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人口高達59.4%(2000年),是中國大陸唯一的三級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完備的區域。不僅依法享有一般省、直轄市的地方立法權,還有權根據當地實際和民族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在貫徹國家法律時可以制定某些變通辦法或補充規定,其立法權限與一般省、直轄市相對要大一些,但是又必須接受嚴格的立法監督,即必須履行報批程序。\r\n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第一部地方法規,是在1979年11月由自治區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邊境管理區安全保衛工作通告」。迄2006年1月止,共制定330個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變通與補充規定,這些法規涉及到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民政、宗教、環境與資源保護等各個方面。對於自治區的穩定有一定的作用存在。\r\n 雖然,中國大陸當局一再強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地方立法中,已充分表現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原則。但從其所制定的法律內容上看,現有的民族法律、法規大都比較偏重原則、抽象,調整的手段和方法比較單一,多為指導性的規範,懲罰性的內容薄弱。從數量和結構上看,缺乏系統性,許多實踐急需的法律、法規及其配套法規、規章還沒有制定出來。從保障機制上看,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監督保障機制,實際執行起來難以達到法律、法規所規定的預期效果。事實上在中共現有體制下,唯有加強人民代表大會民主化與法制化,才是改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真正有效途徑。\r\n\r\n\r\n關鍵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立法,民族區域自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 圖書
1.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所編(2004)。與人大代表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
2. 中共中央統戰部(1991)。民族問題文獻匯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編(1992.4)。新時期民族工作的深化與發展。北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政策研究室出版。
4. 中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司及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編(1999.12)。中國民族統計199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5.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2002)。當代新疆風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6.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50年」課題組撰(1997.12)。中國民族區域 自治50年。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7.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文獻選編(1981)。 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 「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編寫組編(1988.5)。民族理論和民族政 策。北京:民族出版社。
9. 廿一世紀研究會編,張明敏、黃仰雯譯(2002.4)。民族的世界地 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99. 陳雲生著(2001.8)。民族區域自治法釋義。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100. 陸介標(2001)。人大工作從橫談。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01. 都淦(1998)。進一步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制度若干問題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02. 曾濟群著(1988)。中外立法制度之比較。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103. 彭英明主編(1988.7)。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民族問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04. 彭英明主編(1995.8)。新編民族理論與民族問題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05. 黃士孝、王應、王亞平,地方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必讀。
106. 黃光學(1989.6)。新時期民族問題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07. 黃裕美譯(1998.6)。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6月。原文著作為S.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rking of World Order.
108. 黃逢貴著(2001.1)。民族區域自治機關制定單行條例常識。北京:民族出版社。
10. 毛公寧、王鐵志主編(2001.4)。民族發展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 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
109. 張元坤著(1997.10)。地方人大工作概論。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10. 張文範(1991)。中國行政區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11. 張式軍主編(1988.1)。地方人大工作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12. 張志剛主編(1992)。地方人大代表150問。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13. 張秉銀著(1991)。人大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
114. 張春生主編(2000.8)。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釋義。北京:法律出版社。
115. 張恆山等(2004)。法制與黨的執政方式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16. 張劍寒等(1974.3)。建立法規體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117. 馮嘉華,程連生(1988.9)。中國地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18. 傅達生、曹羲奕,新疆人大十五年。
11. 王允武(1998.2)。試論我國民族法實施監督機制的現狀、問題及 對策。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
119. 傅達生主編(1992)。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20. 湯唯、畢可志(2002)。地方性立法的民主化與科學化構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21. 廉希聖、王玉明主編(1994.1)。人民代表知識大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22. 敬延年、韓肇文、張文麒主編(1991.12)。現階段的地方人大。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23. 「當代中國的民族工作」編輯部(1989)。當代中國民族工作大事記。北京:民族出版社。
124.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1993)。當代中國的民族工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12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概況」編寫組(198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概況。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2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概況」編寫組(198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概況。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2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人大工作委員會(1992)。地方人大工作問答(二)。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2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2)。92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2. 王戈柳主編(2001.9)。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北京:民族 出版社。
12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93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4)。94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5)。95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6)。96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7)。97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8)。98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9)。99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2000)。2000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2001)。2001新疆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38. 楊逢春主編(1991)。人大代表基本知識。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3. 王清秀(2003)。人大制度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39. 楊鳳春(2002)。中國政府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0. 鄒立佐主編(1991.1)。地方人大工作與民主法制建設。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41. 圖道多吉主編(2001.12)。中國民族理論與實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42. 趙建民(1997)。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43. 趙建民、張淳翔著(2001.7)。中華民國共和國立法與選舉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
144. 趙延年主編(1993)。論民族問題。北京:民族出版社。
145. 齊清順、田衛疆(2004)。中國歷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46. 壽孝鶴等(1990)。中國省市自治區資料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47. 薛人仰(1982)。中共竊據下之新疆近況。台北:蒙藏委員會。
148. 薛人仰(1984)。新疆各民族研究。台北:蒙藏委員會。
14. 王盛林(1993)。地方立法概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49. 劉先照主編(1989)。論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北京:民族出版社。
150. 劉和海、李玉福著(2001.11)。立法學。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151. 劉明利編著(2002.2)。立法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52. 劉政、程湘清著(199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講話。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53. 劉智等(2001)。數據選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54. 劉鍔、何潤著(1993.6)。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綱要。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55. 鄭宇碩、謝慶奎(1992)。當代中國政府。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56.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會主編(1994.1)。新形勢下的地方人大工作。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57. 蔡定劍(1998.8)。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158. 蔡定劍主編(2001.2)。人民代表大會二十年發展與改革。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15. 王學輝著(1998.9)。從禁忌習慣到法起源運動。北京:法律出版社。
159. 蔡定劍(2002)。中國選舉狀況的報告。北京:法律出版社。
160. 築光、茆永福(1996)。新疆民族關係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61. 勵聲(2003)。中國新疆歷史與現狀。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62. 蘇一平著(1953.10)。中共的人民代表大會制。香港:友聯出版社。
163. 羅志潚(1974)。立法程序論。台北:正中書局。
164. 羅志淵(1994)。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正中書局。
165. 羅廣武(2001)。新中國民族工作大事概覽。北京:華文出版社。
166. 羅傳賢(2002.7)。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二)期刊論文
1. 丁毅民、陳英、馬學林(1987.11)。「淺談『民族區域自治條例』的內容」。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87年第1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6. 布赫(1990)。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的民族政策。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組織部課題組(2001)。「關於正確認識和處理新形勢下新疆民族問題的調查報告」。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第2期。北京:中共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3. 文振明(1997.6)。「執法與立法並重,民族立法見成效」。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7年第6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
4. 文精(2001.9)。「認真學習 提高認識 把『民族區域自治法』的精神落到實處」。收錄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期刊社。
5. 王先勝(1996.7)。「加快民族立法的四點意見」。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6年第7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出版。
6. 王叔文、周延瑞(200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新發展」,收錄於張友漁等著,憲法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7. 王金山、孟志明(1992)。「關於開好縣級人大常委會會議的有關問題」。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8. 王景榮(2003)。「論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收錄於張友漁等著,憲法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9. 王培英(1997.7)。「關於自治區制定的自治法規的法律地位問題」。民族研究,1997年第4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10. 王培英(2000.11)。「論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法律地位問題」。民族研究,2000年第6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11. 王發勝(2004)。「人大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職能作用」。收錄於新疆人大。2004年第7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17. 尹中卿主編(2004)。人大研究文萃第三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2. 王樂泉(2004),「發揮人大職能作用推動依法治區進程」,收錄於新疆人大。2004年第8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13. 王樂泉(2004),「在自治區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五十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收錄於新疆人大,2004年第10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14. 王興智(1992)。「開好常委會議,提高會議質量」。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5. 王穎(2000)。「中國的民族政策在新疆的偉大勝利」。收錄於新疆社科論壇。2000年第1期。烏魯木齊:新疆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16. 王穎(2001)。「新疆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的形成」。收錄於新疆社會科學論壇。2001年第6期。烏魯木齊:新疆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17. 代孟柯(1994)。「深入學習和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收錄於柴達木主編,開發研究。1994年第2期。德令哈:柴達木報社。
18. 白明政(1994)。「論我國民族法學的研究對象及原則」。收錄於貴州民族研究。1994年第4期。貴陽:貴州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19. 冉慶美(1996.7)。「關於地方立法的幾個問題」。收錄於青海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西寧:青海社會科學編輯部出版。
20. 史筠(1993.11)。「關於制定自治區自治條例的幾個問題」。收錄於民族研究。193年第6期。北京: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21. 田成有(1995.1)。「我國法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的狀況分析」。收錄於思想戰線。1995年第1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18. 尹中卿主編(2004)。人大研究文萃第五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2. 危國華(1996.11)。「要進一步加強民族法制建設」。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6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23. 吐爾遜、砂吾爾(2001.8)。「試論民族法律文化」。收錄於西北民族研究。第23 期。蘭州:西北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24. 伍華權(1994)。「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律保障」,收錄於貴州民族研究。1994年第4期。貴陽:貴州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25. 朱文成(1986)。「民族立法初探」。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86年第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26. 朱國華、蒙秋明(1987)。「試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法律依據」。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987年第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資料中心。
27. 朱蘊熙、王建禮(2001.7)。「民族區域自治的新篇章」。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1年第3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28. 牟軍(1994.7)。「民族自治地方法律變通權的界定」。收錄於思想戰線。19994年第4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29. 杜渺(2003)。「地方人代會探析」。收錄於新疆人大。2003年第4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30. 何立榮(1999.10)。「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困境與出路新析」。收錄於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4期。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31. 何玲、張志忠(1994)。「論民族、宗教問題與法律1」。收錄於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4期。西寧: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9. 古登美、沈中元、周萬來(2002)。立法理論與實踐。台北:空中大學。
32. 何玲、張志忠(1995)。「論民族、宗教問題與民事法律」。收錄於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西寧: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33. 伯顏杜仍(2000.8)。「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抓好民族立法工作」。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0年第3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34. 吳大華(1997.12)。「民族法觀念更新與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收錄於貴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4期。貴陽:貴州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35. 吳宗金(1991.1)。「論我國民族關係法制特點」。收錄於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6. 吳宗金(1992.5)。「論民族法的調整對象」。收錄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
37. 吳斌(1999.10)。「完善民族立法爭議」。收錄於民族研究。第9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資料中心。
38. 吳興旺(1994.3)。「論民族自治地方的依法行政與操作」。收錄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北京:中國民族大學學報資料中心。
39. 宋才發、韓小兵、吳宗金(2001.4)。「我國民族法制建設的新階段」。收錄於中國民族。2001年第4期。北京:民族團結雜誌社。
40. 李永進(1996.4)。「加強民族法制建設,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的開展」。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第4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41. 李兵(2000)。「論我國民族問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收錄於民族研究。2000年第7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20. 司馬義、艾實提著(1995.5)。民族工作的探索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42. 李孝華(1996.4)。「民族自治立法的實踐與探討」。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43. 李金萍(1997.12)。「如何加強自治州的民族立法工作」。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7年第12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44. 李保林(2000.7)。「民族地區法制建設的文化結構深析」。收錄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報編輯部出版。
45. 李培枝(1987)。「論民族區域自治條例的性質、特徵和立法原則」。中國少數民族。1987年第10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資料中心出版。
46. 李晶(1986)。「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律保障」。收錄於國少數民族。1986年第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47. 李善林、傅平(2001.2)。「以貫徹立法法為契機規範民族立法工作程序」。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1年第1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48. 李貴生、田玉書(1997.4)。「加快自治州民族立法的幾點做法」。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7年第4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49. 李誠、張永志(1999)。「人大預算監督的四類十八個問題研究提綱」,收錄於中國人大。1999年第1期。北京: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50. 努爾買買提(2002)。「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立法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收錄於哈斯木.馬木提主編,穩定與發展法律問題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51. 肖紅(1999)。「淺析當代中國民族政策與民族法律的關係」。收錄於民族研究。1999年第8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21. 史筠著(1986.12)。民族法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2. 祁若雄、朱裕生(1998)。「堅持和完善新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幾個問題」,收錄於實事求是。1998年第1期。烏魯木齊: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53. 阿格.尼牙孜(1992)。「加強地方人大工作研究,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54. 阿不來提.馬木提(1998)。「提高地方性法規質量之我見」。收錄於新疆人大。1998年第4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55. 武健(1991)。「我國選舉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收錄於劉政等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講話。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56. 阿木冬.尼牙孜(1996)。「認真總結經驗-開創自治區人大工作的新局面」,收錄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調查研究室編,開創新的局面。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
57. 姜衛東(1997.4)。「淺談單行條例立法技術的若干問題」。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997年第2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58. 禹忠烈(2000)。「加強民族立法發揮資源優勢」。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0年第2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59. 尹中卿(2004)。「我國的立法體制」。收錄於尹中卿主編,人大研究文萃第三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60. 胡正揚等(2004)。「代表團的組成極其活動探討」。收錄於尹中卿主編,人大研究文萃第五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61. 胡濤(1996.9)。「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幾點做法」。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6年第9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22. 史筠著(1988)。民族法律法規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
62. 施文正、布小林(1999)。「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立法」。收錄於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科學版)。1999年第3期。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編輯部。
63. 韋繼松(1999.8)。「做好新時期人大民族工作」。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9年第3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64. 夏勇(2001.3)。「論西部大開發的法治保障」。收錄於法學研究。第23卷第2期。北京:法學研究雜誌社出版。
65. 夏駿(1997.12)。「試論民族政策與民族法律的關係及其適應」。收錄於貴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4期。貴陽:貴州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66. 孫學華(2001.10)。「西部大開發中民族地方法制建設的意義和作用」。收錄於民族問題研究,2001年第10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67. 孫曉永(1998.5)。「試論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變通權』」。收錄於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北京:中國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68. 孫曉永(2002.1)。「關於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制定中『統一審議』」題的思考」。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1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69. 徐合平(2000.10)。「淺析我國民族立法中的問題及其對策」。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4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70. 徐至善(1994.9)。「我國民族立法體制與民族立法概況」。收錄於思想戰線。1994年第5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71. 耿明(1996.9)。「民族地區法制建設與國家法制的統一」。收錄於民族研究。1996年第7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資料中心出版。
23. 史衛民、劉智(2004)。間接選舉(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2. 袁仲田(1996.4)。「試論散居民族立法的幾個問題」。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6年第4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73. 袁承東(2000.4)。「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變通、補充規定的現狀與思考」。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2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編輯部出版。
74. 徐志昌(1992)。「對勁亦不完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探索」。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75. 徐思益(2002),「推進新疆民族語言大發展」。收錄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編,新疆民族語言分布狀況與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76. 馬玉祥(1993)。「論我國民族法體系及其特點」。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93年第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資料中心出版。
77. 馬玉祥(1997.6)。「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族關係與民族法制建設」。收錄於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蘭州:西北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78. 馬玉祥(2001.5)。「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治基礎和法律保證」。收錄於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蘭州:西北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79. 馬春文(2000)。「談民族立法的幾個特殊性」。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0年第2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80. 馬紅斌(1999.3)。「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與依法治國」。收錄於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2期。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81. 馬學林(1992)。「試論自治條例中有關自治機關組成的規定」。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92年第7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24. 史衛民、劉智(2004)。間接選舉(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2. 高其才(1995.1)。「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立法略論」。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5年第1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83. 崇發生(1996.7)。「對民族立法的幾點認識」。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6年第7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84. 崔健行(1987)。「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立法原則初探」。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87年第10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85. 張文山(1998.5)。「論中國民族法律體系的構架」。收錄於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86. 張文山(2002.7)。「論自治權的法理基礎」。收錄於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7期。成都:西南民族大學。
87. 張子冬(2005)。「議案質量極待提高」。收錄於新疆人大,2005年第3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88. 張世珊(1993)。「關於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思考」。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93年第9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89. 張宗根(1998.1)。「自治條例的法律地位」。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90. 張林(1993.3)。「論我國民族法的調整對象」。收錄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91. 張曉輝(1991)。「國家法律對民族關係的調整及其實施」。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91年第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25. 史衛民、雷競璇(1999)。直接選舉:制度與過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2. 張曉輝(1991.3)。「國家法律對民族關係的調整及其實施」。收錄於思想戰線。1991年第2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93. 張曉輝(1993)。「關於民族法律文化的幾點思考」。收錄於張文勛主編,民族文化學論集。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94. 張曉輝(1995.5)。「論法律在多民族地區的實施」。收錄於思想戰線。1995年第3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95. 張曉輝(2000.9)。「論民族地區法制建設的幾個理論問題」。收錄於思想戰線。第26卷第5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96. 敖俊德(1991.1)。「民族問題在我國新時期法律中的重要地位」。收錄於民族研究。19991年第1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 敖俊德(1996.7)。「談談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變通範圍」。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6年第7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98. 敖俊德(1997.5)。「關於我國民族法體系和監督機制的構想」。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7年第5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99. 敖俊德(2000.12)。「實施立法法,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制度」。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0年第4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100. 敖俊德、戴小明(2001.5)。「關於民族區域自治法修改和實施的幾個問題」。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01. 敖俊德(2001.7)。「新世紀初我國民族法制建設的新成果」。收錄於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26. 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配套規定(2002.3)。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02. 赦俊德(2001.10)。「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怎樣修改的」。收錄於中國民族。2001年第4期。北京: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103. 曹育明(2001.1)。「對『民族區域自治法』一些基本原則的再認識」。收錄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期刊社出版。
104. 淡樂蓉(2000.4)。「關於建立和完善我國民族法監督機制的思考」。收錄於青海民族學院學院(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2期。西寧: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05. 陳立鵬(1998)。「關於我國民族立法現狀的思考」。收錄於貴州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貴陽:貴州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106. 陳自現(1988)。「中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研究」。收錄於復興崗學報。第3。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107. 陳永勝、宋志萍(2001.9)。「論西部大開發法律參入的基本設想」。收錄於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5期。蘭寧: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出版。
108. 陳東壁(1994)。「大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研究」。收錄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4卷第1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109. 陳洪波、王光萍(2001.3)。「當前我國民族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收錄於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110. 陳雲東(1994.9)。「論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規的制定」。收錄於思想戰線。1994年第5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111. 陳雲東(1995.1)。「論民族自治的地方的單行條例」。收錄於想戰線。1995年第1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出版。
27. 立法法實施問答(2000.10)。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12. 陳順坤(1997.5)。「做好制定單行條例工作應走出認識誤區」。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7年第5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113. 陳善誘、趙志剛(1992)。「關於改進和開好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探索」。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14. 陳潔(1996.6)。「正確認識和運用自治州的立法權,加快自治州的地方立法」。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6年第2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115. 陳錫卿(1998)。中共「民族區域自治之研究。收錄於國防雜誌。第14卷第1期。桃園:國防大學。
116. 陶澍(1988.2)。「民族區域自治條例研究的幾個問題」。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88年第2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117. 麻昌華(1996.11)。「論我國民族關係的法律調整」。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6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18. 黃海坤(2001.3)。「論民族政法工作」。收錄於廣西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南寧:廣西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119. 傅亞文(2002.6)。「地方立法三談」。收錄於劉海濤主編,地方立法研究。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20. 單晚萍、何立榮(2001.11)。「論民族自治法規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變通」。收錄於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6期。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21. 彭英明(1994.12)。「民族區域自治法修改之我見」。收錄於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28. 立法法及其配套規定(2002.3)。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22. 彭謙(1998.5)。「關於民族政策法律化問題」。收錄於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123. 曾憲義(1998.7)。「社會主義民族法制建設的必然性」。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24.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民委(2000.5)。「民族立法與發展民族經濟」。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0年第2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125. 覃乃昌(1995.9)。「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收錄於民族研究。1995年第5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126. 程安樂(2004)。「地方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工作初探」。收錄於尹中卿主編,人大研究文萃第五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27. 張世珊(1993)。「關於制定自條例、單行條例的思考」。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93年第8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128. 張成一(1992)。「對地方立法工作幾個問題的認識」。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29. 覃晚萍、何立榮(2001.6)。「論民族自治法規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變通」。收錄於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第23卷第6期。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30. 楊占忠(2001.10)。「法制建設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根本保障」。收錄於青海民族學院學院(社會科學版)。西寧: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31. 楊金花(1997.12)。「新時期的民族立法原則及當前的民族立法重點」。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7年第12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29.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1976)。共匪邊疆「自治區」現況之研究。台北: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
132. 楊國森(2000)。「規範地方立法程序,強化統一審議制度」。收錄於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 期。天津: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133. 楊孟才(1992)。「做好民族地區縣、鄉換屆選舉工作」。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34. 廖揚(2001.9)。「西部大開發與西部民族地區法制建設問題論析」。收錄於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貴陽:貴州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135. 熊繼興、曾紀甲、劉博(2001.2)。「民族地方立法實踐與思考」。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2001年第1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136. 趙京輝、高峰(1992)。「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綜述」。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92年第9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137. 趙長青(1998.8)。「西部法制建設之我見」。收錄於民族團體。1998年第8期。北京:民族團結雜誌社出版。
138. 趙建民(1994.5)。「中共地方立法程序與民族自治立法」。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17卷第5期。
139. ______(1995.6)。「中共研究方法上幾個問題的探討」。收錄於(台北)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140. ______(1995.6)。「塊塊壓條條: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新關係」。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
141. ______(1996.3)。「當前中共選舉制度中若干問題之商榷」。收錄於(台北)共黨問題研究。
30. 「全國十一所民族院校」合編(1999.1)。中國經濟地理。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42. ______(1997.5)。「大陸基層『人大』代表選區劃分之研究」。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
143. ______(1997.7)。「自『放權讓利』看八0年代中國大陸的中央與地方關係」。收錄於(台北)中共研究。
144. 趙建民、張淳翔(1998.2)。「中共『全國人大』專門委員之探析」。收錄於(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2期。頁49-58。
145. 趙建民(1999.9)。「黨國體制下黨與立法機構關係的若干思考-中國大陸個案分析」。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頁13-25。
146. ______(2000.2)。「中共全國人大黨政關係與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前景」。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2期。頁1-13。
147. _______(2000.8)。「中共『黨的領導』原則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運作」。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8期。頁1-21。
148. _______(2002.9)。「中共黨國體制下立法機關的制度化」。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5期。頁87-112。
149. _______(2005.1)。「論中共加強執政能力建設與政治改革」。收錄於(台北)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期。頁6-10。
150. _______(2006.6)。「精英循環或再生?十二大以來中共技術官僚的發展趨勢」。收錄於(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2期。頁69-97。
151. 劉光紅(1999.5)。「緊緊把握五個環節突出民族立法特色」。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9年第2期。北京:民族法制通訊編輯部出版。
31.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1991)。人民代表大會文獻。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52. 劉惊海,施文正(2000)。「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收錄於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153. 劉希波(2003)。「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探析」,收錄於新疆人大。2003年第1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154. 劉松山(2000)。「專門委員會為何不能行使立法權和監督權」。收錄於法學評論。2000年第4期。武漢:武漢大學。
155. 劉海濤。「規範立法活動 提高立法質量」。收錄於劉海濤主編,地方立法研究。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56. 劉延波(1992)。「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幾點思考」。收錄於傅達生主編,實踐與探索-新疆人大工作研討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57. 劉錦森(2006)。「地方立法應注重科學性」,收錄於新疆人大。2006年第4期。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158. 蔣永松(1998.1)。「淺析自治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區別」。收錄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武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59. 蔡江生(1993.5)。「簡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收錄於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3期。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60. 鄭冬瑜(1998.3)。「論民族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收錄於思想戰線。1998年第3期。昆明:雲南大學思想戰線雜誌社出版。
161. 龍春松(2000)。「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民族地區的法制建設」,收錄於廣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南寧:廣西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32.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1991)。地方人大是怎樣行使職權的。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62. 魏明康(2003)。「人大與行政機關關係的演進:中國民主化與法制化進程側論」,收錄於楊日青(2003)編,兩岸立法制度與立法運作。台北:韋伯文化。
163. 戴小明(1999.9)。「新中國民族法制建設: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民族研究,1999年第5期。北京:民族研究雜誌社出版。
164. 戴治(1996.9)。「關於做好地方散居民族立法工作的思考」。收錄於民族法制通訊,1996年第9期。北京: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調研室編印。
165. 賽福鼎.艾則孜(1995)。「輝煌業績載史冊、繼往開來展宏圖」。收錄於實事求是。1995年第5期。北京:烏魯木齊: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166. 韓大元(1996.11)。「論自治條例的若干問題」。收錄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出版。
167. 韓競(1991.9)。「關於自治條例的法律地位、概念和特徵問題」。收錄於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5期。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68. 額.烏力更(2000)。「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力保障機制研究」。收錄於理論研究。2000年第2期。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黨校。
169. 瞿佳兵(1994.12)。「談談如何進一步加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收錄於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4期。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
170. 蘇太恒(2001.9)。「學習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收錄於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貴陽:貴州民族研究編輯部出版。
171. 蘇太恒,(2001)。「學習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收錄於北京:民族問題研究。2001年第12期。
33. 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編(1995.3)。輝煌的十年: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十周年。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72. 蘇遠方(1988)。「完善民族立法保障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收錄於中國少數民族。1988年第2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173. 應克復(2004)。「人代會大會主席團的職權問題探討」,收錄於尹中卿主編,人大研究文萃(第五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74. 羅傳賢(1992.12)。「立法之特質及其研究途徑」,收錄於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
175. ______(1993.2)。「立法程序之作用及其法源」,收錄於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
176. ______(1993.4)。「立法調查權問題之研究」,收錄於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
177. ______(2002.6)。「法案審查程序與立法技術」,收錄於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頁61-74。
178. ______(2002.12)。「立法計畫之基本原理」,收錄於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第30卷第12期,第356號。頁71-78。
179. ______(2003.6)。「法律草案之檢驗」,收錄於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第31卷第6期,第362號。頁73-81。
180. ______(2004.6)。「台灣立法院的立法程序」,收錄於台北: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卷。頁152-166。
181. ______(2004.4)。「分權原理下國會自律權之範圍與限制」,收錄於台北:軍法專刊。第50卷第4期。頁1-19。
34.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絡局(2003)。人大代表手冊。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182. ______(2004.5)。「法條中有關公告之體例及效力」,收錄於立法院院聞。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社。第32卷第5期,第373號。頁99-110。
183. ______(2006.10)。「立法院議事規則之理論與實務」,收錄於台北:法學叢刊。第51卷第4期,第204號。頁95-126。
184. 寶音胡日雅克琪(2003)。「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收錄於張友漁等著,憲法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三、外文部分
1. Almond, Gabriel A. and G. Bingham Powell Jr. (1978)Comparative Politics: 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Boston: Little, Brown.
2. An , Tai-Sung (1973)The Sino-soviet Territorial Dispute. Philade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3. Anderson, James E. Publ(1975).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ger Publishers.
4. Austin, Ranny(1987). Governing :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Prentice Hall,NJ.
5. Barnett, Doak, ed.(1988). Chinese communist Politics in Act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6. Bottomore, Tom.(1991). A Dictionary of Marxist Thought ,2nd ed. Oxford: Blackwell.
35.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編(2002.2)。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目錄(1980~2001)。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7. Chan, Gerald.(1999).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St. Martin’s Press.
8. Chao, Paul K.I.(1990).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China: A Synoptic View. Hong Kong: 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9. Chen, An.(1999). Restructuring Political Powere in China: Alliances and Opposition, 1978-1998.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0.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82). Beijing : Foreign danguage Press.
11. David M. Olson and Michael. Mezey(1991). Legislative in the Policy Process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 Dye, Thomas R.(1972).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3. Easton, David.(1965).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Wiley.
14. Eastman, Lloyd.(1974). Abortive Revolution.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5. Eyestone, Robert.(1971). The Threads of Policy: A Study in Policy Leadership.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16. Friedrich, Carl J.(1963). Man and His Government. New York: MeGraw-Hall.
36. 朱力宇、張曙光主編(2001.9)。立法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 Glazer, Nathan and Moynihan.(1975). Daniel P.Fthnicity: Theory and Exper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8. Gould , Julius & Kolb ,William L. (eds.)(1964). A Dictionary of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 Griffith, J. A. G. & Michaelyle.(1989). Parliament. London : Sweet & Maxwell.
20. Heberer, Thomas.(1989). China and It`s National Minorities: Autonomy or Assimilation? New York: M.E. Sharpe, Inc.
21. Heckscher, Charles, and Donnellon, Anne.(1994). The Post-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New Perspective 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London:Sage Publication.
22. Isask, Alan C.(1981).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Inguiry, 3rd ed. Homewood: The Dorsey Press.
23. Jackson , Robert J. and Jackson, Doreen.(1997).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 Hall.
24. Janos, Andrew C.(1996).Politics and Paradinms: Changing Theories of Change in Social Scien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5. Jean Blondel.(1973). Comparative Legislature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26. Jewell , Malcolm E. & Patterson , Samuel C.(1966).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37. 朱力宇、張曙光主編(2001.9)。立法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7. Jewell , Malcolm E. and Patterson, Samuel C.(1977). The Legistative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3rd edition. New York:Random House, Inc.
28. Mezey, Michael L. (Sep.–Oct.1983), The Unition of Legislature in the Third World. 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Ioea), Vol. V III, No. 4.
29. Nathan, Andrew , Hong Zhaohui and Smith, Steven R. eds.(1999). Dilemmas of Reform in Jiang Zemin’s China.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30. O’Brien, Kevin J. (1990). Reform without Liberalization.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1. O’Brien, Kevin. Reform Without Liberalization.(1990).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Politic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 Oksenberg, Michel.(1988). Sources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a. in A doak Barnett (ed.), Chinese Communist Politics in Act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33. Olson, David M.(1994). Democratic Legislative Institution : A Comparative View. Armook: ME.Shape.
34. Packenham, R. A.(1970). Legislature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Kornberg, A. & Musolf, Lloyd D. eds. Legislatures i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 Durham, N. C. : Duke University Press.
35. Ranny, Austin.(1992).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 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36. Robert J Jackson and Doreen Jackson.(1997),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 Hall).
38. 朱志宏(1995)。立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37. Sademen.(1996). Drafting legislation for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a Chinese Projec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44.
38. Tai-Sung An (1973),The Sino-soviet Territorial Dispute, (Philade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39. Wang, James C. F.(1999).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 An Intwroduction. 3rd ed. Englewood Ciffs. N.j.: Prentice-Hill.
40. Weinbaum, Marvin G.(1975). Classification and Change in Legislature System : with Particular Application to Iran, Turkey, and Afghanistan. Boynton, G. R. & Kim, Chong Lim eds. Legislative Syast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ham, N. C.: Durham, N. C.: Duke University Press.
41. William, Dale K.(1977) Legislative Drafting: A New Approach. London: Butter Worth. P. vii. & P. viii.
42. Wolfram, Eberhard. (1982). China`s Minorities: Yesterday and Today, Berkela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43. Womack, Brantly (1982). The 1980 country-level Elections in China : Experiment in Democratic Modernization, Asian Survey, 22.
44. Zhang ,Ta-kuang. The Making of the Chinese Bankruptcy Law. (Spring 1987). A Study in Chinese Legislative Practice .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28:2 . pp.333-372.
39. 江平主編(1994.6)。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40. 李英明著(1995)。中國大陸學。台北:揚智出版社。
41. 李英明著(1995)。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叢書。
42. 李英明著(1996)。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43. 李英明著(2003)。閱讀中國:政策、權利與意識形態的辯證。台北:生智出版:揚智總經銷。
44. 李英明著(2006)。中國研究:實踐與反思。台北:生智出版社。
45. 走向新世紀編輯組(1999)。走向新世紀。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46. 何潤主編(1992.3)。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北京:民族出版社。
47. 吳仕民主編(1998.7)。中國民族政策讀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48. 吳宗金,敖俊德主編(1998.8)。中國民族立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49. 吳昌期、陳基余,地方人大制度。
50. 李小娟、劉勉義(2003.3)。地方立法程序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51. 李林。立法機關比較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52. 李步雲、汪永清主編(1998.5)。中國立法的基本理論和制度。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53. 李步雲主編(1999.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通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4. 李紹明著(1986.1)。民族學。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55. 李德珠,新疆知識簡明讀本。
56. 佘緒新、周旺生、李小娟(2002.8)。地方立法質量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57. 沈林、李志榮編(2000.8)。散雜居民族工作政策法規選編。北京:民族出版社。
58. 沈林等著(2000.8)。散雜居民族工作概論。北京:民族出版社。
59. 沈桂萍、石亞洲著(1998.5)。民族政策科學導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60. 沈浩編著(1986)。民族區域自治法問答。北京:民族出版社。
61. 周平著(2001.11)。民族政治學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2. 周文生(2000.10)。地方立法實務。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63. 周旺生主編(1995.9)。立法學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
64. 周旺生主編(2000.9)。立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65. 周星著(1991)。民族政治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6. 青山、李維森(1998)。中國六分之一的國土-新疆。北京:民族出版社。
67. 金炳鎬著(1994.7)。民族理論政策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68. 阿拉坦著(1989)。論民族問題。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69. 施正一著(1992.10)。關於民族科學與民族問題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70. 胡中安、陳粹華、杜耀富主編(1994)。民族區域自治法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71. 苗連營著(2001.1)。立法程序論。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72. 苗普生,田衛疆(2004)。新疆史綱。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73. 唐屹主編(1992.1)。我國少數民族概況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出版。
74. 唐孝葵、歐陽振、黃湘平(1992)。地方立法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75. 孫金鑄主編(1988.10)。中國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6. 孫國華(2002.5)。社會主義法治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77. 孫敢、侯淑雯主編(2000.10)。立法學教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8. 孫維本(1997)。人大工作手冊。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79. 徐杰舜主編(1988.1)。民族理論政策簡明教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80. 袁瑞良著(1994.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81. 郝時遠著(1996.8)。中國的民族與民族問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82. 馬大玉(2002)。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新疆穩定問題的觀察與思考。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山版社。
83. 馬嘯原主編(2001.1)。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84. 馬懷德主編(1999.1)。中國立法體制、程序與監督。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85. 浦興祖(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6. 倪健民、沈志坤、公丕祥。法律預測的理論與方法。
87.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著(1994.4)。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出版。
88.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0.9)。新時期民族工作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89. 戚淵著(2002.6)。論立法權。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90. 曹康泰主編(2000.4)。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釋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91. 曹康泰主編(2000.4)。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釋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92. 曹康泰主編(2002.5)。規章制定程序條例釋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93. 許俊倫著(1997.10)。地方立法論。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94. 郭大烈主編(1994.2)。論當代中國民族問題。北京:民族出版社。
95. 陳夷茁(1995)。中國鄉鎮人大制度的理論與實踐。重慶:重慶出版社。
96. 陳荷夫編(1980.12)。中國憲法類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 陳菁雯、葉銘元、許文伯譯(1999.10)。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David Marsh, Gerry Stoker著)。
98. 陳雲生著(2001.7)。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87261506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7261506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