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83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周陽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蔡智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Tsai Chin-Wenen_US
dc.creator蔡智文zh_TW
dc.creatorTsai Chin-Wenen_US
dc.date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9-09-14T05:48:34Z-
dc.date.available2009-09-14T05:48:34Z-
dc.date.issued2009-09-14T05:48:34Z-
dc.identifierG0892610031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83-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89261003zh_TW
dc.description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我國憲法從開始制訂施行後至今六次修憲,經歷了許多變革,政府體制亦一變再變,直到民國八十六年第四次修憲之後,中央政府體制可謂大勢底定,成為半總統制,而我國亦由於總統直選之改革,使總統具有廣大民意基礎,故總統權力在經過全民選舉之洗禮下,使得憲法所賦予總統之權限在實際的運作上,更具有政治份量。本文亦係基於此而欲進一步探討我國總統權限在歷年來之憲政改革後是否產生質變或量變,且由於我國如今憲政體制與法國第五共和之半總統制度設計雷同,故藉由與法國第五共和憲政經驗之比較研究,更可有助於吾人清楚瞭解總統在憲法中之地位。\r\n\r\n本文先藉由第二章各種憲政體制之介紹比較,來加以定位我國憲政制度設計,於第三章與第四章再從憲政史之面向切入,研究我國與法國之憲政發展,如此比較之目的在於提供吾人可對一國憲法之由來與發展有宏觀之瞭解,並從憲政歷史上之沿革與改變來進一步修正或解釋現行憲法上之疏漏之處,並可藉由以往失敗之憲政經驗為鏡,而不致有重蹈覆轍之虞。\r\n\r\n在對於我國與法國憲政發展有一宏觀之概念後,吾人即針對欲討論之重心對象——總統,做一鉅細靡遺之探討。首先在第五章從我國與法國第五共和兩國總統之選舉產生方式、任期、代行、繼任與補選等程序與身份上問題作一初步比較,而後對於兩國總統在憲法上之權限以其是否專屬於總統行使為界,於第六章及第七章做一實體權限上之探討比較,最後則是結論。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序論 1\r\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r\n一、研究動機 1\r\n二、研究目的 4\r\n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途徑 6\r\n一、研究範圍 6\r\n(一)在研究時間範圍方面 6\r\n(二)在研究對象範圍方面 6\r\n二、研究方法 6\r\n(一)文獻分析法 7\r\n(二)比較研究法 7\r\n三、研究途徑 7\r\n(一)制度研究途徑 8\r\n(二)歷史研究途徑 8\r\n第三節 文獻探討 9\r\n一、關於政府體制之文獻 9\r\n二、關於法國總統權限之文獻 10\r\n(一)總統之特權部分 10\r\n1. 總統獨享之權限: 10\r\n2. 總統「保留領域」的權限: 11\r\n(二)總統與總理分享之權限部分 11\r\n1. 總統決定但須要總理配合的事務: 11\r\n2. 總理決定但須總統無反對意見的事務: 11\r\n三、有關我國總統權限之文獻 13\r\n第二章 世界各國主要民主政體之基本類型 15\r\n第一節 內閣制 16\r\n一、內閣制之起源 16\r\n二、內閣制之特徵 17\r\n第二節 總統制 21\r\n一、總統制之起源 21\r\n(一)殖民地時期 21\r\n(二)邦聯時期 22\r\n(三)聯邦時期 22\r\n二、總統制之特徵 23\r\n第三節 半總統制 27\r\n一、半總統制之起源 27\r\n二、半總統制之特徵 27\r\n第四節 委員制 31\r\n一、委員制之起源 31\r\n二、委員制之特徵 33\r\n第三章 中華民國憲政制度之演變 36\r\n第一節 清末立憲之歷史發展 37\r\n一、西元一九○八年之「憲法大綱」 37\r\n(一)君上大權 37\r\n(二)臣民權利義務 38\r\n二、西元一九一一年之「十九信條」 39\r\n(一) 君主立憲重大信條清單 39\r\n第二節 民初立憲之歷史發展 41\r\n一、西元一九一一年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41\r\n二、西元一九一二年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2\r\n三、西元一九一三年之「天壇憲草」 43\r\n四、西元一九一四年之「中華民國約法」 44\r\n五、西元一九二三年之「曹錕憲法」 45\r\n第三節 國民政府時期立憲之歷史發展 47\r\n一、西元一九二八年之「國民政府組織法」 47\r\n二、西元一九三一年之「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47\r\n三、西元一九三六年之「五五憲草」 48\r\n四、西元一九四六年之「政協十二原則」 50\r\n第四節 現行憲法之適用與變遷發展 53\r\n一、臨時條款時期 53\r\n(一)民國三十七年之臨時條款 53\r\n(二)民國四十九年臨時條款第一次修正 55\r\n(三)民國五十五年二月臨時條款第二次修正 55\r\n(四)民國五十五年三月臨時條款第三次修正 55\r\n(五)民國六十一年臨時條款第四次修正 57\r\n二、憲改時期 57\r\n(一)民國八十年第一次憲改工程 57\r\n(二)民國八十一年第二次憲改工程 59\r\n(三)民國八十三年第三次憲改工程 61\r\n(四)民國八十六年第四次憲改工程 62\r\n(五)民國八十八年第五次憲改工程 65\r\n(六)民國八十九年第六次憲改工程 66\r\n第四章 法國憲政制度之演變 68\r\n第一節 法國憲政發展概述 69\r\n一、第一共和之政制變遷 69\r\n二、第二共和之政制變遷 71\r\n三、第三共和之政制變遷 74\r\n四、第四共和之政制變遷 77\r\n第二節 法國第五共和憲法制訂之背景 86\r\n一、憲法先天不足 86\r\n二、行政權之萎縮與政府無能 87\r\n三、內閣不穩 87\r\n四、政黨勢力過度膨脹 88\r\n第三節 法國第五共和憲法之制訂 90\r\n第五章 我國與法國第五共和總統產生方式與地位之比較 93\r\n第一節 我國總統產生之方式與地位 94\r\n一、我國總統產生之方式 94\r\n(一)總統選舉制度 94\r\n1. 憲法原始設計:間接選舉制 94\r\n2. 憲法現今設計:直接選舉制 95\r\n二、我國總統任期與去職 98\r\n(一)總統任期 98\r\n(二)總統去職 100\r\n三、我國總統之繼任與代行 102\r\n(一)總統之繼任 102\r\n(二)總統之代行 102\r\n1. 副總統之代行 102\r\n2. 行政院長之代行 103\r\n四、我國總統之特權 104\r\n第二節 法國第五共和總統產生之方式與地位 106\r\n一、法國第五共和總統之產生方式 106\r\n(一)總統的選舉制度: 106\r\n1. 憲法原始設計:選舉人團制 106\r\n2. 憲法現今設計:全民直選制(兩輪投票絕對多數當選制) 108\r\n二、法國第五共和總統之任期與去職 112\r\n(一)總統之任期 112\r\n(二)總統之去職 114\r\n三、法國第五共和總統之代行與補選 114\r\n(一)總統之代行 114\r\n(二)總統之補選 115\r\n第六章 我國與法國第五共和總統專屬權限之比較 117\r\n第一節 我國總統專屬之權限 118\r\n一、元首權 118\r\n二、統帥權 119\r\n(一)軍政與軍令二元制之特色 120\r\n(二)軍政與軍令二元制在德國的發展 121\r\n(三)軍政與軍令二元制在我國的實踐與現況 122\r\n三、赦免權 124\r\n四、任免官員權 125\r\n(一)總統「依法」行使任免權 125\r\n(二)任免對象之範圍 126\r\n1. 總統對行政院長之任免權限: 126\r\n2. 總統對資政、國策顧問與戰略顧問之任免權限 127\r\n(三)免職權之限制 128\r\n五、院際調解權 129\r\n(一)調解權之由來與性質 130\r\n(二)調解權在我國之地位與實踐 130\r\n六、安全大政方針決定權 133\r\n(一)國家安全大政方針之內涵與範疇 133\r\n1. 國家安全會議之沿革 134\r\n2. 國家安全會議之定位 135\r\n(二)國家安全會議與國家安全局之機關設立權 138\r\n七、副總統缺位提名權 139\r\n第二節 法國第五共和總統專屬之權限 141\r\n一、解釋憲法權 141\r\n二、任命總理權 143\r\n三、主持部長會議 144\r\n四、解散國民議會權 147\r\n五、任命文武官員權 149\r\n六、發佈緊急命令權 150\r\n(一)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 150\r\n(二)緊急權力之範圍與限制 151\r\n(三)緊急權力之監督與制衡機制 152\r\n七、咨文權 152\r\n八、提名憲法委員會成員權 153\r\n九、提請合憲審查權 155\r\n十、維護司法機關獨立及任命最高司法會議委員權……………………156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r\n(一)維護司法機關獨立權 156\r\n(二)任命最高司法會議委員權 157\r\n十一、核武按鈕權 158\r\n第七章 我國與法國第五共和總統非專屬權限之比較 159\r\n第一節 我國總統非專屬之權限 159\r\n一、公布法令權 159\r\n(一)公布法律之意義與內涵 159\r\n(二)發布命令之意義與內涵 162\r\n(三)副署制度之問題 163\r\n二、外交權 165\r\n(一)實體規定與程序規定 165\r\n(二)締結條約之意義與內涵 166\r\n(三)宣戰案與媾和案之意義與內涵 168\r\n三、宣佈戒嚴權 169\r\n(一)戒嚴制度之發展 169\r\n(二)我國戒嚴制度之發展與實踐 170\r\n(三)總統之解嚴義務 172\r\n四、赦免權 173\r\n五、任免官員權 174\r\n(一)憲法上規定 174\r\n(二)其他法律規定 176\r\n六、授與榮典權 177\r\n七、緊急命令權 178\r\n(一)憲法本文規定 178\r\n(二)動員戡亂時期 179\r\n(三)現行制度 180\r\n八、解散立法院之權 182\r\n(一)總統主動解散立法院 183\r\n(二)總統被動解散立法院 184\r\n九、交付公民投票權 185\r\n第二節 法國第五共和總統非專屬之權限 187\r\n一、免除總理及任免部長權 187\r\n(一)免除總理權 187\r\n(二)任免部長權 188\r\n二、簽署行政法令與命令權 190\r\n(一)簽署行政法令權 190\r\n(二)簽署命令權 191\r\n三、任命文武官員權 192\r\n(一)需經部長會議通過、總統任命、總理副署之人事任命 193\r\n(二)法規明訂、或由總統明確授權,可由總理獨自任命之人事 194\r\n四、部長會議議事日程決定權 195\r\n五、法案(法律)之公布與移請國會覆議權 195\r\n六、特赦權 196\r\n七、簽署國會臨時會期召開與結束之行政命令權 197\r\n八、提交公民複決與修憲權 199\r\n(一)提交公民複決權 199\r\n(二)修憲權 201\r\n九、宣戰權與締結條約權 202\r\n(一)宣戰權 202\r\n(二)締結條約權 203\r\n第八章 結論 204\r\n參考資料 207\r\n一、中文部分 207\r\n二、英文部分 230\r\n附錄 233zh_TW
dc.language.isoen_US-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2610031en_US
dc.subject憲法zh_TW
dc.subject法國zh_TW
dc.subject第五共和zh_TW
dc.subject總統權限zh_TW
dc.subject政府體制zh_TW
dc.title我國與法國第五共和憲法之比較研究—以總統權限為中心zh_TW
dc.type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丁作韶譯、杜維格著,《法國憲法之演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五十六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王世杰、錢端升著,《比較憲法(下冊)》,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王世憲譯、David Cushman Coyle著,《美國政治制度及其運用》,台北:華國出版社,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王育山,《美國政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王建勛,《法國第五共和的政治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王曾才,《西洋近世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九十一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中央選舉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總統、副總統選舉方式之研究——絕對多數與相對多數制之探討》,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中國近代史教學研討會編著,《中國近代史》,台北:幼獅文化,民國五十七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田弘茂等,《新興民主的機遇與挑戰》,台北:業強出版,民國八十六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9. 張金鑑,《歐洲各國政府》,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七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0. 張知本,《中國立憲故事》,台北:大中國圖書,民國五十五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1. 張劍寒,《戒嚴法研究》,台北:漢苑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2. 楊志誠,《中華民國憲政民主之探討》,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七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3. 張治安,《中國憲法及政府》,台北:五南出版,民國八十一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4. 楊幼炯,《各國政府與政治(下冊)》,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二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5. 鄒文海,《各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八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6. 鄒文海,《比較憲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二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7. 賈宗復,《中國制憲簡史》,台北:華國出版社,民國四十二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8. 雷飛龍譯、Giovanni Sartori著,《比較憲政工程——結構、動機後果之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七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田桂林,《中華民國憲法衡論》,台北:憲政論壇社,民國五十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9. 雷震,《制憲述要》,香港:友聯出版社,民國四十六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0. 齊光裕,《民國三十八年以來的憲法變遷——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台北:揚智文化,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1. 齊光裕,《憲法與憲政》,台北:揚智文化,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2. 齊祐譯、Maurice Duverger著,《法國政治體系》,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民國七十二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3. 齊祐,《法國「第五共和」總統任期與選舉規定之涵義》,台北:友聯出版,民國六十九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4. 董翔飛,《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作者自刊,民國七十二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5. 趙文學等譯、查爾斯•威廉斯著,《戴高樂傳》,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6. 趙明義,《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要論》,台北:華泰文化,民國八十九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7. 趙玲玲編,《憲政改革:理念、歷程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孫文學術思想研究交流基金會,民國八十五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8. 蔡百銓譯、G. de Bertier de Sauvigny & David H. Pinkney著,《法國史》,台北:五南出版,民國八十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史深良,《西方政制縱橫談》,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9. 蔡百銓譯、William Doyle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四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0. 劉世忠編譯、Alan Grant著,《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民國八十五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1. 劉振鎧,《中國憲政史話》,台北:憲政論壇社,民國四十九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2. 劉嘉甯,《法國憲政共治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六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3.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4. 劉慶瑞,《比較憲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5. 劉鵬九譯,《法國第五共和憲法》,台北:新中國評論叢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6. 樓邦彥,《各國地方政治制度——法蘭西篇》,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7. 繆全吉,《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台北:國史館,民國八十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8. 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八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9. 薩孟武、劉慶瑞合著,《各國憲法及其政府》,台北:清水印刷,國六十七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0. 薩孟武,《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二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1. 戴君曠,《行憲述要》,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四十二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2. 謝政道,《中華民國修憲史》,台北:揚智文化,民國九十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3. 謝瑞智,《憲法新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八十九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4. 謝瀛洲,《中華民國憲法論》,作者自刊,民國六十五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5. 羅志淵譯、Harold Zink著,《現代各國政府》,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六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6. 羅志淵,《中國憲法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7. 羅志淵,《法國憲政制度的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十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8. 羅志淵,《法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朱劍、趙楓著,《法國簡史》,台北:書林出版,民國八十五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9. 羅志淵,《法蘭西第五共和政治制度研究》,作者自刊,民國五十三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0. 羅志淵等,《當代憲法思潮論叢》,台北:漢苑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1. 羅志淵,《美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2. 羅孟浩,《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三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3. 羅孟浩,《論責任內閣制》,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五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4. 不著撰人,《九九憲改研討會大會手冊暨論文集》,台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民國八十八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Olivier Duhamel著,〈法國憲政制度的優點與缺點〉,《國家政策雙周刊》,第八十五期,民國八十三年五月,第七頁至第十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Olivier Duhamel著,〈共治問題的思考與法國左右共治〉,《國家政策雙周刊》,第八十五期,民國八十三年五月,第十一頁至第十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Robert Badinter著,〈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發展〉,《國家政策雙週刊》,第八十五期,民國八十三年五月,第三頁至第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朱諶,《中華民國憲法理論與制度》,台北:五南出版,民國八十四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王皓昱,〈以法國憲政經歷析論政體之緣起與危機〉,《東吳政治社會學報》,第十四期,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第一二九頁至第一七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王業立,〈總統直選與憲政運作〉,《理論與政策》,第十五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年九月,第一頁至第十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王維芳,〈半總統制下的政治穩定:以中華民國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三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第四七頁至第七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石之瑜,〈總統權力的文化意涵〉,《理論與政策》,第十五卷,第四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第一頁至第十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朱雲漢,〈解讀法國第五共和憲政體制〉,《律師通訊》,第一七九期,民國八十三年八月,第二一頁至第二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江大樹,〈「雙首長制」修憲方案雛議〉,《政策月刊》,第十八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第六頁至第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呂世昌,〈中法兩國總統角色之比較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八十八年十月,第九九頁至第一一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呂世昌,〈法國雙首長制與左右共治的經驗啟示〉,《中山學報》,第二十一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第九一頁至第一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呂亞力,〈內閣制之優劣與我國憲政向該制規劃之商榷〉,《政策月刊》,第十八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第二頁至第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李孔智,〈論法國半總統制與我國國發會設計之總統與國會關係之比較〉,《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五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第三九頁至第四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仲崇親,《中國憲法的變遷與成長》,台北:幼獅文化,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李念祖,〈憲政發展中我國總統權力的演變〉,《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二月,第十一頁至第二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李建良,〈淺析緊急命令之憲法爭議——從「九二五緊急命令」談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六期,第九七頁至一○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李炳南,〈「國安會、國安局組織法」的憲法爭議〉,《政治評論》第六○四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第二二頁至第二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7. 李春福,〈法國「半總統制」與「左右共治」經驗之啟示(上)〉,《軍法專刊》,第四十六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第三○頁至第三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8. 李春福,〈法國「半總統制」與「左右共治」經驗之啟示(下)〉,《軍法專刊》,第四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第四○頁至第四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9. 李國雄,〈法國雙重行政首長制的內涵與成功的因素〉,《律師雜誌》,第二一二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第六0頁至第七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0. 李國雄,〈民主鞏固與我國未來的修憲方向〉,《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六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第二九頁至第五十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1. 李鎨澂,〈2002法國總統大選對其憲政發展之意義〉,《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六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第二○四頁至第二○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2. 吳玉山,〈半總統制下的內閣組成與政治穩定比較俄羅斯、波蘭與中華民國〉,《俄羅斯學報》,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第二二九頁至第二六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3. 吳圳義,〈戴高樂與法國第五共和憲法〉,《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四十七期,民國七十二年,第一二七頁至第一五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宋玉波,《民主憲政比較研究》,台北:韋伯文化,民國九十三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4. 吳圳義,〈法國第五共和憲法的誕生〉,《歷史月刊》,第三十一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第四八頁至第五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5. 吳奇英,〈我國行憲後總統職權演變之剖析〉,《復興崗學報》,第五十六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第五五頁至第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6. 吳烟村,〈總統直選後我國中央政制修憲的方向〉,《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四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第一頁至第二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7. 吳烟村,〈我國應建立總統制的中央政制〉,《政策月刊》,第五十九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第三二頁至第三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8. 吳東野,〈「半總統制」之探討〉,《美歐月刊》,第十一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五年一月,第七三頁至第八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9. 吳東野,〈「半總統制」政府體系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五卷,第八期,民國八十五年八月,第三七頁至四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0. 吳重禮,〈美國「分立性政府」與「一致性政府」體制運作之比較與評析〉,《政治科學論叢》,第九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第六一頁至第九十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1. 吳樹立,〈國家元首有無否決公布法律之權〉,《中華法學》,第五期,民國八十四年四月,第七九頁至第九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2. 林正義,〈中美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美國月刊》,第五卷,第六期,民國七十九年十月,第四一頁至第五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3. 林清井〈五權憲法制的總統〉,《中山學報》,第七期,民國七十五年三月,第一○三頁至第一四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7. 杜光塤,《法國第四共和之政府與政黨》,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三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4. 林騰鷂,〈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修正方向〉,《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十七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第三三頁至第四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5. 周育仁,〈少數政府對行政立法互動之影響〉,《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六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第一九一頁至第二○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6. 周育仁,〈我國憲政體制之實際運作與未來走向〉,《政策月刊》,第十八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第八頁至第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7. 周陽山,〈總統制、議會制、半總統制與政治穩定〉,《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五卷,第八期,民國八十五年八月,第五十頁至第六十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8. 周陽山,〈半總統制的考驗:台灣的政黨政治與權力運作〉,《華岡社科學報》,第十五期,民國九十年六月,第十五頁至第二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9. 周萬來,〈我國條約案之範圍及審議程序之探討〉,《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六卷,第九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第六八頁至第七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0. 芮正皋,〈法國總統緊急權之剖析〉,《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年六月,第七七頁至第九十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1. 芮正皋,〈中法兩國總統緊急權之比較研析〉,《中華戰略學刊》,第八十卷夏季號,民國八十年六月,第二○三頁至第二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2. 洪波,〈戰後法國戴高樂的政治體制改革〉,《法國研究》,第二十五期,民國七十八年,第一一九頁至第一二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3. 洪陸訓,〈國防二法訂頒後的文武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第四四頁至第六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8. 何勤華主編,《法國法律發達史》,北京:法律出版社,民國九十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4. 洪貴參,〈總統罷免案法律問題座談會會議紀錄〉,《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八期,民國九十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5. 洪葦倉,〈憲法增修後我國總統的地位與性質〉,《德育學報》,第十七期,民國九十年一月,第二五頁至第三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6. 俞寬賜,〈我國「條約締結法」之擬議〉,《政治科學論叢》,第十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第二二七頁至第二四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7. 施能傑,〈法國第五共和的政治體制〉,《中國論壇》,第三十卷,第七期,民國七十九年七月,第二一頁至第二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8. 高朗,〈評析威權轉型的總統權力〉,《美歐季刊》,第十二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六年冬季號,第一頁至第二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9. 高朗,〈評析我國少數政府與聯合政府出現的時機與條件〉,《理論與政策》,第十四卷,第五期,民國九十年三月,第一頁至第十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0. 高朗,〈內閣制與總統制之比較分析〉,《政治學報》,第二十一期,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第五三頁至第七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1. 涂志堅,〈行政院長不是總統幕僚長〉,《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第六三頁至第六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2. 涂懷瑩,〈憲法增修條文之制定、修正與我國憲政發展之檢討〉,《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七卷,第八期,民國八十八年八月,第三一頁至第五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3. 涂懷瑩,〈中外戒嚴法制的比較析論〉,《法令月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民國八十年八月,第十頁至第十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9. 李念祖編著,《從動員戡亂到民主憲政》,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民國八十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4. 涂懷瑩,〈論我國憲法上「總統地位」及其「有關規定」與「問題」(一)〉,《法律評論》,第五十二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五年四月,第二頁至第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5. 涂懷瑩,〈論我國憲法上「總統地位」及其「有關規定」與「問題」(二)〉,《法律評論》,第五十二卷,第五期,民國七十五年七月,第二頁至第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6. 涂懷瑩,〈我國憲法規定總統之「一般權力」之分析及「有關問題」〉,《法學叢刊》,第三十一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五年七月,第一頁至第十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7. 徐正戎,〈法國第五共和總統權限之剖析及其演變〉,《法學叢刊》,第四十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四年四月,第九三頁至第一○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8. 徐正戎,〈「左右共治」──「雙首長制」之宿命?〉,《政策月刊》,第五九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第八頁至第十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9. 徐正戎,〈內閣應否總辭﹖法律與政治之差異〉,《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二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夏季,第一○三頁至第一○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0. 徐正戎,〈「左右共治」憲政體制之初探--兼論法、我兩國之比較〉,《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卷,第一期,民國九十年一月,第一頁至第四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1. 徐正戎、呂炳寬,〈九七憲改後的憲政運作〉,《問題與研究》,第四一卷,第一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第一頁至第二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2. 郭世良,〈以「負責」為觀點看憲法第三十七條之「副署」制度〉,《法律評論》,第六十卷,第五期,第一七頁至第二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3. 郭吉助,〈國家安全會議的角色定位與功能調整〉,《全國律師》,第四卷,第十期,民國八十九年十月,第五○頁至第六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0. 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台北:月旦出版,民國八十三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4. 郭吉助,〈國家安全會議之定位、組織與功能調整析論(上)〉,《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十期,民國九十年十月,第四一頁至第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5. 郭吉助,〈國家安全會議之定位、組織與功能調整析論(下)〉,《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十一期,民國九十年十一月,第十八頁至第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6. 郭武平,〈中俄憲政發展比較〉,《俄羅斯學報》,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第二一三頁至第二二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7. 耿雲卿,〈德法日各國司法官律師考試及訓練制度(中)〉,《法令月刊》,第四十二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四月,第七頁至第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8. 許宗力,〈從九二一震災看緊急命令相關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第八五頁至第九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9. 許志雄,〈總統罷免案法律問題座談會會議紀錄〉,《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八期,民國九十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0. 許志雄,〈從比較憲法觀點論「雙首長制」〉,《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六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第三○頁至第三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1. 陳志華,〈「雙首長制」的迷思──突破總統制的侷限與改革趨向〉,《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三十四期,民國九十一年,第一頁至第三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2. 陳彥,〈殖民歷史與集體記憶——法阿殖民史反思的啟示〉,《信報財經月刊》,第三○三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第四二頁至第四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3. 陳春生,〈修憲的成效與評估〉,《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六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第一頁至第二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1. 李邁先譯、伊士頓著,《西洋近世史(二)》,台北:幼獅文化,民國六十五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4. 陳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半總統制」下總統和總理關係新探〉,《法國研究》,第四十六期,民國八十八年,第一四七頁至第一五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5. 陳莉,〈戴高樂與第五共和國體制〉,《法國研究》,第五十一期,民國九十年,第一五七頁至第一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6. 陳淳文譯、Pierre Delvolve著,〈法國的行政權及其監督:以左右共治時期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一期,民國九十年四月,第八七頁至第九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7. 陳淳文,〈論法國之憲法委員會〉,《法律評論》,第五十九卷,第一、二期,民國八十二年二月,第十六頁至第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8. 陳淳文,〈再論國家緊急權:以法國法制為中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三卷,第一期,民國九十年三月,第一一一頁至第一三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9. 陳淳文,〈談法國憲法委員會委員之選任法制〉,《月旦法學》,第一○一期,民國九十二年十月,第十八頁至第二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0. 陳健民,〈「總統制」修憲研究初探〉,《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二月,第一頁至第十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1. 陳新民,〈法治國家與危機--論總統緊急命令權之立法問題〉,《思與言》,第三十八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第四五頁至第七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2. 陳新民,〈憲法「統帥權」之研究——由德國統帥制度演進之反省〉,《政大法學評論》,第四十五期,民國八十一年六月,第二一七頁至第二五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3.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十六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第七頁至第十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2. 李邁先譯、伊士頓著,《西洋近世史(三)》,台北:幼獅文化,民國五十八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4. 張云祥,〈戴高樂的性格特徵〉,《法國研究》,第三十一期,民國八十年,第七一頁至七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5. 張世熒,〈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法國第五共和制與我國非正式雙首長制〉,《國魂》,第六一八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第三○頁至第三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6. 張台麟,〈法國第五共和總統角色之研析〉,《問題與研究》,第二十九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第五九頁至第六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7. 張台麟,〈從法國共治經驗看我國未來聯合政府之走向〉,《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五期,民國九十年七月,第五八頁至第六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8. 張台麟,〈法國總統權力的法理基礎〉,《美歐月刊》,第九卷,第十一期,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第六九頁至第八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9. 張台麟,〈法國第五共和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九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第二五頁至第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0. 張台麟,〈法國雙首長制與聯合政府〉,《憲政思潮季刊》,第一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第三頁至第二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1. 張台麟,〈法國第五共和的政制發展〉,《中國論壇》,第三十卷,第七期,民國七十九年七月,第十七頁至第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2. 張台麟,〈由法國「左右共治」看我國憲政發展〉,《律師通訊》,第一七九期,民國八十三年八月,第二六頁至第二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3. 張台麟,〈法國第五共和總統權責之研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五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九年三月,第三四頁至第四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3. 李國雄,《比較政府》,台北:中華電視公司出版,民國八十九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4. 張台麟,〈法國第五共和制憲過程與憲法主要變革〉,《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四年四月,第六九頁至第七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5. 張台麟譯,〈一九五八年十月四日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憲政思潮季刊》,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第一一七頁至第一三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6. 張台麟,〈法國「雙首長制」及第三次「左右共治」之研析〉,《美歐季刊》,第十二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六年冬季號,第六一頁至第八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7. 張壯熙,〈法國「左右共治」經驗的啟示〉,《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五年一月,第七三頁至第八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8. 張壯熙,〈法國總統選舉制度解析與啟示〉,《當代青年》,第八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四年五月,第三四頁至第三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9. 張偉,〈英法美三國選舉制度比較〉,《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六期,民國九十一年,第十一頁至第十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0. 張福興,〈法國第五共和憲法的歷史背景及政府體制〉,《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七卷,第十二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第七二頁至第八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1. 張麟徵,〈法國第五共和行政首長雙元制之評析〉,《中國論壇》,第三五五期,民國七十九年七月,第十一頁至第十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2. 曾建元,〈台灣一九九七年修憲後憲政爭議問題與因應對策〉,《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十九期,九十年五月,第二九頁至第六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3. 曾建元,〈我國修憲後憲政體制的爭議問題與因應對策〉,《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九卷,第五期,民國九十年五月,第六0頁至第七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4.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民國九十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4. 黃昭元,〈釐清修憲後中央政府體制的解釋爭議〉,《律師雜誌》,第二一五期,民國八十六年八月,第二頁至第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5. 黃昭元,〈九七修憲後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評估〉,《台大法學論叢》,第二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一月,第一八三頁至第二一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6. 黃昭元,〈當雙首長制遇上分裂政府--組閣權歸屬的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七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第八頁至第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7. 黃昭元,〈二○○○年憲法增修條文簡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一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第一九七頁至第二○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8. 黃錦堂,〈台灣雙首長制之內涵〉,《政策月刊》,第五十九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第十七頁至第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9. 隋杜卿,〈我國現行中央政府體制的定位、爭議與前瞻〉,《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二月,第三九頁至第四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0. 隋杜卿,〈急急修憲不如誠心守憲〉,《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六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第二一○頁至第二一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1. 湯德宗,〈論九七修憲後的權力分立--憲改工程的另類選擇〉,《台大法學論叢》,第二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一月,第一三五頁至第一七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2. 彭錦鵬,〈總統制是可取的制度嗎?〉,《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四期,民國九十年六月,第七五頁至第一○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3. 彭天豪,〈我國採行修正法國第五共和制之評估〉,《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五卷,第九期,民國八十六年九月,第十七頁至第三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5. 李邁先,《西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4. 彭天豪,〈論我國中央政府體制朝法國第五共和制修正之可能性〉,《國家發展月刊》,第四期,民國八十七年二月,第五九頁至第七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5. 楊日旭,〈各國軍政、軍令之探索〉,《國魂》,第六三○期,民國八十七年五月,第三○頁至第三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6. 楊日青,〈從憲政走向探討立法院的角色及其應有的調查與聽證權〉,《理論與政策》,第十六卷,第一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第五五頁至第七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7. 葛永光,〈菁英抉擇與制度選擇:總統制、內閣制、抑或雙首長制?〉,《政策月刊》,第五十九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第十三頁至第十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8. 葉俊榮,〈九七憲改與台灣憲法變遷的模式〉,《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一月,第七頁至第四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9. 葉俊榮,〈修憲程序:建立任務型國大後所帶動變革〉,《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一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第三四頁至第三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0. 葉俊榮,〈憲政的上升或沈淪:六度修憲後的定位與走向〉,《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九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第二九頁至第七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1. 廖達琪、許家豪,〈總統擴權現象的探討——一個中西「法治」思想比較的觀點〉,《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二月,第二九頁至第三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2. 鄭彥棻,〈五權憲法的總統地位和職權〉,《憲政時代》,第五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八年七月,第一頁至第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3. 黎明,〈論我國憲法上之總統職權〉,《革命思想》,第三十二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一年一月,第十頁至第十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6. 李鴻禧,《李鴻禧憲法教室》,台北:元照出版,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4. 劉國棟,〈國防二法與軍政軍令一元化〉,《主計月報》,第五四三期,民國九十年三月,第二一頁至第二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5. 盧瑞鐘,〈總統制與內閣制優缺點之比較〉,《政治科學論叢》,第六期,民國八十四年五月,第一頁至第三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6. 賴岳謙,〈雙首長制度下國家安全的決策機制──以法國為例〉,《國防政策評論》,第一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年,第四一頁至第八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7. 薛化元,〈中華民國憲政藍圖的歷史演變——行政權為中心的考察〉,《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六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第十頁至第二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8. 蔡維仁譯、Jean-Louis Thiebault著,〈法國第五共和(the Fifth Republic)時期的內閣決策〉,《憲政思潮》,第九十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第一頁至第十一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9. 謝瑞智,〈我國之中央政府體制〉,《政策月刊》,第五十九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第二頁至第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0. 謝瑞智,〈法國第五共和憲法之中央政府體制的研究〉,《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六期,民國九十年六月,第一頁至第十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1. 謝瑞智,〈憲政改革朝向總統制發展的評估與修憲方向〉,《政策月刊》,第十八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第四頁至第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2. 謝復生,〈內閣型態與憲政運作〉,《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二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第一頁至第十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3. 蘇永欽,〈當前憲政改革的課題、順序與方法〉,《政治評論》,第四十八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第十五頁至第二○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7. 余堅,《比較政府》,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六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4. 蘇永欽,〈總統選舉後的憲政展望〉,《理論與政策》,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第一二三頁至第一三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5. 蘇永欽,〈台灣新局下的憲政主義危機〉,《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二月,第二二頁至第二八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6. 蘇宏達,〈法國第五共和外交決策的機制〉,《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六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第五七頁至第七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7. 蕭新民,〈論我國現行憲法總統的職權(上)〉,《中國憲政》,第十三卷,第十一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第九頁至第十三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8. 蕭新民,〈論我國現行憲法總統的職權(下)〉,《中國憲政》,第十三卷,第十二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第十一頁至第十四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9. 羅靜如、鍾國允譯、Maurice Duverger著,〈一個新的政治系統模型:半總統制政府〉,《憲政時代》,第十七卷,第二期,第六六頁至第七九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0. 譚傳毅、王肇隆,〈法國軍事組織扁平化對於我國實施國防二法之啟示〉,第一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第六五頁至第九六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1. 顧友,〈五權憲法總統的地位產生及職權〉,《中山學報》,第四期,民國七十二年四月,第一二七頁至第一五五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三)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石大哉,〈法國第五共和憲政史研究〉,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8. 芮正皋,《法國憲法與雙首長制》,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一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左雅玲,〈法國第五共和時期左右共治經驗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李鳳玉,〈半總統制下的總統干政與政府穩定——威瑪德國、法國第五共和、後共波蘭與台灣〉,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周家寅,〈法國第五共和憲法委員會之研究──以其憲法解釋權限及案例為中心〉,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岳宗明,〈半總統制與政治穩定之比較研究:法國、俄羅斯、南韓與我國〉,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張永仰,〈憲法增修後總統權力的分析〉,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許有為,〈法國第五共和制憲法總統與總理職權——以其憲政發展與理論背景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黃玉洤,〈九七體制之制度與實踐〉,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陳宏隆,〈半總統制下行政與立法衝突解決之憲政機制——以法國和台灣的比較研究為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葉淑媚,〈我國憲政體制之選擇:一九九○到二○○○〉,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楊映芳,〈法國第五共和與我國憲政體制之比較——總統、內閣與國會三者間權力互動關係之探討〉,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9. 芮正皋,《法國憲法與雙頭政治》,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劉致賢,〈穩定半總統體系在府會關係轉變下的運作——以芬蘭與法國為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鄭乃文,〈我國憲法增修後行政權與立法權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鍾國允,〈我國現行憲法上二元領導型態之研究——析論總統之職權〉,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蕭閔仁,〈九七憲改後我國總統與立法院權力互動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顏曉菁,〈我國「倒閣」制度之研究〉,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7. 蘇子喬,〈法國第五共和與台灣當前憲政體制之比較:動機、結構與結果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Anderson, R. D. (1977), France 1870-1914: Politics and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 K. Pau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Andrews, William G. (1968), Constitution and Constitutionalism, New Jersey: Van Nostr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0. 林水吉,《從憲政改革論我國憲法第四次之增修》,台北:揚智文化,民國八十七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Bryce, James (1921), Modern Democracies, Vol. II,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Elgie, Robert, eds. (1999), Semi-Presidentialism in Europ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Elgie, Robert, eds. (1996), Electing the French President: The 1995 Presidential Election, New York: St. Martin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Friend, Julius W. (1989), Seven Years in France: Francois Mitterrand and the Unintended Revolution, 1981-1988, Westview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Jacobs, Walter Darnell & Zink, Harold (1966), Modern Government, New Jersey: Van Nostr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Laponce, J. A. (1961), The Government of the Fifth Republic: French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Constitu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Lijphart, Arend (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Lijphart, Arend (1992), Parliamentary Versus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Linz, Juan J. & Valenzuela, Arturo, eds. (1994), The Failure of Presidential Democracy, Vol. 1,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ML: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Macridis, Roy C. & Brown, Bernard E. (1960), The De Gaulle Republic: quest for unity, Dorse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1. 林秋水,《法政論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Macridis, Roy C. & Ward Robert E. eds. (1968), Modern Political System: Europ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Padover, Saul L. (1955), French Institution: Values and Politics,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Pickles, Dorothy (1955), France: The Fourth Republic, London: Methue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Pickles, Dorothy (1960), The Fifth French Republic: Institution and Politics,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7. Pickles, Dorothy (1963), Algeria and France: from colonialism to cooperation,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8. Pickles, Dorothy (1972),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France: volume I, Institutions and Parties, London: Methue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9. Pickles, Dorothy (1982),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French Politics, London: Methue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0. Plessis, Alain (1985),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econd empire, 1852-1871,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1. Raymond, Gino G. eds. (2000), Structures of Power in Modern France, New York: St. Marti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2. Safran, William (1995), The French polity, New York: Longm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2.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清水印刷,民國四十九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3. Sartori, Giovanni (1994),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An Inquiry into Structures, Incentives and Outcome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4. Shugart, Matthew Soberg & Carey, John M. (1992), Presidents and Assemblies, Constitutional Design and Electoral Dynam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5. Stevens, Anne (1996),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Franc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6. Werth, Alexander (1966), France: 1940-1955, Boston: Beacon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7. Werth, Alexander (1960), The De Gaulle Revolution, London: Robert Hal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8. Williams, Philip M., & Harrison, Martin (1961), De Gaulle"s Republic, London: Longm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9. Wilson, Frank L. (1990), European Politics Today: The Democratic Experienc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0. Wright, F.J. (196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Democratic Government, London: Barrie & Rocklif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Duverger, Maurice (1980), “A New Political System Model: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8, pp.165-187, 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3. 林紀東,《比較憲法》,台北:五南出版,民國六十九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Elgie, Robert (1998),”The Classification of Democratic Regime Types: Conceptual Ambiguity and Contestable Assump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33, pp.219-238,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Linz, Juan J. (1990), “The Perils of Presidentialism”,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 No. 1, pp.51-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Stepan, Alfred & Skach, Cindy (1993),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arliamentarianism versus Presidentialism”, World Politics, Vol.46, No.1, pp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4.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一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5. 林政則,《憲法概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九十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6. 林騰鷂,《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四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7. 林繼文主編,《政治制度》,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8. 周世輔、周陽山著,《國父思想》,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九十一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9. 周明聖,《走向共和:近代法蘭西共和制度確立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民國九十三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0. 周陽山,《自由憲政與民主轉型》,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二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1. 周陽山,《修憲後監察權行使之比較研究》,台北:監察院,民國九十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2. 周繼祥,《憲法與公民教育》,台北:揚智文化,民國八十七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3. 吳玉山,《俄羅斯轉型1992-1999: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台北:五南出版,民國八十九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4. 吳圳義,《法國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四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5. 吳圳義,《帶高樂與現代法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八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6.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九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7. 吳國慶,《戰後法國政治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民國九十三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8. 吳國慶,《列國志:法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民國九十二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9. 法治斌、董保城著,《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九十二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0. 洪波,《法國政治制度變遷——從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1. 洪葦倉,《中華民國憲法》,台北:揚智文化,民國九十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2. 洪應灶,《中華民國憲法新論》,台北:台灣新生報社,民國四十四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3. 胡佛,《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五)——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4. 苗永序,《各國政府制度及其類型——論內閣制、總統制、委員制、左右共治與五院制》,台北:專上圖書有限公司出版部,民國八十五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5. 唐士其著、李炳南主編,《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民國八十七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6. 徐正戎,《法國總統權限之研究》,台北:元照出版,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7.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出版,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8. 涂懷瑩,《各國國會制度論》,台北:永華印刷,民國六十三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9. 涂懷瑩,《中華民國憲法與民主憲政制度(上)》,台北:志維印刷,民國七十六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0. 高永光主編,《民主與憲政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九十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1. 姚志剛等,《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台北:業強出版,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2. 高朗、隋杜卿主編,《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國九十一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3.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4. 馬起華,《政治制度——政治學第三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5. 曹伯森,《各國政治制度》,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6. 國民大會,《中華民國行憲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暨研討實錄》,台北:上海印刷,民國八十七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7. 許介麟譯、佐藤功著,《比較政治制度》,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民國六十八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8. 許世楷編,《世界各國憲法選集》,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9. 陶佩潛,《各國政治制度及其趨向》,台北:大陸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0. 陳必照等著,《當前憲政改革方案》,台北:業強出版,民國八十一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1. 陳世鴻,《中華民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2. 陳志華,《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六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3. 陳治世,《條約法公約新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八十一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4. 陳坤森譯、艾倫•李帕特著,《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二十一個國家多數模型與共識模型政府》,台北:桂冠出版,民國八十二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5. 陳春生,《台灣憲政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出版,民國八十五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6. 陳思澤,《當代比較政府——美英德法日》,台北:風雲論壇出版,民國八十五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7. 陳茹玄,《中國憲法史》,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8. 陳淞山,《國會制度解讀》,台北:月旦出版,民國八十三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9. 陳瑞樺譯、阿爾當等著,《法國為何出現左右共治?歷史、政治、憲法的考察》,台北:貓頭鷹出版,民國九十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0.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1. 陳璽安主編,《民主憲政與政黨政治》,台北:國家發展基金會,民國八十六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2. 喬寶泰,《中華民國制憲行憲史述》,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3. 程全生,《憲法與政府論》,台北:植根雜誌社,民國九十一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4. 程光裕,《歐洲史》,香港:友聯出版,民國五十三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5. 程敏道,《我國總統職權及其實際之運作》,台北:中華少年雜誌社,民國七十七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6. 湯德宗,《權力分力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7. 曾繁康,《比較憲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8. 彭懷恩主編,《法國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民國八十九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9. 彭懷恩,《政治學新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民國九十二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0. 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出版,民國八十六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1. 隋杜卿,《中華民國的憲政工程:以雙首長制為中心的探討》,台北:韋伯文化出版,民國九十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2. 張世熒,《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政》,台北:五南出版,民國八十九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3. 張台麟,《法國第五共和總統職權之研究: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三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4. 張台麟,《法國總統的權力》,台北:志一出版,民國八十四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5. 張台麟,《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民國九十二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6. 張世賢,《比較政府概要》,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民國八十一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7. 張守書,《英法德日的內閣制》,台北:幼獅文化,民國五十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8. 張金鑑,《美國政府》,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十月。zh_TW
item.languageiso639-1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